肽键构建的新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文献综述 •
59
[11] 张耘,周建华.职业接触低浓度苯同系物人群血细胞DNA 损伤的
研究[J].中国工业医学杂,2008,(21)4:258-260.
[12] 杜岩,葛宪民.苯及其代谢产物的遗传毒性和血液毒性研究进展
[J].华夏医学,22,(3):594-598.
[13] 许建宁,黄慧隆,王全凯,等.XRCC1、XPD 、XRCC3、CCND1
基因多态性与职业慢性苯中毒发病工龄的关联[J].中华预防医学,2007,41(2)::114-117.
[14] Barbieri A,Accorsi A,Raffi GB,et ck of sensitivity of urinary
trans, trans-muconic acid in determining low-level(ppb) benzene exposure in children[J].Arch Environ Health,2002,57(3):224-228.[15] 李旭东,刘移民.慢性苯中毒易感基因遗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
[J].毒理学杂志,2008,22(3):232-235.
[16] 夏颖,张合喜,毕勇毅,等.用cDNA 微阵列分析苯中毒肿瘤相关基
因表达谱[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5,23(4):256-259.
[17] 赵职卫,毕勇毅,张合喜,等.用基因芯片检测不同程度苯中毒细
胞凋亡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5,23(4):243-244.
[18] 陈丽,毕勇毅,陶宁,等.用cDNA 微列阵技术探讨苯中毒相关的
DNA 复制及损伤修复基因表达谱的改变[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5,23(4):248-251.
[19] 王红,毕勇毅,陶宁,等.基因芯片检测与苯中毒相关的信号传导
通路中基因的差异表达[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5,23(4):252-255.
[20] 王红,毕勇毅,陶宁,等.cDNA 微阵列结合聚类分析探讨苯中毒
免疫相关基因表达谱的改变[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5,23(4):260-262.
肽键构建的新途径
李 扬 徐开俊 郭守河 陆 涛*(中国药科大学,江苏 南京211198)
【摘要】肽键作为天然肽和蛋白的骨干普遍存在。
氨基酸借肽键联结成蛋白质,肽键如同关节一样构建了蛋白质的骨架。
同时肽键键也广泛存在于很多药物小分子中,常用的生成肽键键方法是羧酸和胺的脱水耦合反应,本综述总结了肽键生成的一些新途径,侧重于未保护的多肽片段的耦合。
【关键词】肽键;化学选择性反应;缩合试剂;连接;多肽
中图分类号:Q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194(2012)30-0059-03
酰胺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如抗炎、抗变态反应等;同时,它们是一类非常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
制备酰胺应用最广的方法是通过将羧基活化,使羧酸活化为酰氯、叠氮、对称酸酐以及混合酸酐,但是由于这些条件下,存在氨基酸消旋,以及反应试剂危险以及制备比较复杂,逐渐被后来的缩合试剂取代。
尽管使用缩合试剂制备多肽取得了不小的进展,但依然有它的三大局限性。
随着多肽类化合物在药物治疗中起到愈加重要的作用,采用化学手段合成多肽显得极为迫切。
近几年来,Marder 等[1]掀起了采用新的化学合成方法制备多肽化合物的热潮,本综述总结了近几年中在肽键合成领域最具突破性的新方法和新机制,侧重于那些尚未普遍推广,但有可能克服目前合成方法中遇到的困难的新合成途径。
1 具有医学活性的多肽片段的固相合成
多肽的化学合成主要依靠固相合成方法(Solid-Phase Peptide synthesis ,SPPS )。
该方法按照目标多肽分子的氨基酸序列将其在树脂上依次组装起来,合成策略基本成熟,操作也较为简单,但其合成目标分子的能力依赖于每步的偶联效率。
由于在反应过程中各种副产物在树脂上会逐步积累,导致反应产物纯度随肽链增长而显著降低,给目标分子的分离和纯化带来较大的困难。
目前高度优化的固相多肽合成方法也局限于合成约含50~60个氨基酸单元的肽链,因为包含50~60个氨基酸肽链的化学稳定性较差(即避免强酸、强碱、高温等)。
此外,由于多肽片段的分子量较大(约3000~10000 Dalton ),因此反应溶液中底物的浓度也有较大限制(通常<0.001mol/L ),这些限制使得多肽连接反应成本高,效率低。
2 天然化学连接(Native chemical ligation)及其延伸方法
Native chemical ligation (简写为NCL )是目前发现的最高效的多肽化学合成方法之一。
Kent 等人发现硫酯Val-SPh 和半胱氨酸CysOH 能够在水溶液中快速地生成二肽Val-CysOH ,而他发明的NCL 方法巧妙的利用了要一个C 端为硫酯的多肽片段,以及一个N 端为半胱氨酸残基的多肽片段(一般为具有特定化学结构的、而且没有保护基团保护的多肽片段),在水溶液体系中进行高度化学选择性的耦合反应,生成连接位点为天然肽键的蛋白质分子[2]。
见图1。
利用天然化学连接技术合成的多肽中必须含有Cys 残基作为连接位点。
研究表明,仅1.7%的蛋白质含Cys 残基,而且Cys 残基在蛋白质序列中的位置也不一定是很好的缩合位点,因此,研究人员开始对天然化学连接技术进行了延伸,发明了化学区域选择连接( Chemo- and regioselective ligation )[3],这是一项拟Cys 位点的连接技术,该方法利用C 端的硫酯与N 端辅助基中的巯基发生酯交换反应,生成新的中间体,该中间体经过分子内的酰基迁移,得到多肽。
见图2。
3 施陶丁格连接(Staudinger ligation) 及其改进
施陶丁格连接与天然化学连接方法都是多肽合成的重要方法。
见图3。
Bardley 等虽然验证了该方法是一种有效的片段缩合方法,但同时发现膦硫酯作为辅助基对一些氨基酸缩合率很低,如以Gly 为缩合位点,缩合率不超过35%。
Williams 等对施陶丁格连接进行了改进,他们使用硫代酸和叠氮化合物反应,得到五元环中间体水解形成肽键。
这种新的方法称为硫代酸-叠氮连接(Azide-thioacid ligation )[4]。
见图4。
4 酮酸-羟氨连接(Ketoacid-hydroxylamine amide ligations)
加州大学的科研小组发现了一种新的高效而且具备化学选择性的形成肽键的方法,该方法通过脱羧的羟氨和α-酮酸耦合,在不需要添加任何缩合试剂的条件下,直接反应形成酰胺键,副产物为水和二氧化碳。
见图5。
5 采用极性反转的方法合成多肽化合物
*通讯作者:E-mail:*******************
60• 文献综述 •
图1 天然化学连接反应步骤图
图2 化学区域选择连接反应步骤图图3 施陶丁格连接反应步骤图
图4 硫代酸-叠氮连接反应步骤图
图5 酮酸-羟氨连接反应制备多肽化合物
图6 极性反转法构建酰胺键
图7极性反转法制备多肽化合物
• 文献综述 •
61
传统肽键合成采用羧基和氨基通过缩合的方式。
但是在遇到空间位阻增加的时候,如二取代胺,芳基甘氨酸等物质,缩合的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美国范德堡大学(Vanderbilt University )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生成肽键的具有高度化学选择性新方法。
该方法使用溴化硝基烷烃与碘活化的胺反应产生酰胺。
该反应提供了生产非天然氨基酸酰胺和多肽的新途径[5]。
见图6。
当反应分子体积增大、位阻或立体化学复杂程度增强的时候,缩合反应有时就难以达到要求。
比如芳香基甘氨酸的肽键生成中就常会伴随一定程度的消旋(导致纯度降低)。
而新的这一方法可以和不对称的aza-Henry 反应连用,使用溴化硝基烷烃作为羧酸的替代物,与碘活化的胺反应,反应物的极性与经典的脱水缩合反应相反(umpolung ),成功避免了芳香基甘氨酸的酰胺产生过程中的消旋[6]。
见图7。
研究人员发现溴带硝基烷烃可以提供一个合适的氧化态与氨基接合。
见图8。
在酰胺键形成中,先形成亲电性的卤代胺,然后与硝酸酯发生反应,最终脱去硝基形成酰胺键。
在反应中NIS (碘代琥珀酰亚胺)起
到活化一级或者二级胺的作用,在不加入胺的情况下,会形成α-溴,α-碘的硝基烷烃,从而导致没有目标产物生成。
此外溴化硝基烷烃并不与羟基发生类似酯化反应,大大降低了副产物的生成。
6 结论与展望
总体来说,多肽的化学全合成技术还不够完善,合成领域中存在着各式各样的的问题。
比如,温度变化会导致多肽的构象改变,如何调整温度达到最佳效果,如何在合成过程中最小化外消旋作用;寻找更好的溶剂和缩合剂来提高缩合率。
这一系列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 Marder O,Albericio F.Industrial application of coupling reagents
in peptide synthesis[M].Chimica Oggi,2003:6-11.
[2] Muir TW.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expressed protein
ligation[J].Synlett,2001(6):733-740.
[3] Casi G,Hilvert D.Convergent protein synthesis[J].Curr Opin Struct
Biol,2003,13(5):589–594.
[4] Fazio F,Wong CH.RuCl3-promoted amide formation from azides
and thioacids[J].Tetrahedron Lett,2003,44(51):9083-9085.[5] Carrillo N,Davalos EA,Russak JA,et al.Iterative,aqueous synthesis
of β3-oligopeptides without coupling reagents[J].JAm Chem Soc,2006,128(5):1452-1453.
[6] Shen B,Makley DM,Johnston JN.Umpolung reactivity in amide
and peptide synthesis[J].Nature,2010,465(7301):1027
–1032.
图8
浅谈行为生活方式与慢性病
王 俊
(铁岭卫生职业学院,辽宁 铁岭 112008)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疾病谱发生了很大变化,慢性病成为居民主要的死亡原因。
根据慢性病的特点,目前最好的预防措施是病因预防。
而行为生活方式又是主要的病因,是慢性病防治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行为生活方式;慢性病;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2)30-0061-02
行为生活方式是人们长期受一定文化、民族、经济、社会、风俗、规范,特别是家庭影响而形成一系列生活习惯和生活制度。
它在社会发展中形成并随之不断改变。
良好的行为生活方式包括平衡膳食,适当的体力活动和锻炼,积极的休息和睡眠,控制体质量,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等。
保持良好的行为生活方式是维护和促进健康的重要条件。
不良的行为生活方式包括吸烟、酗酒、药物滥用、缺乏锻炼、不良饮食习惯和赌博等。
它们是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癌症、糖尿病等许多疾病的危险因素[1,2]。
1 慢性病
是一类起病隐匿,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缺乏确切的传染性生物病因证据,病因复杂,且有些尚未完全被确认的疾病的概括性总称。
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和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等。
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可改变的因素:不良饮食习惯、缺乏体育锻炼、吸烟、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精神紧张、环境污染等。
其中最主要的是不良饮食习惯、缺乏体育锻炼、吸烟。
不可改变的因素:年龄、性别、遗传等。
2 行为生活方式与慢性病
慢性病潜伏期和病程长,病理改变不可逆需要长期的治疗和指
导。
给患者带来很大的身体伤害,心理影响,家庭社会负担和经济压力等。
目前慢性病还是以一级预防为主,虽然慢性病的病因不明,但就已知的病因开展预防也会取得很大成效。
而在已知的可改变因素中以不良的行为生活方式为主,可见改变不良行为生活方式对慢性病的控制是很重要的措施。
行为生活方式是影响健康的四大因素之一,而且有数据显示在部分慢性病的死因中其占主要地位:见表1。
表1 我国四大因素与四种主要死因的关系(1岁以上)(%)死因行为生活方式环境因素人类生物学因素卫生服务
心脏病47.618.128.6 5.7脑血管疾病43.214.736.1 6.0恶性肿瘤45.27.045.2 2.6呼吸系统疾病39.117.230.413.3
糖尿病的危险因素有超重与肥胖;缺乏活动;不合理膳食,饮食中高脂肪、高热量;吸烟;有糖尿病家族史;精神紧张等。
其中前四项都为行为生活方式因素。
在糖尿病的治疗中主要是限制饮食中热能的摄入,运动疗法,药物治疗和并发症的治疗。
其中前二项为行为生活方式的改变。
荷兰研究人员在近日举行的北美放射学会年会上公布报告称,限制热量摄入可以改善Ⅱ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脏功能,对心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