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i人民版1.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习题回答要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i人民版1.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习题回答要点
回答要点:
秦汉时期的文化特征首先表现为“大一统性”,即政治上建立空前强化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思想上确立儒家思想为封建正统思想,由专制皇帝一统政治、一统经济、一统军事、一统人们的思想等各个方面。
其次为“宏阔壮丽”,表现为文化制作的恢弘雄伟、前所未有。
由此导致秦汉时期的文化性格,一为“不可一世”,如秦国扫灭六国,秦始皇焚书坑儒,秦军汉军横扫匈奴,以及皇帝制度的开创等方面;二为“积极进取”,如秦汉两朝曾广拓疆土,囊括越南北部、朝鲜北部及新疆地区于自己版图;张骞通西域,班超安西域等。
【二】为什么说统一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必然归宿?
回答要点:
首先,中国所处的地理地貌特点决定中国文化必然统一。
中国地理地貌的特点是:四周相对封闭,内部没有不可逾越的天然限隔。
这样的地理地貌特点一方面保护中国文化免遭外敌毁灭,另一方面使生活在此区域内的各民族只有走向统一才能共存共荣。
其次,中国所处的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决定中国文化必然统一。
中国所处的地理位置是:绝大部分地区处于中纬度;位于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全球东部,西临全球最大的海洋--太平洋,西南隔东南亚与印度洋相望。
这样的地理位置显现出的优越性是:气候温和;季风气候发达,雨热同季,温度和水分配合良好。
这种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一是决定了农业较早产生;二是非常适合小农经济的生存与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制农具与牛耕的普遍使用,一家一户的个体小农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而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是自给自足--几乎不需要与外界沟通,同时易于破产--经不起天灾、人祸的打击以及其它经济成分如商品经济的冲击。
因此它必然要求对外封闭,对内统一。
第三,黄河中下游地区地理环境特点决定统一的主角必定是中原文明。
黄河中下游地区包括黄土高原和由黄土冲积的平原,即今河南中部和北部、山西南部、陕西关中平原、河北西南部、山东西部等地。
这里的经济环境特点是土地辽阔、土质疏松、肥力尚可。
其决定了这里形成最早的农业区,最先进入文明时代,并长期领先于以游牧经济为主“四夷”,这样周边“四夷”必须接受中原文明的文化征服。
“四夷”不仅无法对中原文明造成致命破坏,而且最终必须接受中原文明的文化征服,与之融合为一体,走向民族统一。
上述三个因素综合在一起,决定统一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必然归宿。
【三】中国文化为什么会从统一走向一统?
回答要点:
中国文化从统一走向一统的根本原因是小农经济要求的结果。
小农经济特点是特别脆弱,易于破产,经不起天灾、人祸的打击以及其它经济成分如商品经济的冲击。
天灾是无法避免的,但是人祸是可以避免的。
最大的人祸就是战争,而消除战争的最好办法是几个农业区统一起来,统一到一个政府的领导之下,由它统一组织生产,统一分配水源等。
因此,到秦汉的时候,统一的政权终于出现了。
但仅仅实行中央集权制,并不能完全消除战争隐患,因为如果中央集权制的政府是寡头政府,权力分散在少数几个寡头手中,仍然存在巨大的战争隐患,因此小农经济在统一愿望实现后必然进而提出一统的要求,要求中央集权制的政府必须是由一个专制皇帝领导的政府,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防止分裂,消除战争隐患,为自己提供最强有力的保护。
所以,秦汉时期随着统一局面的形成大一统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也随之确立起来。
【四】秦汉文化宏阔壮丽的特征都表达在哪些方面?
回答要点:
秦汉文化宏阔壮丽的特征首先表达在国土疆域规模空前上。
秦汉帝国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封建大帝国,疆土广大,远远超过以前的夏商周三代时期。
秦的疆域:东到大海,西至临洮,南包今越南北部,北至阴山,东北含今朝鲜北部。
汉朝时新疆地区并入中原版图。
其次,战争规模的宏大惨烈。
如楚汉战争、汉击匈奴之战等。
动辄几十万上百万军队在一起撕杀,军队调动距离在数千里以上,也是前所未有的。
第三,文化制作恢弘雄伟。
如上坐1万人的秦阿房宫、5000余里的秦汉长城、周回65里的西汉长安城、总面积超过颐和园5倍的西汉皇家乐园昆明池、历史上最大的帝王陵墓秦始皇陵,以及秦始皇销熔天下兵器制作的每个重千石的铜人等等。
第四,学术领域取得的难以逾越的高峰。
如以百科全书式的眼光观照历史宏篇巨著--《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还有,“苞括宇宙,总览人物”的汉赋。
其铺张渲染的手法、丰富无极的词汇、富丽堂皇的辞藻、变化多端的行文、引用无数的典故的写作特点,以及以帝王、贵族宫室苑囿、车骑田猎、巡游祭祀、声色犬马、服饰饮食等浮华生活为题材并加意粉饰的内容,无不表达着一种宏大的文化精神和压抑不住的亢奋心理。
第五,积极开拓的民族精神。
如西汉张骞通西域,大开"丝绸之路;东汉班超安西域,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并于公元97年派甘宁出使大秦,至波斯湾而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