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专业与特色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制冷空调专业为例

合集下载

略论高职制冷空调专业项目化教学

略论高职制冷空调专业项目化教学

践 中 . 院 通 过 从 企 业 聘 请 兼 职 教 师 . 好 地 解 决 了 师 资 配 备 我 很
新 教 学 模 式 的 具 体 实 施 过 程 中 . 师 资 团 队 建 设 、 学 管 理 模 对 教 式 、 学 条 件 配 置 、 目任 务 设 计 及 学 生 学 习 能 力 评 价 等 方 面 教 项
进 行 了大 胆 的 尝试 “ 师 型 ” 学 团 队的 建 设 双 教
校 企 共 建加 以 克 服 。 例 如 , 院与 三 菱 重 工业 ( 海 ) 限公 司 我 上 有
21 0 0年 7月 . 院第 一 届 “ 加 空 调 班 ” 业 生 顺 利 就 业 . 现 我 天 毕 实 了课 程 一 岗位 的 “ 缝 对 接 ” 无 聘 请 企 业 骨 干 . 实师 资 队 伍 充

题 或 项 目任 务 . 就要 求 指 导 教 师 具 备 较 高 的 知识 运 用 能 力 和 这 实 际 操 作 能 力 : 时 。 目的设 置必 须 以 典 型 工 作 过 程 为 主 线 , 同 项 兼 容 多 项 专 业 技 能 . 及 面 非 常 宽 泛 . 要 指 导 教 师 具 备 与 该 涉 需
随 着 高 职 课 程 改 革 的 推 进 .项 目化 教 学 逐 渐 走 进 了 课 堂 。
教 学 效 果 有 了 明显 改 善 项 目化 教 学 充 分 调 动 了 学 生 的 学 习 积 极 性 . 全 面 提 高 专 业 技 能 的 同 时 , 以 培 养 学 生 的组 织 规 划 在 可 能 力 、 通协 调 能 力 、 沟 自我 学 习 和 管 理 能 力 , 重 要 的是 通 过 完 更
师 资 团 队 建设 是 实 施 项 目化 教 学 的 基 础 。项 目化 教 学 的 目

校企合作培养高职制冷空调专业人才的探索

校企合作培养高职制冷空调专业人才的探索

2008年第2期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总第78期校企合作培养高职制冷空调专业人才的探索崔建宁(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1168)摘 要: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人才是我国高职教育领域创新观念、创新体制的一项教育改革成果。

我院在制冷空调专业人才培养上和企业深度合作,对双方的合作基础、人才培养模式和合作办学意义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办学的路径和模式,为高职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校企合作;制冷空调;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G 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604(2008)02-0069-03 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制冷与空调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建筑环境以及人民生活等各个领域。

近十年来,我国制冷空调行业每年以超过20%的速度增长。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制冷空调产品制造基地,2006年,我国制冷空调行业工业总产值已超过2400亿元人民币,居世界第一。

江苏省是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制造业占江苏国内生产总值的45.3%,同时,包括江苏省在内的长三角地区是我国制冷空调产品制造企业和用户需求较为集中的地区,对生产一线的技术和管理人才的需求量相对较大,这将是制冷与空调专业学生主要的就业领域和重要的发展区域。

“江苏省制冷学会”最新统计数据表明,该省现有的制冷与空调行业一线的技术人员大多只具有中专学历甚至更低,其掌握的技术规格很难适应新技术的要求,这已严重影响了该行业的发展。

空调行业由于市场庞大,应用面广,高层次技术应用型人才严重短缺。

可见,江苏省乃至整个长三角地区对制冷与空调专业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有广大的社会需求,这些人才在那里也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高技能人才以前主要依靠企业“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培养,这种方式尽管培养的人才质量高,但是培养周期长、数量少、成本高,已满足不了包括制冷空调行业在内高速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需求。

高等职业教育正是顺应了这一时代潮流,才得以迅猛发展。

以职业技能为导向的专业课程标准建设

以职业技能为导向的专业课程标准建设

以职业技能为导向的专业课程标准建设作者:殷浩来源:《职教论坛》2010年第32期摘要:课程标准的开发是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课程建设中值得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通过对课程标准理论的研究,阐述了制冷空调专业课课程标准的研究思路和制冷空调专业课程课程标准的内容框架。

关键词:高职;职业;制冷空调专业;课程标准作者简介:殷浩(1973-),男,苏州人,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制冷空调专业建设和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10)32-0044-03高职制冷空调专业是是按照职业需求组织和实施的教育,旨在培养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级实用型人才。

根据职业特点,让同学们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更注重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专业课程是教学活动中内容和实施过程的统一,它是我们实现高职培养目标的手段,也是学校教育教学过程的核心。

但是,让每一位教师能够系统的掌握适应高职教育需要的课程教学方法,真正做到“教、学、做”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还有一定的差距。

因此课程改革已成为当前我国高职教育面临的核心任务,积极探索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制冷空调课程改革是专业建设已成为当务之急。

如何将高职制冷空调专业课程改革落到实处,我们认为对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进行改革是关键。

以“能力为中心”的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定位及培养目标所决定,也是办出高职特色的关键所在。

高职教育必须建立专业的课程标准,本文对制冷空调专业课程标准建设进行研究,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课程标准”的涵义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辞典》对课程标准的定义是:课程标准是确定一定学段的课程水平及课程结构的纲领性文件。

课程标准一般包括课程标准总纲和各科课程标准两部分。

后来,称前者为“教学计划”,后者为教学大纲”。

基于上述对课程标准的界定,我们可以对程标准理解如下:课程标准是对学生接受一定教育阶段之的结果所做的具体描述,是教育质量在特定育阶段应达到的具体指标,是管理和评价课的基础,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考试命题的依据。

制冷与空调专业教学改革探索与实施

制冷与空调专业教学改革探索与实施

制冷与空调专业教学改革探索与实施昆明铁路机械学校空调组李徕空调制冷专业自2003年10月被评为“云南省骨干专业”以来,结合专业评估精神,不断加强专业建设,持续推进专业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随着校企合作的加深,对我们的毕业生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此背景下,结合国家职业教育提出的“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专业教学改革指导思想,对本专业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提出了以下的改革思路。

一、以就业为导向,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

以就业为导向,提高毕业生就业率是职业教育的核心任务,因此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必须反映社会行业对毕业生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反映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需要,这样就必须建立面向社会和市场的模块式课程体系。

传统的学科课程标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严密性,课程标准不能随便调整和变化,而新的模块式课程体系必须以岗位工作能力构成为导向,把某种岗位能力划分为若干模块,按模块实施教学,分步骤实现各种岗位技能,强调知识上够用,技能上实用为原则。

这样的课程体系可以根据社会和企业的要求作相应的及时调整。

我们通过与多家制冷行业沟通交流,并密切跟踪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总结出作为一名制冷行业的工作者具备的最基本技能:制冷钳工和电工电子技术的运用技能。

对于毕业生去向明确的冷库设计安装维修、中央空调操作保养、海尔/科龙家电售后等行业有不同技能要求的情况,我们开设了以《冷库》、《中央空调》、《空调器》、《小家电》为核心的专业课程。

对于家电售后服务方向的还增设《售后服务礼仪规范》、《企业文化》等课程;对于冷库、中央空调行业方向的设置《CAD制图》等课程,在此基础上,明确每门课程的技能目标和组成,并以此作为教学内容的重点和核心。

其课程体系通过明确毕业生预期就业岗位→各岗位的职责任务→完成各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相应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环节→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技能目标以及教学方法。

基于企业个性化岗位需求的人才培养探索--以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制冷与空调专业为例

基于企业个性化岗位需求的人才培养探索--以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制冷与空调专业为例

媒 体课 件 ) “ 三 菱班 ” 学 生均签 订 了准员 工就 业协议 , 安排 到 1 6家 三菱合 作 企业顶 岗实 习 “ 天 加班 ” 与“ 三
菱班 ”之 外 的其他 学 生则 根据 其 自身 职业 发展 需求 .
分别 到南 京枫 叶 能源 设备 有 限公 司 、 南京 金溧 源空 调 设 备有 限公 司 、 南 京 宁懋 空 调 设 备有 限公 司 、 南 京 富 龙 制冷设 备工 程公 司 、 清 华 同方人 工 环境 有 限公 司等
取 得 了 良好 效果 开 办满 足企 业个 性化 岗位需 求的 订单 班
在 与合作 企 业开 办订 单 班后 . 我 校根 据合 作 企业
对 不 同岗位 员工 的技 术 与技 能要 求 . 有针 对 性地 修订 了2 0 0 7 ~ 2 0 1 2年 专业 实践 教学 方 案 . 形成 了“ 四融合 、
的职业 素 养 、 职业 能力 需 求脱 节 ; ( 2 ) 专 业 教学 标 准与 职业 标 准脱 节 ; ( 3 ) 专业 教学 内容与现代职业技术脱节 ;
( 4 ) 专业教学过程与制冷空调企业 的生产实践过程脱节。 要解决“ 四个 脱 节 ” 的 问题 . 需要校企合作 . 走 基
职业 教 育研 究 2 0 1 4 3
理论 与应 用研 究
基于企业个性化 岗位需 求 的人才培 养探索
— —
以 江 苏经贸职 业技 术 学院制 冷与 空调 专业 为例
马 骞
( 江 苏经 贸职 业 技 术 学 院 江 苏 南 京 2 1 0 0 0 7 )
摘要: 以江 苏经贸职业 技术学 院制冷与空调专 业为例 , 介绍 了基于 企业 个性化 岗位 需求 的人才 培 养过程。通过校 企合作 , 开办订单班 , 根 据企业个性化 的岗位 需求修订人 才培养 方案 , 构建体现企 业 岗位能 力的实践教 学平台 , 采 用“ 师徒制 ” 教学 方法 , 形成 了 “ 四融合 、 一 对接 ” 的专业人 才培养特

校企合作下高职制冷空调专业实践教学探索

校企合作下高职制冷空调专业实践教学探索

要解 决 这 “ 四个脱 节”, 需要 校企 合作 , 共 建 专业与职业 对 接 的实践 教 学平 台。 江 苏经 贸 职 业技 术 学 院经 过 5 年 的探 索与 实 践 ,已经 与7 家 制 冷空 调企 业 构建 了校 企 对接 的实践 教 学平 台。通 过 该平 台 , 结 合 制冷 空 调系 统 和设 备 的生 产过 程, 提 炼 出制冷 空调职业 典 型工作任务 , 并 据此开展 了顶 岗 、 轮 岗实践 教学 , 实现 了专业 教学 标 准与 职业 标 准 ( 职 业 资格
专业 教 学 内容 与企 业现 代技 术对 接 , 生产 过 程与教 学过 程相 对 接 。通 过 实 施 以企业 岗位 需求 为 目标 的 “ 订单 式 ” 合 作 办 学 ,达 到 了校 企 合 作育人 的 目标 , 满 足了企业 对技 术 技 能 型 人 才 的需求 。 1 . 根 据专业特 色, 实施 “ 以师带徒” 的教学手段 订单 班学 生与企业签 订实习、 就 业协议 , 学生 以准 员工形 式分 阶段 、 有序进入企 业轮 岗实践 , 在企业 师傅 的带领下, 系统 学 习冷 热水机 组 、 空调 末端设 备、 多联 机系统 和设 备生产与维
系统 的运行维护 管理 , 中小型空调系统 的设 计, 空调工程的施工
苏经 贸职业技术学院制冷空调 专业 的学 生与南京天加空调设备 有 限公 司、 三菱 重工空调 系统 ( 上海 ) 有 限公司 ( 省 内旗 下直营 “ K” 店) 、 南京 枫叶能源设备有 限公司、 南京金 溧源空调设 备 有 限公司、 南 京宁懋 空调设备有 限公 司、 南京 富龙制冷 设备工 程公 司、 清华 同方人工 环境有 限公司签订准 员工的实 习、 就业
总第2 7 8 期

技校制冷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技校制冷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技校制冷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摘要:本文分析了技校制冷课程传统教学模式下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体化教学模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以笔者学校制冷专业实习、实训室的建设和配套教学装备的设计、改造为例,对制冷专业课程的一体化教学改革,进行了实践性的探索。

关键词:教学方法一体化设计改造教学装备一、技校制冷课程特点及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制冷设备原理与技能训练课程是技校电工电子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课程包含电工基础、电子电路、机械基础、钳工工艺、焊工工艺等相关知识内容,属于综合一体化的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工程性和实践性。

该课程理论涉及面广,对学生综合操作技能的掌控要求很高,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授课存在以下问题:1、在教材层面上:技校制冷课程虽然教材压缩、精编并强调实践性,但实践教学偏重于对单项技能的训练和经验知识的验证,学生得到的技能大多是片面和孤立的,很难适应实际项目工作的需要,教材略显呆板且老化现象比较严重。

2、在教学安排上:实践课教学课时相对较少,理论与实践教学交叉安排并分别由不同的教师来教授,相对独立而不能很好地融合。

3、在教学装备上:制冷课程实训、实习教学设备简陋,与实际工作环境脱节,通常采用设备元件讲解和简单的模拟设备演示教学的方法,学生很难遇到真正的设备故障,故障的检修实训项目较少。

4、在学生素质特点上:技校学生文化知识参差不齐、底子薄、自主学习能力差,“混日子”现象比较严重,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改变技校教学现状没有很好的应对办法。

二、一体化教学模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学生技术与技能的形成是通过由浅到深、由低级到高级、由单一到综合的过程,是通过大量规范、严格的实践摸索与锻炼才能形成的,即技术与技能只有通过大量的动手“做”才能形成。

传统的技工教育分配到实践教学上的课时相对较少,使学生动手“做”的时间就更少,技术与技能的掌握也只能停留在初级阶段,与实际生产用工单位的技术要求差距较大。

因此,采用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对打造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特色的探索

对打造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特色的探索

对打造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特色的探索作者:崔建宁严卫东来源:《职教论坛》2012年第23期摘要:从深化校企合作模式的角度出发,就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教学与生产、实训与就业等方面,探讨了我院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形式,并阐述了实践探索的基本经验。

关键词:高职教育;深度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就业与社会服务作者简介:崔建宁(1963-),男,江苏南京人,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实训教学、现代教育技术;严卫东(1966-),男,江苏南通人,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实训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7518(2012)23-0062-03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改革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更是高职院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的品牌。

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过程中,与地区行业企业结成战略合作伙伴,走校企深度合作之路;充分利用学校与行业企业不同的资源与环境,借助行业的指导和企业先进技术和设备的优势,发挥各自的优势,把课堂拓展到企业,以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等方式,使学校培养的人才适用性更强,使学生更早地接触企业,了解专业,全面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1]。

我院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通过校企双方深度融合,初步实现了专业设置与培养目标零距离;课程设置与职业岗位需求零距离;实训实践教学与职业岗位技能零距离;彰显了专业特色。

一、“工学交替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专业特色体现的基础“工学交替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作为培养方的高职院校与作为用人方的企业单位针对企业岗位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签订用人订单,并在师资、技术、办学条件等方面合作,通过“工学交替”的方式分别在学校和企业进行教学实训,毕业后直接到用人单位顶岗就业的一种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它是对产学结合育人模式的一种形象说法,也是最为典型的产学结合教育的形式之一。

其基本要素包括订单(合作培养协议)、培养方案、运行机制、工学交替、顶岗工作(有时间要求,有偿劳动)、顶岗就业等。

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课程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课程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刘 佳 霓
( 武汉商业服 务 学院 , 湖北 武汉

40 5 ) 306
要: 本文 以机 电工程 系制 冷与 空调 技术 专业 两 门国家精 品课 程 的建设 工作 为基 础 , 着重 阐述 了课程
组在课程设计 、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和教 学模式等方面的改革和实践。
关键 词 : 制冷 与 空调 ; 国家精 品课 程 ; 建设 ; 实施 中图分 类号 : 62 G 4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O9 27(OO0 一 0 卜 0 10— 272 1)2 o9 3
圈 1课 程 教 学设 计 思 路
收稿 日期 :0 0 0 — 8 2 1- 3 1 作者简 介: l (9 1 )女 , X 佳霓 17 一 , 武汉商业服务学 院机 电工程系副教授 。

91
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
2 1 ; 教学模 式任务 化— — 制冷与空 调实际 工作 中怎 么做 , 我们 就怎么 教 ; 考核标 准职业 化—— 制冷与 空调企业 怎么要求 员工 , 我们 就怎么 考核学 生 。
2 1 , 电工程 系 制冷 与 空调 技术 专业 有 两 0 0年 机
( ) 二 强调教师的技术背景。 没有好的教师 , 肯定
或 教师 队 门课程 申报 国家精品课程——《 制冷压缩机拆卸与 教 不 出好 的学生 , 者说 很 难教 出好 的学生 。 伍 建设一 直是一 个要 害 问题 。 本科 强调 学术水 平 , 要 装配》 制冷空调系统原理与装置》 与《 。在建设过程 中 , 程组针 对 国家精 品课程 评 审指标体 系 , 课 着眼 于 有论文 ,要有项 目等 等 ,我们强 调教 师要 有技 术 背 课 程教 学过 程 的优化 、 教学水 平 和教学效 果 的提高 , 景 , 要有 行业经 历 , 有技 术服务 的效 果 。 而言 之 , 要 总 而是希望走 出去 , 自己 把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在有限的建设条件下获得了 不是关在屋子里做学问的,

工学结合模式下“制冷与空调”专业课程建设思路与教学设计探讨

工学结合模式下“制冷与空调”专业课程建设思路与教学设计探讨

工学结合模式下“制冷与空调”专业课程建设思路与教学设计探讨【摘要】工学结合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必经之路,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建设思路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方针,坚持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方针。

本文围绕“制冷与空调”专业,采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探讨,强调课程体系的职业性和开放性,建设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综合素质教育相统一的课程教学体系。

【关键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制冷与空调专业课程体系职业能力课程模块一、工学结合教育模式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灵魂所谓工学结合就是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结合;校内培养与企业培养结合;学生角色与员工角色结合。

构建以“工作过程为主导,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校企合作为途径,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的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英国桑得兰德技术学院工程系和土木建筑系,1960年,美国俄亥俄州辛那提大学开始实施与英国基本相同的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称之为“合作教育”。

再如日本的“产学合作”模式,澳大利亚以行业为主导的“TAFEI”模式等等。

1983年世界合作教育协会在美国成立,总部设在美国麻萨诸塞州波士顿的东北大学,协会成员来自40多个国家,每年召开一次国际性会议,影响越来越大。

目前,发达国家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发展的重点是跨国安排学生的工作实践,即达到教育国际化的目的。

2000年协会理事会经过讨论决定,将合作教育改为“与工作相结合的学习”,以进一步从名称上凸显工学结合的基本特征,便于理解。

然而目前在我国高职院校的实践中,工学结合还未能全面而深入地推展开,究其原因,其一是认为工学结合是中等职业教育的模式,无论是学校还是学生都有这种观念;其二,相对学校而言,企业的积极性不高,企业不可能主动为社会培养技能性人才,这也是一个全世界普遍存在的问题。

2006年教育部第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问题》,提出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这是高等职业教育理念的重大变革,笔者认为,改革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培养高技能人才是广大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职教人刻不容缓的责任。

特色专业与特色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特色专业与特色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特色专业与特色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作者:罗伦来源:《职业教育研究》2012年第02期摘要:特色是一个专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保证,是一个专业长期办学历史与文化的积淀。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制冷空调专业除了办学历史较长外,在师资队伍建设、学生职业技能培训等方面成效较为显著。

关键词:特色专业;特色建设;职业技能;制冷空调专业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2-0161-02所谓的特色专业是指教育教学整体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较高,办学思想、专业建设、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显著特色和较高社会声誉的专业。

特色专业的特色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在建设和运作过程中,不仅要保持一定的稳定性以求生存和发展,更要在保持相对稳定性的同时保持一定的动态性,即要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做出必要的调整,以突出办学特色、专业特色,在建设、创新过程中保持相对的优势。

特色专业的办学历史与文化积淀(一)办学历史一个专业的特色应该是在其长期的办学历史中积淀下了某些优势,并初步形成一定的特色,这种特色首先是符合人才市场的需求及自身具有的资源优势,这是尤为重要的。

与此同时,要在保留原有特色的基础上及时、适时地根据形势发展和变化做出相应的、必要的调整。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的制冷空调专业是1989年开办的,是原苏州商业学校在苏州地区较早开设的专业之一。

最初的专业名称是制冷与冷藏技术,主要为商业企业,尤其是食品冷库行业培养技术人员和管理人才。

早期的空调技术应用尚不普及,制冷与冷藏专业的应用型人才也是相对匮乏的。

我校的制冷与冷藏专业向社会输送了大量专业人才,不仅对苏州市的制冷与冷藏专业、行业发展和地区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江苏全省各地的制冷与冷藏行业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不少学生已经成为各用人单位不可缺少的骨干人才。

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制冷空调行业发展迅速,前景极其广阔。

高职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国际化教学标准的开发与思考

高职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国际化教学标准的开发与思考

高职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国际化教学标准的开发与思考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各行各业都在不断迎接国际化挑战。

在职业教育领域,高职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也需要面对国际化教学标准的挑战,以更好地适应国际市场需求,培养高素质的技术人才。

制冷与空调专业应该根据国际标准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专业国际化发展。

一、国际化教学标准的重要性1. 适应国际市场需求。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制冷与空调技术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不可或缺的领域。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消耗增加,制冷与空调技术正面临更多的挑战和发展机遇。

制冷与空调专业需要培养具备国际化视野和思维的高素质人才,更好地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

2. 提升教学质量。

国际化教学标准是高职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保障。

国际化标准体现了世界领先水平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可以帮助教学机构更好地引进和吸收国际先进教学资源,改善教学设施和条件,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

3. 促进专业国际化发展。

通过开发和实施国际化教学标准,可以促进高职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更好地融入国际教育体系,加强与国外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交流,提升专业的国际知名度和竞争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国际化就业机会。

1. 制定国际化教学标准的必要性。

首先需要认识到高职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国际化教学标准的重要性,明确国际化教学标准对于专业发展的意义和作用,明确国际化教学标准的目标和要求。

2. 收集国际化教学标准的相关资料。

要做好国际化教学标准的开发工作,首先需要收集和研究国际相关标准和规范,了解国际制冷与空调技术教学的先进理念、内容和方法。

3. 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教学资源。

在开发国际化教学标准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借鉴国外高水平的教学资源和经验,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结合专业实际情况,制定适合国内高职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的国际化教学标准。

4. 制定国际化教学标准的具体内容。

根据专业实际需求和国际化标准要求,制定具体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环节和实习要求等。

浅谈我校制冷和空调设备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浅谈我校制冷和空调设备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2021年15期┆7争鸣浅谈我校制冷和空调设备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陈彦昌摘 要:随着时代变迁发展和国内经济的腾飞,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动手能力的技能型人才缺口空前变大。

中职学校作为培养此类人才的重要“摇篮”,如何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离开校园后能快速适应社会发展,正确定位自己,并转变观念,提升自身执业能力,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以我校的制冷和空调设备运用与维修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出发,以空调制冷教学的创新为方向,结合本校在此专业上推进的教学模式与实践经验进行浅要分析。

关键词: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如今,制冷设备进入千家万户,社会对制冷设备应用及后期维护维修人员的需求在不断增加。

其中,中职学校作为输出此类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不仅要加大对此类专业人才的招收和培养,更要加强对此类专业的教学创新。

因此,必须构建一个完善的空调制冷专业教学体系,从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培养计划等多方面出手,确保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一、模拟实践教学——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对于中职学校的电机电器制造与维修专业来说,其所培养的人才目标不仅要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更要具备相应的执业技能。

只有理论与技能相结合,才是企业和社会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所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我们中职类学校在教学过程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提升学习兴趣,我校在空调制冷专业的教学模式上,从原有的单纯理论授课转变为课堂理论+仿真模拟+动手实操的双重教学模式。

通过仿真设备进行模拟实践教学,教师在理论知识讲解过程中与仿真设备相结合,让学生能更好地消化理论知识。

而后对本堂课中所涉及的具体问题进行小组分组研究及讨论,让学生自行在仿真设备中进行操作,并及时点评操作的结果,全方位让学生参与到课程的教学中来,让专业课集知识和趣味为一体,激发学生的专业课学习兴趣。

动手实操上我们学校通过各种集资途径,共投入150多万,开设了一个冰箱实训室,一个热泵空调实训室和VRV中央空调实训室,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制冷技术与应用课程思政的建设研究与实践

制冷技术与应用课程思政的建设研究与实践

制冷技术与应用课程思政的建设研究与实践制冷技术是一门涉及物理、化学、工程等多学科知识的综合性学科,其理论和应用已经深入到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随着制冷技术在工业、农业、生活等领域的不断应用和发展,对于培养高素质的制冷技术与应用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针对制冷技术与应用课程思政的建设研究与实践显得尤为重要。

制冷技术与应用课程的思政建设应注重拓展学生的政治视野。

通过制冷技术的发展历程、应用领域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等方面的学习,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到制冷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也应当引导学生了解国内外相关产业政策和国际贸易形势,从中学习并思考如何更好地服务国家和人民。

制冷技术与应用课程的思政建设也应注重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制冷技术与应用是一个关系到人类生活健康和环境保护的领域,因此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的也应当强调技术的伦理与道德要求,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注重产品的安全与质量,从而使学生在日后的职业生涯中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更是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制冷技术与应用课程的思政建设,也可以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课程教学中,可以注重引导学生了解前沿的制冷技术发展动态,参与相关领域的科研项目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开展创新创业类的实践课程,也可以帮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提升实际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工作和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要加强课程思政的实践研究。

在制冷技术与应用课程思政的建设中,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思政工作与课程建设的紧密关系,通过深入研究教学实践经验和教学资源的共享,推动教学方式和手段的创新,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也应当积极探索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建立起一套科学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切实推动思政工作的深入开展,不断提高学生课程思政的融合度和实际效果。

独立学院专业综合实训实践教学研究———以制冷与空调专业为例

独立学院专业综合实训实践教学研究———以制冷与空调专业为例

独立学院专业综合实训实践教学研究———以制冷与空调专业为例张辉丁艳(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江苏·徐州221008)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DOI :10.16871/ki.kjwhb.2017.03.031作者简介:张辉(1981—),男,江苏沛县人,讲师;丁艳(1983—),女,江苏徐州人,讲师。

教改教法摘要独立学院实践教学是十分必要而且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而专业综合实训是该专业必不可少的环节。

通过实训,不但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巩固,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以及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结合学院实际情况,总结了专业综合实训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并且根据存在的问题对专业综合实训实践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提出了改革的内容及具体的实施办法,为独立学院制冷与空调专业的专业综合实训实践教学提供新的模式,同时为其它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独立学院实践教学制冷与空调Comprehensive ResearchofProfessionalTrainingPracticein Independent Colleges:Taking Refriger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 Engineering as an Example //Zhang Hui,Ding Yan Abstract Practice teaching is a very necessary and important teaching link in independent colleges,and professional compre-hensive training is an essential part of the profession.Training can not only let students consolidate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but also develop their ability of innovation,creativity and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problem-solving.On the basis of the ac-tual situation,it summarized the problems and deficiencies of professional comprehensive training practice,and explored the teaching reform of professional comprehensive training practice according to the existing problems,put forward the reform of the content and the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measures,provided a new model for the practice teaching of the specialty of refriger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 engineering in independent colleges.At the same time,it provided a reference for the practice of teaching reform in other specialties.Key words independent colleges;practice teaching;refriger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 1引言独立学院是按照新的办学机制举办的本科学院,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职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国际化教学标准的开发与思考

高职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国际化教学标准的开发与思考

高职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国际化教学标准的开发与思考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交流,在国际化教育背景下,如何推进高职制冷与空调技
术专业的国际化教学标准,是当前需要重视和关注的问题。

首先,制冷与空调技术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其实践性很强。

因此,教学标准必须具有
实用性。

这意味着标准必须紧跟行业最新的技术发展,针对国内外市场需求,制定出符合
实际情况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案。

其次,制冷与空调技术是一项具有国际性的技能。

为推进国际化教学,我们需要设置
与国际标准相对应的课程,提供相应的教学资源支持。

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好地适应和融入
国际市场。

另外,制冷与空调技术行业需要相应的技能和知识,如制冷、空调、电气控制等。

因此,教学标准必须在不同领域之间建立联系,确保专业的综合性和完整性。

这将使学生更
好地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更好地应对各种职业应用需求。

最后,我们需要强化教师培训和交流。

针对国际化教育背景下的制冷与空调技术教育,教师需要加强外语沟通能力,了解国际行业最新发展趋势,提供更好的指导和支持。

此外,与国外学校和相关行业机构实现合作交流,共同推进教育国际化进程。

总之,推进高职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的国际化教学标准需要多方合作和共同努力。


有在行业、学校、教师以及学生之间建立更密切的联系,制定出符合实际需求的课程和教
学计划,才能引领未来职业技能教育之路,并更好地适应全球化经济趋势的发展。

制冷技术与应用课程思政的建设研究与实践

制冷技术与应用课程思政的建设研究与实践

制冷技术与应用课程思政的建设研究与实践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不断拓展,制冷技术在今天的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为了引导学生关注制冷技术的学科特性和社会意义,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创新能力,许多高校在制冷技术与应用课程中加入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首先,在制冷技术与应用课程中,应该注重课程思政的建设。

针对制冷技术的特点,引导学生从科技发展的角度深入了解制冷技术产业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培养学生对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到教学内容中,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从课程教学形式上,注重启发学生思辨探究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开展实践活动。

其次,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培养专业思政课程师资,助力创新人才培养。

为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高校应注重招聘具备一定知识储备的优秀学者,并为他们提供充分的奖励与支持。

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高校可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为教师提供工作指南、师资培训等实用资源,帮助他们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最后,高校可以配合企业开展实践工程。

高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增强制冷技术与应用的实践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高校可从企业中挑选出优秀的制冷技术实践项目,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担任指导教师,或是针对企业的需要,组织学生开展专业实践工程。

这样可以开拓学生视野,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制冷技术与应用课程中加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

高校可以探索多种教学模式,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制冷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贡献自己的力量。

空调制冷的创意实训报告

空调制冷的创意实训报告

摘要:本次空调制冷创意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理论学习,深入了解空调制冷系统的原理、构造及维修方法,并通过创新思维,设计出一种具有节能减排、智能化特点的新型空调制冷系统。

以下是对本次实训过程的详细记录和总结。

一、实训背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危机的加剧,节能减排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

空调作为我国民用和商用领域的主要制冷设备,其能耗巨大。

因此,研究新型空调制冷系统,对于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实训以空调制冷技术为核心,结合创新思维,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实训内容1. 空调制冷系统原理与构造学习实训初期,我们学习了空调制冷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构造。

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节流装置等关键部件的工作原理及相互关系。

通过理论学习,我们对空调制冷系统有了全面的认识。

2. 空调制冷系统维修与保养在掌握了空调制冷系统原理的基础上,我们学习了空调制冷系统的维修与保养方法。

包括常见故障的判断、维修工具的使用、保养流程等。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掌握了空调制冷系统的维修技能。

3. 创意空调制冷系统设计结合所学知识,我们进行了创意空调制冷系统设计。

以下为设计思路:(1)采用新型制冷剂,降低能耗和环境影响;(2)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3)实现智能化控制,提高空调制冷系统的舒适性和节能性;(4)优化空调制冷系统结构,降低制造成本。

4. 系统搭建与调试在完成创意空调制冷系统设计后,我们进行了系统搭建与调试。

主要包括:(1)选用合适的制冷剂、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等部件;(2)根据设计要求,搭建系统并连接各部件;(3)进行系统调试,确保制冷效果和节能性。

三、实训收获与感悟1. 提高实践能力通过本次实训,我们掌握了空调制冷系统的原理、构造、维修与保养方法,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

2. 培养创新意识创意空调制冷系统设计环节,培养了我们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深化理论知识在实训过程中,我们不断回顾和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加深了对空调制冷技术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 色 专 业 的办 学 历 史 与 文化 积 淀
司, 日本 的 东 芝 、 洋 、 三 日立 、 菱 重 工 、 金 、 三 大 富士 通 等 , 有 韩 还
国的 L G公 司 国 内的 制 冷 空 调设 备 生产 企业 在 激 烈 的竞 争 中 也 迅 速 崛 起 。 远 大 、 利 ( 海 )双 良 、 尔 、 的 、 如 开 上 、 海 美 格力 等 等 。 我 们 必 须 紧 跟 经 济 发 展 与 产 业 结 构 调 整 的步 伐 . 同时 在 特 色 专业 建 设 中扬 长避 短 . 合 外 部 环 境 机 会 . 择 最 适 合 的 特 结 选 色 方 向 。19 9 9年 开始 , 为适 应 地 方 经 济 的发 展 和 企 业 用 人 的 需 求. 我们 将 专 业 名 称 调 整 为 “ 冷 与空 调 ” 并 调 整 了相 应 课 程 。 制 , 2 0 年 开 始 招 收 五 年 制 高 职 生 .0 3年 开 始 招 收 三 年 制 01 20 专科生 。 20 0 6年 . 随着 高 校 改 革 步 伐 的 加 快 和 各 专 业 培 养 目标 要 求 的 不 断 提 高 .根 据 最 新 专 业 目录 .又 对 专 业 名 称 进 行 了 调 整 . 为 现在 的“ 冷与 冷藏 ” “ 热通 风与空 调工程技 术 ” 改 制 和 供 两个专业 。 20 0 5年 . 专 业 被 学 院确 定 为 特 色 建 设 专 业 . 过 两 年 的 本 经 建 设 . 2 o 年 顺 利 通 过 验 收 组 的合 格 验 收 。 于 07 20 0 8年 。 本专 业被 江 苏 省 教育 厅批 准 为省 级 特 色建 设专 业 。 本 专业 自 18 9 9年招 生 以来 . 今 已 经 培 养 了 l 、 9 O 至 8届 近 0 名 毕 业 生 . 累 了相 当 的教 学 经 验 , 成 了 自身 的 办学 特 色 。同 积 形 时 . 养 出受 用 人 单 位 欢 迎 的 学 生 , 制 冷 空 调 行 业 中发 挥 了 培 在 作 用 .对 苏 州 制 冷 空 调 行 业 的 兴 起 及 发 展 起 到 了 的推 动 作 用 。 取 得 了较 好 的社 会 效 益 . 获 得 了社 会 认 同 . 成 为 我 院 的 一 也 更 个 热 门 专业 。 根 据《 苏州 市 高 技 能 人 才 培养 “ 1” 助 计 划 》 制冷 技 术 工 1 1资 , 种 的技 师 、高 级 技 师被 列 入 苏 州 紧缺 型技 能 人 才 和政 府 资 助 项 目的 1 O个 职业 ( 种 ) 一 。 更 要求 我 们 培养 出更 多更 好 的 制 工 之 这 冷 空调 专 业 人 才来 服 务 社会 . 地 区经 济 发展 提 供人 才 保 障 。 为 ( ) 化 积 淀 二 文 文 化 是 一种 传 承 。 人 类 生 活 的反 映 、 动 的 记 录 、 史 的 是 活 历 积 沉 . 人 们 对 生 活 的需 要 和 要 求 、 想 和 愿 望 的体 现 。 是 理 学 校 文 化是 学校 作 为 一个 社 会 群 体 特 殊 存 在 的样 式 . 学 是 校 的生 存 与 发 展 方 式 . 由学 校 内部 全 体 师 生共 同认 可 和 遵 守 是 的 价值 观念 、 德 标 准 、 校哲 学 、 为 规 范 、 学 理 念 、 理 方 道 学 行 办 管 式、 章制度等的总和。 规 经历 2 0年 的建 设 、 整 、 造 、 调 改 完善 和 运 营 , 院 师 生 在 各 我 个 方 面 达 成 了共 识 。 成 了“ 厚德 之人 , 强 技 之 才 ” 形 育 炼 的校 训 , 由此体 现 出有 特 色 的 校 风 、 念 和 精神 。 理 师 资 队伍 建 设 与 社 会服 务 ( ) 资 队伍 建 设 一 师 师 资 队伍 建 设 是 保 障 特色 专 业 建设 的 根 本 . 学 校 生 存 与 是 发 展 的关 键 . 有合 格 的师 资 队伍 就无 法建 设 特 色 专 业 。所 以 。 没 高 校 应 狠 抓 教 师 队 伍 建 设 .在 人 才 引 进 上 向特 色 专 业 倾 斜 , 在 人 员 配 备 上 向特 色 专 业 靠 拢 。在 人 才 培 养 上 向特 色 专 业 侧 重 , 以此 保 持 该 专业 的特 色 应 充 分 利 用各 种 实 习 条 件 对专 业 教 师
中 图分 类 号 : 1 G7 2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6 2 5 2 2 2)2 0 6 — 2 1 7 — 7 7(01 0 指 教 育 教 学 整 体 水 平 和 人 才 培 养 质 量 较高 . 学思想 、 办 专业 建设 、 学 改 革 、 才 培 养模 式 、 才 培 养 教 人 人 质 量 等方 面具 有 显 著 特 色 和较 高 社 会 声誉 的专 业 特 色 专 业 的 特 色 建 设 不 是 一 蹴 而 就 的 。 是 一 个 长 期 积 累 的过 程 。 在 建 设 它 和 运 作 过程 中 .不 仅要 保 持一 定 的稳 定 性 以 求生 存 和 发 展 , 更 要 在保 持相 对 稳 定 性 的 同 时保 持 一 定 的动 态 性 。 即要 随 着 内外 部 环 境 的变 化 及 时 做 出必 要 的 调 整 , 突 出办 学 特 色 、 业 特 以 专 色 , 建 设 、 新 过 程 中保 持 相 对 的 优 势 。 在 创
21. 02 2
经验 交流
特色专业与特色建设 的探索与实践
以苏 州经 贸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制 冷 空调 专业 为 例
罗 伦
( 州 经 贸职 业 技 术 学 院 江 苏 苏 州 2 50 ) 苏 10 9
摘 要 : 色 是 一个 专 业 赖 以生 存和 发 展 的保 证 , 一 个 专 业长 期办 学 历 史 与 文 化 的积 淀 。 苏 州经 贸 职 业技 术 特 是 学 院 制 冷 空调 专 业 除 了办 学历 史 较 长 外 , 师资 队 伍 建设 、 生职 业技 能 培 训 等 方 面成 效 较 为 显 著 。 在 学 关 键 词 : 色专 业 : 色建 设 ; 业 技 能 ; 特 特 职 制冷 空调 专 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