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映潮《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学课例浅评-精品文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余映潮《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学课例浅评
诗歌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如何确定教学重点,如何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众说纷纭。

本篇以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的经典诗歌教学案例《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为例做简要评议。

从而试着从中找到现代诗歌教学的一些恰当方法。

一、巧妙的课堂设计
余映潮老师将这堂课分为五大块:序曲――第一乐章――第二乐章――第三乐章――尾声。

一堂语文课以一场音乐会的形式展开,让人耳目一新,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序曲简单介绍了作者;第一乐章:读诗歌《假入生活欺骗了你》;第二乐章:《假如你欺骗了生活》;第三乐章:《假如生活重新开头》(兼写诗);尾声给出几句积极向上生活的美好祝福。

在此不得不称赞余老师选择有效材料的过人之处,三首诗歌谈论的主题大同小异,逻辑十分紧密,在学习两首诗后还穿插了创作写作环节,这无疑又让课堂在不动声色间由欣赏过渡到创作这个更高的层面。

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但能够使课堂内容丰富精彩,而且能够有效地达成本课诗歌教学目标。

二、问题简洁明确
课堂的问题设置对于学生学习过程有着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问题设置的恰到好处会使得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余映潮老师在整堂课中提出的问题,就抓住了设置问题的关键要领:明确、简洁、连贯、有目的。

每每在布置一个任务时,余老师都会着重向同学们强调接下来的任务,如在进行第一乐章时他说:“咱们这一次的学习有三个要求:第一,吟诵这首诗;第二,自由地背;第三,抒发读诗之后的感受”。

又如在学习第二首诗歌时,他强调“这一首诗里面有哪两个词,它的含义是需要好好地咀嚼、体会的?”。

像这样的要求简洁明确,让学生带着要求去学习,就是给学生指明了学习的方向,使其快速为达到这一要求而采取应有的学习手段。

三、巧妙的诵读指导
语文课,不能缺少读书声。

因为诗歌本身就是一种以精练、形象、具有节奏韵律的语言构成的艺术作品。

所以诗歌教学更少不了“读”的艺术。

在余老师这一课的教学中,朗读表现出的形式和姿态丰富多彩,最后呈现出的效果也是让人惊喜的。

我们来看教学过程的几个朗读片段:
(1)“大家各自根据自己的感受读这首诗。

”这是了解学情的一个好办法。

为后面的朗读指导作铺垫。

(2)“注意两个字:“吟诵”,不是念书,再读一下,开始吧。

”及时给予指正,提出诗歌应“吟诵”而非“念书”,学生再读时就会自然加入情感。

(3)“我们再换一种方式……这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是给邻居小姑娘的劝慰,也是谈心。

也就是说这首诗是可以用谈心的方式、说话的方式来读的(示范)”。

巧妙地穿插介绍背景,结合背景可以更好地读出人物的情感,走进人物心里,这是一种高层次的朗读。

(4)“这首诗还可以用内心独白的方式、用鼓励自己的方式来读……用细微的声音来读(示范)。

”此处老师引导学生结合诗歌的主旨来朗读。

既是对主旨的把握,也有朗读技巧如声音的大小的点拨。

(5)“刚才读的这种‘沙沙’声,激荡在你们的心里,激荡在我的心里,激荡在我们大家的心里。

好,自由背读。

”由读到背,顺利地有第一个任务要求引入第二个,因为前面已经铺垫和积累的多次朗读,背诵也就顺理成章了。

在整个教学板块的第一乐章中,学生的朗读因为教师的有方法的指导而呈现出很丰富、很灵动的艺术美。

朗读层次由外而内,即由外在的形式上的读出诗歌旋律到内在的内涵上的读出心声、读出诗歌的主旨;朗读的形式有个体朗读,有集体朗读;朗读要求从诗歌吟诵到最后的背读;教师通过自己优秀的示范朗读,引导学生在台阶式的朗读中(自由地读、明确感情基调地读、谈心方式地读、内心独白式地读)逐渐熟悉文本,理解文本,体验情感。

这个朗读教学设计的角度是精细的,过程是生动的。

四、有效材料巧妙选取,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笔者认为余老师本堂课的成功之处除了在朗读方面的恰当
指导,其材料的有效选取也是其一大亮点。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假如你欺骗了生活》以及《假如生活重新开头》这三首诗歌实则都在向我们发起了一个问题:面对未来,我们该怎么做?余老师正是抓住了这一点,恰当地选择了材料,并通过分析,得出第一首诗歌给我们的启迪是:要乐观坚强。

接着得出第二首诗歌寓意是:要诚实、要踏实。

在学习第三首诗歌之前,余老师转而先让学生自己创作诗歌,这一要求无疑是对学生前两首诗歌学习效果的考察,通过学生的回答,我们也看到了效果,在诗歌创作中,学生的回答虽然不尽相同,但其方向都是在回答:我要积极乐观地面对未来。

在学生结束创作后,幻灯篇播放第三首诗《假如生活重新开头》,得出启迪:要自信自强。

这与学生之前所学所写的诗歌相呼应,完美结束本课教学。

五、教师的素养
这堂课的成功之处,除了以上几个方面外,笔者认为余老师个人的教学魅力也不容小觑。

这里所说的魅力是其在语文课堂上作为一位师者所体现出的风度。

纵观整堂课,我们不难发现,余老师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始终担当一个引路人的角色。

在布置阅读任务时,他会师范地读上一句,供学生参考。

他尊重学生的发言权,不管学生回答正确与否,他都能够就学生回答的内容给出及时评价,而不是盲目定论其结果对或不对。

当然,对于学生的嘉奖余老师也毫不吝啬,这对于调节课堂气氛也起到了很大作用。

在创作诗歌环节,余老师也大方地奉献上了自己的作品,与
学生一同置身于学习中。

笔者就这堂精彩的诗歌教学课做出这样一个总结:余老师这堂课成功的关键点有两点,一是教学内容的正确把握,材料选取巧妙,二是教学方法选择的恰当。

这让诗歌教学在短短45分钟里完成了读―品―写―悟四个层次,使得这堂语文课精彩纷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