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生猪免疫效果的有效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饲养管理
BREEDING
104猪业科学
SWINE INDUSTRY SCIENCE 2010年 第5期提高生猪免疫效果的有效措施
周 军,樊付丽
(湖北省襄樊市襄阳区畜牧兽医局,湖北 襄樊 441104)
对生猪按科学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接种是预防生猪传染病最经济、最方便、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如何采取综合措施提高生猪免疫质量,减少免疫副反应、避免免疫失败,是当前各级政府动物防疫机构及养殖场(户)十分重视、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加强技术培训
加强对防疫人员的技术培训,特别是要加强对强制免疫疫苗保存、运输、免疫操作程序、免疫副反应处置和消毒等相关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防疫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每一个防疫员必须准确掌握免疫注射方法,特别是注射进针的部位及深度要到位,最大限度地降低因免疫人员操作不规范而造成的免疫副反应的发生比例。
2 正确选择和保管疫苗
优质、安全疫苗是确保防疫质量和安全的根本保障。
因此,选用疫苗必须按规定从已获得农业部GMP 认证的生产厂家组织疫苗,以保证疫苗安全可靠。
养殖场(户)应到兽医行政部门批准的兽医生物制品定点经销点购买疫苗。
购买疫苗时,应认真检查核对疫苗的产品名称、生产厂家名称、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物理性状、储存条件等是否与说明书相符,对一些无批号、无生产日期、有效期已过、储存条件不符合要求、物理性状异常、标签模糊不清以及来源不明的非正规疫苗,绝对不可购买,以免影响免疫效果。
严格按照疫
苗保存运输要求,做到防低、高温,防冷冻,防暴晒,防强光等。
夏季应防高温运输,避免高温暴晒,冬季运输保存适宜温度应严格按规定标准执行。
疫苗使用前应仔细检查,主要检查生产厂家、生产日期、有效期、密封情况、包装
情况、颜色变化
及保存状态等是否符合规定要求,如发现疫苗超过有效期,瓶盖松动或有异常现象则不宜使用。
3 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
养殖场(户)应在有资质的兽医人员指导下,根据本地区或本场疫病流行情况和规律、猪场的病史、品种、日龄、母源抗体水平和饲养管理条件以及疫苗在体内会相互干扰等因素制定出合理科学的免疫程序。
所制订的免疫程序还依疫情变化、疫病流行特点、猪群动态等具体情况,在兽医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对免疫程序及时进行修改和补充。
规模化养猪场要做到在每一次给生猪免疫之前,做好抗体监测,以抗体水平的高低为依据,确定科学免疫程序。
4 加强饲养管理,增强生猪免疫力
对于免疫接种对象,要提示养殖户逐渐改善生猪饲养条件,提高疫苗接种后抗体产生的效率,增强生猪抗病防病的综合能力。
有很多生猪养殖场(户)规模不大,以家庭式养殖为主要方式,这样,就导致养殖不专业,养殖户不能准确掌握生猪的饲养条件和健康状态。
一些环境卫生差、温度不达标、猪舍间距小、同舍不同日龄等现象,都影响生猪的健康状态,进而影响免疫效果。
接种疫苗时,要求生猪处于严格的健康状态,只有生猪处于健康状态,疫苗才能真正起到作用,产生坚强的免疫力,否则就可能发生免疫后的副反应严重,可能出现死亡。
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要不断改进养殖方式,从散养向规模化养殖过渡,积极推广“生态床”养猪模式,开创高质量养殖新局面。
加强对饲料的监测,以确保饲料不含霉菌毒素和其他有害化学物质。
5 加大对研究新型疫苗的投入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在兽医生物制品领域上的应用,动物疫苗制造技术发展迅速,产生了基因重组亚单位疫苗、重组活载体疫苗、基因缺失疫苗、多肽疫苗、基因疫苗、核酸疫苗、T 细胞疫苗等新型疫苗,特别是核酸疫苗、T 细胞疫苗不但可预防生猪疫病,而且还有治疗疫病的作用。
新型疫苗代表着疫苗研究的方向,并能有效克服常规疫苗的缺陷,政府部门应该继续加大对新型疫苗的研发投入。
6 重视生猪健康检查
疫苗注射接种前对生猪必须进行健康状况检查,主要进
行病史询问,动静态观察和个体群体观察,必要时还可进行
图1 提高生猪免疫效果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105
饲养管理
BREEDING
2010年 第5期 SWINE INDUSTRY SCIENCE 猪业科学体温、脉搏、呼吸等指数测定,以确保接种动物临床表现为健康,对慢性病患猪,个体特别瘦弱、体质特别弱、怀孕后期、从市场购回不满7 d 的、去势后伤口未完全愈合的猪暂缓免疫接种,待体质好转和产仔后、病愈后再适时免疫接种。
7 避免刺激,减少应激
免疫接种前、后,避免生猪受到寒冷、转群、运输、脱水、突然换料、噪音、惊吓等应激。
在免疫前1 d 与后3 d 内应尽量避免刺激,减少噪音,防止应激反应的发生。
遇到不可避免的刺激时,应在接种前后3~5 d 内,在饮水中加入抗应激剂,如电解多维、维生素C、维生素E,或在饲料中加入利血平、氯丙嗪、杆菌肽锌等抗应激药物,均能有效地缓解和降低各种应激反应。
8 科学免疫,规范免疫操作
给生猪免疫接种必须严格执行十大操作规程和有关注意事项。
一是生猪免疫接种的疫苗多数为病毒类弱毒活疫苗,如在给生猪免疫接种的同时投喂抗病毒类药物和使用一些消毒类药物,会严重降低疫苗的效力,甚至影响免疫力的产生。
因此,在给生猪免疫接种前后12 h 内,应禁止投喂抗病毒类药物和使用消毒类药物。
二是生猪免疫接种的疫苗要做到现配现用,疫苗稀释后应存放于阴凉处,并在2 h 内用完,否则,疫苗稀释后存放时间过长会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
三是给生猪免疫接种时,应尽量降低猪舍内的光线,减少群体应激,保定生猪时,应尽量做到动作轻微,避免因粗暴捕捉和生猪的强烈反抗而加重猪的应激反应,甚至导致生猪的意外伤害。
四是给生猪注射免疫接种疫苗时,器械应事先经高温灭菌处理,生猪的注射部位应严格消毒,注射部位要准,用力要均匀,严防用力过猛和重复损伤猪的皮肤,注射完毕后,其注射部位和针头均应用酒精棉球擦拭消毒,注射用针头应尽可能采用轮流煮沸消毒后使用,谨防生猪免疫注射交叉感染疫病。
五是注射油剂疫苗时,疫苗在使用前应充分摇匀,气温较低时,应提前将疫苗放在37 ℃左右的温水中预温,谨防油剂疫苗吸收不良,导致注射部位形成疙瘩,甚至发生感染。
六是严格按照规定剂量,依照不同品种、性别、年龄、类别、体重进行接种,准确把握好接种剂量,杜绝超量或少量注射。
七是在接种疫苗时,要考虑疫苗之间的相互影响。
如果疫苗间在引起免疫反应时互不干扰或有相互促进作用可以同时接种;如果相互有抑制作用,则不能同时接种,否则会影响免疫效果。
因此,在不了解情况时,不要几种疫苗同时免疫接种。
可联合使用的疫苗最常见的是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苗。
八是注射完毕后,及时建立免疫档案及免疫台帐,认真填写、填全应填的项目。
九是在免疫注射后,要留意观察生猪反应情况,对接种后反应较大的生猪要及时救治以免造成死亡。
十是生猪的免疫接种结束后,其使用的器械须经高温灭菌处
理,剩余的疫苗严禁随处扔放,应采用煮沸的方法灭活处理。
9 强化抗体监测,适时补免
影响生猪机体免疫效果的因素很多,甚至导致免疫失败。
因此,在免疫注射21 d 后进行免疫效果监测,对免疫抗体不达标的要及时补防,消除疫情隐患,以提高生猪整体的免疫质量。
10 加强免疫抑制性疾病的控制
近年来,猪的免疫抑制性疾病呈上升趋势。
免疫抑制疾病的存在,如蓝耳病、圆环病毒感染、猪附红细胞体病、伪狂犬病、肺炎支原体感染、寄生虫病等造成免疫抑制,往往导致免疫失败。
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当发生这些疾病时,不能进行免疫,应严格按照免疫程序加强对这些疾病的控制。
在引进猪时,必须通过有效检测,淘汰免疫抑制性疾病阳性猪,防止母猪持续感染和仔猪胎盘感染现象的发生,达到净化猪场的目的。
若猪场已发生上述问题,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隔离治疗等措施,或采取淘汰病猪、对症治疗、优化猪群等措施。
11 免疫副反应救治
对少数生猪免疫注射后出现过敏反应,如呼吸急促、焦躁不安、肌肉震颤、呕吐、鼻孔出血、失去知觉等症状,应及时对症予以急救治疗,以减少损失。
全身反应型的猪,进行退热和抗菌消炎的治疗,主要肌肉注射安痛定、地塞米松磷酸钠、青霉素等药物,每天2次,连续3 d 即可治愈;局部肿胀的猪,肿胀部位用热毛巾进行热敷10~15 d,肿胀部位可转小或消失。
但若感染化脓,则按外科化脓创伤进行处理,办法是切开硬块部位用消毒液或生理盐水冲洗创腔,填塞无菌纱布引流,经1~2次处理就会很快愈合;怀孕流产的母猪,出现流产症状应用黄体酮等保胎药物进行肌肉注射,早期有一定效果;对于过敏、血清病等严重反应的猪可肌肉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或地塞米松磷酸钠等对症治疗。
对已休克的猪除迅速注射上述药物外,还要迅速针刺耳尖、尾根和蹄头,放血少许。
将去甲肾上腺素2 m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
(收稿日期:
2010-02-16)
图2 免疫注射后进行免疫效果监测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