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高校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策略
郑磊[1]张丹[2]钱婷婷[1]高珂[1]
([1]江南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江苏·无锡214122;
[2]江南大学纺织与服装学院江苏·无锡214122)
摘要高校实验室的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本文通过分析目前我国高校实验室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并通过分析国外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的优秀经验,对我国高校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安全文化安全教育宣传培训
中图分类号:G482文献标识码:A
1国内高校实验室存在的问题
1.1安全意识淡薄
全国高校实验室大多面临着人员众多而流动性大、实验空间多而高度分散、技术安全事项多而隐蔽性强等挑战。
目前高校师生对实验室安全认识不足,安全意识淡薄,存在侥幸心理、图省事心理、自负心理、从众心理,使得实验室存在着很大的隐患。
1.2安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虽然国内大多高校都有相关的实验室管理制度,但内容较宽泛,可操作性不够强,而且有些安全管理制度中未明确告知实验人员所要承担的风险与责任。
不完善的规章制度会造成实验室管理职责不明,使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流于形式。
1.3安全经费投入不足
安全设施的配备及安全条件的改善是实验室安全的基本物质保障。
高校实验室安全投入不足,导致实验室难以达到进行教学、科研实验的安全条件,具体表现在实验区和办公休息区混用,安全设施缺失,仪器设备老旧毁坏,线路老化,个人防护不到位等。
因此,投入必要的实验室安全建设经费,才能为消除各种安全隐患提供硬件支撑,保证实验室的安全。
2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重要性
安全文化就是安全理念、安全意识以及在其指导下的各项行为的总称,主要包括安全观念、行为安全、系统安全、工艺安全等。
实验室是高校进行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的基地,实验室的安全环境决定着实验室能否正常运行,进而影响着高等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实验室安全文化又是实现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灵魂,通过文化的引领作用,能够对实验室安全工作产生内在的、潜移默化的、主动意义上的影响,具有其他文字约束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因此通过实验室安全文化,营造一种安全的氛围,让师生从自身角度出发,才能更深层次地预防和杜绝事故的发生,打造安全、和谐、有序、可持续的育人环境。
3国外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
欧美及亚洲发达国家的高校十分重视实验室安全建设,系统的管理体系和科学的管理模式值得我国高校借鉴和学习。
哥伦比亚大学拥有非常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环境、健康与安全办公室(the office of environmental health&safety,EH&S)能对全校的环境、健康、安全工作提供全方位文件支持和具体实验操作的专业指导。
首席科学家(PI)、导师和实验室安全负责人对实验室安全管理和保障起着重要作用,其中PI 对实验室的安全性和合规性负全部责任。
EH&S体系中所有执行者履行各自具体的、明确的职责,构成了高校实验室安全运行的基础。
牛津大学设有健康安全咨询委员会,由来自牛津大学各专业代表组成,为相关政策的完善提出建议,并制定规章制度、安全评估程序和检查方案,对实验室人员不同阶段及进行不同类型的实验进行专项安全培训。
日本的高校根据实际情况编制实验室安全指导手册,如京都大学的安全指导手册,内容包括化学安全、生物安全、电气安全、特种设备安全、实验操作须知、紧急情况处置等,方便师生及时查阅,同时各高校每年都会根据实际情况对手册内容进行更新和调整。
4实验室安全文化制度建设策略
4.1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实践型的管理体系制度
科学的、实践型的安全管理体系是高校做好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
应该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建立符合实际的安全管理体系,加强管理过程中对人的能动性的激励作用。
可以制度中引入“权责对等、奖惩分明”的理念,将实验室安全工作纳入领导班子、教职工和学生的评奖评优范畴中,与教职工的岗位聘任、晋职晋级、干部任用和评优评奖挂钩,与学生评优评奖和毕业挂钩,这样能激励相关人员自觉遵守规则,更有效提高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从而保障学校实验室安全运行。
4.2多维度进行安全文化宣传,营造实验室安全文化氛围
开展丰富多彩的实验室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是构建实验室安全文化体系的重要途径。
应将校园安全教育培训与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相结合,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活动,变“被动教育”为“主动教育”。
研究、规划和建立一些安全文化气氛浓、艺术性较强、有益于人们增强安全意识、增加安全知识的宣传标志、艺术作品,逐步形成实验室安全文化的浓厚氛围。
通过安全教育、创建安全氛围,为师生提供实验室安全新观念,使他们对安全的价值和作用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安全态度和安全信念,并因此主动规范自己的行为,自觉按照要求进行实验,不断提升安全文化素养,真正将“我想安全、我要安全”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4.3严格执行实验室准入制度,加强实验室安全培训
国外一流高校实行的是严格的安全培训与实验室准入制度,任何人都必须经过培训和考试后才能进入实验室或进行
观点
教|育|管|理
—科教导刊(电子版)·2019年第34期/12月(上)—84
特定的实验操作。
随着近年来各高校对实验室安全的重视,大
多数高校实验室虽然也有实验室安全教育,但没有严格实行实验室准入制度。
实验室准入是安全管理工作中重要组成部分。
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大多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因此必须加强对实验室人员安全教育和培训。
考虑将实验室安全教育纳入新生入学、教学管理、教学计划、项目研究过程,采用多种手段提高实验人员的安全意识并使其掌握相关安全技能。
为“我要安全”到“我能安全”提供有效的支撑。
4.4细化实验室日常安全管理,健全实验室安全应急机制
各实验室应加强日常管理,这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核心环节。
内容包括对实验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培训与准入,对危险化学品的采购、运输、储藏、使用、处置等流程进行动态管理,对实验废弃物进行规范分类收集与处置,对实验室进行定期安全自查等。
同时实验室应当建立健全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包括涉及到危险化学品、危险废弃物等的突发事件,安全预案必须做到符合实际情况并及时进行调整,确保实验室人员熟知预案的全部内容,定期组织实验室人员进行安全事故演习,增强预案可操作性。
5结语
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是高校安全文化体系必不可少的部分,良好的实验室安全环境是进行科研工作的前提。
建设完整的实验室安全文化,提高师生的精神素质和思想观念,借助文化作用引领管理实验室安全,
是目前安全管理的崭新阶段。
基金项目:2019年江苏省高校实验室研究会立项资助研究课题GS2019ZD08;江南大学2019年度实验室管理专项课题JNSYS201903。
参考文献
[1]谭机永,李萌,胡顺莲,胡秋华,林金梅.浅谈新时期高校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
[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11):10-11.
[2]宋志军,王天舒,蔡美强,谢湖均.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J].实
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08):280-283+288.
[3]王梁燕,洪奇华,华跃进.高校实验室安全文化体系的构建和完善[J].教育教
学论坛,2017(33):11-13.
[4]俞佳,陈嘉雄.浅谈高校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及其措施研究[J].教育现代化,
2019,6(44):214-215+225.
[5]骆燕,毛诗焙,胡晓君.打造实验室安全文化促进实验室安全管理[J].广州化
工,2015,43(22):239-241.
[6]余涛,杨忠芳.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与启示[J].实验技术
与管理,2019,36(07):248-252.
[7]刘浴辉,向东,陈少才.英国牛津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J].实验技术与管
理,2011,28(02):168-171.
[8]张志强.日本高校实验室安全与环境保护考察及启示[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0,27(07):164-167.
[9]张海峰,张帆,刘一.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实验技术与
管理,2017,34(09):243-247.
[10]王孟禄,张镭.中外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比较及启示[J].实验室研究与探
索,2016,35(11):227-231.
[11]姚朋君,范强锐,马涛,史天贵.高校安全生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构建[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04):282-285.
(上接第81页)级制度进行完善与补充,并将通过的班级制度公示于班级宣传栏中。
通过这种做法能够保证制度更加合理,更加“得人心”。
同时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民主、公平公正思想,引导学生未来成为一名公平正直的人。
5丰富的德育教育活动是以德治班的核心
高中德育工作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为有效提升以德治班的实效性,教师还应结合教学实际,注意加强各种德育活动的引入,在班级内塑造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围,同时引导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在实际体验中获得更多的感悟,有效提升学生思想道德修养。
例如在每年完成期中考试后,教师可以以“开家长会”之名,组织学生与家长开展一次名为“寸草之心报春晖”的主题班会活动,期间需要做好以下准备:一是做好班会主持人选拔,同时以学生期中考试成绩为依据,选择其中的优秀学生作学法介绍,推荐学生担任感恩主题演讲者;二是提前做好会场布置,比如布置黑板报,为家长准备热水等,三是搜集以下与感恩主题相关的背景音乐,比如《感恩的心》、《父亲》、《烛光里的妈妈》等。
在感恩班会开始时,先由成绩优异的学生作学法介绍,然后由学生代表上台进行感恩主题演讲。
演讲,随后进入亲子互动环节,比如引导学生主动为自己的父母倒杯水,现场采访家长。
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
感恩教育是中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和道德情操,通过本次主题班会活动,能够让学生体会父母、师长、同学之间无私的亲情和友情,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使学生懂得感恩是做人之本,使感恩之行成为自然之举,提高以德治班效果。
6总结
综上所述,在高中德育工作中开展以德治班,就要充分结合高中学生身心特点,精准把握住以德治班的各种要点,从而对症下药,从教师自身以及学生双方入手,双管齐下,充分发挥以德治班效果,提升德育工作开展质量。
参考文献
[1]石可心.高中班级管理应以德育为主[J].新课程(中),2016(03):147-148.
[2]田福民.以德育人——高中班级管理艺术探析[J].新校园(阅读),2015(06):23.
[3]王桂萍.高中德育教学在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少年,2017(13):
156-157.
教|育|管|理
—科教导刊(电子版)·2019年第34期/12月(上)—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