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西安市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试题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西安市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中国经历上千年的分分合合,孕育出的古代灿烂文明,被日本通过一次革新,尽数吸收;欧洲通过上千年探索,经历了黑暗中世纪才探索出来的政治文明,日本用短短数十年便收入囊中。
”材料中日本的“革新”指的是
A.伯里克利改革B.大化改新C.农奴制改革D.明治维新
2.644年,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
材料反映的是大化改新的
A.背景B.内容C.性质D.影响
3.1200年,法国国王腓力二世颁布法令规定,巴黎学生的人身不可受到市民的伤害,普通的法官不能逮捕任何学生,如遇紧急情况,必须马上把案件交到教会法官手中,学生只能由宗教法庭审判。
这说明了( )
A.大学有免赋税特权B.大学有司法特权
C.大学有教育自主权D.大学是法国的文化中心
4.“在世界历史上,很难在什么地方找到另一个自主的民族如此成功地、有计划地汲取外国文明。
”下列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史实依据是()
A.亚历山大东征B.罗马帝国的征服与扩张
C.大化改新D.伯里克利改革
5.在大和统一日本时期,王室和贵族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从事农业的成为
A.农部B.田部C.海部D.文部
6.古代穆斯林作家比鲁尼曾说:“我们的宗教和我们的帝国是一对阿拉伯孪生兄弟。
”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A.伊斯兰教和阿拉伯帝国是同时建立的
B.在阿拉伯帝国扩张的过程中伴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
C.伊斯兰教推动了阿拉伯地区的统一
D.伊斯兰教的产生反映了当时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7.在封建时代的欧洲,如果佃户在劳役中怠工、不能完成劳役或未按规定缴纳足额的租税等,有权处罚这些侵犯领主利益行为的机构是()
A.国家法院B.庄园法庭
C.元老院D.公民大会
8.为延揽翻译人才,哈里发以黄金支付稿型,其重量与译著重量相等……大量的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被译为阿拉伯文,被保存至今。
材料反映了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特点是( )
A.创造了有自己特色的阿拉伯文化B.沟通了东西方文化
C.保存、传播古典文明D.对东欧各国的文化产生重大影响
9.中世纪时,“重大的宗教改革是一种新宗教的产生,该宗教产生后不久,便冲出阿拉伯半岛,影响遍及欧亚大陆和非洲的广大地区”,这一“新宗教”
A.促进了阿拉伯的统一B.主张忍耐顺从,死后能升入天堂
C.产生于6世纪D.创立者是乔达摩·悉达多
10.孙立祥在《日本三次社会转型及其历史启示》中指出:日本通过三次“开国”成功实现了社会的全面转型。
日本完成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历史事件是
A.发动宫廷政变B.实行幕府统治C.建立庄园D.大化改新
11.阿拉伯帝国时期,政府鼓励吸收东西方文明的优秀成果,进而创造出独特的阿拉伯文化。
由此可知,阿拉伯帝国奉行的文化政策是
A.开放B.封闭C.扩张D.保守
12.日本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
A.将军B.农民C.农奴D.武士
13.在穆罕默德统一阿拉伯半岛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的宗教是( )
A.佛教B.犹太教
C.基督教D.伊斯兰教
14.“中世纪西欧城市向封建领主纳税,封建主放弃对城市的统治权和司法权…城市管理人员由市民选举产生。
”材料反映了中世纪西欧城市
A.封建社会等级森严
B.初步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C.完全摆脱了封建统治
D.是一个相对自治的共同体
15.下面是8世纪时一名中国使者到达日本后的见闻,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A.国家最高统治者称天皇
B.农田里从事劳作的多是奴隶
C.土地是国家的,不能自由买卖
D.有才学的人都有机会当官
16.全球最大的零售交易平台阿里巴巴以排名第23位居2017年度全球500强品牌榜单上。
该网站名称出自哪个国家(地区)的民间故事集?()
A.古代希腊B.古代巴比伦C.古代印度D.古代阿拉伯17.穆罕默德完成的双重历史使命是()
①创立伊斯兰教②出走麦地那③建立统一的阿拉伯国家④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18.模仿和创新相结合,是日本民族的一大特色,日本民族的发展过程主要体现为汉化和欧化的过程,其中汉化是指
A.奴隶制民主政治B.大化改新C.彼得一世改革D.种姓制度19.“先知穆罕默德无疑是历史上的一位巨人。
”下列符合这一看法的历史依据是
①创立了伊斯兰教②建立政教合一的穆斯林公社
③建立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阿拉伯帝国④基本统一了阿拉伯半岛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从646年开始,日本的孝德天皇颁布新诏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这里的“新”指的是()
A.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B.大和正式改称为日本国
C.每六年授田一次给“田部”居民D.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
21.构思巧妙、情节曲折、语言优美、脍炙人口,被高尔基称为世界民间文学创作中“最壮丽的一座丰碑”的是()
A.《天方夜谭》B.《医学集成》C.《医典》D.《古兰经》22.2018年4月3日,俄罗斯总统普京抵达土耳其首都安卡拉,对土耳其进行工作访问。
本次访问是普京再次成为俄罗斯总统后的第一次出访,也让土耳其一度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围攻君士坦丁堡,灭亡了哪个帝国
A.罗马帝国
B.阿拉伯帝国
C.拜占庭帝国
D.亚历山大帝国
23.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这一改革在政治方面的主要内容是
A.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B.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
C.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
D.统一赋税
24.11-13世纪,西欧城市兴起,西欧的城市如法兰克福、伦敦、威尼斯、热那亚、巴黎、佛罗伦萨等都是这一时期兴起的。
西欧城市兴起最伟大的意义是( )
A.彻底瓦解了西欧的封建制度
B.城市自治得以普遍实现
C.基督教会和等级制度日趋完善
D.为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25.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记载:“宋时蕃商巨富,服饰皆珍珠罗绮,器用皆金银器皿。
”这里的蕃商指的是在唐宋时期,有不少波斯、大食来的商人。
宋代的大食指的是
A.阿拉伯帝国B.古代巴比伦C.古代印度D.日本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646年,日本效仿中国唐朝时期的典章制度,进行了大化改新改革,使得日本由奴隶社会成功的过渡到封建社会,促进了日本的发展进步,B符合题意;伯里克利改革属于雅典民主政治的改革,不是日本的革新,A不符合题意;农奴制改革是俄国1861年的改革,不属于日本的革新,C不符合题意;明治维新是日本学习西方进行的改革,不是学习中国的革新,D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学生正确理解题干的内容,总结出关键信息“学习中国”“日本革新”,结合日本的历史以及四个选项利用排除法解答问题。
2.B
解析: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646年,日本孝德天皇仿效中国隋唐制度,针对日本的政治、经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因孝德天皇年号“大化”,史称“大化改新”。
大化改新政治上废除世袭贵族统治制度,建立中央集权体制,中央设二官八省,地方设国、郡、里,由中央派人管理,废除一切私地,故材料体现大化改新的内容,B项符合题意;ACD和材料无关,排除。
故选B。
3.B
解析:B
【解析】
【详解】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在城市中逐渐出现了各种学校,大学拥有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
根据材料“普通的法官不能逮捕任何学生”“学生只能由宗教法庭审判”可知,大学有司法特权。
AC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选B。
【点睛】
本题需要结合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材料主旨是大学有司法特权。
4.C
解析:C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自主的民族如此成功地、有计划地汲取外国文明。
”结合所学知识,646年,孝德天皇颁布诏书,大化改新开始,大化改新主要向中国学习,从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改革,经过改革,日本从奴隶社会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大化改新能体现“自主的民族如此成功地、有计划地汲取外国文明”,C符合题意;亚历山大东征是一次掠夺性远征,对亚洲文明造成一些毁坏性的破坏,但是客观上也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联系,双方贸易往来更加频繁,同时西方也文化的大交汇,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贸易和贸易往来,与“自主的民族如此成功地、有计划地汲取外国文明”不符,A不符合题意;罗马帝国的征服与扩张,与“自主的民族如此成功地、有计划地汲取外国文明”不符,B
不符合题意;伯里克利改革使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与“自主的民族如此成功地、有计划地汲取外国文明”不符,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ABD都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
题干“自主的民族如此成功地、有计划地汲取外国文明。
”是解题的关键,理解日本大化改新学习的国家、影响来解答此题。
5.B
解析: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在大和统一日本时期,王室和贵族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从事农业的成为田部,故B符合题意;农部、海部、文部与题干无关,故ACD排除。
故选B。
6.A
解析:A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六世纪末七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尚未形成统一国家;7世纪时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创立了伊斯兰教。
610年,穆罕默德最初在麦加传教;622年,穆罕默德带领少数信徒离开麦加,在麦地那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国家;630年,穆罕默德率穆斯林占领麦加。
此后,半岛各部落纷纷遣使麦地那,承认穆罕默德的统治地位,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穆罕默德逝世后,他的继承者继续扩张。
8世纪中期,版图横跨亚欧非三大洲,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
古代穆斯林作家比鲁尼曾说:“我们的宗教和我们的帝国是一对阿拉伯孪生兄弟。
”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伊斯兰教和阿拉伯帝国是同时建立的。
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符合史实,但是不符合题意,故选A。
7.B
解析: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庄园法庭是西欧封建割据时期设立于领地内的法院,审理陪臣之间及依附农民的案件。
在封建时代的欧洲,如果佃户在劳役中怠工、不能完成劳役或未按规定缴纳足额的租税等,有权处罚这些侵犯领主利益行为的机构是庄园法庭,故B符合题意;ACD 表述错误,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D。
【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封建时代的欧洲、有权处罚这些侵犯领主利益行为的机构”是解题的关键,庄园法庭是西欧封建割据时期设立于领地内的法院,审理陪臣之间及依附农民的案件。
8.C
解析: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830年,哈里发在巴格达设立“智慧宫”,集科学院、图书馆、翻译馆于一体。
为延揽翻译人才,以黄金支付稿酬,其重量与译著重量相等。
于是,大量的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被译为阿拉伯文。
由此可知,阿拉伯文化保存、传播了古典文明,故C符合题意;创造了有自己特色的阿拉伯文化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故A不符合题意;沟通了东西方文化与题干信息不符,故B不符合题意;对东欧各国的文化产生重大影响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解答本题的易混点是A、B选项,关键在于从题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
9.A
解析: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6世纪末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尚未形成统一国家,为争夺水源和牧场,部落间相互仇杀。
内部矛盾丛生、商路不畅,引起商业衰落、生产停滞和外部势力入侵。
在这种形势下,阿拉伯人民渴望建立统一的国家,7世纪初,穆罕默德在麦加创立的伊斯兰教应运而生。
伊斯兰教对阿拉伯半岛的统一起到了重要作用,中世纪时,伊斯兰教传到亚洲其它地方和北非等地,对这些地区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所以A项符合题意;BD项与佛教有关,排除;C项伊斯兰教产生于公元7世纪,产生于6世纪表述不正确,排除。
故选A。
10.D
解析: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646年开始,日本仿照唐朝制度,进行了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故D符合题意;发动宫廷政变,孝德天皇即位,确立了大化改新的推动力量,故A不符合题意;幕府统治是日本封建社会的一种特有形式,是天皇大权旁落的表现,故B不符合题意;建立庄园,并形成武士集团,为随后幕府统治的出现提供了基础,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1.A
解析:A
【解析】
【详解】
根据“政府鼓励吸收东西方文明的优秀成果,进而创造出独特的阿拉伯文化”可知,阿拉伯帝国奉行了开明文化政策,A符合题意;BCD项题干没有体现,排除。
故选择A。
【点睛】
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12.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随着庄园势力不断,中央对地方逐渐丧失了控制能力,社会局势动荡。
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地庄园,把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年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武士”。
D项符合题意。
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
13.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7世纪初,穆罕默德在麦加传教,622年他在麦地那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国家。
630年,穆罕默德带兵攻打麦加,使麦加成为伊斯兰教的圣地,632年,穆罕默德病逝时,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起来。
因此选D。
14.D
解析:D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中世纪西欧城市向封建领主纳税,封建主放弃对城市的统治权和司法权…城市管理人员由市民选举产生。
”可知,此内容反映了中世纪西欧城市是一个相对自治的共同体,故D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西欧城市封建社会等级森严、初步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完全摆脱了封建统治,故ABC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D。
15.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所给信息“8世纪时一名中国使者到达日本后的见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646年,日本开始了大化改新,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所以8世纪时一名中国使者到达日本看到在农田里从事劳作的多是奴隶是错误的,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故选B。
16.D
解析:D
【解析】
【分析】
本题通过现实热点,考查学生对阿拉伯文化掌握情况。
阿拉伯人把中国的古代发明辗转传
入西亚和欧洲等地,也给中国带来阿拉伯的天文学和医学知识,以及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教文化.
【详解】
依据题干给出的“阿里巴巴”,结合所学可知,阿里巴巴出自古代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文学的代表,反映了阿拉伯帝国境内各族人民以及东方古国的风土人情和社会面貌。
《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阿拉丁神灯》等均是其中脍炙人口的名篇。
故D项符合题意;ABC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所以本题应选D。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的经典故事.
17.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610年,穆罕默德开始传教,622年穆罕默德带领信徒出走麦地那;630年,兵临麦加城,最终与麦加贵族达成协议,穆罕默德成为政治和宗教领袖。
麦加成为伊斯兰教圣地,穆罕默德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
仔细审查①④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18.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模仿和创新相结合,是日本民族的一大特色,日本民族的发展过程主要体现为汉化和欧化的过程,其中汉化是指大化改新,欧化指明治维新。
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仿效隋唐制度,颁布改新诏书,进行大化改新,通过改革,在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经济上把贵族土地收归国有等,大化改新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B正确;ACD与题干无关,排除。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奴隶,考查大化改新。
19.B
解析: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六七世纪时,阿拉伯半岛上社会矛盾尖锐,人民渴望建立统一的国家,穆罕默德在麦加创立伊斯兰教,阐述了独尊安拉的宗教思想。
622年,他率领信徒迁居麦地那,建立了一个以宗教信仰为基础的宗教社团,即穆斯林公社,阿拉伯国家的雏形由此诞
生。
此后,半岛各部落纷纷谴使麦地那,承认默罕默德的统治地位,基本统一了阿拉伯半岛,所以符合这一看法的历史依据是①②④,B项符合题意;而③建立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阿拉伯帝国是穆罕默德去世后,他的继承者扩张的结果,与穆罕默德无关,排除。
所以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B。
20.A
解析:A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国家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选项A符合题意。
大化改新后,,大和正式改称为日本国,B排除;每六年授田一次给“田部”公民,属于大化改新的经济措施,不符合题意,C排除;12世纪晚期,源氏武士集团击败平氏武士集团,源氏首领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设幕府于镰仓,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D排除。
故此题选A。
21.A
解析:A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脍炙人口的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天方夜谭》,构思奇妙,情节曲折,语言优美,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
因此被高尔基称为世界民间文学创作中“最壮丽的一座丰碑”的是《天方夜谭》。
选项A符合题意;阿拉伯人著的《医学集成》和《医典》两部书,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医学领域的经典。
BC排除;《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的经典,D 排除。
故选A。
22.C
解析: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4世纪初,拜占庭帝国受到新崛起的奥斯曼土耳其人的不断进攻。
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拜占庭帝国最终灭亡,因此C项正确;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
476年,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的打击下灭亡,1453年,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庭帝国被奥斯曼土耳其灭亡,因此A项错误;1258年,蒙古人攻陷巴格达,阿拉伯帝国灭亡,因此B项错误;亚历山大帝国于公元前323年灭亡,与题干时间不符,因此D项错误。
故选C。
23.A
解析: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646年,日本效仿中国唐朝的规章制度,进行了大化改新的改革,在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的内容不是政治
方面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学生掌握大化改新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解答问题,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本功。
24.D
解析:D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10世纪起,西欧开始恢复起来,农业技术提高,农业剩余产品增加,商业贸易发展,人口增长,旧的城市开始复苏,新的城市不断产生。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市民阶级逐渐形成。
城市手工业者和商人不断分化,出现了富裕的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银行家等,他们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
西欧城市兴起为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这是西欧城市兴起最伟大的意义。
故D符合题意;彻底瓦解了西欧的封建制度的说法错误,故A不符合题意;城市自治得以普遍实现、基督教会和等级制度日趋完善与城市兴起不符。
故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认识西欧城市兴起,使市民阶级逐渐形成。
市民阶级中的富裕的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银行家等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为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25.A
解析: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大食是唐宋时代中国对阿拉伯国家的总称。
起源于波斯语称阿拉伯人为TaZi的音译。
有白衣大食,以叙利亚大马士革为首都,称倭马亚王朝,有黑衣大食,以巴格达为首都,称阿拔斯王朝,所以A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