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石景山区2024届化学九上期中监测模拟试题含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石景山区2024届化学九上期中监测模拟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
1.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B.无色、无臭、清澈透明的水就是蒸馏水
C.电解水能生成氢气和氧气,两者体积比为2:1
D.用过滤的方法可以使硬水软化
2.生活中的下列现象,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
A.加热氧化汞得到汞和氧气,说明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B.成熟的菠萝蜜会散发出浓浓的香味,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水沸腾时,掀起壶盖,说明分子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液化石油气须加压后贮存在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
3.质量相同的下列四种物质,完全分解后制得氧气最多的是()
A.水B.过氧化氢C.高锰酸钾D.氯酸钾
4.一种矿石的主要成分X能在氧气中发生反应4X+11O22Fe2O3+8SO2,其中X 的化学式为
A.FeS B.FeO C.FeS2D.FeSO4
5.如图是水电解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电解属于物理变化B.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C.水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D.水分子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6.下列有关空气成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稀有气体可用于制作霓虹灯
B.氮气充人食品包装中可以防腐
C.氧气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D.二氧化碳是一种空气污染物
7.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图像是
A.一定质量的红磷在密闭的容器内燃烧
B.加热一定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C.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D.在一定量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
8.下列是小铭同学进行的实验操作及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
选项步骤现象结论
带火星小木条伸入集气瓶
不复燃瓶内不含氧气
A

50毫升大米和50毫升黄
B
体积小于100毫升分子在不停运动豆混合
C 排水法收集氧气瓶内水被氧气排尽氧气不溶于水
负极与正极气体比大于
D 连接水电解器电解水
氧气将电极氧化,被消耗
2∶1
A.A B.B C.C D.D
9.地球上99%的溴元素存在于海水中,所以人们也把溴称为“海洋元素”。

已知一种
溴原子核内含有35个质子和45个中子,则该溴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80 B.45 C.35 D.5
10.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方法不可行
...的是
选项物质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
A CO2CO 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CuO
B NaCl 泥沙加水溶解、过滤、蒸发
C Cu粉Fe粉用磁铁吸出
D KCl KClO3加入少量MnO2,加热
A.A B.B C.C D.D
11.下图中的符号表示2个氢原子的是()
A.B.C.D.
12.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了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是()
A.张青莲B.门捷列夫
C.拉瓦锡D.屠呦呦
13.某学生在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室中,错把高锰酸钾当成二氧化锰放入氯酸钾
中,其结果是
A.反应速率快,生成氧气的量增多
B.反应速率快,生成氧气的量减少
C.反应速率不变,生成氧气的量增多
D.反应速率不变,生成氧气的量不变
14.某同学在实验报告中,有以下几个数据,其中合理的是( )。

A.用烧杯量得91.0 mL 蒸馏水B.用温度计测得某溶液的温度为
38.88 ℃
C.用托盘天平称得11.7 g 食盐D.用量筒量得5.20 mL 盐酸
15.如图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改进装置。

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浓硫酸有吸水性,可干燥氧气)()
A.氧气无需提前制备和收集,操作简便
B.用塑料瓶代替集气瓶更安全,不容易出现炸裂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产生黑色固体
D.乙中一有气泡冒出,就将加热后的铁丝伸入塑料瓶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6.在学习中我们了解到常用制取氧气的方法有如图所示的四种,请回答问题:
(1)以绿色化学的理念,你认为甲、乙、丙三种制取氧气的途径中______(填“甲”、“乙”或“丙”)途径更能体现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

(2)下列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一些装置,请回答有关问题:
①写出仪器的名称:a______。

②装置A有一处明显的不符合题意,可以通过调节螺旋按钮______和______(选填
“K1”、“K2”、“K3”)进行改正。

上述装置改正后,请回答以下问题。

③实验室采用途径甲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编号),试管口要放______,目的是______,此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用E装置收集气体,当______时开始收集氧气。

④采用途径乙制取氧气,如需随时控制生成气体的量并节约药品,发生装置最好选用
______(填编号)。

⑤若医院利用F装置来观察给病人输氧情况,导管______(填“c”或“d”) 端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胶管。

⑥若用氯酸钾来代替高锰酸钾,只需要氯酸钾______g就能得到0.96g氧气(氯酸钾中氧元素会全部转化成氧气中的氧元素)。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
C H O,是食品中常用的甜品剂。

请回答下列问题:17.(8分)蔗糖的化学式为122211
(1)蔗糖中C、H、O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______。

(2)蔗糖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精确到0.1%)。

(3)要配制15%的蔗糖溶液100g,需要蔗糖的质量为______g。

18.(8分)在现代生活中,人们越来越注重微量元素的摄取。

碘元素对人体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碘盐
配料:氯化钠、碘酸钾(KIO3)
含碘量:20 mg/kg
保质期:18个月
食用方法:勿长时间炖炒
贮藏指南:避光、避热、密封防潮
上图是某地市场销售的一种“加碘食盐”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请回答下列问题:
(1)食用“碘盐”中共含有_________种元素;
(2)碘酸钾(KIO3)中碘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_;
(3)计算一袋500 g碘盐中含碘酸钾的质量是多少_______mg(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mg)。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
19.(8分)某兴趣小组同学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若干问题进行如下探究。

(1)(问题一):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料的选择
在KClO3、H2O、H2O2、NaCl这些物质中寻找制取氧气的原料,肯定不能作为分解反应原料的物质是________,说出你的判断依据________。

(2)(问题二):设计实验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以下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可能用到的装置:
写出编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
(3)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可选择的装置组合为________(填字母);反应前后,二氧化猛的作用是________。

(4)为了得到稳定的气流,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时应选择________(填字母)组合成发生装置。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该反向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
(5)若用上述原理制取氧气并用C装置来收集时,若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说明集气瓶内的氧气已收集满,接下来的操作是(请选择正确的操作及顺序,填编号)________,正放在桌面上。

a.盖上玻璃片
b.将导管移出
c.将集气瓶移出水面
(6)实验室取15克氯酸钾和5克二氧化锰混合制备氧气,加热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质量为15.2克,则①产生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克。

②参加反应的的氯酸钾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
1、C
【解题分析】
A.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此选项错误;
B. 无色、无臭、清澈透明的水中可能溶有杂质,不一定是蒸馏水,此选项错误;
C. 电解水能生成氢气和氧气,两者体积比为2:1,此选项正确;
D. 用煮沸的方法可以使硬水软化,此选项错误。

故选C。

2、C
【解题分析】
A、加热氧化汞得到汞和氧气,说明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成熟的菠萝蜜会散发出浓浓的香味,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水沸腾时,掀起壶盖,说明分子间间隔的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不是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
D、液化石油气须加压后贮存在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A
【解题分析】
根据所给物质写出这4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按O2的化学计量数为1进行配平;计算每种物质与O2的质量比,然后比较得出答案。

根据
222?2H O 2H +O 36
32
↑↑通电;22222MnO 2H O 2H O +O 6832↑;
424222KMnO K Mn Δ31O +MnO +O 6
32↑;232MnO 22
3
3KClO KCl +O 1 8.7
32↑
可知; 生成32克的O 2所需4种物质的质量分别为:36g 、68g 、316g 、81.7g ,所以相同质量的这4种物质生成O 2最多的是水,得到氧气最少的是高锰酸钾。

故选A 。

【题目点拨】
解答该题的方法是很多种的,较简单的方法是 “归一法”,即假定某种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为“1”,或假定每种物质各1g ,写出化学方程式,便可计算比较出结果。

4、C 【解题分析】
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X+11O 2
2Fe 2O 3+8SO 2,反应前铁、氧、硫原子个数分别为0、22、0,反应后
的生成物中铁、氧、硫原子个数分别为4、22、8,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4X 分子中含有4个铁原子和8个硫原子,则每个X 分子由1个铁原子和2个硫原子构成,则物质X 的化学式为FeS 2。

故选C 。

5、B 【解题分析】
A 、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 错误;
B 、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故B 正确;
C 、由微粒的构成可知,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C 错误;
D 、水分子是由氧原子和氢原子构成的,故D 错误。

故选B 。

6、D 【解题分析】
A 、稀有气体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于制作霓虹灯,正确;
B 、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可以充人食品包装中防腐,正确;
C 、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产生大量的氧气,正确;
D 、空气中本身就含有二氧化碳,不是空气污染物,错误。

故选D 。

7、D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错误;
B、加热一定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氧气从0开始,以致反应结束后不变,故错误;
C、红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会生成五氧化二磷,剩余氮气占五分之四,故错误;
D、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后立即产生氧气,同时生成水,水的质量增加,但不会从0开始,以致反应结束后不变,故正确。

故选D。

8、D
【解题分析】
A、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时不能复燃,说明集气瓶中氧气浓度不高,但是不一定不含有氧气,例如空气中含有氧气,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A错误;
B、大米、黄豆是宏观的物质,不是微粒,不能得到微粒的性质,故B错误;
C、排水法收集氧气时集气瓶内水被排尽,不能说明氧气不溶于水,氧气应该是不易溶于水,故C错误;
D、连接电解水器电解水时负极与正极气体比大于2:1,一是因为氧气将电极氧化消耗一部分,二是相同条件下氧气比氢气的溶解能力强,故D正确。

故选D。

9、C
【解题分析】
因为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由题意一种溴原子核内含有35个质子,故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35;故选C。

10、D
【解题分析】
A、CO通过灼热的CuO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氯化钠易溶于水,泥沙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Fe粉能被磁铁吸引,铜粉不能,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KClO3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二氧化锰,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D。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11、C
【解题分析】
A、中2表示每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故A错误;
B、中的前面的2表示2个氢分子,故B错误;
C、表示2个氢原子,故C正确;
D、中的2表示2个氢离子,故D错误。

故选C。

12、A
【解题分析】
A、张青莲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在铟、锑、锌等相对原子质量测定作出卓越贡献,故正确;
B、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错误;
C、拉瓦锡首先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故错误;
D、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故错误。

故选:A。

13、A
【解题分析】
高锰酸钾能分解生成二氧化锰和氧气,生成的氧气增加了氧气的量,生成的二氧化锰可以作为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使反应的速率加快;故选A。

14、C
【解题分析】
A.量筒的精确度为0.1mL,但烧杯不能,不能用烧杯量得91.0mL蒸馏水,故选项A 错误;
B.温度计的精确度为0.1℃,不能用温度计测得某溶液的温度为38.88 ℃,故选项B
实验数据错误;
C.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称量药品的质量,能准确到0.1g,可用托盘天平称得11.7g食盐,故选项C实验数据正确;
D.量筒的精确度为0.1mL,不能用量筒量得5.20mL盐酸,故选项D实验数据错误。

故选C 。

15、D
【解题分析】
A 、改进后,分液漏斗可以控制过氧化氢溶液的加入,操作更方便,所以氧气无需提前制备和收集,不符合题意;
B 、塑料瓶代替集气瓶,可以防止集气瓶炸裂,更安全,不符合题意;
C 、铁丝燃烧的现象是: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不符合题意;
D 、乙中开始的气泡冒出主要是空气,这时不宜将加热后的铁丝伸入塑料瓶,符合题意。

故选D 。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6、乙 酒精灯 1K 2K A 一团棉花 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42422 Δ KMnO K MnO +MnO +O 气泡均匀连续冒出 B d
2.45
【解题分析】
(1)过氧化氢反应不需要加热,节约资源,只生成水和氧气,不污染环境,故甲、乙、丙三种制取氧气的途径中乙途径更能体现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
(1)①a 是酒精灯;
②装置A 中的试管口略向上倾斜了,应调节螺旋按钮K 1 、调节后应使用酒精灯外焰加热,调节螺旋按钮K 2进行改正;
③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固、固加热型,适合用装置A 作发生装置;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目的是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42422KMnO K MnO +MnO Δ+O ;用E 装置收集气体,当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开始收集氧气;
④采用途径乙制取氧气,属于固、液常温型,装置B 中的注射器能控制液体滴加速度和滴加的量。

如需随时控制生成气体的量并节约药品,发生装置最好选用装置B ; ⑤若医院利用F 装置来观察给病人输氧情况,导管d 端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胶管,通过观察气泡冒出的快慢可以知道氧气放出的速率;
⑥设生成0.96g 氧气需要氯酸钾的质量为x 。

232MnO 2KClO 2KCl+3O 24596x
0.96g


245x 960.96g = x 2.45g =。

答:生成0.96g 氧气需要氯酸钾的质量为2.45g 。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
17、12:22:11 42.1% 15
【解题分析】
(1)1个蔗糖分子是由12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则蔗糖中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22:1.
(2)蔗糖中的碳元素的质量分数=1212 ×100%42.1%1212+122+1611
⨯⨯⨯⨯≈; (3)要配制15%的蔗糖溶液100g ,需要蔗糖的质量为100g ×15%=15g 。

18、五 127:48 16.9 mg
【解题分析】
(1)食用“碘盐”中含有氯化钠(NaCl )和碘酸钾(3KIO ),含有钠、氯、钾、碘、氧五种元素;
(2)碘酸钾(3KIO )中碘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27:(16×3)=127:48;
(3)含碘量为20mg/kg ,每袋加碘盐的质量为500g=0.5kg ,则每袋加碘盐中碘的质量为0.5kg 20mg/kg 10mg ⨯=,一袋500 g 碘盐中含碘酸钾的质量是
12710mg (100%)16.9mg 39127163
÷⨯=++⨯。

【题目点拨】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标签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等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
19、NaCl ;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NaCl 中不含氧元
素,所以不能用来制取氧气 集气瓶 AFC ; 催化作用,加快反应速率 BH ;
2H 2O 2 2H 2O+O 2↑; 分解反应 bac 4.8; 0.1mol
【解题分析】
(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料的选择在KClO 3、H 2O 、H 2O 2、NaCl 这些物质中寻找制取氧气的原料,肯定不能作为分解反应原料的物质是NaCl ,因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NaCl 不含氧元素,所以不能用来制取氧气;
(2)据图可知仪器①是集气瓶;
(3)如果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需要加热,其中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
(4)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分液漏斗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是:2H 2O 22MnO 2H 2O+O 2↑,此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5)若用上述原理制取氧气并用C 装置来收集时,若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说明集气瓶内的氧气已收集满,接下来的操作是:将导管移出、将集气瓶移出水面、盖上玻璃片; (6)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氧气的质量=15g+5g-15.2g=4.8g ,生成的氧气的物质的量= 4.832/g g mol
=0.15mol ;设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物质的量是x ; 2KClO 3
2
MnO Δ2KCl+3O 2↑ 2mol 3mol
x 0.15mol 20.153x mol mol mol
x=0.1mol ;
答: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物质的量是0.1mol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