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伐他汀对狭窄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的临床疗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托伐他汀对狭窄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的临床疗效
罗选才
【摘要】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狭窄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不同程度狭窄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患者87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4例,治疗组43例,对照组及治
疗组均根据病情需要进行降血压、血糖等常规治疗,对于血脂异常,对照组给予非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或控制患者饮食,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1次/d,疗程为6个月,治疗过程中观察患者的TG、TC、LDL-C、HDL-C和颈动脉内膜
斑块面积、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变化。
结果:阿托伐他汀治疗组较对
照组的TG、TC、LDL-C、HDL-C和颈动脉内膜斑块面积、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变化颈均有明显的改善(P<0.05)。
结论:阿托伐他汀降低血脂效果
明显,对狭窄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效果显著。
【期刊名称】《北方药学》
【年(卷),期】2016(013)006
【总页数】2页(P90-90,91)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狭窄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作者】罗选才
【作者单位】广东省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惠州 51621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3.4
颈动脉粥样硬化(CAA)与患者血脂异常密切相关,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理基础。
狭窄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指的是颈动脉狭窄小于70%,不需要运用支架进行介入治疗。
研究表明升高HDL-C或降低TG、TC、LDL-C的水平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有抑制或反转的作用[1]。
他汀类药物可升高HDL-C水平,降低TG、TC水平。
选取本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不同程度狭窄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患者,观察其TG、TC、LDL-C、HDL-C和颈动脉内膜斑块面积、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变化,研究阿托伐他汀对狭窄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研究资料:选取本院神经内科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不同程度狭窄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患者87例按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4例,治疗组43例。
男性45例,女性42例;年龄56~82岁,平均年龄69.4岁;对照组血脂均有异常,高血压病13例,冠心病21例,糖尿病9例,脑梗死1例;颈动脉超声检查:硬斑14例,软斑20例,混合斑10例;治疗组血脂均有异常,高血压病13例,冠心病16例,糖尿病8例,脑梗死6例;颈动脉超声检查:硬斑15例,软斑19例,混合斑9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原发病等方面无显著差异(均为P>0.05)。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及治疗组均根据病情需要进行降血压、血糖等常规治疗,对于血脂异常,对照组给予非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或控制患者饮食,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商品名:立普妥,辉瑞制药有限公司)20mg,1次/d,疗程为6个月,治疗过程中观察患者的TG、TC、LDL-C、HDL-C和颈动脉内膜斑块面积、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变化。
1.3 指标检测: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分别抽取患者空腹时静脉血6mL,采用美国雅培ALCYON-3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由上海申能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对患者进行血脂检测,分别测定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及肝、肾功能的检查,B超(FHILIPS SONOS 75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患者颈动
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观察患者颈动脉有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斑块位置、
形状及大小。
1.4 统计学方法:SSP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治疗前后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X2检测;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
2.1 治疗前后两组血脂水平的比较: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后有明显差异(P<0.05),二者比较结果见表1。
2.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颈动脉斑块面积和斑块的厚度比较: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
前颈动脉斑块面积和斑块厚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后颈动脉斑块面积和斑块厚度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二者比较结果见表2。
颈动脉粥样硬化(CAA)与患者血脂异常密切相关,血脂过高导致脑动脉粥样硬
化引起脑血流灌注不足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理基础[2]。
研究表明,71%~78%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是由于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脱落、破裂,或者由于稳定性斑块造成动脉管腔狭窄使血流量减少导致脑部供血不足,患者易发生缺血性脑卒中[3]。
对颈动脉粥样硬化需要进行调脂治疗,此外抗血小板、抗凝治疗也是此类疾病治疗的关键[4]。
升高HDL-C或降低TG、TC、LDL-C的水平对动脉
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有抑制或反转的作用。
他汀类药物为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 还原酶抑制剂,可升高HDL-C水平,降低TG、TC水平。
本研究表明阿托伐他汀治疗组较对照组TG、TC、LDL-C、HDL-C和颈动脉内膜
斑块面积、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变化均有明显的改善(P<0.05),阿托伐他汀降低血脂效果明显,对狭窄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效果显著。
【相关文献】
[1]Li JJ,Fang CH.Creative protein is not only an inflammatory maker but also a direct cause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J].Med Hypotheses,2003,62:49.
[2]马敏芳,尚伟民.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血脂及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刊,2008,35(10):47-48.
[3]王杏儒,崔玉红,赵明哲.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纤维蛋白原浓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研究[J].疑难病杂志,2007,6(8):485-486.
[4]刘俊艳,沈宏锐.阿托伐他汀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子机制研究[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6,1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