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九中“全程复习方略”高考历史第一轮教师用书配套课件选修1 1.1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商鞅变法 1.措施:
(1)经济。
①废井田、开阡陌,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②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③统一度量衡,国家颁布标准的度量衡器。 (2)军事:奖励军功,实行按军功授爵的二十级爵制,鼓励贵族建 立军功。
(3)政治。
①实行什伍、连坐制度。
②按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废除“世卿世禄制”。 ③废除分封制,普遍推行县制。 (4)社会习俗:“塞私门之请”;禁止父子兄弟共居,推行“分异” 令。
1.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变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提示:改革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发展促进了土 地私有制的确立,进一步削弱了人身依附关系,引起阶级关系变 化,新兴地主阶级和自耕农要求打破束缚。经济基础变化必然 引起上层建筑领域的改革。
2.比较春秋改革与战国变法的不同点。
提示:(1)春秋改革特点:主要针对经济基础方面的税制改革 ,未 改变社会性质,仍然是奴隶制国家。 (2)战国变法特点:在春秋改革的基础上进行,更加彻底,根本任 务是废除世卿世禄制、分封制和井田制。促进了社会的转型 ——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专题一 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第1讲 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
一、梭伦改革 1.背景:
(1)政治危机。
①贵族的专权与剥削,使平民与贵族矛盾十分尖锐。 ②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阶层不满贵族统治要求分享政治权利。 ③基伦暴动和德拉古立法未能解决社会矛盾。 (2)经济要求:工商业的发展要求平息矛盾,结束动荡。
2.按财产划分社会等级的措施,打破了贵族政治专权的局面,扩
大了享有政治权力者的范围。 3.梭伦改革促进了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的崛起,巩固了贵族奴隶 主、工商业奴隶主、平民三足鼎立的多元社会格局,为雅典民 主政治奠定了社会基础。
4.设立四百人会议等政治改革完善了雅典的国家制度,为雅典 民主政治建立了可靠的制度保障。 5.梭伦依靠法律解决社会矛盾的方法、梭伦的价值观及其在改
在梭伦改革后的80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
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循着的发展方向。在梭伦以前的时代盛 行的农村高利贷,以及地产的无限制的集中,都受到了节制。商 业以及靠奴隶劳动日益大规模发展起来的手工业和工艺,都成 了流行的职业……由货币、奴隶以及商船构成的财富日益增加 , 但是,这些财富已经不是仅仅用来购置地产,它已经变成人们所 追求的目的本身了。
革中创立的有利于公民行使职权的各种制度,对雅典民主政治
具有重要意义。
1.什么是贵族政治? 提示:公元前7世纪制是一种贵族集体领导的制度 ,必须实行 平等协商、少数服从多数的法治原则 ,废除了世袭制和终身制。
2.怎样理解改革的背景? 提示:(1)必要性即为什么要改革,往往是旧的生产关系或上层 建筑面临危机和矛盾,因此改革的本质是对生产关系或上层建 筑的调整,其直接目的是要解决危机和矛盾,根本目的是维护统 治。 (2)可能性即改革的条件,往往和改革者素质相关。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背景:秦国商鞅变法,实力强大,统一全国。为建立中央
集权制度准备了条件。
2.内容: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设郡县(秦国商鞅变法), 秦统一后,推广到全国。 3.法家思想:秦国奉行法家思想,商鞅变法中实行的重农抑 商、集权等措施都是法家思想的具体体现。
主题
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的比较
2.特点:
(1)核心内容是鼓励“农战”和厉行“法治”。 (2)实质是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建立新兴地主阶级统治。 (3)是战国时期最彻底、对旧贵族打击最有效、变法措施最全 面、为期最长久的改革。 (4)影响最为深远,不仅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中国历史 发展也有重大影响。
3.历史作用: (1)政治上:世卿世禄制向赐爵制度转变,使统治集团内部构成 发生重大变化,军功地主成为秦统治阶级的支柱,逐步建立起中 央集权政治体制。 (2)军事上:提高了秦军战斗力,为秦统一中国奠定基础。 (3)经济上: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激发了劳动者生产积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3)直接原因:萨拉米危机使政治形势异常紧张。
(4)前提条件:公元前594年,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
2.措施:
(1)经济领域。
①颁布《解负令》,规定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 ②鼓励发展工商业,提倡学习手工技艺,扩大下层平民的就业机 会。 (2)政治领域。 ①确立财产等级制度,公民按财产多寡来享受权利履行义务。 ②设四百人会议,提高公民大会地位,建民众法庭。
【典题例证】(2013·福建文综·T41A)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故治国者欲民之农也。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 持也,则众力不足也……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民以此为 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无弱也……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 繁(多),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 ——摘自《商君书》
材料二
极性,社会经济不断发展。
4.局限性:
(1)商鞅变法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为秦的暴政埋下了祸根。 (2)商鞅变法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特 别是连坐法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痛苦。 (3)商鞅变法并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保留 有奴隶制的残余。 (4)重农抑商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3.特点: (1)目的:消除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2)措施:带有“折中”色彩,对贵族和平民采取中立立场。
(3)结果:既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基,又带有历史局限性。
二、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 1.改革消灭了债务奴隶制,稳定了小农经济,确保了雅典公民在 经济上的独立,为雅典民主政治提供了物质基础。
3.如何认识商鞅变法的性质? 提示:是一场比较彻底的地主阶级的政治改革。体现 : (1)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打击了奴隶主贵族,有利于新
兴地主阶级势力的增强。
(2)废除井田,奖励耕织。保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从法律上肯 定了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权。 (3)建立县制,废除了分封制,打破了原来的封疆界限,剥夺了奴 隶主贵族对地方的控制权,加强了中央集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