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市重点中学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卷语文试题(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衡水市重点中学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卷语文试题
(含答案)
衡水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卷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人们把贾宝玉与薛宝钗、贾宝玉与林黛玉的关系概括为“金玉良姻”和“木石前盟”,这种称呼最早出现在《红楼梦》第五回的《红楼梦曲·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
它很快地、一致地为读者和研究者接受并应用。
因为这种概括与实际情况贴切-贾宝玉有玉,薛宝钗有金(锁);同样,林黛玉的前身是一株绛珠仙草(木),而贾宝玉则为石头幻化。
“金玉良姻”与“木石前盟”这两个词语并列而呈现出来的时候,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内容,特别在我们要将薛宝钗与林黛玉加以对比的时候,就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原因在于“金玉”与“木石”是一对内涵极其尖锐对立的词语。
“金玉”是富有、高贵的意思。
而“木石”呢?就得多做一点阐释了。
在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里,“木石”常常代表着一种精神,一种思想境界。
这个词语最早出现在《孟子》中,“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
这里虽还未表达出一种明确的思想含义,但作为圣人的舜,在深山里喜与木石居住在一起,也反映出一定的倾向性了。
晋人阮籍的《大人先生传》,借隐士之口,不满当时“上古质朴淳厚之道已废,而末枝遗叶并兴··”的状态,明确提出了“吾不忍见也,故去而处兹。
人不可与为俦,不若与木石为邻”。
阮籍的这种思想,在后世的许多高洁自好的士人中产生了巨大的、长远的影响,形成了一种精神共识。
这在一些著名文人的诗文书画中颇不少见。
唐代诗人、古文大家柳宗元,在被贬永州时,既有政治上被排斥的愤懑,又有新居地的人文环境不适应的烦恼,于是在《与萧翰林俛书》中表达他对世俗的厌弃,与木石相伴的意愿。
北宋的苏轼,他的弥足珍贵的《木石图》画了一块大石压着一株干枯的弯树,其旁是一些幼竹和嫩草。
苏轼的友人米芾在《画史》中称此画发泄出苏轼胸中的一股“盘郁”不平之气。
此画据考乃苏轼被贬官杭州时所作,虽然他自己没有题字,
但可想象与上述柳宗元的情状是完全一致的。
我们再回头来看阮籍、柳宗元、苏东坡等人,他们都是一些有愤世嫉俗思想性格的人,他们产生的“木石”情结的内涵和原因都是相通的,也因此,尽管这些人的世界观、思想性格是复杂的,但他们又都具有不同流俗、高超劲洁的可贵一面。
钗黛的对立在作品中可以从许多方面表现出来,而其中又有不少可以归结到俗与脱俗的对立这一重要基点上来。
当然,其具体内容是丰富厚实、多彩多姿的。
(摘编自曾扬华《钗黛之辨·“金玉”与“木石”》)
材料二:
《红楼罗》甲戌本拟神话“木石前盟”中,主角是神瑛侍者和绛珠仙子。
绛珠仙子为木,神瑛侍者就一定为石。
因神瑛是掌管万石之事的灵虚真人府邸赤瑕宫的侍者,神瑛侍者未修炼成男身之前应是一块石头,且“瑛”意指“像玉的石头”,“瑛”和“神”相连,即指有神性的石头。
按照“绛珠仙草-绛珠仙子-林黛玉”的逻辑发展线索来辅助推断贾宝玉的前世今生,即是“有神性的石头神瑛侍者-贾宝玉”。
因此“木石前盟”是石仙神瑛侍者和木仙绛珠仙子的爱情之盟。
“木石前盟”中的“石”不是顽石,因曹雪芹塑造的顽石与神瑛侍者差异很大,二者到凡间的目的相左。
顽石因补天未果,被弃置青埂峰下,不愿固守为“石”的命运,百般恳请僧道带它离开,到人间的“富贵场温柔乡”中经历一番。
顽石到人间是要封妻荫子,延续家族的荣华富贵,代表社会主流价值观。
而现实中的贾宝玉完全没有顽石的人生价值观,却完全具备神瑛侍者的特征。
神瑛侍者下凡之前为“情痴”,倾注感情浇灌三生石畔的绛珠仙草,下凡是要经历一段情缘。
神瑛侍者代表真性情;顽石代表礼教约束下的功名利禄。
神瑛侍者与顽石本互不相干,顽石尚未修炼到可以下世为人,只好被神瑛侍者夹带入世,成为贾宝玉身上佩戴之“玉”,时时欲左右贾宝玉的价值观与婚姻观,所以神瑛侍者的后身贾宝玉才要砸“玉”。
神瑛侍者为“石仙”,但没有脱离自己的“石”之本真状态。
一石一草一木,天地初生时即存在,石与木的交流是处于同一层次的情感状态的交流。
“木石前盟”是神瑛侍者与绛珠仙子的“誓约”,但作者却只提他们
的前身“石”和“木”,说明作者更强调“木石”的自然属性,所以,“木石前盟”之意即木、石代表的是不忘本原状态的、源于本性的感情。
(摘编自袁茹《“木石前盟”与“金玉良姻”阐微-基于<红楼梦>非现实主义结构框架的视角》)
材料三:
“木石前盟”与“金玉良姻”作为支撑《红楼梦》的结构性框架,这两则神话都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
“木石前盟”代表人性的自由与爱情的浪漫,追求爱情的自由,是人的自然天性的象征,是不带任何功利色彩的真正的两情相悦;“金玉良姻”代表了世俗力量对人的框范与规定,在这种模式化的框范设计中,人对爱情、自由的追求必将被毁灭。
它是一种预设的、不可改变的命运象征。
“木石前盟”的神话意象象征贾宝玉和林黛玉爱情的先天性和自然性;“金玉良姻”的原始意象象征贾宝玉与薛宝钗婚姻的宿命性、世俗性。
(摘编自张丽红《爱情原型的神话意象-论<红楼梦>“木石前盟”的象征意义》)
1.下列对“木石前盟”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的“木石前盟”暗合中国古代传统文人高超劲洁的精神,表现了宝黛爱情相对于现实世界的脱俗。
B.材料二的“木石前盟”是石仙神瑛侍者和木仙绛珠仙子的爱情之盟,两人经历情缘后一起下凡。
C.材料二的“木石前盟”中的木和石具有自然属性,二者的交流是处于同一层次的情感状态的交流。
D.材料三的“木石前盟”代表着人性的自由与爱情的浪漫,其神话意象象征着宝黛爱情的先天性和自然性。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金玉”与“木石”是一对内涵极其尖锐对立的词语,所以当它们出现在《红楼梦》第五回时,很快被人们接受并应用。
B.阮籍的“木石思想”影响了后人,柳宗元的《与萧翰林俛书》和苏轼的《木石图》二者都表现出与其相通的精神共识。
C.灵虚真人掌管万石之事,神瑛是灵虚真人府邸赤瑕宫的侍者,
所以神瑛侍者一定是“木石前盟”中的“石”的前身。
D.“金玉良姻”是一种预设的、不可改变的命运象征,象征着贾宝玉与薛宝钗婚姻的宿命性和世俗性。
3.下列出自《红楼梦》的情节,不能体现材料一提到的宝钗之“俗”或黛玉“脱俗”的一项是(3分)
A.“点戏”一节里,宝钗迎合贾母,点了热闹的《西游记》与《鲁智深醉闹五台山》。
B.宝钗听说金钏儿投井后忙来安慰王夫人,并说金钏儿“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
C.黛玉初进贾府回复读书的问题,对贾母说“只刚念了《四书》”,对宝玉说“些须认得几个字”。
D.黛玉担心落花随水流到不干净的地方而葬其于土,还作诗感慨“质本洁来还洁去”。
4.三则材料都就“对立性”做了阐释,请简要概括各则材料中包含的最主要的对立关系。
(4分)
5.《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贾政见到了出家的宝玉,听其歌曰:“我所居兮,青埂之峰。
我所游兮,鸿蒙太空。
谁与我游兮,吾谁与从。
渺渺茫茫兮,归彼大荒。
”请你用材料一的相关内容并结合《红楼梦》原著中贾宝玉的形象简析歌词中贾宝玉“归彼大荒”的原因。
(4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飘过雪花的记忆
深冬,给表姐打电话,才知姨妈的阿尔茨海默病愈发严重了,已住院。
姨妈是汉剧演员,年轻时是红遍江城的汉剧大青衣。
舞台上,凤冠霞帔的她,纤指轻捻,声音穿在钢丝上一般,婉转唱着《二度梅》。
后台,卸妆的她,露出精致洋气的面容,长长的睫毛上仿佛凝着薄薄的冷霜,眼里透着距离感。
记忆里,姨妈是这样耀眼而遥远的存在。
被无数汉剧迷崇拜着、宠爱着,难免膨胀出极度的自我。
然而,所有人都那么包容,仿佛漂亮的名伶天生就该拥有这样的特权,包括
我。
表姐带我去医院的那天,天空飘着雪。
走在去往病房的雪地,树枝上坠下的冰晶落在脸上,瞬间冰凉地滑落,像无声的泪珠,让眼前白茫茫的世界平添一份空落感,这感觉在心头萦绕,一点点蔓延成无边际的雪白,直至与姨妈白色的病床融在一起。
两个护工一左一右帮姨妈洗漱着,小心翼翼。
姨妈皱着眉,一脸不满。
“病成这样了,还是和原先一样挑剔。
”表姐低声嘀咕着,像告诉我,又像是对护工表达着歉意。
曾经的姨妈活得有多精致讲究,只有我们知道。
我定睛细看姨妈,面容苍老,眼神空洞,灰白的短发随意拢在耳后。
一瞬间,心里像有千军万马踏过。
命运曾赋予这张脸多少灿烂辉煌,而今的剥离就有多彻底残忍。
唯眼底宛在的那抹淡漠,依稀能唤起曾经的记忆。
表姐拉我上前,在姨妈耳边重复着:“娜娜来看你了。
”迎着两眼空洞,我靠近她:“姨妈,我是娜娜。
”
姨妈呆滞的目光终于落在我脸上,仿佛记起了什么似的,忽然绽出快乐的笑容,连声说:“娜娜呀,长漂亮了。
”那妩媚欢快的表情竟让我的心为之一动。
记忆深处有一抹明媚在闪耀,那是我曾经的仰望。
表姐看我一眼,俯身叫了声“妈”。
姨妈转过脸,表情木然。
我不甘心,拉着表姐说:“姨妈,这是军军啊,你不认识了吗?”姨妈望向我,眼里有说不出的漠然气息:“军军是什么人啊?”她反问我。
表姐看着我,脸上满是悲戚与受伤。
是我心存侥幸了。
阿尔茨海默病,真的如雁过寒塘,了无痕迹。
我低下了头。
彼时,患同样病症的姨妈的弟弟,我的表舅刚去世。
表舅一直待我如女儿般,最后的时光里,失忆的他像个无助的困兽,在全然陌生的环境里做着无谓的抵抗。
他已不认得我,但我的陪伴偶能换得他短暂的安静。
他像个听话的孩子,总是默默吃完我带去的“小桃园”鸡汤,然后一起静静坐在阳光里。
院长说:“虽记不起你了,但你存在于他的潜意识里。
”如此,亦聊以自慰了。
仿佛一道微光,穿过了漫长的黑暗,我忍不住要抓住那道光:“姨妈,你还记得闷子吗?”
“闷子五岁了,长得很帅哦。
”姨妈的声音突然柔下来,眼里蓄满了柔情,“姆妈喜欢闷子,什么好东西都给他,我没有。
”言语里尚有孩子般的委屈。
我和表姐惊奇地对视。
太意外了!一时间,百感交集。
怎能想到,在被抹掉的无尽虚空里,牢牢占据她脑海的,是她曾满心幽怨的姆妈和多年来少有往来的弟弟。
窗外雪花飞舞,像极了零落的柳絮。
在这冬天,烟水缥缈的光阴里,我就这么跌进了清澈无尘的回忆里。
那该是姨妈深藏于心的一段时光,一段在心底重复千回的述说。
终于逃出不幸婚姻的姆妈,带着十岁的她再嫁,继父是一个英俊的黄埔军官。
郎才女貌的神仙眷侣,次年便有了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弟弟,弟弟自小不爱说话,小名便唤作闷子。
姆妈身着旗袍,一头卷发,身后站着贴身警卫,在璇宫饭店大宴宾客的日子,是一家人最富足无忧的时光。
可好景不长,不久继父随部队离开,再无音讯,是死是活至今成谜。
一家三口的生活自此拮据。
即便成了万众瞩目的名人,我们仍常听到姨妈念叨心中的遗憾:“若不是环境所逼,我可以上清华的。
离校那天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啊,像蒲公英一样的雪啊,在空中舞,在随风飞。
我,毕生难忘。
”这是她心里最深的憾,亦是对姆妈最深的怨。
青春逼人的女孩,凭着老天爷赏饭吃的优越条件顺利考上了戏校,担起了养家的重任。
后来,拜汉剧大师陈伯华为师,成了汉剧院的台柱子,名噪一时。
星光熠熠的日子,各种演出应接不暇。
姨妈无暇顾及瘫痪在床的姆妈,以及伺候母亲长达七年的弟弟。
她一个人,兀自盛开,盛大而隆重地绽放,把血浓于水的光阴全都席卷而去了。
晚年的姨妈开始尝试走近唯一的弟弟。
可时光久远,亲情早已疏淡。
随着阿尔茨海默病的一天天加重,表舅已不再认得这个姐姐。
失去太久,弥补的路是那么遥远,且来不及。
疏离,隔膜,遥远,似毫无关联的季节,没有过渡,没有连接。
无法责备,无法要求。
我们站在这亲情之外,待时光流转,看红尘落寂。
“闷子五岁了,长得很俏皮呢,他最喜欢和我一起堆雪人、打雪仗。
”姨妈一遍遍重复着。
冬天的雪,漫天纷扬,终于凝结成最温暖洁白的一朵,深种在了姨妈荒芜的记忆里。
属于她的冰雪世界,在无声无息中消融,至亲仍在,何尝不是她最后的幸运呢?
望向窗外,伴着呼呼的北风,我看到了雪花飘过的痕迹··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身为汉剧演员的姨妈曾经名噪一时,于“我”“耀眼而遥远”;如今患病住院,“面容苍老”,“我”对她不再仰望、尊重。
B.去病房的路上,“一份空落感”“蔓延成无边际的雪白”,将内心感受转化为视觉形象,化虚为实,贴切地描述了“我”的情绪。
C.文章插叙“我”陪伴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表舅的情节,看似闲笔,实则为下文叙述姨妈和表舅之间的故事做了铺垫。
D.姨妈多年来与弟弟少有往来,在她身患阿尔茨海默病且病情愈发严重的情况下,竟然还记得五岁时的弟弟,这让“我”和表姐感到惊奇与意外。
7.关于文中“我”“跌进了清澈无尘的回忆里”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姨妈因家庭变故无法上清华而深感遗憾,后来她考上了戏校,担起了养家的重任。
B.弟弟闷子出生后备受宠爱,“自小不爱说话”,性格内向,造成姐弟感情早已疏离。
C.“像芦花一般的雪啊,像蒲公英一样的雪啊,在空中舞,在随风飞”一句,以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表现了姨妈当时的心境。
D.姨妈成名后,忙于各种演出,沉浸在光彩的世界中,没有时间照顾弟弟和瘫痪的姆妈。
8.请探究文中画线句子“属于她的冰雪世界,在无声无息中消融”的意蕴。
((6分)
9.散文讲究形“散”神“聚”。
本文是如何体现散文这一特点的?
请试做分析。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世祖文皇帝黄初四年春,正月,曹真使张郃击破吴兵,遂夺据江陵中洲。
初,吕蒙病笃,吴王问曰:“卿如不起,谁可代者?”蒙对曰:“朱然胆守有余,愚以为可任。
”朱然者,时为昭武将军。
蒙卒,吴王假然节,镇江陵。
及曹真等围江陵,吴王遣诸葛瑾等将兵往解围,夏侯尚击却之。
江陵中外断绝,城中兵多肿病,堪战者裁五千人。
真等起土山,凿地道,立楼橹临城,弓矢雨注,将士皆失色;然晏如无恐意,方厉吏士,伺间隙,攻破魏两屯。
魏兵围然凡六月,江陵令姚泰领兵备城北门见外兵盛城中人少谷食且尽惧不济谋为内应然觉而杀之时江水浅狭,夏侯尚欲乘船将步骑入渚中安屯,作浮桥,南北往来,议者多以为城必可拔。
董昭上疏曰:“武皇帝智勇过人,而用兵畏敌,不敢轻之若此也。
夫兵好进恶退,常然之数。
平地无险,犹尚艰难,就当深入,还道宜利。
兵有进退,不可如意。
今屯渚中,至深也;浮桥而济,至危也;一道而行,至狭也。
三者,兵家所忌,而今行之,贼频攻桥,误有漏失,渚中精锐非魏之有,将转化为吴矣。
臣私戚之,忘寝与食,而议者怡然不以为忧,乌在其为智也?加江水向涨,一旦暴增,何以防御!就不破贼,尚当自完,奈何乘危,不以为惧!惟陛下察之。
”帝即诏尚等促出,吴人两头并前,魏兵一道引去,不时得泄,仅而获济。
吴将潘璋已作荻筏,欲以烧浮桥,会尚退而止。
后旬日,江水大涨,帝谓董昭曰:“君论此事,何其审也!”会天大疫,帝悉召诸军还。
(节选自《资治通鉴·魏纪二》,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江陵令姚泰领兵备城北门/见外兵盛/城中人少/谷食且尽/惧不济/谋为内应/然觉而杀之/
B.江陵令姚泰领兵备城北门/见外兵盛/城中人少谷食/且尽/惧不济/谋为内应/然觉而杀之/
C.江陵令姚泰领兵备城北门/见外兵盛/城中人少谷食/且尽
/惧不济谋/为内应/然觉而杀之/
D.江陵令姚泰领兵备城北门/见外兵盛/城中人少/谷食且尽/惧不济谋/为内应然觉而杀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吴王假然节”中“假”的意思是“授予,给予”,与《劝学》中“假舆马者”的“假”字含义相同。
B.“堪战者裁五千人”中的“裁”字与《促织》中“手裁举”的“裁”字用法相同,均同“才”。
C.楼橹,军中用以侦察、防御或攻城的高台,其中的“橹”与《过秦论》“流血漂橹”中的“橹”含义不同。
D.“奈何乘危”的“乘”字意为冒着,与《登泰山记》中“自京师乘风雪”的“乘”字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朱然胆略过人,注重节操,因此病重之中的吕蒙在吴王询问时,就推荐他接替自己的职务;吕蒙过世之后,吴王就命朱然镇守江陵。
B.江陵被围,前去解围的吴军又被夏侯尚击退。
江陵城内外联系断绝,城中许多士兵浮肿患病,能够参加战斗的仅仅有五千人。
C.夏侯尚见江水又浅又窄,想乘船率步兵、骑兵到江渚之上驻扎,并架设浮桥,以便来往,讨论这件事的人大多认为江陵一定能被攻克。
D.皇帝下诏,命令夏侯尚等人退出江渚,吴军两面并进,魏军就迅速顺利退出江渚。
后又赶上瘟疫,皇帝于是命各军全线撤退。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然晏如无恐意,方厉吏士,伺间隙,攻破魏两屯。
(2)臣私戚之,忘寝与食,而议者怡然不以为忧,乌在其为智也?
14.董昭对魏军的用兵之道作了怎样的评价?结合原文分析此评价的精准之处。
(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
题《秋灯夜话图》
高翔
疏雨明灯夜话长,诗中有画笔生香。
篇章此日当新韵,云水前身属老狂①。
窗迥②静分光焰焰,榻连空拟听浪浪③。
图成我亦增幽绪,竹叶离披①拂短墙。
【注】①老狂:狂老之徒,用以形容画中人。
②迥:远。
③浪浪:雨水倾注之声。
④离披:散乱貌。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扣题目而起,点出“秋灯夜话”的主题,并将画景与诗趣巧妙结合,意蕴丰富。
B.首句中的“灯”的意象,是“夜话”的背景之一,为“夜话”营造出凄迷、暗淡的氛围。
C.颈联中使用了叠词“焰焰”“浪浪”,拓宽画境,绘形绘声,赋予了画作以动态之美。
D.前三联描述了淅沥秋雨之夜、好友相聚、秉烛畅谈的内容,营造出一派忘我之境。
16.这首题画诗的尾联看似跳脱于画外,实则与画作相得益彰。
请就此赏析尾联。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师说》中,韩愈用“, ”两句来表述“小学而大遗”中“小”与“大”的具体内容。
(2)杜甫在《蜀相》中借对诸葛亮功业未就的惋惜来表达自己壮志未酬的愤懑的句子是“, ”。
(3)用比喻来营造意境、抒发感情,这在古诗中屡见不鲜,如“,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2022年11月29日23时08分,中国有史以来平均年龄最大航天员乘组,乘坐“神舟十五”号直奔天际。
其中,连续担任“神九”
“神十”“神十一”备份航天员的追梦者邓清明在经历24年10个月的时刻准备后,奔赴太空。
怎样把年轻时的梦想坚定不移地走下去?邓清明用信念做出回答。
他从入队时的①,执着地坚守到今朝圆梦时的两鬓斑白。
在无数个仰望太空的日日夜夜,他以不断“归零”又重新出发的顽强信念,逐梦的心愈发历久弥坚。
“不管主份备份,都是航天员的本分!”邓清明始终保持着与主份航天员同样数量、同样标准的严苛训练。
近25年来,一次次与梦想②,但他始终坚信“宁可备而无用,绝不用而无备”。
正是这份信念,让他一直沿着光的方向走着。
邓清明是我国航天事业飞速发展背后无数辛勤付出的“绿叶”中的一个缩影。
在星辰大海的征程上,我们有“杨利伟们”的开疆拓土,也有“邓清明们”的默默耕耘。
这些③的航天英雄不是聚光灯下的“主角”,但正是因为他们心系国家、锲而不舍的情怀,才有了中国航天的一飞冲天。
万事从来贵有恒,有恒之久必有成。
“邓清明们”即使不曾披甲上天,也是当世英雄。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3分)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可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4分)
2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节奏感强,情感强烈,这样的表达效果是怎样取得的?请简要分析。
(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21~22题。
材料一:
卯门生紫气,①。
红红的春联拉开了兔年春晚的序幕。
2022年12月22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年春节联欢晚会》以“欣欣向荣的新时代中国,日新月异的更美好生活”为主题,正式发布吉祥物形象“兔圆圆”和官方标识。
2023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春节联欢晚会
活泼的萌萌态,亮亮的大眼睛,“万物有灵”的东方表达··在集纳了无数受众的喜爱倾向、经过系统翔实的大数据调研画像后,萌萌软
软的“兔圆圆”诞生了!这是春晚40年历史上首次尝试-②。
吉祥物“兔圆圆”身上,凝汇着大数据调研而来的全网受众的喜好和期待,包含着传统文化中生肖兔的意蕴和美感。
竖直的耳朵,微昂的脑袋,挺起的胸脯,无不彰显出奋进向上的精气神。
伴随“兔圆圆”一起跃然眼前的,还有2023年春晚主视觉标识-它从“兔圆圆”奔跃向上的姿态定格而来,同时又是③_,卯字如开门之形,兔形跃动向上,寓意卯兔跃开春门,整体设计充满了踔厉奋发新征程的动势和丰神俊逸的力道,彰显出汉字亦字亦画的独特美感,将“奔跃向上的癸卯兔年”这一寓意和祈望演绎得意蕴无穷。
21.请在材料一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6分)材料二:
2011年12月31日,首届CCTV网络春晚导演组结合网友投票,在十个可爱的吉祥物方案里,最终选中北京网友设计的@兔(公兔:爱他兔母兔:爱她兔)。
@兔额头的@印记来源于中国传统习俗中的吉祥痣,身穿的唐装体现了中国传统节日喜庆祥和的氛围,而围着的围脖与“微博”谐音,寓意互联网技术的新应用和新发展,使其在具有中国生肖传统意义的基础上更加与时俱进,更国际化。
2.请结合两则材料,概括介绍吉祥物时应包含的内容。
(3分)
四、写作(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不久前“汉语盘点2022”结果正式揭晓,“稳”字当选年度国内字。
“稳”,《说文解字》中解释为“蹂毂聚也”,《人民日报》评论阐述为“舍弃秕糠聚集起谷实”。
如何能“稳”呢?“舍弃秕糠”说的是首先要做好选择;“聚集起谷实”说的是然后要做好积累。
选择与积累,为“稳”固本。
汉字“稳”的含义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智慧对作为青年学生的我们颇具启示意义。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