不同分数段的提分技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分数段的提分技巧
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指导:不同分数段的提分技巧
1. 60分考生赶紧去啃公式
对于做历年试题、模考题能考60分,目标分数是90分的同学来说,梳理知识点很关键,因为考60分说明知识点没掌握好。

数学科目中固定的公式其实没有同学们想象得那么多,一口气背下来,做题就会顺利很多。

2. 8090分奔120+的考生要总结常考题型
那些现在能考八九十分,努力要拿下120分的同学,一般缺乏的是知识框架和条理。

考生可把数学大题的每一道题作为一个章节,自己或者找老师把每章节的知识脉络捋顺。

在这个基础上,再试着总结每道大题常考的几种题型。

例如,数列题基本上第一问求通项公式(记住求通项公式常用的几种
办法),第二问求前N项和(通常裂项相消或错位相减)或者数列的证明(包括不等式证明)。

这样做题的时候大部分的内容就都了然于胸。

只是要符合总结的框架套路的题,都是可以直接秒刷的,所花费的时间是用来计算、写字的。

能做到这样,120分就不在话下了。

其实要拿到120分并不难,只要分配好各种题型的丢分就可以了。

选择加填空最多错3个,这个可以通过训练达到,因为大部分的题都是固定的。

一般来说,有集合的题(称之为简单送分的)、向量的题(送分的)、充分必要条件的题(送分的)、
复数的题(送分的),立体几何三视图还原求体积表面积的题(经过训练就是送分的),有的省份还有线性规划的题(经过训练也是送分的)。

当你总结出题目的出题策略时,答题就变得很简单了。

关于大题方面,基本上三角函数或解三角形、数列、立体几何和概率统计应该是考生努力把分数拿满的题目。

至于解析几何,按照套路去写,有的题写着写着就有思路了。

导数如果想出难题也可以非常难,但想拿满分也是很困难的。

所以建议同学这两道题上可以丢一些分。

总结下来,小题部分,15分可以丢;大题部分,丢分尽量控制在15分的范围内。

3. 120+奔140+的考生要减少总体失分
分数达到120+的同学,知识框架应该有了,做题的套路也有一些了,伤感的句子看了都想流眼泪。

那么怎么提高?可以从上述丢分的地方抢分,把选填的分数拿到,把标准提高到最多错一个;大题部分就在丢分那两道题里再找提高的空间。

考生要注意,这个时候前4道大题基本是不可再丢分的,否则就永远陷在120+的循环里出不来,最后都不知道该补哪一块了。

4. 140+奔150的同学要转移复习中心
现在数学140+,努力奔向150的同学们,只有一个建议好好学英语、语文或其他科目去吧,你们的提升空间不在数学上。

数学:试卷抢分也是有技巧的
第一,高考数学评卷的主观性很少,评分细则都是细分到每一分。

对于第三类难题虽然不会做,但只要解答符合给分点,也可以得分。

如用向量法解决立体几何问题时(注意:有时不用向量法更简单)能正确建立坐标系,计算出关键点的坐标都可以得分;利用导数求函数的单调性问题,只要写出正确的定义域也可以得分;三角函数和概率统计题能正确写出相关的
公式也可以得分等等。

所以,碰到难题不要怕,会多少就写多少。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

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

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

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第二,正确理解做对与做快的关系。

数学高考首先将准确性放在第一位,不能一味追求速度或技巧。

狠抓基础题,先小题后大题,最大限度减少失误,尽可能把会做的题都做对、做完,这是考好数学的重要法宝。

第三,考试结束前几分钟,切记不要草率地把怀疑做错的大题解答过程从答卷上涂掉(因为不存在倒扣分的问题),此时如果还有题目没做,可以直接把你的分析过程写在答卷上,不要打草稿了。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

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

“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

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

“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

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

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

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