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重庆万州中学高三地理测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学年重庆万州中学高三地理测试题含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
1. 下面左图表示我国某地区林内与林外气温差值,右图是该地冬季情况示意图(阴影部分是林地,空白部分是均质裸地),读图回答3——4题。
3、下列关于森林对气候调节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夏季的调节作用最明显
B.冬季林内外气温差值大
C.林内气温总是低于林外气温
D.林内昼夜温差比林外大
4、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A点的气压低于C点
B.A、E垂直方向上盛行上升气流
C.A、C两点之间气流的性质为寒冷干燥
D.C、E之间的风向为西北风
参考答案:
A C 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热带辐合带,又称赤道辐合带,是在南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的赤道槽内由南北半球的东北信风、东南信风或变向信风(季风)汇合而形成的狭窄的气流辐合区,也是多雨带。
在30°E以西的非洲地区,由几内亚季风与其他偏北风构成了热带辐合带。
下图为非洲热带辐合带在一年中最南、最北的位置分布图。
(l)指出图甲和图乙所属的季节,并分析几内亚季风的成因。
(2)概括30°E以西的非洲热带辐合带的空间分布特征,并简述该辐合带上多雨的原因。
(3)分析Q地气候的主要特点及成因。
参考答案:
(1)图甲表示北半球冬季,图乙表示北半球夏季。
成因:南半球东南信风带随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越过赤道,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形成几内亚季风(或西南风)。
(2)分布特征:一年中全部都位于北半球,呈南北来回摆动。
原因:在非洲热带辐合带上,有来自低纬度地区的大量暖湿水汽,产生大范围的空气对流,水汽不断上升,形成厚厚的积雨云,常伴有雷暴、大风、多雨等天气现象。
(3)主要特点:夏季高温少雨(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成因: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气候高温少雨;冬季受西风带影响,从海洋带来暖湿气流,气候温和多雨。
【详解】(1)由图示可以看出,图甲东北信风南移,赤道辐合带在赤道附近,说明太阳直射点南移,表示北半球冬季;图乙东北信风带北移,赤道辐合带在赤道以北分布,说明太阳直射点北移,表示北半球夏季。
几内亚季风的成因与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导致的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有关: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南半球东南信风带随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越过赤道,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右偏,形成西南风即几内亚季风。
(2) 直观读图30°E以西的非洲热带辐合带的空间分布特征:一年中全部都位于北半球,呈南北来回摆动。
多雨原因从辐合带形成及降水形成条件角度分析:赤道辐合带,是在南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的赤道槽内由南北半球的东北信风、东南信风或变向信风(季风)汇合而形成的狭窄的气流辐合区;有来自低纬度地区的大量暖湿水汽,加之纬度低地面受热强烈,产生大范围的空气对流,水汽不断上升,形成厚厚的积雨云,常伴有雷暴、大风、暴雨等天气现象,多对流雨。
(3)Q地气候特点结合其所处地理位置、大气环流特点,从全年的气温和降水特点分析:Q地处大陆西岸,30-40纬度间,夏季由于太阳直射点北移,Q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气候高温少雨;冬季由于太阳直射点南移,Q受西风带影响,从海洋带来暖湿气流,气候温和多雨;形成地中海气候。
【点睛】热带辐合带可分为季风辐合带和信风辐合带。
1、季风辐合带
季风辐合带是指在北半球夏季,来自南半球的东南风越过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转为西南风,其前沿与北半球的偏东风交汇形成的热带辐合带,其特点是位置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气流辐合强,常有热带天气系统生成,如热带云团、热带气旋等。
2、信风辐合带
信风辐合带是指南半球东南信风直接与北半球东北信风相遇形成的热带辐合带,特点是距离赤道较近且无明显的季节变化,强度小于季风辐合带,也较少强烈的热带天气系统发生。
它主要位于北大西洋、太平洋中部和东部地区。
3. 将上海地貌分为东西两大部分的界线,其实就是距今五六千年前的上海古海岸线。
下图为古代早期长江三角洲地形示意图。
据此完成1 ~2题。
1.沿江阴市位置作一古长江横剖面图,应是下图中的
2.古太湖的成因是
A.古长江泥沙淤积、海浪顶托下形成的天然堤坝围海成湖
B.地壳断陷、凹陷或沉陷等所产生的构造湖盆贮水成湖
C.河流自然截弯取直,废弃的弯曲河道成湖
D.河口地势低平,河道淤塞积水成湖
参考答案:
1.B
2.A
4. 右图为不同地点在2008年6月22日的日出时刻与日照时数之间的关系图。
读图完成7---8题。
7.图示四地按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序,正确的是
A.③②①④ B.④①②③
C.③④②① D.①②④③
8.造成①地日照时数少于②地的直接原因是
A.天气状况 B.纬度因素
C.植被状况 D.地势的高低
参考答案:
D A
5. 新华网北京2011年11月1日电,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八号飞船于北京时间1日5时58分成功发射,并与北京时间3日1时43分在距地球343公里的近地轨道实现自动对接,为建设空间站迈出关键一步。
读材料完成16-17题。
16.神舟八号从发射到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共运行
A. 48小时54分 B.45小时54分
C.40小时45分 D.43小时45分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天体对接时地球绕日公转速度最快
B.两天体对接后绕地球公转速度可能变慢
C.距地球343公里高空的近地点空气密度较大
D.距地球343公里高空的近地点天气现象复杂
参考答案:
16-17 DB
6. 2018年春,北京的一场四月雪为清明小长假带来了不一样的风景。
4月5日下午,一位摄影爱好者发现在一片铺着方形地砖且空着的停车场上,出现了一个个白色的“馒头”状的小雪堆(如下图),且每个雪堆都位于一块方砖的正中央。
据了解,这种方砖的中心有个空洞,会露出土壤,属近年流行的“可呼吸”地面铺装。
据此完成下列题。
16. 带来这场降雪的天气系统是
A. B.
C. D.
17. 照片显示的“雪馒头”形成的原因有
①土壤较地砖比热容大,升温较慢,其上积雪融化较慢
②地砖中心空洞积雪厚
③土温比气温低,积雪融化慢
④砖面比泥土升温快,温度高,其上积雪融化较快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参考答案:
16. A 17. B
【16题详解】
A冷气团向暖气团运动,为冷锋,B为暖锋,C气流下沉为反气旋,D气流上升为气旋。
一般降雪是需要充足的水汽和较强的冷空气影响。
从材料中可知此次北京普降大雪的时间在四月清明前后,此时北京虽然气温会出现回升现象,但一般不会导致强对流天气,况且强对流天气持续,范围为局地性,强对流天气如冰雹、雷暴、龙卷风、短时强降水、雷雨大风等,而本次是降雪且为普降,B不对;春季北方地区仍有冷空气侵扰,受强冷空气南下的影响,可形成冷锋天气,如果当地水汽充足的话,能带来大范围降雪,A符合。
故本题正确应选A。
【17题详解】
从图上可以看出雪馒头是在空心砖的中央空洞部分存在的,可以推测出应该是土壤部分和地砖部分的温度不同导致,地砖化的快,代表地砖由于升温等原因导致的其温度较高一些。
地砖中心虽然有空
洞,但与地砖相比高度应不会有那么大的差距,且没化的雪向上突起,微弱的差距影响不大,且雪有
粘附性,中心空洞的雪在没融化前应和周边地砖上的雪附着一起,其下面空气应较多一些,②不符;降雪前土温比气温要高,因为大气的温度来自于地面辐射,故降雪时其表面温度应略高于气温,③不对;由于土壤的比热容较大,雪后升温速度较慢,砖面升温较快,这样导致砖的升温快,再加上由于土壤的含水量高渗水率低,砖渗水率高一些,因地落在中间土地上,会化得慢。
①④符合,故本题B 正确。
7. 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我国人口总数约为133972万人,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增加7390万人,年均增长0.57%。
下图为我国第五、六次人口普查年龄结构对比示意图。
读图回答12—13题。
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我国人口增长模式是传统型模式
B. 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变化最大
C. 15-59岁人口数量减少
D. 人口增长率不断下降
13. 下列关于我国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环境改善
B. 现阶段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口迁移
C. 十年间,人口出生率下降
D. 人口逐步出现负增长
参考答案:
B C
8. 下图是我国著名的有色金属“长廊”,读图回答该地区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的区位优势
有
①地势平坦②矿产丰富
③气候适宜④水源充沛
⑤交通便利⑥水能丰富
⑦劳动力丰富且素质高⑧ 市场广阔
A.①②⑥ B.②④⑧ C.③④⑤
D.②⑤⑥
参考答案:
D
9. 读某大洲沿赤道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回答问题。
甲、乙两处气候类型不同,根本原因是
A. 地形地势
B. 海陆位置
C. 大气环流
D. 经度差异参考答案:
A
10. 下图为两条大河流域示意图,读图完成
关于两河流域地理环境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甲河上游地区终年少雨,荒漠广布
B.乙河上游地区终年多雨,降水季节分配均匀,森林茂密
C.甲河下游地区草场广阔,乙河下游地区水田连片
D.目前乙河的河口三角洲扩展速度快于甲河的河口三角洲
参考答案:
D
11. 下左图示意某沿海地区海陆风形成的热力环流剖面图,下右图示意左图地区近地面与600米高空垂直气压差的分布状况,读图回答
有关气压分布状况的叙述,正确的
是A.①地气压低于②地 B.③地气压高于④地
C.近地面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①地比②地低 D.高空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④地比③地高参考答案:
B
12. 下列关于GIS的应用,叙述正确的是
①能有效地动态监测和预报洪涝灾害、森林火灾等②可分析各种灾害的影响范围,确定救灾物资调配的最佳路径③通过对人口、交通及其他商场的分析,有助于大型商场选址的市场潜力分析④可为城市交通事故、道路拥堵的应急处理提供详细的基本事实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参考答案:
C
13. 冰芯是人类在冰盖上钻孔获得的连续冰层,冰芯中记录的冰雪累计量,可以反映降水程度;冰芯中的尘埃含量、同位素、化学元素等,都可以反映当时的大气环境。
氧同位素比率δ18O对冰芯研究有重要意义,由于含18O的水分子不易蒸发,温度较高时, 18O蒸发较多。
下图示意青藏高原北坡获取冰芯中18O含量的平均年变化曲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冰芯中18O含量的变化反应近百年青藏高原
A. 冰川退缩严重
B. 气候趋于寒冷
C. 降雪量增加
D. 气候趋于变暖
9. 通过对冰芯中气泡的分析,发现青藏高原冰芯中硫和氮的氧化物含量增加明显,推断污染物的来源最不可能是
A. 南亚的工业废气排放
B. 东南亚污染物扩散
C. 中国东部工业废气排放
D. 海湾战争期间油井燃烧
参考答案:
8. D 9. C
14. 该图为世界四个国家局部地区简图,读图并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完成问题
1.某跨国服装公司欲建立新的海外加工基地,甲、乙、丙、丁四国中较为合适的是
A.甲、乙
B.丙、丁
C.乙、
丙 D.甲、丁
2.a、b、c、d四地发展工业的共同优势条件是
A.资金来源充足
B.石油资源丰富
C.海洋运输便利
D.科学技术先进
参考答案:
1.B 海外加工基地主要是利用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
所以主要位于发展中国家。
图中c、d是发展中国家。
选择B项。
2.C a、b、c、d四地地理位置都是临海,所以共同优势条件是海洋运输便利。
选择C 项。
15. 2017年当地时间6月20日,埃塞俄比亚首个国家工业园--阿瓦萨工业园(见下图)正式运营。
阿瓦萨工业园目前厂房面积达41万平方米,是埃塞俄比亚规模最大的国家工业园,也是一座现代化轻纺和绿色产业园,该工业园完全投产后,将极大地促进埃塞俄比亚工业化的快速发展。
下图示意阿瓦萨地理位置。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 阿瓦萨发展现代轻纺工业的主要优势条件是
A. 科技发达
B. 劳动力充足
C. 资金雄厚
D. 海运便利
2. 建设阿瓦萨工业园区对当地产生的主要有利影响是
①提高就业率,增加当地居民经济收入②促进高科技产业发展,提高工业化水平
③保护生态环境,解决当地环境污染问题④学习管理经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参考答案:
1. B
2. C
根据材料中国家是非洲国家,判断是发展中国家,科技水平低,资金不足。
纺织工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廉价劳动力。
1. 根据材料,阿瓦萨所在国家是发展中国家,廉价劳动力丰富,轻纺工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该地发展现代轻纺工业的主要优势条件是劳动力充足,B对。
该地的科技水平低,资金不足,A、C错。
不临海,海运条件差,D错。
2. 轻纺工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建设阿瓦萨工业园区对当地产生的主要有利影响是提高就业率,增加当地居民经济收入,①对。
不能促进高科技产业发展,②错。
不能解决当地环境污染问题,③错。
利于学习管理经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④对。
C对,A、B、D错。
16. 古诗云:“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张掖当江南”。
祁连山一一一居延海自然景观剖面图中,该区既具有南国风韵,又具有塞上风情,雪景、冰山、林海、草北、湖泊、碧水、沙砾相映成趣。
如图为祁连山地“阴阳脸”图片,山坡林木葱郁的一侧为“阴脸”,山地草地青翠的一侧为“阳脸”。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3. 关于图中所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古诗描述体现的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 山麓地带沙砾的形成与流水作用无关
C. 该地河流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属外流河
D. 推测图示区域的主要交通线沿冲积扇边缘呈东西走向
4. 造成祁连山山地“阴阳脸”的主要原因是
A. “阴脸”为阴坡,光照少,蒸发较弱
B. “阳脸”为陡坡,土层薄,土壤肥力低
C. “阴脸”为阳坡,光照强,热量充沛
D. “阳脸”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丰富
参考答案:
3. D
4. A
3题:古诗描述体现的是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山麓地带沙砾的形成是流水堆积作用;该地河流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属内流河;推测图示区域的主要交通线沿冲积扇边缘呈东西走向,D正确。
4题:图中“阴脸”为阴坡,光照少,蒸发较弱,A正确;“阴脸”为阳坡,光照充足;坡度陡缓与阴坡、阳坡无关;阳坡是草地、阴脸是森林,阳坡并不比阴坡降水丰富。
17. 下图为以北半球为例的世界气候类型分布模式示意图。
读图完成④气候类型的显著特征
是
A.全年温和湿润B.冬季温暖多雨,夏季高温干燥C.一年干湿两季分明 D.终年炎热干燥
参考答案:
A
18. 下图为某城市3月底的平均气温及热力环流示意图。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3. 丙处城市功能区最可能是
A. 公园绿地
B. 工业区
C. 商业区
D. 住宅区
14. 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梨花最早开放的地点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5. 城市广泛釆用种植草木的绿色屋顶,将
A. 减少地区蒸发量
B. 增大城区径流量
C. 减弱城区热岛效应
D. 增强城乡热力环流
参考答案:
13. A 14. B 15. C
【13题详解】
读图,根据图示热力环流状况,丙处气流是下沉气流,说明气温比周围地区低。
在城市功能区中,最可能是公园绿地,A 对。
工业区会排放较多的热量,气流上升运动,故B项错误;乙处的温度最高,应该是商业区,故C 项错误;住宅区不应该分布在城市的中心,故D 项错误。
故答案选A 项。
【14题详解】
梨花开发时间与热量有关。
根据图中等温面,甲、乙、丙、丁四地中,气温最高的是乙地,所以桃花开放最早的是乙,B对。
甲、丙、丁的气温较低,开花较晚,A、C、D错。
故答案选B项。
【15题详解】
采用种植草木的绿色屋顶,会增加地区蒸发量,故A项错误;调节温度,减弱城区之间的热岛效应,减弱城乡之间的热力环流,故C项正确,D项错误;植被增多,增加下渗量,减小城区径流量,故B 项错误。
故答案选C
19. 关于晨昏线(圈)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圈)
B、晨昏线(圈)上的各地太阳高度均为0
C、晨昏线(圈)在任何时候都等份赤道
D、晨昏线(圈)在任何时候都与经线圈重合
参考答案:
D
20. 降雨侵蚀力是指由降雨引起土壤侵蚀的潜在能力,是一项评价由降雨所引起土壤分离和搬运的动力指标。
读“我国西南山区降雨侵蚀力等值线的空间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 下列各组城市中,降雨侵蚀力差异最明显的是( )
A. 攀枝花、贵阳
B. 雅安、昆明
C. 成都、重庆
D. 宜宾、巴中
2. 图中西北部降雨侵蚀力小的原因可能是( )
A. 年降水量小
B. 人类开发历史悠久
C. 山高谷深
D. 植被覆盖率高
参考答案:
1. B
2. D
【1题详解】
根据图中降雨侵蚀力等值线可读出,攀枝花降雨侵蚀力为3000~4000,贵阳为4000~5000,两地差值为0~2000;雅安为7000,昆明为2000~3000,差值为4000~5000;成都为5000,重庆为4000~5000,差值为0~1000;宜宾为4000,巴中为6000~7000,差值为2000~3000;差值最大的是雅安和昆明,B 正确。
【2题详解】
图中西北部植被覆盖率高,降水对土壤的侵蚀力较小,D正确;同一地区,年降水量差别不大;人类开发历史悠久和山高谷深的地区降雨侵蚀大。
21. 下图为我国季风区某山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向某森林植被分布百分比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0. 该山地自然带垂直带谱中此森林集中分布的海拔最可能是
A. 1 800~1 900 m
B. 1 900~2 000 m
C. 2 000~2 100 m
D. 2 100~2 200 m
21. 该森林植被的生长习性有
①喜光②抗风③喜湿④耐寒⑤喜阴⑥耐贫瘠
A. ①⑥
B. ②③
C. ③⑤
D. ④⑥
22. 调查发现,近年来高山苔原带中该森林植被增长趋势明显。
主要原因是
A. 土壤肥力增强
B. 封山育林
C. 气候变暖
D. 降水增加
参考答案:
20. A 21. C 22. C
【20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无论阴坡、阳坡,还是迎风坡、背风坡,在海拔1 800-1 900 m之间,林带百分比均最大,说明该山地自然带垂直带谱中此森林集中分布的海拔最可能是1 800-1 900 m之间。
【21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各海拔高度,山地的阴坡、迎风坡均是林带百分比最大的地方,说明该森林喜阴。
迎风坡处易形成地形雨,说明该森林喜湿。
故选C。
【22题详解】
一般来说,热量是影响森林分布的海拔高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从图中可以看出,高山苔原带的海拔较高,而森林植被增长趋势明显,即该森林分布的海拔升高。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较高海拔地区的热量条件逐渐改善,导致森林分布的海拔升高。
C正确。
22. 读我国某省农作物种植面积(图1)及土地利用类型百分比统计图(图2),完成3~4题。
图1 农作物种植面积图2 土地利用百分比
3.该省可能位于
A.内蒙古高原 B.华北平原 C.东北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4.该省国土整治的重点是
A.治理水土流失 B.保护湿地资源 C.防治沙漠化 D.改造中低产田
参考答案:
3.B
4.D
23. 古人造字,蕴含着某些地理知识,如“间”,“门里有日午间到”,午间即正午。
冬至日北京时间下午2:40时,某地正好“门里有日午间到”,且屋内地面光照面积与门的面积相同,则该地可能位于
A.墨西哥高原 B.安第斯山脉
C.印度半岛 D.东非高原
参考答案:
C
【知识点】本题考查地方时和正午太阳高度角。
解析:当北京时间是下午2:40时,当地正好12点,推测当地经度为80°E;屋内地面光照面积与门的面积相同,说明该日正午太阳高度为45°,因为是冬至日,推测当地的纬度为21°34′N或
68°26′S(排除,该地无陆地),由此判定可能位于印度半岛,C正确。
【思路点拨】屋内地面光照面积与太阳高度有关。
补充: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正午太阳高度是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正午太阳高度为90°的纬线,为直射点所在的纬线,太阳高度最大的经线,也是地方时为12时的经线。
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分布规律为由直射点向南北两方降低。
随季节变化是夏至日——北回归线以北的纬度带达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各地达一年中最小值。
冬至日——南回归线以南的纬度带达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各地达一年中最小值。
只有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才有直射现象。
①晨昏线上太阳高度永远为零。
直射点的太阳高度为90°,昼半球太阳高度大于0°,夜半球的太阳高度小于0°。
②地理纬度相同,则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某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相同的点可能有两个,也有可能只有一个。
(位于同一经线上,与直射纬线之间的角距离相同)
③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范围为:0°≤H≤90°
④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等于90°减去该地地理纬度与太阳直射点地理纬度的差值
[H=90°—|Φ±δ|,(Φ、δ为正值,H为正午太阳高度角,Φ为地理纬度,δ为太阳直射点纬度,当Φ、δ在同一半球时,取“一”,不同半球取“+”)或H=90°—两地纬度差]。
⑤正午太阳高度角与地理纬度相等点的计算: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相等点为直射点的纬度与90°之和的一半;另一半球相等点的纬度为直射点的纬度与90°之差的绝对值的一半。
⑥在同一时刻,地球上两点间的正午太阳高度差等于两点间的纬度差。
⑦利用垂直物体的日影计算:ctg H =影长 / 物体长度。
(当地正午时)
⑧太阳能热水器的采光面与楼房顶的夹角 = 当地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纬度差的绝对值。
⑨南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楼房间隔L的计算:L=楼高×ctgH(H即当地全年最小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北半球为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南半球为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
在楼房布局时建议采用东北---西南向或西北---东南向。
⑩一个地区年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差值:赤道地区是23°26′;南北半球热带地区介于
23°26′和46°52′之间,具体度量是:当地纬度+23°26′;南北半球温带地区是46°52′;南北半球寒带地区是46°52′,但也可以当作当地最大正午太阳高度的数值。
24. 图9示意华北某地2012年2月浅层地下水埋藏深度。
“台田模式”是指当地在低洼处挖土成鱼塘,堆土成基台(台田)的一种常见耕作模式。
读图,回答第20、21题。
图9
20.图中()
A.北京附近地势高,导致地下水埋藏深度较
B.保定因为无河流补给,地下水埋藏深度较深
C.各城市中,衡水地下水埋藏深度是最浅的
D.唐山附近过度抽取地下水,形成地下漏斗区
21.“台田模式”可改善当地的()
A.海水倒灌问题
B.土壤盐碱化问题
C.土地沙化问题
D.水资源短缺问题
参考答案:
20.D 21.B
解析:20.【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区域地理特征。
因过度抽取地下水,图中各城市附近地下水埋藏深度均较深,A、B错误,D正确;从图中地下水位等深线可看出,离海越远,地下水埋藏深度越深,衡水的地下水埋藏深度不是最浅,C错误。
21.【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区域可持续发展措施。
华北平原春旱、夏雨的气候极易造成旱、涝灾害,引起地势低洼地区的盐碱化。
台田地势高,地下水水位低,利于地表水下渗,从而降低台田地表的盐度,可改善当地的土壤盐碱化问题,但不能改善其它三个问题,B正确。
25. 读某地等高线示意图。
请回答15-16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