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教七(上)第四章几何图形课时4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 4.3.1 角 课后练习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 4.3.1 角 课后练习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 4.3.1角课后练习一、单选题1.如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选项)A.∠BAC和∠DAE不是同一个角B.∠ABC和∠ACB是同一个角C.∠ADE可以用∠D表示D.∠ABC可以用∠B表示2.如图,轮船与灯塔相距120nmile,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轮船在灯塔的北偏西65°,120 n mile处B.灯塔在轮船的北偏东25°,120 n mile处C.轮船在灯塔的南偏东25°,120 n mile处D.灯塔在轮船的南偏西65°,120 n mile处3.如图,甲从A点出发向北偏东70°方向走到点B,乙从点A出发向南偏西15°方向走到点C,则∠BAC的度数是()A.85°B.105°C.125°D.160°4.如图所示,图中可以用一个字母表示的角有()A.1个B.2个C.3个D.4个5.如图,OA是表示北偏东55︒方向的一条射线,则OA的反向延长线OB表示的是()A.北偏西55︒方向上的一条射线B.北偏西35︒方向上的一条射线C.南偏西35︒方向上的一条射线D.南偏西55︒方向上的一条射线6.2018年4月12日我军在南海举行了建国以来海上最大的军事演习,位于点O处的军演指挥部观测到军舰A位于点O 的北偏东70°方向(如图),同时观测到军舰B位于点O处的南偏西15°方向,那么∠AOB的大小是()A.85°B.105°C.115°D.125°7.钟表上8点30分时,时针与分针的夹角为( )A .15°B .30°C .75°D .60°8.小明从A 地向南偏东m °(0<m <90)的方向行走到B 地,然后向左转30°行走到C 地,则下面表述中,正确的个数是( )①B 可能在C 的北偏西m °方向;②当m <60时,B 在C 的北偏西(m +30)°方向;③B 不可能在C 的南偏西m °方向;④当m >60时,B 在C 的南偏西(150-m )°方向A .1B .2C .3D .49.一艘渔船从港口A 沿北偏东60°方向航行至C 处时突然发生故障,在C 处等待救援.有一救援艇位于港口A 正东方向(1)海里的B 处,接到求救信号后,立即沿北偏东45°方向以30海里/小时的速度前往C 处救援.则救援艇到达C 处所用的时间为( )A .3小时B .23小时C 小时D 10.4点10分,时针与分针所夹的小于平角的角为( )A .55°B .65°C .70°D .以上结论都不对二、填空题11.一天24小时中,时钟的分针和时针共组合成_____次平角,______次周角.12.4:10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度为_____.13.如图是时钟的钟面,下午1点30分,时钟的分针与时针所夹的角等于_____________°(14.我们知道,钟表的时针与分针每隔一定的时间就会重合一次,请利用所学知识确定,时针与分针从上一次重合到下一次重合,间隔的时间是______ 小时.15.钟表在整点时(时针与分针的夹角会出现5种度数相等的情况(请分别写出它们的度数____.三、解答题16.如图,是A 、B 、C 三个村庄的平面图,已知B 村在A 村的南偏西50°方向,C 村在A 村的南偏东15°方向,C 村在B 村的北偏东85°方向,求从C 村村观测A 、B 两村的视角∠ACB 的度数.17.如图,OA 的方向是北偏东15︒,OB 的方向时北偏西40︒.(1)若AOC AOB ∠=∠,则OC 的方向是 ;(2)OD 是OB 的反方向延长线,OD 的方向是 ;(3)若90BOE ∠=︒,请用方位角表示OE 的方向是 ;∠=.(4)在(1)(2)(3)的条件下,则COE18.如图,在钟面上,点O为钟面的圆心,以点O为顶点按要求画出符合下列要求的角(角的两边不经过钟面上的数字):(1)在图1中画一个锐角,使锐角的内部含有2个数字,且数字之差的绝对值最大;(2)在图2中画一个直角,使直角的内部含有3个数字,且数字之积等于数字之和;(3)在图3中画一个钝角,使钝角的内部含有4个数字,且数字之和最小;(4)在图4中画一个平角,使平角的内部与外部的数字之和相等;(5)在图5中画两个直角,使这两个直角的内部含有的3个数字之和相等.19.小明在一条直线上选了若干个点,通过数线段的条数,发现其中蕴含了一定的规律,下边是他的探究过程及联想到的一些相关实际问题.(1)一条直线上有2个点,线段共有1条;一条直线上有3个点,线段共有1+2=3条;一条直线上有4个点,线段共有1+2+3=6条…一条直线上有10个点,线段共有条.(2)总结规律:一条直线上有n个点,线段共有条.(3)拓展探究: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OA、OB形成1个角(AOB((AOB<180°);在(AOB内部再加一条射线OC,此时具有公共端点的三条射线OA、OB、OC共形成3个角;以此类推,具有公共端点的n条射线OA、OB、OC…共形成个角(4)解决问题:曲沃县某学校九年级1班有45名学生毕业留影时,全体同学拍1张集体照,每2名学生拍1张两人照,共拍了多少张照片?如果照片上的每位同学都需要1张照片留作纪念,又应该冲印多少张纸质照片?20.日常生活中,我们几乎每天都要看钟表,它的时针;和分针如同兄弟俩在赛跑,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数学知识.(1)如图1,上午8:00这一时刻,时钟上分针与时针的夹角等于________;(2)请在图2中画出8:20这一时刻时针和分针的大致位置,思考并回答:从上午8:00到8:20,时钟的分针转过的度数是________,时钟的时针转过的度数是________;(3)“元旦”这一天,小明上午八点整出门买东西,回到家中时发现还没到九点,但是时针与分针重合了,那么小明从离开家到回到家的时间为多少分钟?21.钟面角是指时钟的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如图,在钟面上,点O为钟面的圆心,图中的圆我们称之为钟面圆. 为便于研究,我们规定: 钟面圆的半径OA表示时针,半径OB表示分针,它们所成的钟面角为∠AOB;本题中所提到的角都不小于0°,且不大于180°;本题中所指的时刻都介于0点整到12点整之间.(1(时针每分钟转动的角度为°,分针每分钟转动的角度为°((2)8点整,钟面角∠AOB( °(钟面角与此相等的整点还有:点;(3)如图,设半径OC指向12点方向,在图中画出6点15分时半径OA(OB的大概位置,并求出此时∠AOB的度数.22.知识的迁移与应用问题一:甲、乙两车分别从相距180km的A、B两地出发,甲车速度为36 km/h,乙车速度为24km/h,两车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后两车相距..120 km?问题二:将线段弯曲后可视作钟表的一部分,如图,在一个圆形时钟的表面上,OA表示时针,OB表示分针(O为两针的旋转中心).下午3点时,OA与OB成直角.(1)3:40时,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度;(2)分针每分钟转过的角度为,时针每分钟转过的角度为;(3)在下午3点至4点之间,从下午3点开始,经过多少分钟,时针与分针成60°角?23.在8点与9点之间,分针与时针重合的时刻是几点几分?【参考答案】1.D 2.B 3.C 4.B 5.D 6.D 7.C 8.B 9.C 10.B11.222412.65°13.13514.12 1115.30°(60°(90°(120°(150°16.80°17.(1)北偏东70︒;(2)南偏东40︒;(3)南偏西50︒或北偏东50︒;(4)160︒或20︒18.略19.(1)45;(2)(1)2n n-;(3)(1)2n n-;(4)共需拍照991张,共需冲印2025张纸质照片20.(1)120°;(2)120°,10°;(3)44 21.(1(0.5(6((2(120(4((3((AOB(97.5°22.问题一:1或5h;问题二:(1)130°;(2)6°;0.5°;(3)从下午3点开始,经过6011或30011分钟,时针与分针成60°角.23.8点480 11分.。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

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4.1几何图形4.1.1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第1课时认识几何图形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大量图片或实物,体验、感受、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性,能识别这些几何体.2.知道什么是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能够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阅读教材P114~116,思考下列问题.1.几何图形包括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2.立体图形可以分成哪几类?知识探究1.有些几何图形(如线段、角、三角形、长方形、圆等)的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这样的几何图形叫做平面图形.2.有些几何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等)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这样的几何图形叫做立体图形.自学反馈完成教材P115~116的两个思考题.活动1小组讨论例1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类似于这些立体图形呢?小组讨论后回答.例2常见立体图形的归类,小组讨论归纳.活动2跟踪训练1.教材P121习题4.1第1、2、3题.2.教材P122习题4.1第8题.3.(1)收集一些常见的几何体的实物;(2)设计一张由简单的平面图形(如圆、三角形、直线等)组合成的优美图案,并写上一两句贴切、诙谐的解说词.活动3课堂小结1.常见的立体图形有哪些?常见的平面图形有哪些?2.生活中很多图案都由简单的几何图形构成,我们也有能力设计美观、有意义的图案.第2课时展开、折叠与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1.能够识别常见立体图形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并能够正确的画出它们.2.能够识别常见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阅读教材P117~118,思考下列问题.1.从三个方向看立体图形包括哪三种?2.什么是立体图形的展开图?知识探究1.从三个方向看立体图形: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从上面看.2.将立体图形的表面适当剪开,展开成平面图形,这样的平面图形为立体图形的展开图.自学反馈教材P118练习第1、2题.活动1小组讨论例1教材P117图4.1-7,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得到的平面图形你能画出来吗?适当变动正方体的摆放位置,你还能解决吗?小组合作学习,你摆我动手,画一画,并进行展示.例2教材P118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活动2跟踪训练教材P121~122习题4.1第4、6、7题.活动3课堂小结1.立体图形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2.学会了简单几何体(如棱柱、正方体等)的平面展开图,知道按不同的方式展开会得到不同的展开图.3.学会了动手实践,与同学合作.4.不是所有立体图形都有平面展开图.。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上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 4.4 课题学习 设计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上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 4.4 课题学习 设计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
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
4.4 课题学习 设计制作长方体形 状的包装纸盒
知识点 设计制作长方形形状的包装纸盒 1.下列图形中,不可以作为一个长方体的展开图的是( B )
A
B
C
D
2.如图是一个长方体的展开图,展开图的中间正好是一个大正方形.
(1)这个长方体的长是 12 cm,宽和高都是 3 cm; (2)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162 cm2; (3)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 0-30)×10=8 000(cm3). 答:该盒子的体积为8 000 cm3.
3.如图是一个长方体展开图的一部分,请你将它画完整. 解:如图所示(答案不唯一).
4.如图是一个长方体纸盒的展开图,请计算它的容积和表面积.
解:由图可知,长方体的宽为11-3×2=5(cm), 容积为3×5×7=105(cm3), 表面积为(3×5+3×7+5×7)×2=142(cm2). 答:这个长方体纸盒的容积为105 cm3,表面积为142 cm2.
5.下列四张正方形硬纸片,剪去阴影部分后,如果沿虚线折叠,可以围成一个 封闭的长方体包装盒的是( C )
A
B
C
D
6.如图是一个能折成长方体的模型,那么由它折成的长方体是( D )
A
B
C
D
7.如图,把长为13 cm、宽为9 cm的长方形硬纸板的四个角剪去边长是1 cm的正 方形后,沿虚线折叠成长方体纸盒.这个纸盒的底面积为 77 cm2,容积为 77 cm3.
8.如图,用一块边长为60 cm的正方形薄钢片制作一个有盖的长方体盒子,制作
方案要求同时符合下列两个条件: ①必须在薄钢片的四个角上各截去一个四边形(其余部分不能裁); ②裁剪后薄钢片能无空隙、不重叠地围成各盒面. (1)当盒子的高为10 cm时,请你画出符合上述方案的一种草图,并标出尺寸; (2)求(1)中你所设计的盒子的体积.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课件:4.3.3余角和补角课件-(共29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课件:4.3.3余角和补角课件-(共29张PPT)

1
4
3
如果两个角的和为90° (直角),那么称这两个
角 互为余角 ,简称“互余”。
几何语言叙述:
如果∠1+∠2=90°(或者∠1=90°-∠2),
那么∠1与∠2互为余角 .
总结归纳
2
1
4
3
如果两个角的和为180°(平角),那么称这两
个角 互为补角,简称“互补”。
几何语言叙述:
如果∠3+∠4=180°(或者∠3=180°-∠4),
o
10
o
30
o
o
80
60
o
100
o
120
o
150
o
170
3.填表:
∠α

∠α的余角
∠α的补角
85°
175°
32°
58°
148°
45°
45°
135°
77°
13°
103°
27°37′
117°37′
90° x
180° x
62°23′
x
4.如右图,点A、O、B在同一直线上,OD平分
AOB, COE=90°。回答下列问题:
总结归纳
性质: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例题解析
请认真观察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中有哪几对互余的角?请用几何语言形式表示:
(∠A+∠1=90°, ∠1+∠2=90°)
(∠A+∠E=90°) (∠2+∠E=90°)
②图中哪几对角是相等的角(直角除外)?为什么?
(∠2=∠A) (同角的余角相等)
O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4.1几何图形4.1.1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第1课时几何图形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4.1几何图形4.1.1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第1课时几何图形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仅供学习交流!
答案:
学前温故
新课早知
2. 立体图形 和 平面图形 是两类不同的几何图形,且立体 图形的各部分不都在 同一平面 内,平面图形的各部分都在 同一平面 内. 3.下图中的平面图形有长方形、直角梯形、圆 .
常见几何图形的识别 【例题】 下图中哪些图形是立体图形,哪些图形是平面图形?分 别说出它们的名称.
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
4.1
几何图形
4.1.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第1课时
几何图形
学前温故
新课早知
小学里认识的平面图 形: 三角形 、 正方形 、 长方形 、 平行四边形 、 梯形 等;立体图 圆 、 形: 正方体 、 长方体 、 圆柱 、 圆锥 、 球 .
学前温故
新课早知
1.把下列物体与其相似的图形连接起来.
分析①是由6个面组成的,所以它是一个立体图形,是一个正方体. ②是由1个面组成的,是一个平面图形,是长方形. ③是由1个面组成的,是一个平面图形,是三角形. ④是由3个面组成的,2个平面1个曲面,是一个立体图形,是圆柱. ⑤是由1个曲面组成的,是一个立体图形,是球. ⑥是由1个曲面和1个平面组成的,是一个立体图形,是圆锥. ⑦是由4个平面组成的,是一个立体图形,是棱锥. 解:①④⑤⑥⑦是立体图形,名称分别为正方体、圆柱、球、圆 锥、三棱锥;②③是平面图形,名称分别为长方形、三角形.
1
2
3
4
5
1.下列图形都是平面图形的一组是( C ) A.三角形、圆、球、圆锥 B.点、线、面、体 C.角、三角形、四边形、圆 D.点、相交线、线段、圆柱
1
2
3
4
5
2.在下面四个物体中,最接近圆柱的是(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4.3.1角(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4.3.1角(教案)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角》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角度的测量问题?”比如,如何测量桌面上的角度,或是屋顶的倾斜角度。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角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2.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在学习角的分类和性质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推理分析问题,掌握角的性质和分类方法。
3.提升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使学生掌握角的度量和特殊角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进行角度的加减运算。
4.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通过角的图形操作,让学生抽象出角的和差、补角、余角等概念,形成数学抽象思维。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角的基本概念、分类、性质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角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补角与余角的概念:理解补角和余角的定义,并能够进行计算。
-举例:通过图示或实际例子,解释补角和余角的概念,并指导学生进行相关练习。
-角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将角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如计算物体的倾斜角度等。
-举例:设计一些实际问题,如屋顶的倾斜角度,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Nhomakorabea2.教学难点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4.1.1几何图形的概念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4.1.1几何图形的概念
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
4.1.1 第1课时 几何图形的概念
到城雕
从古剪代 纸 到现代 从长城 到立交
从植物 到动物
从四通八达的立交桥 到街头巷尾的交通标志
从日常生活用品 到生产劳动工具
现实世界中有形态各异、丰富多彩的图形,千姿百态的图 形美化了我们的生活空间.
几何------研究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的一门学科.
说一说下面这些几何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
正方体
圆柱体
球体
长方体
三棱柱 圆锥体 四棱锥 六棱柱
三棱锥
这些几何图形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
是立体图形.
4.1.1 第1课时 几何图形的概念
知识点 3 平面图形的认识
6. 有下列几何图形:圆、圆柱、球、扇形、等腰三角形、长 方体、正方体、直角,其中平面图形有____4____个.
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半圆 面旋转一周形成的旋转体
4.1.1 第1课时 几何图形的概念 4. 在如图 4-1-1 所示的图形中,柱体有_①__②_③__⑦__,锥体有 ___⑤__⑥___,球体有___④_____.(填序号)
图 4-1-1
圆柱 圆锥
圆台
棱柱:
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 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多面体叫做 棱柱。
斜棱柱 直棱柱
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特殊的棱柱 (四棱柱)
棱柱
三棱柱
四棱柱 五棱柱 六棱柱
n棱柱
面的个数 顶点个数 棱的条数
圆柱: 棱锥: 圆锥:
一个长方形以一边为轴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 一周,所经过的空间叫做圆柱体。
从实物中抽象出的各种图形统称为几何图形.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 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含教学反思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 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含教学反思

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4.1 几何图形 (1)4.1.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1)第1课时认识几何图形 (1)第2课时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展开图 (4)4.1.2 点、线、面、体 (8)4.2 直线、射线、线段 (11)第1课时直线、射线、线段 (11)第2课时比较线段的长短 (14)4.3 角 (18)4.3.1 角 (18)4.3.2 角的比较与运算 (21)4.3.3 余角和补角 (25)4.4 课题学习设计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 (31)4.1 几何图形4.1.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第1课时认识几何图形【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大量图片或实物,体验、感受、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性,能识别这些几何体.【过程与方法】能由实物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进一步丰富学生对几何图形的感性认识.【情感态度】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对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教学重点】识别简单几何体.【教学难点】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播放北京奥运会的比赛场馆宣传片.导语:2008年奥运会在我国首都北京举行,尽管已成为历史的记忆,但它永远铭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北京奥运会国家体育场(鸟巢)图.(出示章前图)你能从中找到一些熟悉的图形吗?学生看书小组讨论交流.引导学生从周围的事物(如建筑物、地板、围墙、公园等)找到一些美丽图形的图片或实物,互相交流,并思考在这些图片或实物中有我们熟悉的图形吗?【教学说明】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向全世界展现了我们祖国的综合国力,选用2008年北京奥运会国家体育场(鸟巢)图作为引例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丰富的图形世界,给学生带来直观感受,让学生体会图形世界的多姿多彩;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从中找出一些熟悉或不熟悉的几何图形,并结合生活中具体例子(如建筑设计、艺术设计等),说明研究几何图形的应用价值,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的兴趣.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找一找探索教材第115页思考题并出示实物(如地球仪、字典及魔方等)及多媒体演示(如谷堆、铅笔、帐篷、卢浮宫、金字塔等),它们与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相类似?【教学说明】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都是学生已经学习过的图形,棱柱、棱锥也是学生很熟悉的图形,通过找一找,结合具体实例引入.从熟悉的生活中识别立体图形,不仅帮助学生理解,而且让他们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议一议出示已准备好的教具棱柱、圆柱、棱锥、圆锥模型,让学生看一看,比较观察后说说它们的异同.(教师巡视指导,提倡学生尽量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互相补充.)看一看再动手摸一摸,观察、感觉几何体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是为了更好地识别几何体.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类似于这些立体图形呢?小组讨论后回答.教师提醒学生体会几何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赛一赛小组长组织组员完成教材第116页思考题,并进行学习汇报.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自主完成平面图形学习,交流各自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例1 如图,将下列两个图形沿AB剪开,再展开,实际动手做一做,再对照实物画出展开后的图形.【解析】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底面是一个圆.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两底面是两个等圆.由此我们可以了解组成圆锥和圆柱的基本图形.解:圆锥、圆柱的展开图如下:【教学说明】认识一个图形的组成,实际动手操作是最有效的途径.解完这道题,你应得到这样的启示:实践是认识生活、认识世界的必经之路.例2 请说出下列几何体的名称,再根据你的感受简要说说它们的一些特征.【分析】(1)—(6)的名称比较容易识别,要善于发现其中所体现的独特特征.解:(1)圆柱.特征:两个底面是圆的几何体;(2)圆锥.特征:像锥体,且底面是圆;(3)正方体(也叫立方体).特征:所有面都是正方形;(4)长方体.特征:其侧面均为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面为正方形);(5)棱柱.特征:底面为多边形,侧面为长方形;(6)球.特征:圆圆的实体.【教学说明】几何体的识别以直观为主,其几何特征也以形象感觉说明即可.当然,你还可以尽可能地从其他角度去感受这些几何体的特征,因为观察角度的变化,发现的特征就可能不一样.试试看.例3 先观察下列图形,再动手填写下表.【分析】从上图可以看出四边形被一条对角线分成两个三角形,从五边形的一个顶点可以引2条对角线,六边形被对角线分成4个三角形,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可以引出的对角线条数恰为其边数与3之差即(n-3)条.所以构成的三角形为边数与2之差,即(n-2)个.解:2,4,n-3;2,4,n-2.四、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2.教材第116页练习.【教学说明】这两道题较为简单,教师可让学生口答,如学生回答不全教师可补充.【答案】略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请学生谈:我知道了什么?我学会了什么?我发现了什么?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4.1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3.选做题:(1)收集一些常见的几何体的实物;(2)设计一张由简单的平面图形(如圆、三角形、直线等)组合成的优美图案,并写上一两句贴切、诙谐的解说词.本节教学应通过实际问题启发、做、想、试等方式让学生主动探索来认识知识,在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发现并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这样的教学,可使学生得到探索发现的成功感,自然获取知识并形成应用能力.第2课时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展开图【知识与技能】1.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活动过程,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一样的结果,了解为什么要从不同方向看.2.通过实际操作,能认识和判断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过程与方法】在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几何意识.【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教学重点】识别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平面图形.【教学难点】画出从正面、左面、上面看正方体及简单组合体的平面图.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多媒体演示庐山景观,请学生背诵苏东坡《题西林壁》并说说诗中意境.跨越学科界限,以苏东坡的诗《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营造一个崭新的数学学习氛围,并从中挖掘蕴含的数学道理.比一比讲台上依次放置粉笔盒、乒乓球、热水瓶.请四位学生上来后按照不同的方位站好,然后向同学们汇报各自看到的情形.从身边的事物入手,采用游戏的形式,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感受新知.自己从中发现从不同的方向看,确实看到的可能不一样.如何进行楼房的图纸设计?出示楼房模型.多媒体展示神舟八号无人飞船.问:如何进行飞船的图纸设计?(出示三张设计平面图),并问每张图分别从什么方向看?看起来,楼房、航天飞船等均是立体图形,但是设计图都是平面图形,建筑单位、工厂均按照平面设计图加工,其中一个小零件如课本第117页图4.1-6,先需要看的图是图(2),所以,我们要研究立体图形从不同方向看它得到的平面图.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探究 1 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乒乓球、粉笔盒、茶叶盒,各能得到什么平面图形?(出示实物)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体验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的过程.长方体、圆锥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各能得到什么图形?试着画一画.(出示实物)这样,我们将立体图形转化成了平面图形,以四人小组为学习单位进行小组创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新能力.教科书第117页图4.1-7,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得到的平面图形你能画出来吗?适当变动正方体的摆放位置,你还能解决吗?【教学说明】小组合作学习,你摆我答,动手画一画,展示此活动设计既能引发学生动脑思考、动手实践,在你摆我答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又给学生创造了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学会合作,突破创新,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探究2 (1)出示教材第118页图4.1-9的平面展开图,让学生说一说这是什么立体图形?【教学说明】教师让学生回答,若学生对此有困难,可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画,剪一剪,仔细体会.(2)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墨水盒或其他正方体方盒,动手剪一剪,看能得到几种正方体的展开图.【教学说明】正方体的展开图是教学重点,教师必须对此重视,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和剪切,争取尽可能地多剪出几种展开图,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予以板书和归纳.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例1 你能画出如图所示的正方体和圆柱体的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吗?试试看!【分析】正方体的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都是正方形,圆柱体从正面、左面看到的平面图形都是长方形,从上往下看是圆.解:正方体看到的结果分别如图所示:圆柱体看到的结果如下所示:例 2 (1)前面所讲的苏东坡的《题西林壁》中有一句传诵千古的名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请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画出这句话所表达的意境.(2)同伴交流一下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特别谈谈对我们学习数学知识的启迪.【分析】从诗句的意思中应看出这句话是以群山为背景的.诗句中所蕴含的哲理会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互相交流十分必要.解:(1)如图(2)以下启示供参考:“变换思考角度,获得的结论就不同”.“从不同角度看同一问题,可能获得不同的解决途径”等.例 3 如图,需要再补画一个面,折叠后才能围成一个正方体,下面是四位同学补画另一个面的情况(图中阴影部分),其中正确的是().【分析】A、C、D三项中的展开图都不能围成正方体,只有B项符合要求.【答案】B四、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3.教材第118~119页练习.【教学说明】这几道题是考查立体图形的视图和展开图的.题目较为简单,教师可让学生举手回答.【答案】1.(1)是从上面看到的;(2)是从正面看到的;(3)是从左面看到的.2.圆柱体—(4),圆锥体—(6),三棱柱—(3).3.C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请学生谈:我知道了什么?我学会了什么?我发现了什么?提醒学生注意:多看,多动手,多想象,是学好几何知识的基本途径之一.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4.1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本节教学应通过引导观察和实际动手操作,让学生主动探索来认识知识,在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发现从不同角度看物体可以得到不同的结果,在实践中体验认识生活与客观世界,并逐步养成勤于动手,善于观察,勇于思考的学习习惯.4.1.2 点、线、面、体【知识与技能】通过丰富的实例,学生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的几何特征,感受它们之间的关系.【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操作、观察、分析、猜测和概括等能力,同时渗透转化、化归、变换的思想.【情感态度】学生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自主学习的方式.【教学重点】认识点、线、面、体的几何特征,感受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在实际背景中体会点的含义.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多媒体演示西湖风光,垂柳、波澜不起的湖面、音乐喷泉、雨天、亭子……随着镜头的切换,学生在欣赏美丽风景的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垂柳像什么?平静的湖面像什么?湖中的小船像什么?随着音乐起伏的喷泉又像什么?在岸边的亭子中我们寻找到了哪些几何图形?从中感受生活中的点、线、面、体.【教学说明】从西湖风光引入新课,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美妙画面,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让学生对点、线、面、体有了初步的形象认识,感知知识来源于生活.如“点”是没有大小的,学生难以真正理解,可以借助湖中的小船、地图上用点表示这些生活实例在城市的位置,让学生体会到“点”的含义.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课件演示:灿烂的星空,有流星划过天际;汽车雨刷;长方形绕它的一边快速转动;问:这些图形给我们什么样的印象?观察、讨论,让学生共同体会“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让学生举出更多的“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例子.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利用学具完成教材第120页练习第2题.(动手转一转)【教学说明】教师利用多媒体动态演示,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观察感受,经历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通过合作学习,感悟知识的生成、变化、发展,激发学生的联想与再创造能力.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操作,加深学生印象,化解难度.教师展示图片(建筑或生活的实物等),让学生找找生活中的平面、曲面、直线、点等.让学生找出生活中更多的包含平面、曲面、直线、曲线、点的例子.1.教材119页思考,并回答它的问题.【教学说明】引导学生观察后得出结论:面与面相交得到线,线与线相交得到点.2.教材120页练习第1题(提供实物,议一议,动手摸一摸),对于第1题,思考以下问题:这些立体图形是由几个面围成的,它们都是平的吗?圆锥的侧面与底面相交成几条线,是直线还是曲线?正方体有几个顶点?经过每个顶点有几条边?【教学说明】让学生自己体会并小组讨论得出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例 1 直观地认识形形色色的平面图形,特别是对简单的多边形——三角形有更多的感觉,认识多边形可由三角形组合而成.如:有边长为1的等边三角形卡片若干张,使用这些三角形卡片拼出边长分别是2,3,4,……的等边三角形,这些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n,所用卡片总数为S:试求当n=12时,S=_______.【分析】据图可以看出,当n=2时,S=4;当n=3时,S=9;当n=4时S=16,由此可推出:卡片总数S与边长n之间的关系式S=n2,故所求答案为144.例2 利用点、线、面、体的几何特征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进行图形分割与变化.如:苏学美同学为班级“学生专栏”设计了报头图案,并用文字说明图案的含义,如图(1).请你用最基本的几何图形(如直线、射线、线段、角、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圆、圆弧等)中若干个,为“环保专栏”在图(2)方框中设计一个报头图案,并简要说明图案的含义.【教学说明】本题由学生自主完成,互相交流.四、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1)柱体的两个底面一样大;(2)圆柱的面与面的交线都是圆;(3)棱柱的底面是四边形;(4)棱柱的侧面一定是长方形;(5)长方体一定是柱体;(6)长方体的面不可能是正方形.A.(1)(2)(4)B.(1)(2)(5)C.(2)(3)(5)D.(2)(4)(5)2.一个几何体只有一个顶点、一个侧面、一个底面,则这个几何体是()A.棱柱B.棱锥C.圆锥D.圆柱3.飞机飞行表演在空中留下漂亮的“彩带”用数学知识解释为_______;在朱自清的《春》中有描写春雨“像牛毛,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的语句,这里把雨看成了_______,这说明_______;把一张纸对折,形成一条折痕,用数学知识解释为_______;用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绕它的一边旋转,形成一个_______,这说明_______.4.如图是在一个正方体的一个角挖去一个小正方体后得到的几何体,这个几何体的顶点个数是_______.5.请你从数学的角度描述下列现象.(1)国庆之夜,炸响的礼花在天空中(瞬间)留下美丽的弧线;(2)用一条拉直的细线切一块豆腐;(3)将2012张十六开的白纸摞成长方体.【教学说明】教师先让学生自主完成上述几题,然后让学生回答并予以点评.【答案】1.B 2.C 3.点动成线线线动成面面与面相交成线圆柱体面动成体4.14 5.(1)点动成线(2)线动成面(3)面动成体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请学生谈:我知道了什么?我学会了什么?我发现了什么?要求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从实际生活中感受理解几何知识.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4.1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3.“当你远远地去观察霓虹灯组成的图案时,图案中的每个霓虹灯就是一个点;在交通图上,点用来表示每个地方;电视屏幕上的画面也是由一个个小点组成;运用点可以组成数字和字母,这正是点阵式打印机的原理.”说说你对上述这段叙述的理解和体会.本节教学重在指导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实物,抽象出几何图形的形成过程,把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提炼的素质放在首位.学生之间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在合作中交流,使知识的认识变为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4.2 直线、射线、线段第1课时直线、射线、线段【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和区别,逐步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2.结合实例,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性质,并能初步应用.3.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过程与方法】能根据语句画出相应的图形,会用语句描述简单的图形.在图形的基础上发展数学语言.【情感态度】初步体验图形是有效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并能初步应用空间与图形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意义.【教学重点】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区别与联系.学会正确表示直线、射线、线段,逐步使学生懂得几何语句的意义并能建立几何语句与图形之间的联系.【教学难点】能够把几何图形与语句表示、符号书写很好地联系起来.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1.观察教材第125页图4.2-1.2.学校总务处为解决下雨天学生雨伞的存放问题,决定在每个班级教室外钉一根2米长的装有挂钩的木条.本校三个年级,每个年级八个班,问至少需要买几颗钉子?你能帮总务处的师傅算一算吗?【教学说明】创设实际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学生按照学习小组,利用打好的小洞,10cm长,1cm宽的硬纸条和撒扣进行实践活动,小组之间交流实践成果,相互补充完善,并解决问题1和2得到直线性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画一画要求学生分别画一条直线、射线、线段,教师给出规范表示方法.【教学说明】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观察分析,猜想,合作交流,体验并感悟到直线的性质.让学生自己归纳性质,在小组交流中完善表述.(教学中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性质,语言可能不够准确简练、完整细致,面对这种情况,不必操之过急,要允许学生有一个发展的时间与空间.)结合自己所画图形寻找直线、射线、线段的特征,说说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交流.思考:怎样由一条线段得到一条射线或一条直线?举出生活中一些可以看成直线、射线、线段的例子.设计意图:在自己动手画好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说出它们的区别与联系,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射线、直线.完成教科书126页练习,使学生逐步懂得几何语句的意义并能建立几何语句与图形之间的联系.数学活动独立探究: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a,说说你的想法.小组交流补充.教师边说边示范尺规作图并要求学生写好结论.【教学说明】慢慢让学生读清楚题意并学会按照要求正确画出图形.并让学生自己说出想法,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自主探索的数学实验学习能力.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例1 动手画一画,邀同伴讨论下列问题:(1)过一个已知点可以画多少条直线?(2)过两个已知点可以画多少条直线?(3)过三个已知点一定可以画出直线吗?(4)经过平面上三点A,B,C中的每两点可以画多少条直线?(5)借鉴(4)的结论,猜想经过平面上四点A,B,C,D中的任意两点画直线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如果不能画,请简要说明理由,如能画,画出图来.【分析】解答本题时,要仔细读题,注意体会不同问题间的细微区别,以便求得正确的答案.解:(1)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2)过两个点可以画唯一的一条直线.(3)过三个已知点不一定能画出直线,当三点不共线时,不能作出直线;当三点共线时,能画一条直线.(4)当A,B,C三点不共线时,过其中的每两点可以画一条直线,所以共有三条直线;当A,B,C三点共线时,上面画的三条直线重合了,只能画一条直线,如图(一):(5)经过平面内四点中的任意两点画直线有三种结果,如图(二):①当A,B,C,D四个点在同一条直线上时,只可以画出一条直线.②当A,B,C,D四个点有三个点在同一条直线上时,可画出4条直线.③当A,B,C,D四个点中任意三个点都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时,可画出6条直线.【教学说明】题(3)和题(4)中分别没有明确平面上三点,四点是否在同一条直线上,解答时要分各种可能情况解答,这种解答方法叫分类讨论.运用分类方法时,要考虑到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形,不能丢掉任何一种,否则就不完整,不全面.例2 如图(1)(2)(3)中给出的直线,射线,线段,根据它们各自性质,判断其能否相交?【分析】这是用几何图形语言给出的已知条件的例题,读懂图形语言是学习几何知识的基础.结合直线、射线、线段的几何性质作出判断.解:图(1)中直线AB与直线CD相交;图(2)中射线CD与直线AB不相交,因为射线CD是以C为端点C向D所在方向延伸的;图(3)中射线CD与线段AB不相交,因为线段AB不能延伸,而射线CD延伸方向为C向D所在方向,故它们不相交;图(4)中线段AB与线段CD不相交,因为线段AB与线段CD都不能延伸.【教学说明】本题解答关键在理解三种基本图形的延伸性质.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请学生互相交流我知道了哪些概念?我学会了什么解题方法?我发现了什么新知识?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4.2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本课时主要介绍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表示方法,以及它们的区别与联系,是典型的概念教学课.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充分探寻直线的基本知识,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的素材和动手动脑、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鼓励学生在活动观察时感受概念的形成过程,获得数学体验.提醒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留心周围事物,借助实物来认识图形.第2课时比较线段的长短【知识与技能】1.结合图形认识线段间的数量关系,学会比较线段的大小.2.知道两点之间的距离和线段中点的含义.【过程与方法】。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4.1几何图形4.1.2点、线、面、体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4.1几何图形4.1.2点、线、面、体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图4-1-2-2
图4-1-2-3 解析 A是由4旋转得到的,B是由2旋转得到的,C是由1旋转得到的,D是 由3旋转得到的. 点拨 利用面动成体这一性质解题.
题型二 探索几何体的顶点、棱、面之间的关系 例2 新年晚会会场上,悬挂着五彩缤纷的小装饰,其中有各种各样的立 体图形,多面体是其中的一部分,多面体中围成立体图形的每一个面都 是平的,没有曲的,如棱柱、棱锥等,如图4-1-2-4.
)
答案 B
5.如图,第二行的图形绕虚线旋转一周,便形成第一行的某个图形(几何 体),将对应的两个图末)圆柱是由长方形绕着它的一边所在直线旋 转一周得到的,那么图4-1-2-1是以下四个图形中的哪一个绕着直线旋转 一周得到的 ( )
图4-1-2-1
初中数学(人教版)
七年级 上册
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
知识点 点、线、面、体
重要提示 (1)几何图形都是由点、线、面、体组成的,点是构成图形 的基本元素.点、线、面、体经过运动变化,就能组合成各种各样的几 何图形,形成多姿多彩的图形世界. (2)一般地,有曲面的几何体都可以由某个平面图形旋转得到.将一个平 面图形旋转成立体图形,既与平面图形的形状有关,也与平面图形旋转 时所绕的轴有关,因此在分析平面图形旋转后得到的立体图形时,要综 合分析平面图形的形状和旋转轴两个因素.
解析 分三种情况进行讨论. ①以8 cm长的边所在直线为轴,旋转得到的圆锥的体积V1= ×π×62×8=9 6π(cm3). ②以6 cm长的边所在直线为轴,旋转得到的圆锥的体积V2= ×π×82×6=1
1 3 1 3
28π(cm3).
③以10 cm长的边所在直线为轴,旋转得到的几何体是由两个同底面的 圆锥组成的,设圆锥底面的半径为r cm,则有 ×6×8= ×10×r,解得r=4.8.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4.4课题学习设计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课件新版新人教版20190115263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4.4课题学习设计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课件新版新人教版20190115263

(2013湖北随州中考,7,★★☆)下图是一个长方体形状包装盒的表面展 开图.折叠制作完成后得到长方体的容积是(包装材料厚度不计) ( )
A.40×40×70 B.70×70×80
C.80×80×40
D.40×70×80
答案 D 如图,围成的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80、70、40,所以长 方体的容积=40×70×80.故选D.
图4-4-1
解析 (1)此包装盒是一个长方体. (2)此包装盒的表面积S=2(2a· a+a· b+2a· b)=4a2+6ab.当a=1,b=4时,S=4×12 +6×1×4=28.
旋转的三角板 典例剖析 例 如图4-4-2①,点O为直线AB上一点,过O点作射线OC,使∠BOC=120 °,将一个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点O处,一边OM在射线OB上,另一
2.如图是一个多面体的表面展开图,每个面上都标注了字母(字母在多 面体的外表面),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如果D面在多面体的左面,那么F面在哪里?
(2)B面和哪一面是相对的面? (3)如果C面在前面,从上面看到的是D面,那么从左面能看到哪一面?
解析 由题图可知B面的对面是E面,A面的对面是C面,D面的对面是F 面. (1)D面在左面,所以F面在右面. (2)B面和E面是相对的面. (3)C面在前面,从上面看到的是D面,所以从左面能看到B面.
图4-4-10
解析 (1)如图:
(2)当盒子的高为10 cm时,该盒子的容积=40×20×10=8 000(cm3).
在一次数学活动课上,王老师给学生发了一张长为40 cm,宽为30 cm 的长方形纸片(如图),要求折成一个高为5 cm的无盖且容积最大的长方 体盒子. (1)该如何裁剪呢?请画出示意图,并标出尺寸; (2)求该盒子的容积.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教学课件 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 几何图形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认识几何图形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教学课件 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 几何图形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认识几何图形

随堂演练 1.观察下列图形,再写上相应名称.
正方体
长方体
圆柱
圆锥
五棱锥
四棱柱
圆台
三棱台
【课本P116 练习 第2题】
2. 图中的各立体图形的表面中包含哪些平面图形? 试指出这些平面图形在立体图形中的位置.
3.用六根火柴棒,你能组成四个大小一 样的三角形吗?若可能,简述你的做法; 若不能,请简要说明理由.
观察 下面这些几何图形又有什么共同特点?
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 有些几何图形的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 它们是平面图形.
思考 下面各图中包含哪些简单的平面图形? 请再举出一些平面图形的例子.
长方形、圆、三角形、正方形……
思考 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是同一类图形吗? 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是两类不同的几何 图形,但它们是互相联系的.
知识点2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观察 下面这些几何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
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
有些几何图形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 内,它们是立体图形.
思考 你能找出一些立体图形的实例吗?
思考 它们对应的立体图形是什么?
三棱柱
六棱柱
四棱锥
做一做 把相应的实物与图形用线连接起来. 正方体 球 六棱柱 圆锥 长方体 四棱锥
解:可能,如图,做 成正三棱几何 图形
平面图形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2 立体图形中某些部分是平面图形,如正方 体的每个面都是正方形.
强化练习
1.如图,说出下图中 的一些物体的形状所 对应的立体图形.
【课本P116 练习 第1题】
正方体、长方体、球、圆柱体.
强化练习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4.2.1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4.2.1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

运动场爬竿 探照灯光
跑道线
输 油 管
画一条线段、射线、直线,你发现三者有什 么联系吗?又有什么区别呢?
A
B
A
B
A
B
线段 图形
表示 几个端点 能否延伸 能否度量
射线
直线
• 已知一条线段,你能由它得到一条射线和一 条直线吗?
线直射段线线AAABBB
A
B
线段和射线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针对训练
判断:
1、射线是直线的一部分。 2、线段是射线的一部分。 3、画一条射线,使它的长度为3cm。 4、线段AB和线段BA是同一条线段。 5、射线OP和射线PO是同一条射线。 6、如图,画一条线段ab。
a
b
(√ ) (√ )
(× )
(√ )
(× ) (× )
例1、已知平面上四个点A、B、C、D 读下列语句,并画出相应的图形
B A
C
AB C
(1)可以画三条直线 (2)只能画一条直线
如果你想将一根小木条固定在木 板上, 至少需要几个钉子?
1、建筑工人在砌墙时会在墙的两头分别固 定两根木桩,然后在木桩之间拉一条绳子, 定出一条直的参照线,这样砌出的墙就是直 的。这其中的道理是:
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 练习
• 1、判断: • ①延长直线MN到点C( ) • ②直线A与直线B交于一点M。( ) • ③三点决定一条直线。( ) • ④无数条直线可能会交于一点。( ) • ⑤射线是直线的一半。( ) • 2、种树时,只要定出两个树坑的位置,就能
确定同一行的树所在的直线,这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 ___。
• 3、按下列语句画出图形: • (1)直线EF经过点C. • (2)经过点O的三条线段. • (3)如图已知四点A、B、C、D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认识4.1.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第2课时(图文详解)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认识4.1.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第2课时(图文详解)
4.下列图形中,都是柱体的一组是( C ).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认识
5.长方形、正方形、圆等都是 平面 图形. 6.写出下列几何体的名称.
棱柱
棱锥
圆锥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认识
7.下列图形中为圆柱的是( D ).
8.埃及金字塔类似于几何体( C ).
(A)圆锥 (B)圆柱 (C)棱锥 (D)棱柱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认识
你做对了吗?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认识
1.下面是由六个正方形连在一起的图形,经折叠后能围 成正方体的图形有哪几个?
A
B
C
D
E
F
G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认识
2.(武汉中考)如图所示,李老师办公桌上放着一个圆柱 形茶叶盒和一个正方体的墨水盒,小芳从上面看,看到的 图形是( )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认识
9.下列图形中不是立体图形的是( D ).
(A)球
(B)圆柱
(C)圆锥 (D)圆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认识
10.小明为班级专栏设计了一个图案,如图所示,主 题是“我们喜爱合作学习”,请你也尝试用圆、扇形、 三角形、四边形、直线等为环保专栏设计一个图案, 并标明你的主题.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认识
4.(宁波中考)骰子是一种特别的数字立方体(如图),它
符合以下规则:相对两面的点数之和总是7.下面四幅图中
可以折成符合规则的骰子的是( )












(A)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几何图形初步《几何图形(第4课时)》示范教学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几何图形初步《几何图形(第4课时)》示范教学课件
数学上,面无厚薄,线无粗细,点无大小.
归纳
流星雨本来是什么形状?在运动过程中又形成了什么形状?
流星雨本来是一个点,在运动过程中形成了一条线.
点动成线
问题
折扇折起来时是什么形状?在打开过程中又形成了什么形状?
折扇折起来时是一条线,在打开过程中形成了一个面.
线动成面
问题
旋转门是什么形状?在转动过程中又形成了什么形状?
3.找出图中棱(线)与棱(线)的相交处,它是什么图形?
棱(线)与棱(线)的相交处是点.
问题
天上的星星、世界地图上的城市等都给我们以点的形象.
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
4.数一数,一个长方体有多少条棱,多少个顶点?
一个长方体中共有 12 条棱,8 个顶点.
问题
点、线、面、体以及它们的组合都是几何图形.
3.出现______字型或______字型时,不能折叠成正方体.
“凹”
“田”
无共点
不是
隔一相对
相隔一个
6.确定棱柱的表面展开图要三看:一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否对应;二看__________是否合适,折叠后有无________________;三看______________是否相等.
解析:A 选项,圆柱由两个平面和一个曲面围成,不符合题意;B 选项,圆锥由一个平面和一个曲面围成,不符合题意;C 选项,球由一个曲面围成,不符合题意;D 选项,正方体由六个平面围成,符合题意.
D
例2 若一个棱柱有 10 个顶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个棱柱有 4 个侧面B.这个棱柱有 5 条侧棱C.这个棱柱的底面是十边形D.这个棱柱是一个十棱柱
旋转门是一个面,在转动过程中形成了一个圆柱.

2023-2024学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

2023-2024学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
一部分
课堂练习
1. 在同一平面内有三个点 A,B,C,过其中任意两个点
作直线,可以画出的直线的条数是
( C)
A. 1
B. 2
C. 1 或 3 D. 无法确定
2. 如图,A,B,C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
(1) 图中有几条直线,怎样表示它们?
(2) 图中有几条线段,怎样表示它们?
(3) 射线 AB 和射线 AC 是同一条射线吗?
当两条不同的直线有一个公共点时,我们就称 这两条直线相交,这个公共点叫做它们的交点.
想一想 通过上述讨论: 那么过平面内的一点可以画__无__数____条直线.

一枚钉子不能将木条固定在墙面上.
合作探究 活动操作二:过平面内的两点,可以画几条直线?
AB
l
结论: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 简述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画一画 分别画一条直线、射线和线段,议一议它们之 间的联系和区别.
直线、射线、线段三者的联系:
A
B
1. 将线段向一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射线.
2. 将线段向两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直线.
3. 线段和射线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归纳总结
直线
射线
线段
图形
A Bl A B l A a B
表示方法
直线 AB 或直线 BA 或直线 l
A
A
l
l
点 A 在直线 l 上 或直线 l 经过点 A.
点 A 在直线 l 外 或直线 l 不经过点 A (点 A 不在直线 l 上).
过点 A 再画一条直线 m. 想一想:直线 l 与直线 m 之间的位置关系?
定义总结
A l
交点 m
直线 l 和 m 相交于点 A.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4.1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4.1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优秀教学案例
(三)小组合作
1.教师将学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立体图形进行研究,共同探讨图形的特征。
2.每个小组通过讨论、操作等方法,分析所选图形的性质,并制作PPT进行展示。
3.各小组分享研究成果,其他小组对其进行评价和提问,形成互动的学习氛围。
在小组合作环节中,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立体图形进行研究。通过讨论、操作等方法,每个小组分析所选图形的性质,并制作PPT进行展示。在分享研究成果的过程中,其他小组对其进行评价和提问,形成互动的学习氛围。这样的教学策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4.1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基于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4.1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在教学过程中,我作为特级教师,深入研究教材,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初步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培养学生对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直观表达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立体图形进行研究,共同探讨图形的特征。
2.每个小组通过讨论、操作等方法,分析所选图形的性质,并制作PPT进行展示。
3.各小组分享研究成果,其他小组对其进行评价和提问,形成互动的学习氛围。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中,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立体图形进行研究。通过讨论、操作等方法,每个小组分析所选图形的性质,并制作PPT进行展示。在分享研究成果的过程中,其他小组对其进行评价和提问,形成互动的学习氛围。这样的教学策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表示方向的角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表示方向的角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知识点2 方向角的有关计算 例2 如图所示,甲、乙、丙三艘轮船从港口O出发,当分别行驶 到A,B,C处时,经测量得甲船位于港口的北偏东44°方向,乙船位于 港口的北偏东76°方向,丙船位于港口的北偏西45°方向. (1)求∠BOC的度数; (2)求∠AOB的度数.
(1) ∠BOC=121°.
以物体最初所在位置为中心,画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四个方向线,作以中心为端点并过最终位置的射线,则从正北方向或正南方向到该射线所成的角为该物体所在的方
5.如图,OA是表示__________35°方向的一条射线.
第4课时 表示方向的角
方向角是以________和________方向为基准,然后写偏东或偏西多少度,描述物体运动方向的角.
以物体最初所在位置为中心,画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四个方向线,作以中心为端点并过最终位置的射线,则从正北方向或正南方向到该射线所成的角为该物体所在的方
5.如图,船A,B同时从小岛O出发,船A沿 北偏西20°的方向航行,船B沿北偏东70°的方向 航行.
(1)画出表示船A和船B航行方向的射线; (2)求∠AOB的度数.
1.甲看乙的方向为北偏东30°,那么乙看甲的方向是
A.南偏东60°
B.南偏西60°
C.南偏东30°
D.南偏西30°
(D)
2.如图,某测绘装置上的一枚指针原来的指向是南偏西 50°,把这
枚指针按逆时针方向旋转14圆周,则此时指针的指向是
(C )
A.南偏西 50°
B.北偏西 50°
C.南偏东 40°
D.东南方向
3.小东从A处出发向北偏东75°的方向走10 m至B处,小彤从A处出
发向南偏西15°方向走15 m至C处,则∠BAC等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线
交动 成成
面 围动 成成

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
直线 曲线 平面 曲面
无粗细 无薄厚
物体的图形
无大小
拓展提升 1
将如图所示的直角三角形绕其一条边所在的直线旋转一周后形成的几 何体不可能是( C )
解析:当直角三角形绕其较长的直角边所在的直线旋转一周时,可以形成选项A
中的圆锥;当直角三角形绕其较短的直角边所在的直线旋转一周时,可以形成选
本题源于《教材帮》
新知探究 知识点2 笔尖可以看作是一个点,这个点在纸上运动时,形成了什么?
这可以说成:点动成线.
新知探究 知识点2 你能举出其他“点动成线”的实例吗?
新知探究 知识点2 汽车雨刷可以看作什么几何图形?它在挡风玻璃上运动时的路线形成什 么几何图形?
这可以说成:线动成面.
新知探究 知识点2 长方形纸片绕它的一边旋转一周,会形成什么图形?
线和线相交成4个点;
本题源于《教材帮》
新知探究 跟踪训练
观察如图所示的立体图形,说出它们各有几个面,是什么样的面,面和面 相交的地方形成了几条线,线和线相交的地方形成了几个点.
图(3)是圆柱,它有3个面,其中2个平面,1个曲面,面和面相交成2条曲线; 图(4)是圆锥,它有2个面,其中1个平面,1个曲面,面和面相交成1条曲线; 图(5)是球,它只有1个曲面.
观察长方体、圆柱、棱锥等熟悉的几何体模型,结合下列问题小组合作探究: (1) 面和面相交的地方形成了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吗? (2) 线和线相交处又形成了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吗?
面和面相交的地方形成线.线有直的和曲的. 线和线的点只有位置,没有大小; 线只有长短,没有粗细; 面只有大小,没有厚薄.
项D中的圆锥;当直角三角形绕其斜边所在的直线旋转一周时,可以形成选项B
中的几何体.而无论直角三角形绕其哪一条边所在的直线旋转一周都不可能形成
圆柱.
本题源于《教材帮》
新知探究 跟踪训练
观察如图所示的立体图形,说出它们各有几个面,是什么样的面,面和面 相交的地方形成了几条线,线和线相交的地方形成了几个点.
解:图(1)是正方体,它有6个面,这些面都是平面,面和面相交成12条线
(直的),线和线相交成8个点;
图(2)是三棱锥,它有4个面,这些面都是平面,面和面相交成6条线(直的),
这可以说成:面动成体.
新知探究
跟踪训练 如下图,上面的平面图形绕轴旋转一周,可以得到下面的立体图形,把 有对应关系的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连接起来.
随堂练习 1 中国武术有“枪扎一条线,棍扫一大片”这样的说法,这句话 用数学知识解释为 点动成线,线动成面 .
本题源于《教材帮》
课堂小结
几何 图形

交动 成成
几何图形初步
4.1.2 点、线、面、体
知识回顾-课堂导入-新知探究-随堂练习-课堂小结-拓展提升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知识回顾 正方体的展开图
学习目标
1. 知道点、线、面、体是构成几何图形的元素. 进一步认识点、 线、面、体的几何特征.
2. 知道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课堂导入 想一想,我们学过哪些立体图形?
球 圆柱
正方体
长方体 三棱柱 圆锥…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棱柱、棱锥等都是几何体, 简称体.
新知探究 知识点1 你知道这些几何体是由什么围成的吗? 下图中的图形分别有哪 些面?这些面有什么不同吗?
包围着体的是面.面有平的面和曲的面两种.
新知探究 知识点1
实际生活中的平面与曲面
新知探究 知识点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