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山地的形成学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第二节
山岳的形成
1、 知识联系:
1、 运用比较法,找出易混淆的概念、名词的异同点。
(1)地质构造与地形:地质构造包括褶皱和断层,主要是指岩层的变形和变位。
褶皱侧重于岩层的变形,断层侧重于岩层的变位(详细内容见上表)。
而地形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的形态。
(2)“背斜成山,向斜成谷”与“背斜成谷,向斜成山”:前者完全是内力作用的产物,是地壳运动的直接结果。
而后者是在内力作用的基础上,在漫长的岁月中经过外力的长期作用而形成,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产物。
还有如背斜与向斜、地垒与地堑、拉张力与挤压力等。
2、 运用逻辑推理法和图示法,找出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内在联系。
如“背斜成谷,向
斜成山”,虽然岩层整体受挤压力作用,但在 局部地区的受力是有差异的。
即背斜顶部受 张力,向斜槽底受挤压。
两者外力作用的形 式、强弱也是不同的。
所以在掌握这些知识 时,要尽量结合图示,按因果联系进行推理 判断。
3、运用生活体验法,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如背、向斜的形成(挤压力)
,岩层受力的判断(斜面上岩层,上升受挤压,下降受张力),地下水、油、气的分布及工程建设,交通运输方式、线路、方向的选择和判断等。
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分布图和地质构造平面图,读图分析下列问题:
(1)图中A 处从地质构造上看属于 ,从地形上看属于 。
(2)A 处地形的成因是: 。
(3)若B 岩层中含有丰富的煤炭,矿址选择在A 处对吗?说明理由。
。
(4)画出图中虚线处的地形及岩层的剖面图。
使用透明塑料管、铁线(或绳子)、植物油、水等材料,设计一个背斜储油、向斜储水的实验。
(1)将实验的过程,用简单的图示展示。
(2)简要说明实验的过程。
(3)扼要分析“背斜储油、向斜储水”的原理。
岩层新 老关系 老 等高线
300米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