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
内容摘要:
现代的大学生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他们有自己的观点,有自己的主张,自尊心较强。

而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思想上的引导者、专业上的指导者,生活上的关心者,对学生的学习、为人处事、今后的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现在的学生对辅导员缺乏信任,戒备心较强,这很不利于辅导员工作的开展。

只有我们能够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以后,学生愿意接受我们的时候,我们才能有的放矢的开展好辅导员工作,使得我们能够圆满的完成辅导员的神圣职责的同时,也能使我们的学生有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辅导员学生沟通
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是8090后,他们渴望自由,渴望独立自主;他们喜欢彰显个性,特立独行;他们厌倦乏味的生活,喜欢追赶潮流并且肆意挥霍自己的青春。

但是,正处于青少年时期的他们,对社会的某些现象和一些观点,缺乏一定的是非辨别能力。

而我们,作为一名辅导员,正是要把握学生的心理,为他们解惑并给出正确的指导。

但是,现在的学生对辅导员缺乏信任,戒备心强,这对我们工作的开展相当不利。

沟通——架起了人类心与心之间的桥梁。

我们应当如何与学生沟通,才能让他们相信我们,愿意与我们交流,愿意让我们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从而使得我们的学生更好的成长和发展.
一.与学生沟通的重要性
情感是人对于客观现实的态度的体验。

它是由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个体的需要而产生的,它反映的是客观事物与个体需要之间的关系.是人际间完成信息交流的纽带。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是人与人之间发生相互联系的最主要形式。

沟通可以提供人身心发展必须的信息,同时又是观念,思想,情感的交流过程,是人与人建立和维持联系的重要方式。

英国心理学家高尔顿(S·F·Galdon)曾经强调:“我认为,不存在没有热情的智力,也不存在没有智力的热情.”这里所谓的“热情”,普通心理学家B·B波果斯洛夫斯基在他的《普通心理学》中把热情称为“强烈,稳定,持久的情感”。

前苏联的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则把情感沟通的重要性推向了极致。

他说:“认识转化为信念并不是靠行为的频繁重复完成的”。


识,只有在行为方面能给孩子带来正义感,能使他激动,能使他心灵上产生欢乐感和兴奋,并能振作的情况,才能转化为信息。

在我国,自孔子以来,历代学者也都非常强调情感的感染作用和教育作用.如明代学者王守仁说:“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心中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己。

”这些论述,表明了情感沟通具有感染性的特点。

所谓感染,即个体对他人和物在特定情境中的情感状态的自觉共鸣和产生相类似的情感活动.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情感能起到一定的感化作用,成为潜移默化的心理作用。

许多研究指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影响学生的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

总之,对于学生来说,辅导员的情感感染力不仅是一种间接的,无形的情感情境,而且也是一种培养学生情感,沟通学生思想,完成双向交流的心理力量。

二.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
(一)学会了解
了解学生是师生沟通的首要条件.了解每一个同学是辅导员与学生尽快沟通的必要条件。

因为了解学生方能深刻理解学生,在互相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达到心理上的共鸣。

这也是辅导员的本职.我们辅导员对于学生而言,不是官,而是直接的管理者。

因此,在学生的心目中,我们往往是居高临下的,这就使我们之间有了一定的隔阂。

再加上我们与学生有年龄的差异,有不同的成长环境,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从而很容易产生认识上的差异。

所以,在处理问题的时候,我们习惯于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认知去解决问题,有时候也会把我们的自己的想法强加到学生的身上。

这样就使得我们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拉大了,不利于我们和学生之间的沟通。

兵法有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我们应该了解学生各方的情况,包括他们的家庭背景、性格特点、思想状况,学习成绩、兴趣爱好等。

而且在与他们的沟通过程中,如果仅仅拘泥于问答形式的谈话,不可能产生心灵交流的良好效果,很难真正的了解他们。

我们应该学会走入他们中间,比如:开展一些班级活动,师生共同参与其中;或者在课后到学生的寝室去,真正的融入他们的日常生活,与他们共同议论,探讨大家共同关心的话题等.我们要让学生们感到辅导员也是班集体中的一员,是他们值得信赖的良师益友,这样,才能使得我们更好的沟通.
(二)真心对待
辅导员倾注爱心是沟通的根本保证。

热爱学生既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同时也是师生间相互沟通的桥梁.如果教师对自己的教育对象不能倾注爱心,又哪里谈得上与他们沟通呢。

因为爱能驱使辅导员以最大的耐心和韧劲去克服与学生沟通交流中出现的问题,同时也能够激起学生对我们的亲近感和信任感,从而使沟通能够顺利进行。

对于学生来说,我们的爱是
一种神奇而又伟大的力量,是除了母爱之外,世界上又一伟大的爱。

这种爱是无私的。

但师爱不同子母爱,因为师爱是一种理智与心灵的交融,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

孙子曾经说过:“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

”也就是说,将帅对待士卒像对待婴儿那样,士卒就会跟他们赴汤蹈火;帅对待士卒像对待自己偏爱的孩子那样,士卒就会与他们同生共死。

这就告诉我们,辅导员待学生要像家长待孩子一样,兼严父与慈母二任于一身。

既要无微不至地关怀学生,真诚地爱护学生,与学生彼此信赖,又要严格要求学生,对他们的缺点和错误毫不放过。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

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也曾经指出:“教育是‘教’人‘化’人。

化人者也为人所化,教育爱心很重要。

"作为一名辅导员,我们尤其要对学生投入真诚的爱心。

只有我们用真心去对待我们的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爱,他们才会对我们敞开心扉,亲近我们,信任我们。

因为教育总是互相感化的,学生感受到这种爱,自然愿意去和班主任或其他教师交流,那么沟通也不是件难事了.
但是,需要强调的是,对学生的爱应贯彻以下两条原则:一是这种爱应该是不含任何偏见和无私的,不只是施于少数人,而是普遍地给予所有的学生,切不可亲此疏彼;二是这种爱应该是理智的,我们对学生的情感必须能够使他们的综合素质不断得到提高。

而且,这种情感要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具体环境和学生自身的特点,来决定我们情感的倾向、表现方式和分寸。

总之,我们对学生的爱应该表现为爱而不纵,怨而不弃。

这样的爱可使我们的教育像春雨一样滋润学生的心田,在师生之问产生心与心相契、情与情相融的良好效果,使我们和学生之问能够很好地沟通.
(三)学会尊重
在师生沟通中尊重是师生进行有效沟通的前提。

因为只有尊重才有平等,只有平等才有信任,只有有了信任,教师才可能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才能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最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1。

我们要学会尊重学生的人格
我们必须把学生作为一个有思想,有看法,有需要,有情感的独立的人来看待。

要正视他们的存在,理解他们的愿望,看到他们的努力,赞赏他们的成就。

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为了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不去做有损自己尊严的事。

2. 要善给学生面子
俗话说:“人要脸,树要皮”.这个脸指的就是人的面子。

每一个人都要面子。

当遇到尴尬的场面,每个人都会为了给自己挽回些面子,讲很多理由,无非是找个台阶下,避免尴尬的局面。

然而善给学生面子的老师却并不多,有的老师事事不查个水落石出决不罢休,而且有
时候在表达的时候态度过于强硬,语气也不是很好,而且有时候批评学生甚至是当着很多人的面.心情可以理解,但是效果往往并不理想。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如果我们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不是一味的批评,伤害他们的自尊,而是换一种方式,去了解真正的原因,给自己多几分钟的思考,然后客观的对待,最后再能够对他们说一两句体恤的话,一点点对学生态度的真是了解,对于解除这次伤害,都有莫大的帮助;如果我们能在和学生交流的时候,多一点建议,少一点命令,也会使我们的关系更加和谐。

因为建议的方法,使人容易改正错误,建议的方法,保持了一个人的自尊,给他们一种自重感,促使他们合作,而不是反抗。

所以我们要善给学生面子,善给学生台阶,学生也会给你面子,因为他知道你理解他们。

3. 要尊重学生的家长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支持对学校的教育工作是重要而且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在尊重学生的同时,必须尊重学生的家长.首先,不同的学生家长有着不同的身份,地位,从事着不同的工作。

作为教师,特别是辅导员,我们不能嫌贫爱富,对家庭条件好的家长百分热情,而对家庭条件差的家长则冷眼相对,我们要做到一视同仁,对事不对人。

其次,由于大部分家长对教育子女不是行家,容易走极端,要么是宠爱,要么是棍棒相加,作为教师,要给家长多介绍教育子女的好办法,赞扬家长配合学校教育孩子的做法,相信家长一定会尊重你。

事实表明,只有教师真心尊重家长,融洽了学校和家庭的关系,教师的工作就能得到家长的大力支持,否则,以后的工作将是困难重重。

4。

要面带微笑
在人际关系中,微笑的魅力是无穷的.教师在与学生交往中,脸上应常带三分笑。

这样能得到学生的好感,学生会感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从而更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和引导。

“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接触温馨可亲充满笑容的教师,而讨厌整天带着凶恶神情的教师.所以我们更应该对学生保持微笑,如此细小的一个动作却可以得到丰收,我们何乐而不为?微笑是一种胸怀、更是一种艺术,不要吝啬我们的微笑和称赞的话语,哪怕是一个鼓励的眼神、-个会意的微笑,都会让学生感到我们的亲近。

在当今,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在家当惯了“小皇帝",对严厉的硬性说教并不十分愿意接受,反而友善的气氛中,以平常谈话形式输入你要求他怎样做会更有效.所以,如果我们要学生喜欢我们,信任我们,我们就要学会对他们真诚的微笑。

(四)专心倾听
作为一名辅导员,专心并耐心的听学生讲话,是有效沟通最基本的要求。

没有真正的倾听,就不会得到学生的信任,他们就不会把自己的心理话和内心的感受告诉我们.倾听本身
就表示我们对他们的理解和尊重。

如果学生向你倾诉.你一定要专心倾听。

哪怕一个牢骚满腹、怨气冲天,甚至最不容易对付的人,在一个有耐心、具有同情心的倾听者面前.常常会谈“软化"而变得通情达理。

不管面对一个怎么冲动或愤怒的场面,只要你能耐心的倾听,整个气氛便会缓和。

愤怒或冲动的学生在自由的表达了自己受压抑的感情后,心理压力得到一定程度减轻.而且通过你的认真倾听,学生觉得自己问题已经被引起了老师的重视和理解,于是精神得到支持和鼓励。

在这种情况下,解决任何问题都有了良好的开端。

(五)平等对待
公正无私,一视同仁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当遵循的准则,辅导员尤应如此。

但是要做到这一点,确并不容易。

作为一名教师,爱优生并不难,难的是爱差生。

我们对待学生不能因为他的学习成绩好而特别亲之爱之,也不因为他的成绩差、行为不端而恶之厌之,而应是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如果做不到一视同仁,就必然会亲此疏彼,这样不但不利于全班学生的沟通,反而会使亲者产生不健康的优越感,疏者自尊心受到严重的损伤,造成同学们之间的不团结,有百害而无一利.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对教师说过一句名言: “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要看低我们眼里所谓的“差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环境的变化,我们工作方法的改进,他们也会发展变化,即使不成为瓦特、牛顿、爱迪生,也要把他们塑造成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总之,教育决不是说了就行。

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爱和信任,只有拥有了他们,我们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才算是从心开始。

同时,我们和学生沟通,应该从外转化到内,从单纯的说教转化为实践活动,让情感与认识相互作用,使情感上升为信念,成为提高学生自觉认识的动力,最终达到和学生有效沟通,和睦相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