摹形传神,千载如生——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ppt2(课件+试题,打包10套) 苏教版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课 项羽本纪
1.通假字
(1)每吴中有大繇.
役及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乃持项王头视.
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乘埶.
起陇亩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
夜溃围南出,驰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
而不自责,过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问一田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骑皆伏.
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羽岂其苗裔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同“徭”,徭役 (2)同“示”,出示,展示 (3)同“势”,形势 (4)同“值”,当
(5)同“悟”,醒悟 (6)同“甫”,古代对男子的称呼 (7)同“服”,佩服 (8)同“耶”,语气词,吗
2.一词多义
(1)被⎩⎪⎨⎪⎧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忠而被.谤: 被.发行吟泽畔: (2)亡⎩⎪⎨⎪⎧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亡.
其两骑: (3)少⎩⎪⎨⎪⎧ 项籍少.时: 战少.利:
答案 (1)遭受/表被动/披 (2)使……灭亡/损失 (3)少年/稍微
3.虚词归纳
及⎩⎪⎨⎪⎧ 及.
其死,鲁最后下: 以故汉追及.之: 及.
其锋而用之,可以有大功:
答案 等到/赶上/趁着
4.古今异义词
(1)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阴以兵法部勒宾客..①及子弟..②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项王泣数行下,左右..
皆泣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
为三处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江东虽小,地方..
千里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吾知公长者..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然羽非有尺寸..
,乘埶起陇亩之中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欲以力征经营..
天下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于是..①项王乃悲歌忼慨..②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吾闻汉购.我头千金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放逐义帝而自立
..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力能扛鼎,才气
..过人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古义:学习认字与写字。
今义:学习书本。
(2)①古义:流寓在当地的客民。
今义:客人。
②古义:当地的土著丁壮。
今义:弟弟、儿子、侄子等,泛指子侄辈。
(3)古义:身边的下属。
今义:方位词,左和右两方面。
(4)古义:痛痛快快地打一仗。
今义:快速战斗。
(5)古义:山的东边。
今义:山东省。
(6)古义:土地方圆。
今义:某一区域;空间的一部分;部位。
(7)古义:年高有德行的人。
今义:年纪大、辈分高的人。
(8)古义:比喻微小的权势。
今义:长度(多指一件东西的长度)。
(9)古义:治理。
今义:筹划、组织并管理。
(10)①古义:在此,这时候。
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②古义:意气激昂。
今义:大方,不吝惜。
(11)古义:悬赏征求。
今义:买。
(12)古义:自己立自己。
今义:不依赖别人,靠自己的劳动而生活。
(13)古义:才能和勇气。
今义:才华。
5.说说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情况,并解释一下
(1)毋妄言,族.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梁以此奇.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项王军壁
..垓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马童面.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豪杰蜂.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五年卒亡.其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奋其私智而不师.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怨.王侯叛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名词作动词,灭族(2)意动用法,以……为奇(与众不同) (3)名词作状语,用膝盖(4)皆为名词作动词,军,驻军;壁,筑营垒(5)名词作动词,背(向) (6)名词作状语,如蜂一样(7)使动用法,使……灭亡(8)意动用法,以……为师(9)使动用法,使……埋怨
6.判断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
(1)项籍者,下相人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骑能属者百余人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乃谓其骑曰:“何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与籍避仇于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项王军壁垓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乘埶起陇亩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饮帐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判断句(2)判断句(3)判断句(4)判断句
(5)定语后置句(6)定语后置句(7)定语后置句(8)宾语前置句(9)状语后置句(10)省略句;状语后置句(11)省略句;状语后置句(12)省略句;状语后置句(13)状语后置句(14)状语后置句
7.翻译下面的句子
(1)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前来救援驻扎巨鹿的诸侯军有十余个营寨,没有哪一个敢放兵出战。
(2)楚军战士无不用一个抵挡十个。
(3)既然上天要灭亡我,我还渡江干什么呢!
(4)即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项羽难道不在心里感到惭愧吗?
(5)我听说汉王用一千两黄金、一万户封邑悬赏征求我的头,我给你这份好处。
背景展示
秦二世的残暴腐朽,给人民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灾难。
大泽乡陈胜揭竿而起,各地纷纷响应,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的烈火迅猛燃遍全国。
项羽就是在这场轰轰烈烈的农民大起义中涌现出来的一位悲剧式的英雄。
他既是一个力拔山、气盖世、“近古以来未尝有”的英雄,又是一个性情暴戾、优柔寡断、只知用武不谙机谋的匹夫。
司马迁巧妙地把项羽性格中矛盾的各个侧面,有机地统一于这一鸿篇巨制之中,虽然不乏深刻的挞伐,但更多的却是由衷的惋惜和同情。
1.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2.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
初起时,年二十四。
项籍是下相人,字羽。
开始起兵反秦的时候,二十四岁。
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
他的叔父是项梁,项梁的父亲就是楚国的将领项燕,就是被
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项氏世世为楚将,秦国将领王翦杀死的那个人。
项氏世世代代担任楚国的将领,封于项,故姓项氏。
被封在项地,所以姓项。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
项籍年少时,学习认字与写字,没有学成就放弃不学了;
学剑,又不成。
项梁怒之。
籍曰:“书
又学习剑术,也没有学成。
项梁对他很生气。
项籍说:“写字,
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
能用来记姓名就行了。
剑术,也只能抵挡一人,不值得学,
学万人敌。
”于是项梁乃
我要学习能抵挡成千上万人的本领(即兵法)。
”于是项梁就
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
传授项籍兵法,项籍非常高兴,刚刚了解兵法的大意,又不肯
竟学。
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
学到底。
项梁曾因案件牵连被栎阳县捕去,他就请蕲县的
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
狱掾曹咎写信给栎阳的狱掾司马欣,因此被牵连的事得以了结。
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
吴中贤
项梁杀了人,和项籍跑到吴中郡躲避仇人。
吴中郡有贤能的
士大夫皆出项梁下。
每吴中有大繇役
士大夫,(才能)都在项梁之下。
每当吴中郡有大规模的徭役
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
以及丧葬事宜时,项梁经常为他们主持办理,暗中用兵法
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部署流寓于当地的客民和土著丁壮,借此了解他们的能力。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
籍曰:
秦始皇游览会稽郡,渡浙江时,项梁和项籍一块儿去观看。
项籍说:
“彼可取而代也。
”梁掩其口,曰:“那个家伙的皇帝位置可以拿过来替他做。
”项梁捂住他的嘴,说:
“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
“不要胡说,(否则)会被灭族的!”项梁因此感到项籍很不一般。
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项籍身高八尺有余,力大能举起大鼎,才能、勇气超过一般人,
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即使是吴中当地的年轻人也都很敬畏他。
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
项羽杀掉卿子冠军宋义以后,威风震动楚国,名声传遍
诸侯。
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
诸侯。
于是派遣当阳君、蒲将军率领士兵两万人渡过漳河,
救巨鹿。
战少利,陈余复请兵。
项羽乃悉
援救巨鹿。
交战稍有胜利,陈余再次请求增援。
项羽统率
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
全军渡过漳河,沉掉所有船只,砸破饭锅用具,烧掉营垒,
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
携带三天的干粮,用这来表示全体士兵都坚决拼死战斗,
无一还心。
于是至则围王离,
不让一人有畏缩后退之心。
于是楚军一到就包围了王离,
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
与秦军相遇,交战多次,截断了他们的甬道,大破秦军,杀了
苏角,虏王离。
涉间不降楚,自烧杀。
当是时,楚兵
苏角,俘虏了王离。
涉间拒不降楚,自焚而死。
在这时,楚兵
冠诸侯。
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
奋勇当先居诸侯之首。
前来救援驻扎巨鹿的诸侯军有十余个
壁,莫敢纵兵。
及楚击秦,诸
营寨,没有哪一个敢放兵出战。
等到楚军攻打秦军时,诸侯
将皆从壁上观。
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
将领都在营垒上观战。
楚军战士无不用一个抵挡十个,
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于是已破
楚军杀声震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惊惧惶恐。
在这时已经打
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
败了秦军,项羽召见诸侯的将领,(他们)进入辕门时,没有不
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项羽由是始为
用两膝跪着向前行走的,没有敢抬头仰视的。
项羽从此成为
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诸侯的上将军,各路诸侯都隶属于他。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项羽在垓下驻军并且修筑营垒,士兵很少,粮食也吃完了,汉军
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
和诸侯军队把项羽包围了好几层。
夜晚听到汉军在四面
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
唱着楚国的民歌,项羽就大惊失色地说:“汉军已经全部攻占了
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
楚地吗?这里为什么有这么多的楚人呢!”项羽于是夜里起
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
来,在军帐中喝酒。
项王身边有个美人叫虞,一直受宠随行;
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
项王有匹骏马叫骓,经常骑它。
在这时项羽就悲伤地唱着歌,
忼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
情绪愤激高昂,他自己作诗道:“力气能拔山啊豪气压倒当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
时运不济啊骓马不奔驰。
骓马不奔驰啊我能怎么办呢,虞姬啊
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虞姬把你怎么安置!”唱了好几遍,虞姬也应和着和他一起唱。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项羽泪流数行,身边的侍卫也都哭泣,谁也不忍心抬头看项羽。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
于是项羽就跨上战马,部下壮士骑马跟随的有八百多人,
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平明,汉军
当夜冲决重围,往南冲了出去,纵马飞奔。
天亮的时候,汉军
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
才发觉项羽突围,(刘邦)就命令统率骑兵的将领灌婴率领五千骑兵
追之。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追击项羽。
项羽渡过淮河,骑兵能跟得上的只有一百多人了。
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
项羽到达阴陵,迷了路,去向一个种田老农询问,老农骗他说:
“左”。
左,乃陷大泽中。
以
“往左走。
”项羽往左走,于是就陷进了一片大沼泽中。
因为
故汉追及之。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
这个缘故,汉军追上了项王。
项羽又率兵向东走,到达东城,
乃有二十八骑。
汉骑追者数千人。
项王自(此时)只剩下二十八个骑兵。
汉军骑兵追击的有几千人。
项羽自己
度不得脱。
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
估计不能脱身了,对他的骑兵说:“我从起兵打仗到现在有
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
八年了,亲身经历了七十多次战斗,凡是阻挡我的敌人都
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被我打败了,遭我攻击的敌人也都被降服了,从来没有失败过,
遂霸有天下。
然今卒困于此,此天
于是称霸,占据天下。
可是今天终于被围困在这里,这是上天
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今日固决死,愿为
要灭亡我,不是作战的过错啊。
今天本来必定会死,我愿意为
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
各位痛痛快快地打一仗,一定要战胜敌人三次,为各位突出
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
重围,斩杀汉将,砍倒敌人的军旗,让各位知道这是上天要
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
灭亡我,并不是我作战的错误。
”于是把他的骑兵分作四队,
四向。
汉军围之数重。
项王谓其
分别朝着四个方向。
汉军包围了他们好几层。
项羽对他的
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
”令四面骑
骑兵说:“我为你们斩杀一位汉将。
”命令分向四面的骑兵
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于是项王
飞奔冲杀下去,约定在山的东面分三处集结。
在这时项羽
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
大声呼喊着奔驰而下,汉军如草木随风倒伏一样溃散,于是
斩汉一将。
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
斩杀汉军一将。
这时,赤泉侯杨喜担任骑兵将领,追击项王,
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
项王睁大眼睛大声呵斥他,赤泉侯本人和他的马都受到了
惊,辟易数里。
与其骑会为三处。
汉军
惊吓,退避了好几里。
项王与他的骑兵在三处会合。
汉军
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
项王不知道项王在哪里,于是分成三路,重新包围了他们。
项王
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就飞奔过去,又斩杀了汉军的一个都尉,杀死数十上百人,
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项王)再一次集合他的骑兵,只损失了两名骑兵罢了。
(项王)
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于是问他的骑兵道:“怎么样?”骑兵们都佩服地说:“跟大王言!”
您说的一样!”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舟义船
于是项羽就想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把船停靠在岸边
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
等候项羽,对项羽说:“江东虽然小,土地方圆千里,民众
十万人,亦足王也。
愿大王急渡。
今独
几十万人,但也足够称王。
希望大王急速过江。
现在只有
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
我有船,汉军即使追到这里,也没有办法可以渡江。
”项羽笑
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
道:“既然上天要灭亡我,我还渡江干什么呢!况且我项羽
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
当初带领江东的子弟八千人渡过乌江向西挺进,现在没有
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
一人生还,即使江东的父老兄弟怜爱我而拥我为王,我还有
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
什么脸面去见他们?即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项羽难道不在
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
心里感到惭愧吗?”于是对亭长说:“我知道您是年高有德的人。
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
我骑这匹马五年了,还未曾遇到对手,曾经日行千里,不忍心
杀之,以赐公。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
杀掉它,把它赠给您吧。
”于是命令骑兵都下马步行,手持
短兵接战。
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项王
短小轻便的步战武器交战。
仅项籍就杀了汉军几百人。
项王
身亦被十余创。
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
自身也受了十几处伤。
回头看见汉军骑兵中的司马吕马童
曰:“若非吾故人乎?”
(原是项羽部将,这时已背楚归汉)说:“你不是我的老朋友吗?”
马童 面 之 ,指 王翳曰:“此 项王也。
”项王乃吕马童转身背向项羽,指给王翳说:“这就是项羽。
”项羽便
曰:“吾闻汉 购 我头 千金, 邑 万 户 ,说道:“我听说汉王用一千两黄金、一万户封邑悬赏征求我的头,
吾 为若 德。
” 乃自刎而死。
王翳 取 其 头,我给你这份好处。
”就自刎而死了。
王翳取下项王的头颅,
余骑 相蹂践争项王 ,相杀者 数十人。
其余骑兵互相践踏争夺项王的身体,互相残杀的有几十人。
最其后,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 得 其最后,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分别得到项王
一 体。
五 人 共 会 其
躯体的一部分。
五个人(在汉王刘邦面前)拼合验证是不是项王的
体 ,皆是。
故 分 其 地为五 :封吕马童为肢体,都是。
因此划分悬赏的万户封地为五部分:封吕马童为
中水侯,封王翳为杜衍侯,封杨喜为赤泉侯,封杨武为吴防侯,中水侯,封王翳为杜衍侯,封杨喜为赤泉侯,封杨武为吴防侯,封吕胜为涅阳侯。
封吕胜为涅阳侯。
项王已 死,楚地 皆降 汉,独 鲁 不 下。
项王已经死了,楚地都投降了汉王,唯独鲁地不降服。
汉 乃 引天下 兵 欲 屠之 ,为 其 守礼义,汉王就率领天下的兵马想屠灭鲁地,因为鲁地军民坚守礼义,
为 主 死 节, 乃持 项王头 视鲁,鲁为君主以死尽忠,汉王就拿着项王的头颅给鲁地人看,鲁地
父 兄乃 降。
始 ,楚怀王初封项籍为鲁公,及其死,鲁父老们才投降。
起初,楚怀王封项籍为鲁公,等他死后,鲁地
最后 下,故 以鲁公 礼 葬项王 谷城。
汉王为最后投降,因此用鲁公的礼仪把项王埋葬在谷城。
汉王给他发哀,泣之而 去。
发丧,哭泣后离去。
诸 项氏 枝属,汉王皆不 诛 。
乃封项伯为
(至于)项氏的宗族各支,汉王都不加诛杀。
于是封项伯为
射阳侯。
桃侯、平皋侯、玄武侯皆项氏, 赐 姓刘。
射阳侯。
桃侯、平皋侯、玄武侯都姓项,汉王赐他们姓刘。
太史公曰:吾闻之 周生 曰“舜 目 盖 重太史公说:我从周生那里听说“舜的每只眼睛里大概有
瞳子”,又闻 项羽亦 重瞳子。
羽 岂 其 苗裔邪?两个瞳子”,又听说项羽也是双瞳子。
项羽莫非是舜的后代吗?
何 兴 之 暴也!夫秦 失 其
(不然,)怎么兴起得这么快呢!秦国在政治措施上有重大
政,陈涉首 难, 豪杰 蜂 起 ,相与 并 争,失误,陈涉首先发难,英雄豪杰像蜂群飞起,共同起来争雄,
不可 胜数 。
然 羽 非有 尺寸 , 乘多得难以数清。
可是项羽并没有什么权势等作凭借,而是乘
埶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
天下大乱的形势在民间起事,仅三年的时间,就统率五国诸侯
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
(除楚外的五国反秦武装)灭掉秦朝,分割天下的土地,封赏王侯,
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
一切政令都由项羽颁布,号称“霸王”,霸王的权位虽然没有
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维持到底,(可是这显赫的功业)是近古以来不曾有过的。
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
等到项羽放弃关中,怀恋楚国而东归,放逐义帝而自立为王,
怨王侯叛己,难矣。
(干了这些失人心的事,)使诸侯埋怨他背叛自己,就陷入窘境了。
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
自己夸耀功劳,逞个人的才智,独断专行却不效法古人,认为
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
霸王的功业,要凭借武力来征伐诸侯、治理天下,结果五年之间
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
最终使自己的国家灭亡了,自身死在东城,还没有觉悟,
而不自责,过矣。
乃引“天亡我,
也不责备自己,实在是太错了。
竟然说“上天要灭亡我,
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不是我用兵的过错”,难道不荒谬吗!
1.脉络梳理
2.初读感知
作者是通过哪几件事来刻画项羽这一人物形象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项羽少时的言行;(2)巨鹿之战;(3)垓下之围;(4)史官论赞。
1.作者对巨鹿之战与垓下之战的描写有何不同?为何这样描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巨鹿之战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极力渲染了项羽的将帅神威;垓下之战主要采用正面描写,突出了项羽面临失败的气度。
巨鹿之战句式短促,节奏感强,语气紧迫而连贯,句式灵活而多变,表现了紧张的形势以及楚军势如破竹的战斗优势;垓下之战句式舒缓,如项羽悲歌段与回答船公段,集中表现了项羽内心的沉痛和赴死的从容之态。
(2)巨鹿之战文字精简,垓下之战详尽,展现了项羽性格的多个侧面,目的是突出项羽人生的悲剧性。
2.你认为项羽的性格与他的失败有着怎样的关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项羽的失败很大程度上源于他性格中的缺陷,项羽的悲剧是一种性格悲剧。
本文多次出现“此天之亡我”句,体现了项羽自以为是、不知反省的性格,这是他失败的一大原因;在《鸿门宴》中,他的优柔寡断使他坐失良机;另外,《史记》的其他部分记载了刘邦被困荥阳时,项羽胜利在望,可刘邦用离间计使范增受到项羽的猜忌,范增一气之下辞官归乡,由此可以看出项羽的多疑好忌使他失去谋臣;项羽还坑杀秦军俘虏,这种暴戾的性格使他难抚民心;项羽还曾在盛怒之下下达了次日早上攻打刘邦的命令,结果项伯对他说了一通话之后又取消了军令,可见他没有主见,喜怒无常。
3.项羽与刘邦,谁是真正的英雄?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认为项羽是英雄的理由:(1)英勇神武,气吞山河,有英雄之气概;(2)有一段缱绻动人的爱情故事,有英雄之情怀;(3)耿直正派,不耍阴谋诡计,有英雄之正气。
其他如讲信义、活得有尊严等等。
认为刘邦是英雄的理由:(1)入关,约法三章,其志气可嘉;(2)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其勇气可嘉。
其他如头脑灵活、会用人、做事果断等等。
4.怎样理解司马迁最后的点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本段评论了项羽成功、失败的原因,表现了作者褒贬兼备、实事求是的公正态度。
前段肯定项羽适应历史潮流,乘势消灭暴戾秦族,获得成功,极赞他的兴兵之“暴”;后段批判项羽的刚愎自用,只依靠武力,不重视战略,导致失败,极叹他的灭亡之“速”。
一赞一叹,可见作者对项羽这一历史人物的无限惋惜。
“鸿门宴”的故事发生时,项羽为诸侯上将军,刘邦因起兵于沛,人称沛公,都还没有称王。
但课文中却都超前称了“王”。
清代学者梁玉绳批评说:“高帝此时尚未为王,且前后俱称沛公,何忽于张良三称大王耶?”又说:“羽时亦未王,故沛公称羽将军,以其为诸侯上将军也。
《史记》乃预书为王,此下项伯曰‘项王’,范增、项庄曰‘君王’,张良、樊哙曰‘项王’‘大王’,沛公曰‘项王’,凡书王者二十几,似失史体。
”你对梁玉绳的批评是如何认识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超前称王,并非失误,自有其因。
如张良对刘邦三次直呼“大王”,前两次只有他与刘邦在场,后一次只添了几个自己人,称大王正表露出他们君臣同心协力,决心与项羽抗衡,战而胜之的雄心壮志。
再如项伯、范增、项庄都是项羽的属下,他们称“项羽”为“项王”或“君王”显然出于自恃强大,不可一世,称王称霸,是理所当然的心理状态。
而张良、樊哙都是刘邦的部下,由于力量悬殊,出于表面上的曲意奉承,自然也称项羽为王。
刘邦毕竟身份不同,用语不宜过分阿谀,所以在项伯、项羽面前,先后六次称项羽为将军,只有最后一次与张良谈话时,称“项羽”为“项王”。
一方面他明知项羽称王是早晚的事,另一方面,是在自己部下面前,无失身份之虞。
看来,司马迁在使用称谓时,是经过仔细斟酌的,既符合当时两军对垒的实力状况和刘邦一方的斗争策略,又符合人物的心态,绝不是任意安排的。
1.课本素材
点击素材
西楚霸王的没落之途
项羽是一位超群的军事统帅。
他能征善战,战场上豪气盖世,叱咤风云。
巨鹿之战,项羽破釜沉舟,以寡击众,全歼秦军主力,客观上为刘邦进入西安,推翻秦朝创造了条件。
楚汉战争中,破田荣,救彭成,救荥阳,夺成皋,一生大战数十次,多获胜利。
所以,宋朝大文学家苏洵称赞项羽“有百战百胜之才”。
然而,项羽又是一位悲剧式的人物。
秦朝灭亡后,他自称霸王,忙于分封诸侯,扶持六国贵族的残余势力,违背了人民要求统一的愿望,造成了混乱割据的局面。
他行为残暴,坑杀秦降卒二十万余。
入关后,火烧秦宫,大火三月不息。
他烧杀掳掠的暴行,违背了人民的意志,是他战败的根本原因。
项羽自恃武功以威慑诸侯,缺乏远见,不争取同盟。
又妒贤嫉能,不能用人,招致众叛亲离,军心涣散。
军事上,他缺少战略家的眼光,刚愎自用,不纳良言,以致屡失战机。
没有巩固的后方基地,没有充足的粮饷和兵源,虽然屡战屡胜,但终由盛而衰。
所以,虽然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