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框架结构基础隔震地震响应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业科技情报2014Vol.46No.1
高层框架结构基础隔震地震响应分析
任力勇
(黑龙江省林业设计研究院)
[摘要]地震是具有突发性、破坏性的灾害,建筑物在地震的作用下,顷刻间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尤其是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的威胁。
因此,如何减少地震作用对建筑物造成的破坏,已成为该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而基础隔震技术的发展,为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与研究开辟了一个新途径。
[关键词]基础隔震;框架结构;地震
Analysis On The Base Isolation SeismicResponse Of
The High-Layer Frame Structure
Ren Liyong
(Forest Designing AndResearch Institute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Abstract:The earthquake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aroxysmal and destructive feature.By the effect of the earth-quake,the architecture is damaged so that sever economic loss is produced.Meanwhile,it produces sever threat to human life.As a result,how to reduce the damage for the architecture by earthquake becomes the one of the main research projects.The development of base isolation technology has produced a new approach to resist the earth-quake of the architecture structure.
Key words:base isolation;frame structure;earthquake
1框架结构基本概念及适用范围
框架结构是由横梁和立柱组成的杆件体系,节点全部或大部分为刚性连接。
框架结构是最常见的竖向承重结构,具有以下优点:
(1)结构比较轻巧,便于布置;
(2)整体性比砖混结构和内框架承重结构好;
(3)可形成较大的使用空间和活动空间;
(4)施工相对于其他体系来说要方便很多;
(5)较为经济。
本设计为办公楼,主体十二层,高42m,因此采用框架结构。
2框架结构的震害
框架结构的震害主要是由于强度和延性不足引起,一般规律是:柱的震害重于梁,角柱的震害重于一般柱,柱上端的震害重于下端。
2.1框架柱
柱子常见的震害有:
(1)剪切破坏。
柱子在往复水平地震剪力作用下,一般会产生斜裂缝或交叉裂缝,裂缝宽度比较大,不易修复,属于脆性破坏。
(2)压弯破坏。
柱子在轴力和变号弯矩作用下,混凝土被压碎甚至剥落,主筋压曲成灯笼状。
柱子轴压比过大,主筋不足,箍筋过稀等都会导致这种破坏。
破坏大多出现在梁底与柱顶交接处。
这是一种脆性破坏,较难修复。
(3)弯曲破坏。
由于变号弯矩的作用,柱子纵筋不足,使柱产生周圈水平裂缝,裂缝宽度一般较小,较易修复。
2.2框架梁
框架梁的震害一般出现在与柱连接的端部。
纵向梁的震害重于横向梁。
框架梁常见的破坏有:(1)斜截面破坏。
由于抗剪强度不足,在梁端附近产生斜裂缝或混凝土剪压破坏,这种破坏属于脆性破坏。
(2)正截面破坏。
在水平地震反复作用下,梁端产生较大的变号弯矩,导致竖向周圈裂缝,严重时将出现塑性铰。
(3)锚固破坏。
当梁的主筋在节点内锚固长度不足,或锚固构造不当,或节点区混凝土碎裂时,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遭到破坏,钢筋滑移,甚至从节点拔出。
这种破坏也属于脆性破环,应注意防止。
2.3板
板的破坏不太多,出现的震害有:板四角的
·
84
·
2014Vol.46No.1
林业科技情报45ʎ斜裂缝,平行于梁的通长裂缝等。
2.4
框架节点
在地震的反复作用下,框架节点主要承受剪力和压力,当节点核芯区抗剪强度不足时,将导致核芯区产生交叉斜裂缝,边节点的混凝土保护层剥落。
3
隔震体系的基本特征和机理
隔震体系通常设置在嵌固点与基础顶面之间,令上部的结构与基础形式上分离,通过隔震体系隔离地震波向上部的结构的输入,使结构基本周期得到延长,减少建筑物的地震反应。
隔震体系一般由上部的结构、隔震装置和基础部分三部分(如图1所示)组成,为达到很显著的减震效果,隔震装置、隔震体系须具备三项的最基本特性:
(1)承载特性:隔震装置具有较大的竖向承载能力,在建筑结构物使用状况下,安全地支承着上部结构的所有重量和使用荷载,具备很大的竖向承载力安全系数,确保建筑结构物在使用状况下的绝对安全和满足使用要求。
(2)隔震特性:隔震装置具有可变的水平刚度特性,在地震作用下,是上部的结构自振周期延长和水平位移变小。
图1结构隔震体系的组成
(3)阻尼消能特性:隔震装置应具有足够的阻尼C ,能很大的消耗能量并使上部的结构位移很小。
4隔震体系的优点、使用范围
隔震结构应该有以下的几个优点:(1)提高地震时结构安全性;
(2)有效的降低了结构的地震反应;
(3)上部结构的设计更加灵活,抗震措施简单明了;
(4)降低房屋建筑的造价;
(5)有效的防止内部设备的移动、翻倒,减少次生灾害;
(6)地震之后无需做进一步的修复,提高了
结构的安全感和舒适性;5隔震技术的分类
目前隔震装置采用的形式大多为滑动方式或弹性支撑方式(如图2所示),按“隔震层不同位置”和“不同的隔震装置”对其进行分类。
图2隔震装置的形态
6结论
本文通过对办公楼在非隔震与隔震两种情况下讨论得出如下的结论:
(1)从结构的周期来看,设置基础橡胶隔震体系可以做到隔离地震作用的效果,延长结构自振周期,降低隔震层水平刚度,大大的降低结构的地震反应。
(2)从最大层间位移角来看,隔震结构的层间位移角比非隔震结构的要小的很多,对比规范规定的层间位移角的限值,也要小的多。
(3)从结构的层间位移来看,无论是在地震静荷载作用下,还是在EL -centro 地震波的作用下,隔震结构的层间位移比非隔震结构的要小很多,相比较于规范规定的层间位移角的限值,也要小的多。
(4)从最大层间剪力来看,具有隔震结构X 方向的最大层间剪力仅为非隔震结构X 方向的最
大层间剪力的58.5%。
因此,隔震层上部的结构可以按比设防烈度低一度来考虑。
(5)从结构的变形来看,隔震结构的变形基本一致,结构位移主要发生在结构的隔震层,上部结构的层间位移相比非隔震是减小的。
(6)从楼层加速度来看,非隔震结构加速度反应随着层数增加先增加,到第四层后开始减小,到第八层又开始增加。
隔震结构加速度反应随着层数增加,加速度反应减小,且隔震结构每层加速度的反应都小于非隔震结构。
7
展望
由于篇幅的缘故,本文分析的内容还远远的不够,对于一些具体问题的讨论还有待进一步的研
究。
例如:
(下转第58页)·
94·
林业科技情报2014Vol.46No.1
体育路出水口(出水口4);东部小鹤立河雨水系统设9个出水口,分别为经四路出水口(出水口5)、鹤伊北路出水口(出水口6)、纬一路出水口(出水口7)、纬二路出水口(出水口8)、纬四路出水口(出水口9)、纬五路出水口(出水口10)、纬九路出水口(出水口11)、纬十二路出水口(出水口12)、光宇路出水口(出水口13)。
其中纬四路出水口(出水口9)为现有明渠,其中共设有10个小出水口。
5结论与建议
结论:市政排水工程对于改善该新区的环境水平、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作为该城市的新区,其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应该与新区的经济发展的速度持平,排水工程建成完毕后将有力地促进该城市各项事业的发展,改善周边各区的环境,对城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发展效果明显。
该城市新区排水工程设计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结合新区的实际情况,工程规模确定合理。
建议:(1)加强对排水工程设施建设的管理,保证工程质量,使给水工程发挥改善和保证居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
(2)建议市政府有关部门,根据城市设施有偿使用的政策精神,制定相应的排水收费标准,以保证污水处理厂的运转费用和排水设施的维护费用。
(3)在初步设计之前,做好征地、用电、工程测量、工程地质钻探工作,并同设计单位进行必要的技术考察,以确保工程的设计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婷,杨平.人工冻结法在地铁建设中的应用与发展[J].森林工程,2012,28(6):74
-78.
[2]黄燕.挂网客土喷播技术在石质边坡防护中的应用[J].森林工程,2012,28(6):62
-64.
[3]李智.浅谈市政排水管道工程的总体规划及施工管理[J].林业科技情报,2013,03:38
-39.
[4]宋振杰.浅谈中、小城镇排水体制的选择和确定[J].林业科技情报,2012,01:70-71.
来稿日期:2014-01-20
(上接第49页)
(1)如何布置橡胶垫对于隔震是更加有效、合理。
如果重力荷载作用下和地震波作用下进行组合,那么轴力相对比较小的柱子就有可能受到拉力。
(2)对于隔震建筑中的高层建筑究竟选择多高比较合适,这仍需要人们更深入的研究。
(3)隔震系统本身具有的特性对高层隔震建筑隔震效果的影响。
(4)对于隔震建筑优化的研究。
(5)对于隔震建筑扭转的研究。
对于高层隔震建筑突出屋顶部分的P-△效应的研究。
(6)按地震波输入的原则,每个工程一般至少选取3条以上的地震波进行计算,时程分析法宜取计算结果的平均值加一倍标准差作为最终结果。
在以后的学习中应该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沈蒲生,梁兴文.混凝土结构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柳菁,张家亮,郭军,等.现代竹结构建筑的发展现状[J].森林工程,2013,29(5):
126-130.
[3]王亚芝.浅析土木工程结构地震反应分析方法[J].林业科技情报,2012,01:63-64.
[4]尚守平,周福霖.结构抗震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关录飞.浅析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J].林业科技情报,2012,02:48-49.
[6]周福霖.工程结构减震控制[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7.
[7]孙建刚,袁朝庆,郝进峰.立式钢制圆柱储液容器基底隔震的地震动仿真计算[J].大
庆石油学院学报,2004,24(2).
[8]孙建刚,周丽,袁朝庆.立式储罐基础隔震动力反应特征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
动,2001,21(3).
[9]孙建刚,吕睿,郝进峰.立式储液容器自复位隔震体系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震动,2001,20(1).
[10]苏键,建筑结构隔震设计辅助专家系统研究[学位论文].广州大学,2007.
来稿日期:2014-01-20
·
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