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单元质量检测五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质量检测五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赂.秦(lù)草芥.(jiè)
病殁.(mò) 不省所怙.(ɡū)
B.尚飨.(xiǎnɡ) 迩.年(ěr)
罹.难(lí) 日削.月割(xuē)
C.诘.问(jí) 矜诩.(xǔ)
告罄.(qìnɡ) 摩肩接踵.(zhǒnɡ)
D.桎梏.(ɡù) 酒酣.(hān)
卧榻.(tà) 繁华靡.丽(mí)
解析:A项,“怙”读hù。

C项,“诘”读jié。

D项,“靡”读mǐ。

答案:B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凋弊妻孥啮齿雕虫小技
B.颠覆伫想羁绊黄梁美梦
C.曝晒希冀逸豫瓮牖绳枢
D.坟茔陨命日晷卖官鬻爵
解析:A项,弊-敝。

B项,梁-粱。

D项,陨-殒。

答案:C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暴秦之欲无厌.厌:满足
B.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速:招致
C.而临事忽焉丧.之丧:死亡
D.而读书者与.之与:许可
解析:丧:失去。

答案:C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这天晚上月朗风清,四下一片寂静。

难得相聚在一起,大家坐
在院子里喝着茶,谈笑自若
....,每个人都有了不知今夕何夕的感受。

②在大好形势下,执黑棋的一方走得非常不冷静,先是走出两手
昏棋,几手后竟然又鬼使神差
....地走出了一步让人看不懂的败棋。

③高中的好朋友知道我非常喜欢悬疑文学,毕业前夕,她送给我
一套珍藏版的《福尔摩斯探案全集》,直到现在我还敝帚自珍
....。

④冬日的暖阳会吸引蚂蚁们倾巢出动
....。

在阳光下,它们活动筋骨,
悠闲踱步,一旦感受到寒意,就会立刻躲进温暖的洞穴。

⑤抵达波兰首都华沙,满眼的红墙白瓦,笔直的街道,让人难以
将这座美丽的城市与历史上惨绝人寰
....的大屠杀联系在一起。

⑥近日,市环保局多次接到群众举报,位于灵寿县201省道路东的两座小型水泥厂每天疯狂地排放粉尘,却一直没有相关部门监管。

灵寿县环保局和部分企业沆瀣一气
....的行为令人愤怒。

A.②④⑤
B.②⑤⑥
C.①③④
D.②④⑥
解析:①“谈笑自若”指说说笑笑,跟平常一样(多指在紧张或危急的情况下)。

此处属于望文生义。

②“鬼使神差”指好像鬼神暗中差使一样,形容意外地发生某种巧合的事或不由自主地做出某种意想不到的事。

用在此处正确。

③“敝帚自珍”比喻东西虽不好,可是自
己珍视。

用于此处不合语境。

④“倾巢出动”指出动全部力量(多含贬义)。

用于此处不合语境。

⑤“惨绝人寰”指人世上还没有过的悲惨,形容悲惨到了极点。

用在此处正确。

⑥“沆瀣一气”泛指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用在此处正确。

答案:C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自从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把卫星送上天的国家以来,我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巨大的突破。

B.国务院近日发布盐业体制改革方案,提出不再核准新增食盐定点生产批发企业,取消食盐批发企业只能在指定范围内销售,允许它们开展跨区域经营。

C.职业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传授技能,更在于育人,因此有意识地把工匠精神渗透进日常的技能教学中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D.面对突然发生的灾难,一个地方抗灾能力的强弱既取决于当地经济实力的雄厚,更取决于政府的应急机制和领导人的智慧。

解析:A项,句式杂糅,“东方红一号”是前一句的主语,但不能作后一句的主语,可改为“自从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把卫星送上天的国家以来,我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巨大的突破”。

B项,成分残缺,“取消”后面缺少必要的宾语成分。

D项,搭配不当,前面说的是“抗灾能力的强弱”,后面说的是一个方面“经济实力的雄厚”,两面对一面。

答案:C
6.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犬子能取得这样优秀的成绩,全靠老师您的悉心指导,我内心
非常感激。

B.阁下降尊纡贵,千里迢迢拜访寒舍,鄙人深感荣幸。

C.毕业时,你送给我的书和照片,我一直惠存着。

每当想起你,我都会拿出来看看。

D.承蒙您老亲自奉书指导,我读后受益匪浅,然因琐事繁杂,未能及时回信,望见谅。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

B项,“拜访”是敬辞,这里误用,可改为“光临”。

C项,“惠存”是敬辞,不能用于自己。

D项,“奉书”是谦辞,是说自己给人写信,不能用于别人。

答案:A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六国论》全文开宗明义:“六国破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仅托出了题目,而且表明了作者的观点。

文章收束时,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讽谏北宋王朝不要重蹈六国覆辙。

(2)《伶官传序》中,作者分别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鲜明而深刻地揭示了人不可贪图安逸享乐以及人常常被细微之事困扰的道理。

古人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薪不尽,火不灭。

”(苏洵《六国论》)
答案:(1)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以地事秦犹抱薪
救火
三、阅读题(49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11分)
满江红·江行和杨济翁韵①
辛弃疾
过眼溪山,怪都似、旧时相识。

还记得、梦中行遍,江南江北。

佳处径须携杖去,能消几两平生屐?笑尘劳、三十九年非,长为客。

吴楚地,东南坼。

英雄事,曹刘敌。

被西风吹尽,了无陈迹。

楼观才成人已去②,旌旗未卷头先白。

叹人间、哀乐转相寻,今犹昔。

注:①作此词时,辛弃疾已年届40,是辛弃疾离开扬州溯江上行将赴南昌新任,在途中的抒怀。

②楼观才成人已去:此句是化用苏轼诗句“楼成君已去,人事固多乖”(《送郑户曹》),意思是说三国时吴国基业始成,而孙权就匆匆离开人间。

8.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词中“过眼”,是作者江行时对景物的感觉;“怪”,是不能认定的惊疑感,往事虽然记得,却模糊,表现久别重逢的感触。

B.“梦中行遍,江南江北”,不仅有烘托虚实之妙,也是心理感受的真实写照,这种恍惚的神思,乃是多年来归隐田园未得实现而形成的。

C.“长为客”,长期客居他乡,不但表现了词人长期为官他乡而深怀忧愤,而且也表达了自己无奈之感。

D.“吴楚地,东南坼”表现江行所见东南一带景象之壮阔。

如此之山川,使作者想到三国英雄,尤其是立足东南北拒强敌的孙权,最令他钦佩景仰。

E.“旌旗未卷头先白”承前感伤,由己及人,“旌旗”指战旗,意
言北伐事业未成,自己的头发却先花白了。

解析:B项,“归隐田园”错误,应是“雄心壮志”。

E项,“由己及人”错误,应是“由人及己”。

答案:BE
9.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矛盾心情?请结合全词简要概括。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作者一方面觉得人生如梦,一方面对不如愿的大半生耿耿于怀;一方面认为自己是一个匆匆过客,一方面又深深担忧国家民族的命运;一方面苦于世事,倦于宦游,想寄情山水,一方面又不愿计较个人得失,坚持复国理想。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19分)
何攀,字惠兴,蜀郡郫人也。

仕州为主簿。

刺史皇甫晏为牙门
..张
弘所害,诬以大逆。

时攀适丁母丧
...,遂诣梁州拜表,证晏不反。

故晏冤理得申。

王濬为益州,辟.为别驾。

濬谋伐吴,遣攀奉表诣台,口陈事机,诏再引见,乃令张华与攀筹量进时讨之宜。

濬兼遣攀过羊祜,面陈伐吴之策。

攀善于将命,帝善之,诏攀参濬军事。

及孙皓降于濬,而王浑恚于后机,欲攻濬。

攀劝濬送皓与浑,由是事解。

除廷尉。

时廷尉卿诸葛冲以攀蜀士,轻之,及共断疑狱,冲始叹服。

迁散骑侍郎。

杨骏执政,多树亲属,厚封赏,欲以恩泽自卫。

攀以为非,乃与石崇共立议奏之,奏曰:“今承洪基,此乃天授。

至于班赏行爵,优于泰始革命之初,不安一也;今恩泽之封,优于灭吴之功,不安二也;今之开制当垂于后若尊卑无差有爵必进数世之后莫非公侯不安三也。

臣等敢冒陈闻,窃谓泰始之初,及平吴论功,制度名
牒,皆悉具存。

纵不能远遵古典,尚当依准旧事。

”帝不纳。

后杨骏反,以豫诛骏功,封西域侯,邑万户,赐绢万匹。

攀固让所封户及绢之半,余所受者分给中外宗亲,略不入己。

征.为扬州刺史,在任三年,迁大司农。

转兖州刺史,加鹰扬将军,固让不就。

太常成粲、左将军卞粹劝攀莅职,中诏又加切厉,攀竟称疾不起。

及赵王伦篡位,遣使召攀,更称疾笃。

伦怒,将诛之,攀不得已,扶疾赴召。

卒于洛阳,时年五十八。

攀居心平允,莅官整肃,爱乐人物,敦儒贵才。

为梁、益二州中
正,引致遗滞。

巴西陈寿、阎义皆西州名士,并被乡闾
..所谤,清议十余年。

攀申明曲直,咸免冤滥。

攀虽居显职,家甚贫素,惟以周穷济乏为事。

子璋嗣,亦有父风。

(选自《晋书·何攀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之开制/当垂于后/若尊卑无差/有爵必进数世/之后莫非公侯/不安三也
B.今之开制当/垂于后若尊卑/无差/有爵/必进数世之后/莫非公侯/不安三也
C.今之开制/当垂于后/若尊卑无差/有爵必进/数世之后/莫非公侯/不安三也
D.今之开制当/垂于后若尊卑无差/有爵必进数世/之后莫非公侯/不安三也
解析:本句大意是何攀劝谏皇上不要封赏太过。

句式整齐是本句的特色。

依据这一特点,可以大致上四字一句断开。

“若尊卑无差”处,表如果的意思,应该独自成句。

答案:C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牙门与牙旗一样,源起都有古人借猛兽利牙的图案彰显荣耀和威武之意。

B.丁母丧是指遭逢母亲丧事。

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谓之“丁忧”。

C.征、辟指征召布衣出仕,与“察茂才”“举孝廉”一样,是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

D.乡、闾在古代各指一种行政区域名,合在一起还可以泛指家乡故里、父老乡亲。

解析:征辟,是汉武帝时推行的一种自上而下选拔官吏制度,就是征召名望显赫的人士出来做官。

可见C项“征、辟指征召布衣出仕”的说法不正确。

答案:C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何攀担任别驾之时,不仅奉王濬之命带着奏章前往中央,与张华商量伐吴事宜,还又前去拜访羊祜,面陈讨吴之策,他的才能赢得皇帝嘉许。

B.何攀与石崇共同弹劾杨骏,认为其赏赐封爵不应厚于本朝开国之时,不应高于对灭吴功臣的封赏,即使不能遵循远古典制,也应当依照先例。

C.何攀为官严肃,曾任廷尉、刺史、大司农等职,却坚决推辞了兖州刺史之职,后带病应召,是为篡位的赵王司马伦所迫,实属无奈之举。

D.何攀正直爱才,不仅任梁州、益州中正之时引荐被埋没的人才,而且还勇于辩明曲直,为刺史皇甫晏以及西州名士陈寿、阎义洗清了冤枉。

解析:“与张华商量伐吴事宜”不是奉王濬之命,是皇帝的命令。

“诏再引见,乃令张华与攀筹量进时讨之宜”主语是皇帝。

答案:A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时廷尉卿诸葛冲以攀蜀士,轻之,及共断疑狱,冲始叹服。

(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攀固让所封户及绢之半,余所受者分给中外宗亲,略不入己。

(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以攀蜀士”,判断句,“认为何攀是蜀地的人”;“轻之”,动词,“轻视他”。

(2)“固让”,“坚决推辞”;“略”,副词,丝毫、一点儿,与否定词“不”连用,表示丝毫没有。

解决了这些词语,其他的字字落实,调整语序,就可以了。

答案:(1)当时廷尉卿诸葛冲因他是蜀地的人,轻视他,等到共同审理疑难案件,诸葛冲才赞叹佩服他。

(2)何攀坚决推辞了所受封赏的一半食邑和一半丝绢,剩余所接受的就分给内外亲戚,一点也没有留给自己。

参考译文:
何攀,字惠兴,是蜀郡郫县人。

在州任主簿。

刺史皇甫晏被牙门
张弘杀害,诬陷他谋反。

当时适逢何攀正在为母亲守丧,于是(毅然)到梁州上奏章,证明皇甫晏没有谋反。

所以皇甫晏的冤情得以申雪。

王濬为益州刺史,征召他担任别驾之职。

王濬谋划讨伐吴国,派遣何攀带着奏章到中央,口述计谋,诏令第二次接见,于是命令张华与他筹划讨伐事宜。

王濬还派何攀拜访羊祜,当面陈述讨伐吴国的策略。

何攀善于传命,皇帝爱惜他,让他参与王濬军事。

等到孙皓向王濬投降,王浑却因为晚到一步而生气,想要攻打王濬。

何攀劝王濬把孙皓送给王浑,由此矛盾化解。

(何攀)被任命为廷尉。

当时廷尉卿诸葛冲因他是蜀地的人,轻视他,等到共同审理疑难案件,诸葛冲才赞叹佩服他。

升任散骑侍郎。

杨骏执掌政事,大量培植亲族,丰厚地封爵赏赐,想用这种恩惠来保卫自己。

何攀以为不妥,便与石崇共同弹劾他,奏章上说:“现在陛下继承宏业,是天意所授。

而赏赐封爵厚于武帝开始革命初期,这是第一个令人不安的;今日施加恩泽的封赏,高于对灭吴功臣的封赏,这是第二个令人不安的;今日封赏的爵位和制度,应当传之于后世,如尊卑之位没有差别,有爵者都要晋升,那么数世之后都成了公侯,这是第三个令人不安的。

臣等敢冒死向陛下提出建议,认为泰始年之初及平吴时的封赏制度和封赏名单,都保存完好,即使不能遵循远古的典制,也应当依照我朝旧制。

”皇帝不采纳。

后来杨骏谋反,何攀因参与杀掉杨骏有功劳,皇帝封他为西域侯,封赏他食邑一万户,赏赐丝绢一万匹。

何攀坚决推辞了所封赏的一半食邑和一半丝绢,剩余所接受的就分给内外亲戚,一点也没有留给自己。

征用为扬州刺史,在任三年,升任大司农。

改任兖州刺史,加封鹰扬将军,何攀坚决推辞不就职。

太常成粲、左将军卞粹劝他就职,皇帝手诏又催得紧急严厉,他竟然声称自己有病而不赴任。

等到赵王
司马伦篡位,派人召见何攀,他却越发说自己病重。

司马伦发怒,将
要杀他,他不得已,带病应诏。

在洛阳去世,年仅五十八岁。

何攀心地公平适当,担任官职严肃,喜欢欣赏人物,尊儒爱才。

任梁州、益州中正,引荐了被埋没的人才。

巴西陈寿、阎义等都是西州的名士,被乡里诽谤,评议了十多年。

何攀辩明曲直,洗清冤枉。

何攀虽然担任显要的官职,家里却非常贫穷朴素,常把周济穷人当作重要的事情。

儿子何璋继嗣,也有父亲的遗风。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7题。

(19分)
郭璞,字景纯,河东
..闻喜人也。

父瑗尚书都令史时尚书杜预有所增损瑗多驳正之以公方著称终于建平太守。

璞好经术,博学有高才,而讷于言论,词赋为中兴之冠。

好古文奇字,妙于阴阳算历。

有郭公
者,客居河东,精于卜筮
..,璞从之受业。

公以《青囊中书》九卷与之,
由是遂洞五行
..、天文、卜筮之术,攘灾转祸,通致无方,虽京房、管辂不能过也。

惠怀之际,河东先扰。

璞筮之,投策而叹曰:“嗟乎!黔黎
..将湮于异类,桑梓其翦为龙荒乎!”于是潜结姻昵及交游数十家,欲避地东南。

抵将军赵固,会固所乘良马死,固惜之,不接宾客。

璞至,门吏不为通。

璞曰:“吾能活马。

”吏惊入白固。

固趋出,曰:“君能活吾马乎?”璞曰:“得健夫二三十人,皆持长竿,东行三十里,有丘林社庙者,便以竿打拍,当得一物,宜急持归。

得此,马活矣。

”固如其言,果得一物似猴,持归。

此物见死马,便嘘吸其鼻。

顷之马起,奋迅嘶鸣,食如常,不复见向物。

固奇之,厚加资给。

王敦之谋逆也,温峤、庾亮使璞筮之,璞对不决。

峤、亮复令占己之吉凶,璞曰:“大吉。

”峤等退,相谓曰:“璞对不了,是不敢有言,或天夺敦魄。

今吾等与国家共举大事,而璞云大吉,是为举事必
有成也。

”于是劝帝讨敦。

初,璞每言“杀我者山宗”,至是果有姓崇者构璞于敦。

敦将举兵,又使璞筮。

璞曰:“无成。

”敦固疑璞之劝峤、亮,又闻卦凶,乃问璞曰;“卿更筮吾寿几何?”答曰:“思向卦,明公起事,必祸不久。

若住武昌,寿不可测。

”敦大怒曰:“卿寿几何?”曰:“命尽今日日中。

”敦怒,收璞,诣南冈斩之。

时年四十九。

及王敦平,追赠弘农太守。

(节选自《晋书·郭璞传》)
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父瑗/尚书都令史/时尚书杜预有所增损/瑗多驳正之以公/方著称/终于建平太守
B.父瑗/尚书都令史时/尚书杜预有所增损/瑗多驳正之/以公方著称/终于建平太守
C.父瑗/尚书都令史时/尚书杜预有所增损/瑗多驳正之以公/方著称/终于建平太守
D.父瑗/尚书都令史/时尚书杜预有所增损/瑗多驳正之/以公方著称/终于建平太守
解析:首先疏通句子意思“父亲郭瑗,任尚书都令史。

当时尚书杜预对朝廷制度进行了一些增减调整,郭瑗常常予以辩驳纠正,因此以公正端方著称,后死在建平太守任上。

”“时”,“当时”的意思,应作为后一分句的状语,所以应放在后面,所以排除掉B、C项,“以公方著称”,意思是“因此以公正端方著称”是一个独立的句子,不应拆分,所以A项是错误的,选D。

答案:D
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河东,古地区名。

黄河流经山西、陕西两省,自北而南的一段之东部,指今之山西省。

B.卜筮,古时预测吉凶,用龟甲称卜,用蓍草称筮,合称卜筮。

古代也称以占卦为业的人。

C.五行,即儒家所说的“五常”:仁、义、礼、智、信。

又可指孝的五行,即庄、忠、敬、笃、勇。

D.黔黎,即黔首和黎民的合称,指百姓。

黔,黑色;黎,古通“黧”,亦指黑色。

也有“众多”的意思。

解析:C项,错误在于,对“五行”的理解不对。

在本文的语境下,“五行”指的是我国古代称构成各种物质的五种元素,即水、火、木、金、土。

答案:C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郭璞喜好经术,博学有高才,但不善言论,擅长辞赋,且好古文奇字,精通阴阳占卜之术,曾经跟随客居河东的郭公学习,郭公送给他《青囊中书》九卷。

B.惠帝、怀帝之际,河东发生骚乱。

郭璞占卜后,想要去东南避难,途中到了将军赵固那里,郭璞设法将赵固已死的马救活了,赵将军很惊奇欣喜,给了他很多财物作为报答。

C.王敦将要叛乱的时候,温峤、庾亮让郭璞占卜,温峤退下后,郭璞对庾亮说上天要夺王敦之魄,我们为国家办大事举事必定会成功,于是劝皇帝讨伐王敦。

D.王敦将要起兵时,让郭璞占卜。

王敦本来怀疑郭璞,又听他报的凶卦,说起兵不会成功,后来又说若是起兵,不久就有大祸,王敦恼怒,把他抓起来,命令押到南冈处死了。

解析:张冠李戴。

和庾亮说的是温峤,不是郭璞。

答案:C
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于是潜结姻昵及交游数十家,欲避地东南。

(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初,璞每言“杀我者山宗”,至是果有姓崇者构璞于敦。

(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郭璞)于是暗中联络了亲戚朋友数十家,准备迁移到东南去避难。

(2)当初,郭璞常说“杀我的人是山宗”,到这时果然有姓崇的人在王敦面前说郭璞的坏话。

参考译文:
郭璞,字景纯,河东郡闻喜县人。

父亲郭瑗,任尚书都令史。

当时尚书杜预对朝廷制度进行了一些增减调整,郭瑗常常予以辩驳纠正,因此以公正端方著称,后死在建平太守任上,郭璞喜好经书学术,学问渊博而有大才,但不善于语言表达,他的词赋自中兴以来首屈一指。

他喜好古文奇字,精通阴阳术数及历法算学。

有一个叫郭公的人,客居于河东,精通卜筮之术,郭璞跟从他学习卜筮。

郭公授予他《青囊中书》九卷,由此他通晓五行、天文、卜筮之术,能攘除灾祸,通达冥冥的玄机,就是京房、管辂这样的人也比不上他。

惠帝、怀帝之际,河东之地首先出现了骚乱。

郭璞卜了一卦,丢下书策长叹一声说:“哎呀,老百姓将要陷于异族统治之下了,故乡
之地将要受到匈奴的蹂躏啊。

”于是暗中联络了亲戚朋友数十家,准备迁移到东南去避难。

他们到达将军赵固那里,正遇上赵固所乘的一匹好马死了,赵固非常痛惜,不愿接待宾客。

郭璞来见他,守门人不让郭璞进去。

郭璞对他说:“我能使马死而复生。

”守门人很吃惊连忙告诉赵固。

赵固马上出来见郭璞,对他说:“你能使我的马复活吗?”郭璞说:“需要健壮的汉子二三十人,每人手持一根长竿,往东走三十里,在山丘树林里有一个土地庙,使用长竿拍打,就会出来一物,要迅速捉住带回来。

得到了这个东西,马就可以复活了。

”赵固照着他说的去办,果然捉住了一个像猴子一样的东西,便带了回来。

这个像猴一样的小兽一见死马,便对着死马的鼻子呼吸,一会儿马就站了起来,昂头嘶鸣,吃起料来和平常一样,可那个像猴一样的怪兽却不见了。

赵固惊奇欣喜,送了许多钱财作为报答。

王敦将要叛乱,温峤、庾亮让郭璞占卜,郭璞回答说不能判定。

温峤、庾亮又让为他们占凶吉,郭璞说:“大吉。

”郭璞走后,和庾亮议论说:“郭璞说不明白,是他不敢明言,或许上天要夺王敦之魄。

今天我们为国家办大事,郭璞说大吉,是说明举事必定会成功。

”于是劝帝讨伐王敦。

当初,郭璞常说“杀我的人是山宗”,到这时果然有姓崇的在王敦面前说郭璞的坏话。

王敦将要起兵,让郭璞占卜,郭璞回答:“不会成功。

”王敦怀疑他曾劝告过温峤、庾亮,又听他报的凶卦,便对他说:“你再为我占一卦,看我寿命长短。

”郭璞回答:“根据刚才的卦,你若是起兵,不久就有大祸;若是住在武昌,寿长不可限量。

”王敦大怒道:“你的寿命你知道吗?”郭璞说:“我就会死在今天中午。

”王敦恼怒,把他抓起来,命令押到南冈处死。

郭璞这年四十九岁。

到王敦乱平,追赠为弘农太守。

四、语言运用(11分)
18.下面是某报社一则启事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

(5分)如果您是重大事件的参加者,事故现场的目击者,业界内幕的打探者,社会热点的关爱者……请与我报“社会深度”栏目联系。

本栏目长期公开征询有价值的新闻线索,等着您的支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①“参加者”改为“亲历者”或者“参与者”;②“打探者”改为“知情者”;③“关爱者”改为“关注者”;④“征询”改为“征集”;
⑤“等着”改为“期待”或者“等待”。

19.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6分)
诸子争鸣、造纸印刷、筑长城开运河,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创造精神。

材料:
奋斗团结梦想
建强国谋复兴御外侮卫家国脱贫困奔小康
垦田拓海开天辟地守望相助抗灾治水逐日奔月同舟共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仿写题应注意题干中的三个要求“续写”“内容贴切”“句式相同”。

同时应注意词语的对应,如“守望相助”“同舟共济”对应“团结”,“开天辟地”“逐日奔月”对应“梦想”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