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答辩题和参考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小数乘整数》答辩题目及解析

《小数乘整数》答辩题目及解析

《小数乘整数》答辩题目及解析
一、列竖式计算小数乘整数,要提醒学生注意什么?
【参考答案】
数位对齐,乘数里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二、对于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你怎样让学生认识到小数乘整数的竖式计算的意义?
【参考答案】
通过借助让学生说出乘法转化为加法及生活经验两种计算方式,抽象出竖式计算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结合之前整数乘法竖式的意义,理解3乘8个十分之一的这一意义。

三、关于教学过程中的导入这一环节,你有什么想法?
【参考答案】
对于一节课来说,导入所占比例很小,但它决定了一节课的授课效果。

对于小学课堂来说,需要合理且巧妙地将新旧知识串联起来,需要通过对已知知识的引入或者生活中的数学知识的引入吸引学生兴趣,以此为新授知识的学习搭建平台,从而让学生对新旧知识的理解与巩固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 1 页共1 页。

小学数学答辩题及参考答案

小学数学答辩题及参考答案

小学数学答辩题及参考答案01A、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什么?答: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B、数和数字有什么不同?答:用来记数的符号叫做数字。

常用的数字有四种:阿拉伯数字、中国小写数字、中国大写数字、罗马数字。

现在国际通用的数字是阿拉伯数字,他共有以下十个:1、2、3、4、5、6、7、8、9、0。

数是由数字组成的。

在用位置原则计数时数是有十个数字中的一个或几个根据位置原则排列起来,表示事物的个数或次序。

数字是构成数的基础,配上其他一些数字符号,可以表示各种各样的数。

02A、《标准》明确指出:学习数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什么?答: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的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B、分析并解答下面的文字题105减去78的差乘15,积是多少?答:可以从问题入手分析,要求“积是多少”就要知道两个因数,一个因数15,另一个因数是105减去78的差,所以现求差后求积,即:(105-78)×1503A、请你谈谈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什么?答: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的体现基础性、普及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活的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B、下面各题的商是几位数,确定上的位数有什么规律?小学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2016÷4 7035÷5 4543÷8 90180÷9答:上面各题的商依次是三位数、四位数、三位数、五位数。

根据除法法则可找出如下规律:一位数除多位数,如果被除数的前一位小于除数,那么商的位数就比被除数少一。

如果被除数的前一位大于或等于除数,那么商的位数就和被除数同样多。

教师招聘面试:小学数学《圆锥的体积》答辩题目及解析

教师招聘面试:小学数学《圆锥的体积》答辩题目及解析

教师招聘面试:小学数学《圆锥的体积》答辩题目及解析一、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什么?【参考答案】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圆锥体积公式及其应用,教学难点是圆锥体积公式的探究过程。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在导入环节采用一个生活实例吸引学生兴趣,然后在探究圆锥体积公式时,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通过动手操作切身体会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体积之间的三倍关系,在当前认知水平下做到“知其所以然”,从而更好地理解并掌握圆锥的体积公式。

二、圆柱的体积公式是什么?是如何探究得到的?【参考答案】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探究思路是将圆柱转化为长方体。

具体操作方法与圆的面积的探究方法类似。

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许多份相等的扇形,然后交错拼接。

底面被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底面越接近长方形,拼成的立体图形越接近长方体。

把拼成的长方体与原来的圆柱比较,二者体积相等,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因为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于是推得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三、你认为小组讨论时的注意事项有哪些?【参考答案】首先在组织小组讨论时,教师需要明确以下四点:1.讨论内容:问题不能过于宽泛,需要提供合适的引导角度帮助学生思考;2.分组方式:人数不宜过多,可以前后桌四人为一小组,或者同桌两人为一组,或者可以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3.讨论时间:一般讨论时间为5至8分钟。

时间过短,则探讨交流不够充分,时间过长不利于合理把握课堂时间;4.结果呈现方式:一般是小组讨论结束后请小组代表回答问题或上台板演。

然后,小组讨论期间,教师需要进行巡视指导,尽量保证活动有序进行,并且为遇到困难的学生提供一定帮助。

小学数学答辩题及参考答案

小学数学答辩题及参考答案

小学数学答辩题及参考答案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在学习和应用中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有着重要的培养作用。

在小学数学课程中,答辩是一种常见的评价形式,通过答辩,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同时也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一种检验。

本文将介绍几个常见的小学数学答辩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题:计算题小明有12个苹果,他拿出了其中的5个,然后再拿出其中的2个,最后拿出了剩下的3个。

请问小明剩下了几个苹果?参考答案:分步计算:第一步:剩下了12-5=7个苹果第二步:剩下了7-2=5个苹果第三步:剩下了5-3=2个苹果所以,小明剩下了2个苹果。

第二题:找规律题有一个数列:2, 5, 8, 11, 14, …请问下一个数是多少?参考答案:观察数列可以发现,每个数与前一个数的差相等,都是3。

所以,下一个数应该是14 + 3 = 17。

第三题:几何问题如图所示,AB为水平线段,C为垂直线段,AB = 6cm,AC = 4cm。

请问BC的长度是多少?(图)参考答案:根据题目中的条件,我们可以知道AC和BC构成的直角三角形,可以使用勾股定理求解。

根据勾股定理:AB² = AC² + BC²已知AB = 6cm,AC = 4cm,代入计算得:6² = 4² + BC²计算得:36 = 16 + BC²继续计算得:36 - 16 = BC²最终计算得:BC² = 20通过开平方根的运算,得到:BC = √20 ≈ 4.47cm第四题:应用问题小明去超市买了一盒香蕉,盒子里有8根香蕉。

小明吃掉了其中的3根香蕉,他还想把香蕉平分给4个朋友,每人分到几根香蕉?参考答案:先计算出小明剩下了几根香蕉:8 - 3 = 5根香蕉。

将剩下的香蕉平分给4个朋友,则每人可以分到5 ÷ 4 = 1.25根香蕉。

由于香蕉无法分割为小数根,所以不能完全平分。

《负数的认识》答辩题目及解析

《负数的认识》答辩题目及解析

《负数的认识》答辩题目及解析
第一题
为什么要学习负数的认识?【数学专业问题】
【参考答案】
《负数的认识》是人教版教材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

《数学课程标准》将负数的认识安排在第二学段数与代数的知识体系中,具体目标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从《课标》中可以发现,本课的学习,意在让学生感受负数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并没有复杂的概念与计算,知识层次比较浅。

因此我认为,如何充分地展现负数的魅力,激起学生探索的兴趣,是教师在设计本课时值得关注的问题。

第二题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你是如何设计探究负数的认识与理解?【教学设计问题】
【参考答案】
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精心设计游戏,诱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概括交流,并让学生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

依据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教师创设情景,让学生展开观察、猜想、比较、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联系生活中应用负数的例子,让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调动学生的
学习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数感。

小学数学辩论题及参考答案

小学数学辩论题及参考答案

小学数学答辩题及参考答案[01]A、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什么?答: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B、数和数字有什么不同?答:用来记数的符号叫做数字。

常用的数字有四种:阿拉伯数字、中国小写数字、中国大写数字、罗马数字。

现在国际通用的数字是阿拉伯数字,它共有以下十个:1、2、3、4、5、6、7、8、9、0。

数是由数字组成的。

在用位值原则记数时,数是由十个数字中的一个或几个根据位值原则排列起来,表示事物的个数或次序。

数字是构成数的基础,配上其它一些数字符号,可以表示各种各样的数。

[02]A、《标准》明确提出:学习数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些什么?答: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B、分析并解答下面的文字题105减去78的差乘15,积是多少?答:可以从问题入手分析,要求“积是多少”就要知道两个因数,一个因数是15,另一个因数是105减去78的差,所以先求差后求和,即:(105-78)×15[03]A、请你谈谈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些什么?答: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B、下面各题的商是几位数,确定商的位数有什么规律?(除数是一位数除法)2016÷4 7035÷5 4548÷8 90180÷9答:上面各题的商依次是三位数、四位数、三位数、五位数。

根据除法法则可找出如下规律:一位数除多位数,如果被除数的前一位小于除数,那么商的位数就比被除数少一位。

如果被除数的前一位大于或等于除数,那么商的位数就和被除数同样多。

小学数学《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法》答辩题目及解析

小学数学《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法》答辩题目及解析

小学数学《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法》答辩题目及解析
一、你认为你的导入方法有什么好处?
【参考答案】
我采用的是情境导入,通过用某一家的某一年的恩格尔系数表导入本课。

用这样一个带有生活气息的导入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将对百分数的学习代入到生活当中去,可以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然后提出了一个学生无法解答的问题,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有效将学生的思维从课间引入到课堂当中来。

二、本节课的内容在教材中有什么地位和作用?
【参考答案】
本节课主要讲的是百分数的认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学会了百分数的读写法,还知道了百分数的意义。

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小数和分数的相关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铺垫;本单元后面的内容是百分数的相关计算,是基于本节课的学习的基础上的,故而本节课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你设置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你又是如何达成这个目标的?
【参考答案】
知识与技能: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读法和写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书写的过程,提高观察能力,提升数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养成爱思考的习惯。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我先给出了三个带有百分数的情境,通过情境吸引学生的兴趣,将学生代入课堂。

先引用实例考察学生对百分数的理解,并说明百分数的
含义。

然后请学生观察这三个百分数的形式,通过观察,并尝试在读与写之间转换,从而提升了观察能力,也提升了数感。

这三个带有百分数的情境都是学生在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情境,也能够通过情境去理解这几个百分数的意义,并且我还会将百分数与分数做一个对比,更加便于学生理解。

小学数学答辩题教(学)案参考标准答案

小学数学答辩题教(学)案参考标准答案

小学数学答辩题及参考答案01A、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什么?答: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B、数和数字有什么不同?答:用来记数的符号叫做数字。

常用的数字有四种:阿拉伯数字、中国小写数字、中国大写数字、罗马数字。

现在国际通用的数字是阿拉伯数字,他共有以下十个:1、2、3、4、5、6、7、8、9、0。

数是由数字组成的。

在用位置原则计数时数是有十个数字中的一个或几个根据位置原则排列起来,表示事物的个数或次序。

数字是构成数的基础,配上其他一些数字符号,可以表示各种各样的数。

02A、〈标准》明确指出:学习数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什么?答: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的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B、分析并解答下面的文字题105减去78的差乘15,积是多少?答:可以从问题入手分析,要求积是多少”就要知道两个因数,一个因数15 ,另一个因数是105减去78的差,所以现求差后求积,即:(105-78 )X1503A、请你谈谈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什么?答: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的体现基础性、普及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活的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B、下面各题的商是几位数,确定上的位数有什么规律?小学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2016 -4 7035 -5 4543 -H8 90180 -9答:上面各题的商依次是三位数、四位数、三位数、五位数。

根据除法法则可找出如下规律:一位数除多位数,如果被除数的前一位小于除数,那么商的位数就比被除数少一。

如果被除数的前一位大于或等于除数,那么商的位数就和被除数同样多。

小学数学答辩题和参考答案解析

小学数学答辩题和参考答案解析

小学数学答辩题和参考答案解析小学数学答辩题及参考答案[01]A、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什么?答: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B、数和数字有什么不同?答:用来记数的符号叫做数字。

常用的数字有四种:阿拉伯数字、中国小写数字、中国大写数字、罗马数字。

现在国际通用的数字是阿拉伯数字,它共有以下十个:1、2、3、4、5、6、7、8、9、0。

数是由数字组成的。

在用位值原则记数时,数是由十个数字中的一个或几个根据位值原则排列起来,表示事物的个数或次序。

数字是构成数的基础,配上其它一些数字符号,可以表示各种各样的数。

[02]A、《标准》明确提出:学习数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些什么?答: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B、分析并解答下面的文字题105减去 78的差乘 15,积是多少?答:可以从问题入手分析,要求“积是多少”就要知道两个因数,一个因数是15,另一个因数是105减去78的差,所以先求差后求和,即:(105-78 )× 15[03]A、请你谈谈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些什么?答: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B、下面各题的商是几位数,确定商的位数有什么规律?(除数是一位数除法)2016÷4 7035 ÷5 4548 ÷8 90180 ÷9答:上面各题的商依次是三位数、四位数、三位数、五位数。

根据除法法则可找出如下规律:一位数除多位数,如果被除数的前一位小于除数,那么商的位数就比被除数少一位。

小学数学答辩题及参考答案

小学数学答辩题及参考答案

小学数学答辩题及参考答案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什么?答: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数和数字有什么不同?答:用来记数的符号叫做数字。

常用的数字有四种:阿拉伯数字、中国小写数字、中国大写数字、罗马数字。

现在国际通用的数字是阿拉伯数字,他共有以下十个:1、2、3、4、5、6、7、8、9、0。

数是由数字组成的。

在用位置原则计数时数是有十个数字中的一个或几个根据位置原则排列起来,表示事物的个数或次序。

数字是构成数的基础,配上其他一些数字符号,可以表示各种各样的数。

《标准》明确指出:学习数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什么?答: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的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请你谈谈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什么?答: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的体现基础性、普及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活的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下面各题的商是几位数,确定上的位数有什么规律?(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2016÷4 7035÷5 4543÷8 90180÷9答:上面各题的商依次是三位数、四位数、三位数、五位数。

根据除法法则可找出如下规律:一位数除多位数,如果被除数的前一位小于除数,那么商的位数就比被除数少一。

如果被除数的前一位大于或等于除数,那么商的位数就和被除数同样多。

《数学课程标准》在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上有何要求?答: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内容的呈现方式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要求。

《数学课程标准》在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上有何?答: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

小学数学答辩题及参考标准答案

小学数学答辩题及参考标准答案

小学数学答辩题及参考标准答案XXX有20元钱,他要买一支笔和一本书,笔5元,书15元,他还剩下多少钱?答:正确算式是:20-5-15=0,即XXX还剩下0元钱。

其他算式的叙述:1.20-5=15,错误,这只计算了买笔后还剩下的钱。

2.20-15=5,错误,这只计算了买书后还剩下的钱。

3.5+15=20,错误,这只计算了买笔和书的总价。

答:在研究近似数时,2和2.0表示的含义不同。

2是一个整数,而2.0是一个小数,它们的数值是相同的,但在数学运算中,它们的使用场景不同。

例如,2可以用于整数的运算,而2.0则可以用于小数的运算。

因此,在研究近似数时,需要明确数值的含义和使用场景,避免混淆。

答:统计与概率研究的内容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以及概率的计算和应用。

具体来说,包括数据的图表展示、中心趋势和离散程度的测度、相关性和回归分析、抽样和估计、假设检验、概率的基本概念和公式、概率分布、随机变量和期望值等。

B、如何教学分数的加减法?答:教学分数的加减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本质,即分数是一个整体被等分后的一部分,以及分数的大小与等分的份数有关。

其次,让学生掌握分数的基本运算法则,如通分、约分、分数的加减、乘除等。

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具体的例子和图形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最后,通过练和实际问题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分数加减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中还需注意引导学生注意分数运算中的常见错误和注意事项,如分母为0、分数的化简顺序等。

答:在教材中分数基本性质中提到的“除外”,指的是在某个性质中,有一些特殊情况不适用该性质。

比如在“分数的大小比较”这个性质中,除外的情况是当分母相等时,分子越大的分数越大;但是当分母为0或负数时,该性质不适用。

理解“除外”是为了避免在使用性质时出现错误,需要在教学中重点强调。

B、计算:$\sqrt{13+4\sqrt{3}}$答:先设$\sqrt{13+4\sqrt{3}}=a+b\sqrt{3}$,平方得到$13+4\sqrt{3}=a^2+3b^2+2ab\sqrt{3}$,比较实部和虚部得到$a^2+3b^2=13$和$2ab=4$,解得$a=2,b=1$,所以$\sqrt{13+4\sqrt{3}}=2+\sqrt{3}$。

小学数学《厘米的认识》答辩题目及解析

小学数学《厘米的认识》答辩题目及解析

小学数学《厘米的认识》答辩题目及解析
第一题:本节课教学重、难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
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会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第二题:如何让学生建立厘米的长度观念,并进行估算?
【参考答案】
在教学过程在,我会直接用手在直尺上比划1厘米的长度,找一找身边哪些物体大约是1厘米然后给学生提供利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机会。

如测量铅笔、橡皮等常见物体的长度。

最后我会拿一粉笔盒,学生猜测高大约几厘米,然后再量一量,验证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或教师说一长度,如:6厘米,让学生先用手比划,然后放在尺上验证。

第三题: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参考答案】
【知识与技能】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实际长度表象。

【过程与方法】
初步尝试估测物体的长度,培养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对数学的好奇心,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愿,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商不变的性质》答辩题目及解析

《商不变的性质》答辩题目及解析

《商不变的性质》答辩题目及解析
第一题:为什么要学习商不变的性质?【数学专业问题】
【参考答案】
商不变的性质是一个新的数学性质。

是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四节的内容。

在小学数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进行除法简便运算的依据,也是今后学习小数乘、除法、分数、比的基本性质等的基础。

教材通过情景图,让学生根据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中发现其中的规律,不仅可以巩固所学的计算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

第二题: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你是如何设计探究商不变的规律?【教学设计问题】
【参考答案】
在探究商不变的规律时,教师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培养,体现主导与主体间的关系。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利用分析比较的方法去寻找被除数和除数的变化规律,采用教师引导和小组学习的形式,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从而概括出商不变的规律。

在学生用语言表述规律时,老师要不断的加以提炼,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结论的能力。

这样设计教学,使学生思维经历了感知——表象——抽象概括这样一个过程,符合学生思维的
特点。

通过强化“同时”、“相同”这两个词语来完善概念,体现数学概念的逻辑性、严密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风和习惯。

小学数学《千米的认识》答辩题目及解析

小学数学《千米的认识》答辩题目及解析

小学数学《千米的认识》答辩题目及解析
一、说说你是如何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参考答案】
充分运用操场跑道,引导学生根据跑道1圈的长度推导出1000米的长度,从而认识1000米=1千米。

并让学生说说1千米里面有几个100米、几个200米或几个500米等,帮助学生更加形象直观地认识1千米。

二、“数”与“量”的关系和区别是什么?
【参考答案】
“数”是表述“量”的语言文字符号,它是主观人为规定的,是可以随意改变的。

“量”是客观事物的大小、范围、程度等,它是客观实在,是无法用意志随意改变的。

同一个量,可以用不同的数字和度量单位来表达。

例如:一米长的量,可以表示为:1米、10分米、100厘米、0.001千米。

三、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参考答案】
知识与技能: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概念,知道1千米=1000米,掌握简单的换算。

过程与方法:利用迁移的规律,体验探索1千米的过程,进一步提升估算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千米,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与同伴交流中体验学习数学的愉悦心情。

小学数学答辩题及参考标准答案

小学数学答辩题及参考标准答案

小学数学答辩题及参考答案01A、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什么?答: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B、数和数字有什么不同?答:用来记数的符号叫做数字。

常用的数字有四种:阿拉伯数字、中国小写数字、中国大写数字、罗马数字。

现在国际通用的数字是阿拉伯数字,他共有以下十个:1、2、3、4、5、6、7、8、9、0。

数是由数字组成的。

在用位置原则计数时数是有十个数字中的一个或几个根据位置原则排列起来,表示事物的个数或次序。

数字是构成数的基础,配上其他一些数字符号,可以表示各种各样的数。

02A、《标准》明确指出:学习数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什么?答: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的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B、分析并解答下面的文字题105减去78的差乘15,积是多少?答:可以从问题入手分析,要求“积是多少”就要知道两个因数,一个因数15,另一个因数是105减去78的差,所以现求差后求积,即:(105-78)×1503A、请你谈谈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什么?答: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的体现基础性、普及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活的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B、下面各题的商是几位数,确定上的位数有什么规律?小学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2016÷4 7035÷5 4543÷8 90180÷9答:上面各题的商依次是三位数、四位数、三位数、五位数。

根据除法法则可找出如下规律:一位数除多位数,如果被除数的前一位小于除数,那么商的位数就比被除数少一。

如果被除数的前一位大于或等于除数,那么商的位数就和被除数同样多。

小学数学《年、月、日》答辩题目及解析

小学数学《年、月、日》答辩题目及解析

小学数学《年、月、日》答辩题目及解析
一、关于教学年、月、日,你有哪些思考?
【参考答案】
在阅读教材、认真备课的过程中,我认识到本节课的内容较多,但是比较贴近学生生活,那么将这些内容进行合理的组织就显得尤为重要。

①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利用学生身边熟悉的、有兴趣的素材进行教学。

利用教材中提供的日历,让学生观察、整理、相互交流,认识到本节课的重要内容:一年有12个月以及大月、小月。

②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因此在记忆大月、小月部分,我会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兴趣。

向学生介绍左拳记忆法,手、眼并用,在学生活动中渗透记忆方法。

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参考答案】
教材中呈现了一幅年历,教学时从组织学生观察年历入手,多角度观察、思考,得到年历上的信息,并以此为基础讲解大月、小月,最后组织学生观察大月、小月的月份的特点,进行识记。

基于此,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认识年、月、日,能准确说出大月和小月的月份以及各有多少天,掌握大月小月的记忆法。

经历观察日历、总结月份特点的过程,提高观察、概括及总结能力。

通过对年、月、日的认识,感受生活与数学是密切相关的。

三、什么样的年份是闰年?
【参考答案】
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且不是100的倍数的,是闰年。

比如2016年、2020年等。

除此之外,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比如2000年是闰年,1900年不是闰年。

小学数学答辩题教(学)案参考标准答案

小学数学答辩题教(学)案参考标准答案

小学数学答辩题及参考答案01A、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什么?答: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B、数和数字有什么不同?答:用来记数的符号叫做数字。

常用的数字有四种:阿拉伯数字、中国小写数字、中国大写数字、罗马数字。

现在国际通用的数字是阿拉伯数字,他共有以下十个:1、2、3、4、5、6、7、8、9、0。

数是由数字组成的。

在用位置原则计数时数是有十个数字中的一个或几个根据位置原则排列起来,表示事物的个数或次序。

数字是构成数的基础,配上其他一些数字符号,可以表示各种各样的数。

02A、《标准》明确指出:学习数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什么?答: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的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B、分析并解答下面的文字题105减去78的差乘15,积是多少?答:可以从问题入手分析,要求“积是多少”就要知道两个因数,一个因数15,另一个因数是105减去78的差,所以现求差后求积,即:(105-78)×1503A、请你谈谈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什么?答: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的体现基础性、普及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活的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B、下面各题的商是几位数,确定上的位数有什么规律?小学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2016÷4 7035÷5 4543÷8 90180÷9答:上面各题的商依次是三位数、四位数、三位数、五位数。

根据除法法则可找出如下规律:一位数除多位数,如果被除数的前一位小于除数,那么商的位数就比被除数少一。

如果被除数的前一位大于或等于除数,那么商的位数就和被除数同样多。

小学数学答辩题和参考答案

小学数学答辩题和参考答案

小学数学答辩题及参考答案[01]A、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什么?答: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B、数和数字有什么不同?答:用来记数的符号叫做数字。

常用的数字有四种:阿拉伯数字、中国小写数字、中国大写数字、罗马数字。

现在国际通用的数字是阿拉伯数字,它共有以下十个:1、2、3、4、5、6、7、8、9、0。

数是由数字组成的。

在用位值原则记数时,数是由十个数字中的一个或几个根据位值原则排列起来,表示事物的个数或次序。

数字是构成数的基础,配上其它一些数字符号,可以表示各种各样的数。

[02]A、《标准》明确提出:学习数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些什么?答: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B、分析并解答下面的文字题105减去78的差乘15,积是多少?答:可以从问题入手分析,要求“积是多少”就要知道两个因数,一个因数是15,另一个因数是105减去78的差,所以先求差后求和,即:(105-78)×15[03]A、请你谈谈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些什么?答: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B、下面各题的商是几位数,确定商的位数有什么规律?(除数是一位数除法)2016÷4 7035÷5 4548÷8 90180÷9答:上面各题的商依次是三位数、四位数、三位数、五位数。

根据除法法则可找出如下规律:一位数除多位数,如果被除数的前一位小于除数,那么商的位数就比被除数少一位。

如果被除数的前一位大于或等于除数,那么商的位数就和被除数同样多。

小学数学《三角形的内角和》答辩题目与解析

小学数学《三角形的内角和》答辩题目与解析

小学数学《三角形的内角和》答辩题目与解析
1.简单说一说三角形内角和的推导过程?
【参考答案】
首先把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来,然后再拼一拼,拼成一个平角。

从而总结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2.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你是如何设计探究过程的?
【参考答案】
在教学过程是,我是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顺序,通过学生比较熟知的直角三角板每一个内角的度数,然后求和得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然后再让学生测量锐角、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的度数,最后猜想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最后通过剪切,拼成一个平角,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分组讨论,充分参与,自己建立概念,深刻的体验使学生感受到获得新知的乐趣,从而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第 1 页共1 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答辩题及参考答案[01]A、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什么?答: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B、数和数字有什么不同?答:用来记数的符号叫做数字。

常用的数字有四种:阿拉伯数字、中国小写数字、中国大写数字、罗马数字。

现在国际通用的数字是阿拉伯数字,它共有以下十个: 1、2、3、4、5、6、7、8、9、0。

数是由数字组成的。

在用位值原则记数时,数是由十个数字中的一个或几个根据位值原则排列起来,表示事物的个数或次序。

数字是构成数的基础,配上其它一些数字符号,可以表示各种各样的数。

[02]A、《标准》明确提出:学习数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些什么?答: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B、分析并解答下面的文字题105减去 78的差乘 15,积是多少?答:可以从问题入手分析,要求“积是多少”就要知道两个因数,一个因数是15,另一个因数是 105减去78的差,所以先求差后求和,即:(105-78 )× 15[03]A、请你谈谈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些什么?答: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B、下面各题的商是几位数,确定商的位数有什么规律?(除数是一位数除法)2016÷4 7035 ÷5 4548 ÷8 90180 ÷9答:上面各题的商依次是三位数、四位数、三位数、五位数。

根据除法法则可找出如下规律:一位数除多位数,如果被除数的前一位小于除数,那么商的位数就比被除数少一位。

如果被除数的前一位大于或等于除数,那么商的位数就和被除数同样多。

[04]A、《数学课程标准》在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上有何要求?答: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05]A、《数学课程标准》在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上有何要求?答: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B、举例说明整除和除尽有什么关系?答:整除一定是除尽,而除尽不一定是整除。

如: 8÷4=2 我们 8能被 4整除2÷0.2=10 因为 0.2 是小数,不是自然数,只能说2能被 0.2 除尽,或 0.2 能除尽 2,不能说整除。

[06]A、《标准》要求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些什么?答: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B、“整数改写成小数,只要在整数后面添写 0就行了。

”这种说法对不对?为什么?答:这种说法不对。

整数改写成小数,必须先在整数后面点上小数点,然后再添写 0,如果不点小数点,只在整数后面添写 0,就把原数扩大了十倍、百倍数值就改变了。

所以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07]A、请谈谈现代信息技术和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之间的关系。

答: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B、在研究近似数时,为什么 2和 2.0 不一样?答:在研究近似数时,一定要注意精确到哪一位。

2是精确到个位, 2.0 是精确到十分位; 2.0 比2精确。

从按四舍五入法得到的近似数来考虑,2和2.0 不一样。

近似数 2是由不小于 1.5 ,小于 2.5 之间的数精确到个位得到的;而近似数 2.0 是由不小于 1.95 ,小于 2.05 之间的数精确到十分位得到的。

近似数 2.0 的取值范围比近似数 2的取值范围小,所以近似数2.0 比 2更精确。

[08]A、《数学课程标准》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具体划分为哪几个学段?答:分为三个学段:第一学段(1-3 年级)第二学段( 4-6 年级)第三学段( 7-9 年级)[09]A、《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并从四个方面作出了进一步阐述,请说出这四个方面。

答: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

A、请说出《标准》中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

答:《标准》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

B、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答:分数与除法有以下关系: m÷n=m/n(m、 n 都是整数,且 n≠0) 。

分数与除法比较,分数中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分数线相当于除号,分数值相当于除得的商。

分数与除法的区别是:分数是一个数,而除法是一种运算。

它们是不同的两个概念。

[11]A、请说出《标准》中刻画知识技能的目标动词。

答:《标准》中使用了“了解(认识)、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刻画知识技能的目标动词。

[12]A、《标准》将学习内容分为哪四个学习领域?答: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B、举例说明,为什么一个数的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被 3(或 9)整除,这个数就能被 3(或 9)整除?答:下面以 8235为例来说明。

8235=8000+200+ 30+5=8×1000+2×100+3×10+ 5=8×( 999+1)+ 2×( 99+1)+ 3×( 9+ 1)+ 5=8×999+ 8+2×99+ 2+3×9+ 3+5=8×999+2×99+3×9+( 8+2+3+5)因为最后一步的前一部分( 8×999+2×99+3×9)一定能被 3(或 9)整除,且与 8235无关。

所以说,一个数( 8235)各位上的数的和( 8+2+3+5),如果能被 3(或 9)整除,那么这个数( 8235)就能被 3(或 9)整除;如果不能被 3(或 9)整除,那么这个数( 8235)就不能被 3(或 9)整除。

[13]A、《标准》提出: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

你认为数感在教材中主要表现在哪些地方?答: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B、在分数和比的性质中强调 0除外,为什么在除法商不变的性质中没有提到 0除外?答:因为在分数和比的性质中提到的是分子与分母和前项与后项同时乘上或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特别强调 0除外,就是因为 0也是数;而除法商不变的性质中提到的是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倍数不能是0,因此不必提出 0除外。

[14]A、《标准》提出: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符号感。

你认为符号感在教材中主要表现在哪些地方?WORD 格式整理答:主要表现在: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达的问题。

[15]A、《标准》提出: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你认为应用意识在教材中主要表现在哪些地方?答:主要表现在: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

B、体积、容积、容量有什么异同?答:( 1)定义不同。

体积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容积、容量是器皿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

(2)测量的方法不同。

计算物体的体积要从物体的外面量;计算容器的容积、容量要从容器的里面量;如果计算容器构成物体的体积,里、外两面都要量。

[16]A、《标准》提出: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你认为推理能力在课程内容中主要应表现在哪些地方?答:主要表现在: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或举出反例;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

[17]A、谈谈你对《标准》知识技能目标中“灵活运用”一词的理解?答:能综合运用知识,灵活、合理地选择与运用有关的方法完成特定的任务。

[18]A、谈谈你对《标准》过程性目标中“体验(体会)”一词的理解?答: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经验。

[19]A、请简单地谈谈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达到的总体目标。

答: 1、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2、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4、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20]A、请简单说说你对“数学思考”这一课程目标的理解。

WORD 格式整理答: 1、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2、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3、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4、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的、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B、刚入学的小学生在写10以内的数时易犯什么样的错误?答:常会出现如下错误:①把上下左右的位置搞错;②写数字笔画不到位,拐弯处不圆滑;③笔画错误,如把 8写成;④笔顺错误,如写 8时,笔顺写成;⑤数字各部分的比例掌握得不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