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药新用途—地西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药新用途—地西泮
发表时间:2011-06-10T09:35:13.32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11期供稿作者:黄秋香
[导读] 氯胺酮作用快,持续时间短,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其麻醉后可致幻梦、错觉甚至幻觉等。
黄秋香(黑龙江省海林市人民医院 157100)
【中图分类号】R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11-0125-02
【关键词】地西泮用法
【别名】安定、苯甲二氮卓。
【药理】本品为苯二氮卓类抗焦虑药,能产生抗焦虑作用是由于能选择地抑制与情绪有关的大脑边缘系统的海马和杏仁核等部位,使情绪恢复正常;本品还具有镇静、催眠、抗惊厥、抗癫痫和中枢性肌肉松弛等作用。
常用于治疗神经官能症、神经衰弱、失眠、破伤风、药物中毒、子痫、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
【制剂】片剂:每片2.5mg,5mg。
注射液;每支10mg(2ml)。
【注意】
1.重症肌无力、青光眼等患者慎用。
2.新生儿、哺乳期妇女、孕妇(尤其妊娠开始3个月及分娩前3个月)忌用。
3.服用本品,偶见低血压、呼吸抑制、视力模糊、皮疹、尿潴留、忧郁、精神紊乱和白细胞减少等症状。
【临床新用途】
1.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据报道,有人用地西泮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治愈率89%,总有效率达97%。
作者认为与地西泮抑制中脑网状结构神经元放电及直接抑制神经突触有关。
方法:①眶上孔封闭:用长3cm的5%号针头刺入眶上孔约5mm,缓慢注入地西泮
2.5mg,再注入维生素B1 25mg与维生素B12 50μg混合液。
②眶下孔封闭:用长约3cm的5%号针头刺入眶下孔约lcm,注射2%普鲁卡因0.5ml,停5min后缓慢注入地西泮5mg,再注入与上相同剂量的维生素B1及维生素B12混合液。
③半月神经节封闭:在颧骨结下1.5cm和内0.5cm(距口角3cm)处,用长8mm的5%号针头向后上内方向刺入5.5~6cm达卵圆孔,凭触觉沿卵圆孔骨缘缓缓滑入0.5~lcm即达半月神经节,抽吸无回血或脑脊液后,注入2%普鲁卡因2ml。
如面部有麻木感,经棉签划痕检查面部感觉丧失范围符合要求,停5~10min,缓慢注入地西泮10mg,再注入维生素B1 100mg与维生素B12 250μg混合液。
以上治疗方法均为1/d,10次为1个疗程,必要时间隔10d行第2个疗程。
2.辅助治疗偏头痛有人对85例偏头痛患者,在泼尼松、普萘洛尔、苯妥英钠治疗的基础上酌情加地西泮2.5mg,3/d,疗程一般10~15d,总有效率为100%,适用于偏头痛并失眠、精神紧张者。
3.预防阑尾炎切除术中牵拉反应其疗效,血压稳定,术中并发症减少,麻醉效果属优者比对照组高45.17%,差异显著。
方法:术前30min以4cm长的5号细针头快速垂直刺入双侧内关穴皮下,捻转进针2.5~3cm,获得满意针感,抽吸无回血后,注入地西泮
0.1ml(0.5mg),然后再进针0.5cm,取下注射器,保留针头,以消毒纱布覆盖,至关闭腹膜为止。
作者认为,内关穴是治疗胃痛、恶心、呕吐的重要穴位。
地西泮有镇静、抑制迷走神经兴奋性作用,二者合用,有协同结果。
4.减少氯胺酮麻醉苏醒期副作用氯胺酮作用快,持续时间短,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其麻醉后可致幻梦、错觉甚至幻觉等。
其与地西泮合用即可减少氯胺酮麻醉苏醒期副作用。
方法:术前60min肌内注射地西泮10mg,术后再静脉注射地西泮5~10mg即可。
5.治疗消化性溃疡地西泮能调节神经冲动和具有抗胆碱作用,因而可抑制胃酸分泌,故对消化性溃疡有良效。
有人报道,用呋喃唑酮佐以地西泮2.5mg/次,口服,3/d,对消化性溃疡的总有效率达96%。
另外,还可用于治疗因精神紧张所致的难治性消化性溃疡。
笔者曾用地西泮5mg/次,口服,3/d,辅助治疗因精神紧张所致的难治性消化性溃疡8例,经胃镜检查5例治愈。
6.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地西泮对室性心律失常有良效。
多在用药2min后见效。
用法:于发作时静脉注射地西泮10~20mg/次。
7.预防琥珀胆碱引起术后肌痛全麻诱导快速气管内插管的主要方法是用硫喷妥钠加琥珀胆碱。
而琥珀胆碱有致肌痛不良反应。
据报道,术前静脉注射地西泮0.1~0.2mg/kg体重。
观察184例,肌痛的发生率仅为7%~10%。
8.治疗新生儿破伤风地西泮通过抗惊厥和肌肉松弛作用而控制破伤风的痉挛、牙关紧闭和强直,降低其并发症,提高存活率。
国内许多报道均获满意疗效。
用药方法:痉挛发作时用2.5~5mg肌内注射,待控制后鼻饲地西泮2.5mg,4h1次;最大剂量达10mg,可3h1次。
以早期用药为佳。
9.治疗输液反应输液反应为临床所常见,对其防治处理常选用异丙嗪和地塞米松肌内注射。
近年来,一些老药在治疗输液反应时,收到很好的效果。
10.治疗肾绞痛有人用地西泮10mg静脉注射治疗65例肾绞痛患者,个别重复注射1次。
结果:65例用药后立即停止疼痛46例,缓解12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9%。
研究认为,地西泮除可增强GABA能神经功能外,尚对内脏器官有直接作用。
11.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对于缺血性心脏病和心肌病并发左心衰竭者,给予地西泮0.1mg/kg缓慢静脉注射,可使动脉压平均下降
1.3kPa,左室舒张压显著下降,心肌耗氧量明显减少,改善心功能。
心肌梗死后立即用地西泮10mg静脉注射,1h后改为15mg口服,8h1次,共3d,可减少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地西泮10~20mg静脉注射有助于室性早搏恢复为窦律,一般2min可见效,维持40min。
焦虑患者体内儿茶酚胺释放增加,地西泮的抗焦虑作用,使儿茶酚胺降低,故可产生抗心律失常的作用。
12.治疗顽固性面肌痉挛两组各30例。
治疗组取主穴:翳风,四白(均患侧)。
配穴:攒竹、阳白、下关、颊车、地仓、迎香、颧髎、巨髎。
不提插及捻转,留针2h,1/d。
并痉挛在眼轮匝机取攒竹、四白,口轮匝肌取地仓、迎香、翳风(均面肌抽搐较甚处)。
每次取2穴,用地西泮注射液,穴位注射,每穴1ml(5mg),每周2次,4次为1个疗程。
对照组用卡马西平0.1g/次,3/d,口服。
均10d为1个疗程。
用2个疗程。
结果:两组分别治愈10例(为治疗组);显效14,4例;好转4,6例;无效2,20例;总有效率为93%,33%。
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
参考文献
[1]叶小平,梁启波,招伟贤等.咪唑安定、地西泮和异丙酚麻醉诱导对心脏瓣膜病人血液动力学的影响.中华麻醉学杂志 1999,12:746-
745.
[2]竺新影.药理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