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开始学中医第32讲:中医的气血辨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零开始学中医第32讲:中医的气血辨证
原创一叶知秋3 指阅乾坤 2019-12-06
气血辨证来自指阅乾坤00:0011:48
气血
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
《景岳全书·血证》又说:“人有阴阳,即为血气。
阳主气,故气全则神旺;阴主血,故血盛则形强。
人生所赖,唯斯而已。
“
气病的辨证
气病的辨证
气病,病因可以概括为外感和内伤两部分。
外感我们常讲的风寒束肺,受凉过后引起的肺气失宣,咳嗽这就是典型的外感。
外感分为几部分,寒、热、痰浊都会引起气机不畅,这些我们在以后的脏腑辩证中具体再讲。
内伤部分主要分为劳损过度,饮食失节和七情引起。
本身疾病不怕,情志病难调,我们现在很多病都叫精神性疾病,我们好多病人既有身体上的原因,也有情志原因,情志的影响非常大。
下面我们讲气行,“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大家好好体会一下,喜则气缓,范进中举,他就是过度的喜而气缓,导致气机变慢从而痰迷心窍。
悲则气消,恐则气下,人受到惊吓时大小便失禁,那就是恐则气下。
人突然受惊会岔气儿,就是惊则气乱。
怒、一般易发火,容易中风,就是怒则气上。
悲则气消,一般讲悲伤肺,女性心情不好,哭泣的时候,那个气,大家是否有感觉,象叹气样呼吸,特别心情不好的时候。
思则气结,就是我们讲的忧思伤心脾,长期的思虑过度容易气滞,结和气滞是一回事情。
气病和脏腑的原理就不讲了,教科书上讲气来源于脾肾。
气机的升降自始至终贯穿于脏腑之中。
以后我们讲脏腑辨证的时候再详细讲。
我们六经八纲辨证用得上的两点:一个是气虚,第二个是气实。
气虚相当于我们六经八纲辨证的虚劳病,大致相似,不能等于《金匮要略》里讲的虚劳病。
第一个是由于劳伤过度,劳伤分两种,一种是用脑过度,还有一种是体力劳动过度。
第二个就是久病失养耗伤元气。
特别是现在的手术,经常看到一些病人,做了一个手术后体质迅速变差了。
其实开刀说不伤人元气,但还是伤人元气,特别是打打麻药、开腹,经过几个小时,把人体脏器看看动动缝缝,还是伤人元气的。
所有手术出来过后都是少气懒言的。
咱们对这些病因病机大致了解一下。
咱们做临床医生主要还是要知道气虚的主要证候有哪些?
气虚的主要表现为少气,什么是少气?动就没力气,少气懒言,语声低微,讲话声音低,自汗,心悸,这个怔忡常常和心悸连在一起,头晕,耳鸣,倦怠乏力,食少,小便清或频,脉虚弱或虚大无力。
久病可以见到脱肛或者子宫脱垂,还有内脏下陷比如胃下垂之类的疾病都和气虚有关。
气实分为好多种,气滞,气逆,气郁。
气实是个实证,气实多由体内痰火,湿热,湿滞,郁结引起,极少数也与外感失治有关。
临床表现:胸脘痞满,痰多咳喘,气粗腹胀,大便秘结。
这种大便秘结气虚也可以导致,气实也可以导致,脉是弦滑脉或数实脉。
气病总体的治疗原则,气虚则补气,气实则理气行气降气。
补气又分为补脾气,肺气,补肾气。
气逆又可分为肝气犯胃,老是打饱嗝,这就是我们六经里讲的气上冲或水上冲,一般的气是肝脾肺比较明显。
一般讲疏肝理气降逆,常讲升清阳降浊气。
治疗原则,脏腑辨证说,肺气郁结宜开,胃气积滞宜导,肝气上逆宜降,胆气阻滞宜和,肝胆火实宜泄,气滞宜调。
这就是治疗原则。
血病的辨证
血病一般我们教科书上分为以下几种,第一种血虚,第二种是出血,第三种淤血。
血虚是虚证,血瘀是实证。
出血过多可以是虚证,出血要是出在皮下那就是瘀血。
血虚和气虚也能导致血瘀,这三种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出血一般分为多少种,一般随着器官部位不同还有不同的症状,一般咳嗽出血,有呕血,有便血,便血有尿血和大便出血,还有有鼻子出血俗称鼻衄,还有牙齿出血,耳道眼睛肌肉出血俗称肌衄。
瘀血主要表现为疼痛,疼痛一般为刺痛,痛处不移,得寒温不减,常伴有痞满胀满,自觉烦热,面色晦暗,眼角乌黑,皮肤紫暗,甚至肌肤甲错,这是瘀血的表现。
血虚大家常见,我们常讲的血虚,血虚临床表现哪些呢?一般面色苍白,唇舌爪甲色淡无华,头晕目眩,心悸怔忡,倦怠无力,有些手足发麻,女性表现为月经量少。
这都是血虚的主要表现。
血证的治疗,虚证补血,出血止血,血瘀活血化瘀,还要根据各种兼证的不同,比如热引起的出血,我们要清热凉血止血,有寒则温经止血,咱们根据兼证的不同,咱们治疗有各种各样的不同。
虚证要补,常用方四物汤和当归补血汤,这是最常用的两个方。
今天气血的部分就学到这里。
讲师:桂双喜
文字整理:李莹莹,张露文,包万成,徐广信编辑: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