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银川学习高中新课改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赴银川学习高中新课改的认识
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轨迹
2004年9月宁夏、广东、山东与海南4省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从而拉开了我国普通高中新课程背景下新一轮高考改革的帷幕。
到2010年,全国31个省市全部加入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行列。
宁夏作为第一批进入新课程高考的省份,可以说风险与机遇并存。
在同批进入新课改的四个省份中,由于当时宁夏的教学现状所限,宁夏在原高考的基础上改进力度较小,采用“3+小综合”且委托考试中心命题的模式,命题形式最接近全国卷,经过新课改高考6年来的实践表明:宁夏的这一模式是成功的,
尤其2010年处于中国改革前沿的广东高考亦回归到了“3+小综合”模式,2012年开始委托考试中心命题,更使宁夏模式成为全国高中新课改的经典模式作为范本进行学习。
现在可以说宁夏模式就是新课改高考的模式。
甘肃省2010年进入高中新课改,现在的高三学生在明年即2013年参加新课改的首届高考。
二、宁夏高考模式简介:
基本模式是3+文综(理综)
与过去高考不同的是:选修选考,必修必考;超量给题,限量做题。
选修选考:指每个选修模块命一道高难度的试题,学生根据自己的选修情况选
做一道。
比如:物理选修是2-(2)、3-(3)、3-(4)、3-(5),学生应从四道选修中选做其中一道。
三、对新课程高考的认识:
1、课标,教材在变,学科知识体系稳定不变。
2、高考模式在变,试题呈现方式在变,考查的指导思想、知识点不变。
3、理念、观念在变,高考选报的方式不变。
4、阅卷的形式及评卷的标准在变,考题的形式不变。
四、银川一中新课改高考6年成绩简介:
2008年一本50.3% 二本79.9% 清华、北大18人2009年一本61.8% 二本79.1% 清华、北大21人2010年一本67.3% 二本83.5% 清华、北大19人2011年一本72.2% 二本86.3% 清华、北大26人2012年一本76.4% 二本87.0% 清华、北大32人
六年高考取得8位自治区状元,122名清华、北大。
银川一中新课改的高考辉煌的取得,用银川一中人的话说:这是时势造就了银川一中,也是一中人铸就了一中辉煌。
而我认为银川一中能做到新课改高考的头把交椅上,说实在话,有其过人之处,究其原因我认为可以归纳为十二个字:思想重视、意识到位、措施得力。
接下来我具体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这些认识是从银川一中学习中归纳而来,很多方面我们似曾相识,相信会给大家一些思考,我们也会从中得到一些启
发,甚至是借鉴。
一、新课程背景下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的革新
银川一中学校的文化特征定位于:精敬于业、乐融于群、追求卓越(这也被描述为一中人精神)。
他们办学强调:人为本、民主开放、尊重规律、学习创新。
一中人新课程教育理念:一个都不放弃,一直都不放弃。
他们追求:学习在一中,工作在一中;快乐在一中,发展在一中;收获在一中,卓越在一中。
在他们认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是实践的指南。
一个符合自己学校实际情况的科学合理的高考指导思想对高考备
考的实效性非常重要。
银川一中的高考备考指导思想:
团结协作、奋力拼搏;狠抓基础,注重训练;培养尖子,分层推进;调适心理,关注非智;面向实战,决战细节。
在他们看来:
高考命题的原则很多列在第一位的是有利于高校选择新生。
新课程注重的内容更多,列在第一位的是面对激烈的高考。
这就意味着,为了选拔,该考的必考,为了应对,考什么教什么。
他们同时指出不要以老师是否讲过做为复习效率的评价依据,而应以学生是否掌握做为准则。
总的一句话:他们的教学很实际。
二、新课程背景下课程的管理与创新学校对新课程的管理并未追求以为的新奇,而是从实际出发,为实际教学服务,比如在各学科课时的安排上,为实战服务:高二文科理、化每周只开设一节。
理科史、地则不开课。
其他各科在课标规定的课节基础上有所增加,而且形式多样。
学校在新课标的倡导下切实开展了研究性学习活动,对学生的学科知识起到了支撑与深化,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兴趣。
这些研究性学习活动一般理由利用节假日时间,由老师首先选好可行性研究课题,并对学生进行指导,后由学生利用空闲时间完成,他们
研究的课题有:节约型社会你、我、他;你身边的幸福指数调查……。
这些研究内容联系实际、紧扣教材,学生感兴趣,要完成学习活动,学生必须要实际进行研究,这样学生空闲时间被有意义的事占据了。
能力培养了,知识掌握了,何乐而不为呢?当然为了落实督促,学校会对每个阶段的研究性学习加以评比。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在银川一中做的比较好,他们开发的方式很多,我认为值得我们借鉴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课程改编,是指对国内外某些较适合的课程进行本土化的改造,通过筛选和增减,对引进课程加以修改,以更好地适应本校、本班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
展。
二是课程拓展,以教学课程和教材为依据,根据考试特点和培优目标,适当适度地对教材知识进一步开发,开发应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注重对学生发展的切实辅助性,尽量不增加学生的负担。
我们的高中选修可适当参考第一种,而我们的初中培优则更适合第二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