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火山喷发类型与火山岩相分类
火山喷发形成的岩石类型 火山喷发强烈程度类型
![火山喷发形成的岩石类型 火山喷发强烈程度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ba38735e680203d8cf2f24b2.png)
火山喷发形成的岩石类型火山喷发强烈程度类型岩浆岩主要有侵入和喷出两种产出情况。
侵入在地壳一定深度上的岩浆经缓慢冷却而形成的岩石,称为侵入岩。
侵入岩固结成岩需要的时间很长。
地质学家们曾做过估算,一个2000米厚的花岗岩体完全结晶大约需要64000年;岩浆喷出或者溢流到地表,冷凝形成的岩石称为喷出岩。
喷出岩由于岩浆温度急聚降低,固结成岩时间相对较短。
1米厚的玄武岩全部结晶,需要12天,10米厚需要3年,700米厚需要9000年。
可见,侵入岩固结所需要的时间比喷出岩要长得多。
侵入岩intrusive rock是地壳深处的熔融岩浆,指液态岩浆在造山作用下贯入同期形成的构造空腔内,在深处结晶和冷凝而形成的火成岩。
侵入岩主要形成于燕山期,同位素年龄值129~161.8百万年,产状为岩株、岩枝、岩脉,岩基极少。
岩类以花岗岩、花岗闪长岩,花岗斑岩居多,钾长花岗岩、流纹斑岩次之。
花岗岩类可分改造型、同熔型两种,改造型又分重熔型和混合交代型。
由于岩浆侵入作用通常发生在火山喷发作用之后,侵入岩往往分布于中低级火山构造的中心或其周缘的环状、放射状断裂之中,形成一套火山——侵入杂岩,较典型的有横村埠火山杂岩带。
火山岩是指火山爆发喷出地面的炽热气体、液体和固体再落到地面堆积起来的不同形状的小山,由于喷发时喷发出来的岩浆有气体渣、固体岩浆,温度和压力迅速下降,发生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所以岩浆就变成了火山岩。
岩浆在地壳变动时形成的断裂带有的岩浆慢慢侵入地壳,缓慢的冷却形成岩石,地质学家估计要2千米厚的岩浆兑全结晶大约要6400年,而岩石基本为花岩石,岩浆地壳迅速喷出地面高空,又回落地面温度迅速下降。
一米厚的岩浆12天全部结晶,在喷出岩浆温度,压力骤然降伏的条件下形成,造成熔解在岩浆中的挥发气体形成大量逸出,形成气孔状构造,即黑洞石又名蜂窝石。
黑洞石火山岩蜂窝石锯成板材成浅灰色,磨亚光颜色加黑,如磨成光面板材为纯黑色,黑洞石板材可加工各种厚度,在室内墙面防古墙面围墙围墙压顶地平用景观等。
地质学知识:火山岩特征与分类研究
![地质学知识:火山岩特征与分类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a3d6cd0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94.png)
地质学知识:火山岩特征与分类研究地球上的火山岩是由火山喷发的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
火山岩可以分为三类:火山基性岩、火山酸性岩和火山中性岩。
不同种类的火山岩具有不同的物理和化学特征,并遵循不同的成因机制。
本文将对火山岩的特征和分类进行详细研究。
一、火山岩的特征火山岩的主要特征包括颗粒大小、矿物物质和堆积结构。
1.颗粒大小:火山岩的颗粒大小分为两种类型,一是细颗粒火山岩,又称火山碎屑,这种火山岩的颗粒大小一般在几毫米到几厘米之间。
二是玄武岩,这种火山岩颗粒大小较为均匀,大小一般在100微米到1毫米之间。
2.矿物物质:火山岩的矿物物质主要包括长石、辉石、角闪石、磁铁矿等。
长石是一种主要的矿物物质,其晶体形态多为长方形或菱形。
辉石和角闪石是火山岩中的重要矿物,它们通常呈现黑色或暗绿色的颜色。
磁铁矿则常常以黑色晶体形式存在于火山岩中。
3.堆积结构:火山岩可以形成很多不同的堆积结构,包括火山锥、火山穹、火山口等。
火山锥是最常见的火山岩形态,其呈圆锥形,由多个岩层叠加而成。
火山穹是一种类似于火山锥的形态,但是通过火山喷发而产生的岩石覆盖了火山口,形成了一个凹陷的形状。
火山口则是指一个扇形形状的凹陷,通常形成于火山喷发后。
二、火山岩的分类火山岩可以分为三类,火山基性岩、火山酸性岩和火山中性岩。
1.火山基性岩:火山基性岩中主要包括玄武岩和玄武岩安山岩。
玄武岩是最常见的火山岩,在大多数火山岩带中都有所分布。
玄武岩安山岩是玄武岩的变种,其结晶度高,并存在大量的辉石晶体。
这种火山岩的颜色以深灰色和暗绿色为主,其坚硬性能优秀,可用于建筑和道路材料。
2.火山酸性岩:火山酸性岩中主要包括火山角闪石岩、火山花岗岩和火山安山岩。
这些火山岩的共同特点是硅酸盐含量较高,在火山地质时期,由于火山熔岩中SiO2含量较高,导致其结晶时多含有石英、长石、角闪石等硅酸盐矿物。
这些火山岩的颜色以浅灰色和浅粉色为主,其质地软弱,通常用于建筑装饰材料。
火山岩简介
![火山岩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1f04f9ed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60.png)
火山岩简介火山岩是一种由火山喷发或地壳深处岩浆冷却凝固而形成的岩石。
它具有特殊的成因和独特的特征,备受地质学家和研究人员的关注。
本文将对火山岩的形成、分类、特征以及它在地球科学、建筑、农业等领域的应用进行详细介绍。
火山岩的形成火山岩是由岩浆在地下或地表凝固而形成的。
岩浆是由地壳深处的岩石在高温高压下熔化形成的熔融物质。
当岩浆从地下涌到地表时,由于温度的降低和空气的作用,岩浆会迅速冷却并凝固形成岩石。
这个过程称为“火山喷发”。
由于每一次喷发的火山岩熔浆成分和温度不同,所以形成的火山岩也有所不同。
火山岩的分类根据火山喷发的方式和岩石组成不同,火山岩可以分为玄武岩、安山岩、流纹岩等多种类型。
其中,玄武岩是最常见的一种火山岩,其主要成分是硅酸镁铁,具有细粒、致密、坚韧的特点。
安山岩则含有较多的铝和钙,颗粒粗大,呈现出灰色或灰棕色的外观。
流纹岩是一种颗粒较粗、含玻璃质的火山岩,常常由于岩浆含有较多的气体而形成气孔。
火山岩的特征火山岩具有一些独特的特征,正是这些特征使得火山岩在地球科学和其他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火山岩的颗粒大小和外观特点有很大的差异。
有些火山岩颗粒细小、致密,形成均质的结构;而有些火山岩则颗粒粗大,形成斑状结构。
其次,火山岩可以呈现出多种多样的颜色,如黑色、灰色、红色等。
这取决于其中物质含量和天然颜色的差异。
火山岩在地球科学中的应用火山岩在地球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首先,通过研究火山岩的成分和结构,可以了解到地球深处的岩浆组成和特点,从而推测地壳和地幔的构造和演化过程。
其次,火山岩是火山活动的产物,研究火山岩可以帮助预测火山的喷发活动和风险评估。
此外,火山岩的存在也反映了地质历史和地球演化的重要信息。
火山岩在建筑中的应用火山岩在建筑行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由于火山岩具有坚硬、耐磨、耐火和耐化学腐蚀的特点,它被广泛用于制造建筑材料,如石块、砖块、石料等。
其次,火山岩和水泥混合可以形成高强度的混凝土,被用于修建桥梁、隧道、大坝等重要的基础设施。
火山岩石分类
![火山岩石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4e792022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88.png)
火山岩石分类火山岩石是源自火山活动的岩石类型,经历了火山喷发和冷却作用才得以形成。
火山岩石的分类可以依据其形成过程、化学成分及晶体结构等方面进行。
一、依据形成过程的分类1. 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岩石火山岩石主要是由喷发的熔岩冷却后形成的。
根据熔岩冷却速度的快慢,可以将其进一步分为玄武岩和安山岩。
玄武岩具有低粘度和高流动性,是最常见的一种火山岩石。
它的主要成分是辉石和斜长石。
玄武岩可以分为碱性玄武岩、中性玄武岩和酸性玄武岩三个亚类。
其中碱性玄武岩的辉石比例较高,颗粒较细,常呈黑色;中性玄武岩的辉石和长石比例相对均衡,颗粒较粗,颜色多为灰色;酸性玄武岩则以长石为主,辉石比例较低,呈浅灰色。
安山岩是由玄武岩经过一定程度的水调和作用形成的。
它的特点是富含较多的斜长石和较少的辉石。
安山岩的晶体较细致,颜色多为暗灰色,具有坚硬的特点。
2. 火山爆炸形成的火山岩石火山爆炸引发的喷发会产生大量岩屑和碎石,然后通过风力或流水运输至远离火山口的地区并堆积形成新的火山岩石。
根据岩屑颗粒的大小,可以将其分为火山碎屑岩和凝灰岩。
火山碎屑岩由火山喷发时抛出的岩屑堆积而成,其中的岩屑颗粒大小各异,包括砾石、砂砾、沙砾等。
火山碎屑岩的颗粒锐利,颜色多为暗色。
凝灰岩又称火山灰岩,是由火山爆发时喷出的火山灰经长时间沉积而形成的。
火山灰粒径较细,常见的有粗灰岩和细灰岩两种类型。
粗灰岩的颗粒相对较大,呈现出一种块状结构;而细灰岩的颗粒较细,常呈现出细密的颗粒结构。
二、依据化学成分的分类1. 硅酸盐类火山岩石硅酸盐类火山岩石主要由二氧化硅(SiO2)为主要成分,其化学特性与含量不同又可分为碱性火山岩、中性火山岩和酸性火山岩。
碱性火山岩的硅酸盐含量较低,主要成分是氧化镁、氧化铁等,常见类型有玄武岩和峰岩。
中性火山岩的硅酸盐含量居中,主要成分是氧化钙、氧化镁等,常见类型有安山岩和珪安岩。
酸性火山岩的硅酸盐含量较高,主要成分是氧化钠、氧化铝等,常见类型有侵入岩和花岗岩。
火山知识点总结归纳
![火山知识点总结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b79d3385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24.png)
火山知识点总结归纳一、火山的定义火山是一种自然地质现象,是地球上岩浆喷发的地方。
它们通常是地球表面上的喷发口或者裂缝,通过这些开口地球内部的岩浆、气体和固体颗粒等物质喷发出来,形成不同形态的火山体。
火山喷发形成的喷发物质包括火山灰、岩浆、熔岩、火山烟和火山岩等。
二、火山的形成过程火山的形成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一般分为岩浆上涌、喷发和火山体形成三个阶段。
1.岩浆上涌:岩浆是地球内部的熔融岩石,当岩浆在地下达到一定的压力和温度时,会向地表上涌,并积聚在地下岩石体系中。
当岩浆积聚量超过了地下岩石系统的承载能力时,岩浆就会通过地壳上的裂隙或者火山口喷发出来。
2.喷发:岩浆喷发是火山活动的核心过程,岩浆经由地下裂隙进入到火山领域内,进而喷发出来。
由于地下的岩浆在地质构造、地球内部物理化学现象的作用下,岩浆内所含有的气体会在地壳压力作用下逐渐释放出来,相应的会形成爆发和喷发等现象。
3.火山体形成:通过长期的火山喷发和活动,火山体将逐渐形成。
火山体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火山喷发产生的岩浆逐渐堆积而成的,这些喷发物质堆积形成的火山体的形态呈碗状或圆锥状。
三、火山的类型根据形成原因、喷发方式和喷发物质的性质,常见的火山主要分为火山类型、构造火山、喷发火山、火山岩等。
其中,根据形成原因的不同,常见的火山类型包括构造火山、断裂火山、火山群、死火山等。
构造火山是由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体,其形成过程中,岩浆冲出地壳形成构造火山。
断裂火山是由断裂带、裂口等地质现象形成的火山体,其形成是通过地下断裂带、岩浆冲出地壳形成。
火山群是由多个火山组成的火山群体,死火山是由于火山活动停止或者岩浆已经冷却的火山体。
四、火山的活动特点火山活动主要包括火山喷发、地震、地表变形等,这些现象是火山活动的主要特点。
在火山喷发活动中,火山会排放出岩浆、熔岩、火山灰等喷发物质,同时伴随着火山烟、火山岩、火山岩浆等流动出来。
与此同时,火山喷发还会引发火山地震、地表变形等现象,这些现象是火山活动的重要标志。
火山岩的分类与特点
![火山岩的分类与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cffeda9d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89.png)
火山岩的分类与特点火山岩是地球上最常见的岩石之一,它们形成于火山爆发过程中的岩浆喷发和岩浆侵入过程中。
火山岩根据其成因、岩石组成和岩石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几种不同类型,并具有各自独特的特点。
一、火山岩的分类1. 火山喷发时形成的火山岩:火山喷发时形成的火山岩分为玄武岩、安山岩和流纹岩。
玄武岩是最常见的一种火山岩,其主要成分为含有较多镁铁离子和硅酸盐的黑暗色岩石。
安山岩比玄武岩含有更多的铝和钙,呈中灰色,具有比玄武岩更高的硅酸盐含量。
流纹岩则具有独特的斑纹结构,形成于火山喷发时岩浆的快速冷却和凝固过程中。
2. 火山口爆发和火山喷发期间形成的火山岩:火山口爆发和火山喷发期间形成的火山岩主要包括安山岩英安岩和流纹岩英脉岩。
英安岩是由火山岩浆在地壳中上升时与周围岩石发生接触作用而形成的,它与周围的岩石发生混合。
英脉岩则是地壳中孤立地堆积形成的火山岩,呈细长的岩浆体。
3. 火山喷发后岩浆凝固形成的火山岩:火山喷发后岩浆凝固形成的火山岩包括玄武岩凝灰岩和安山岩凝灰岩。
这些火山岩是由火山喷发产生的岩浆经过空中飘散后凝固而成。
二、火山岩的特点1. 颗粒细腻:火山岩的熔岩在喷发时迅速冷却凝固,因此具有非常细腻的颗粒结构。
细腻的颗粒使得火山岩具有均匀的纹理和色彩。
2. 富含矿物质:火山岩由于形成于火山喷发的过程中,所含有的矿物质非常丰富。
常见的矿物质有石英、长石、斜长石和黑云母等。
这些矿物质的丰富使火山岩具有很高的硬度和抗压强度。
3. 耐久性强:由于火山岩的颗粒细腻和富含的矿物质,使得火山岩具有良好的耐久性。
它们能够抵抗风化、酸雨和化学侵蚀,因此常被用作建筑材料、景观装饰或道路修建等领域。
4. 色彩丰富:火山岩有着丰富的颜色,主要取决于其中所含矿物质成分的不同。
玄武岩多为黑色或灰黑色,安山岩则呈现黄色、红色或灰色等。
这种丰富的色彩使得火山岩在建筑和装饰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总结:火山岩的分类与特点是地质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它们的形成与火山活动密切相关。
火山岩的分类和特点
![火山岩的分类和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dfe81b6b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ab.png)
火山岩的分类和特点火山岩是指在火山喷发过程中喷发出来的岩浆在地壳或地表冷却凝固形成的一种岩石。
火山岩具有独特的物理特性和化学组成,它们的分类和特点对于理解地球的构造和地质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火山岩的分类根据火山岩的成因和形成过程,可以将其分为火山玄武岩和火山安山岩两大类。
1. 火山玄武岩火山玄武岩是最常见的一类火山岩,也是火山喷发过程中广泛产生的岩石之一。
它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矿物,包括辉石、斜长石和少量的橄榄石等。
火山玄武岩的颗粒较细,光泽度高,呈现灰黑色或暗绿色。
根据其矿物组成和结构,可以将火山玄武岩进一步分为辉石含量较高的辉石玄武岩和斜长石、橄榄石等含量较高的基性玄武岩。
2. 火山安山岩火山安山岩是另一类常见的火山岩,其矿物组成以斜长石和辉石为主。
相比于火山玄武岩,火山安山岩颗粒稍大,呈现暗灰色或暗红色。
火山安山岩根据斜长石含量的不同,可进一步分为斜长石较多的辉安岩和辉长岩。
二、火山岩的特点1. 物理特性- 密度较低:火山岩的密度一般较低,主要由于其中含有许多孔隙和气体。
这使得火山岩比其他岩石更轻。
- 断裂面发育:火山岩中常常有各种各样的断裂面,这是由于其形成过程中的内部构造和矿物组成的影响。
- 多孔性:火山岩的孔隙比较多,这是因为岩浆中含有的气体在冷却凝固过程中无法完全排除。
2. 化学特性- 含铁量高:火山岩中常常富含铁元素,这使得其呈现出深浅不一的颜色。
- 含硅量高:火山岩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矿物,所以其硅含量相对较高。
火山岩广泛分布于地球表面,是地壳演化和构造演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火山岩的分类和特点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地球内部的火山活动和地质作用,以及岩石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同时,火山岩也是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的重要资源,可以应用于建筑、雕塑和道路等方面。
总结起来,火山岩的分类主要分为火山玄武岩和火山安山岩两大类,其中火山玄武岩包括辉石玄武岩和基性玄武岩,火山安山岩包括辉安岩和辉长岩。
火山岩相分析
![火山岩相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165f43a453610661ed9f459.png)
大龙湾基浪堆积
Maar远缘
Maar增生火山砾
火山碎屑涌流鉴别
岩浆爆发(ground surge、ash- cloud surge)
干涌流:与浮岩流相伴生,单层薄,分选好,常具交错层理 (渐进式)、波状、平行层理、砂丘等构造。 ash- cloud surge细火山灰,ground surge粗粒和刚性碎屑较多,分别 位于喷发单元的上、下部。厚度一般不大(1m左右)。组成 岩石主要为层凝灰岩 射汽-岩浆爆发、射汽爆发(base surge) 湿涌流: 可单独存在,形成特征的Maar式火山。纹层理极 发育,可具对称的粒序,交错层理(后退式)、波痕、冲槽、 冲坑构造、塑性变形、层理下陷构造和U型槽 单元层:底粗,中堆积构造发育,顶部很细、层薄,远端发 育增生火山砾 气孔、杏仁构造:在水盆地中多位于熔岩的下部,宏观上酷 似沉凝灰岩
岩相类型
1、爆发相 A、近源崩落相(爆发与崩塌) 火山渣降落堆积(scoria fall) B、空落相 浮岩降落堆积(pumice fall) 火山灰降落堆积(ash fall) 块灰流(block and ash- flow) C、火山碎屑流相 渣状流(scoria flow) (pyroclastic 浮岩流(pumice flow (ash flow ) flow )or ignimbrite)
4
狭窄火山通道
布里尼喷发柱结构分区与空降堆积
示意图
扩散区 Ht 最终高度 Hb B浮力 正浮力 对流区 Hm H高度 m动量能 密度 喷发柱的高度与质量释放率的四次方根成正比 质量释放率-单位时间内喷发量,m单位kg/s 增大 大气密度 混合相密度
扩散
气冲区
(h=236.6m1/4)
从火山喷发的动力过程中获得模拟的初始参数 扩散区 水平扩散
火山岩相分类及其主要特征
![火山岩相分类及其主要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089fd38ce53a580216fcfe95.png)
火山岩相分类及其主要特征 产出状态 产出阶段 岩流、岩被,绳状、块状熔岩,气孔状、角 火山喷溢、泛 砾状熔岩,枕状熔岩,盾火山,熔岩层等 流产物 火山碎屑层、火山锥、火山灰流堆积、火山 火山爆发产物 口堆积、火山弹、火山角砾、火山灰 熔岩挤出地表 岩针、岩钟、岩塞等 产物 圆形、筒状、喇叭形岩颈,单一岩颈、复合 火山管道充填 岩颈,单成分岩颈、复成分岩颈 产物 火山浅成侵入 岩株、岩盖、岩盘、岩脉、岩墙 物 火山沉积形成 海相、陆相层状、似层状、透镜状沉积层 物
火山岩相分类及其主要特征 相组 喷发 地表 相组 形成深度 相 溢流相 爆发相 岩石 熔岩 火山碎屑岩
பைடு நூலகம்
侵出相 熔岩火山碎屑岩
火山颈 地表约 火山颈 熔岩火山碎屑岩 相组 0.5km 相 次火山 地表以下 次火山 熔岩、角砾熔岩 岩相组 约3.0km 岩相 、隐爆角砾岩 火山沉 火山 火山碎屑岩、火 地表或水下 积相组 沉积相 山碎屑沉积岩
火成岩岩相划分
![火成岩岩相划分](https://img.taocdn.com/s3/m/dfbcf5eab8f67c1cfad6b85f.png)
火成岩岩相划分火成岩体各部分因形成环境的差异所产生的不同的岩石和岩体特征的总和。
火成岩形成深度是划分火成岩相的主要依据。
由于形成深度不同,岩浆温度、压力、冷却速度等一系列物理化学条件就有差异。
火山岩和侵入岩虽有联系,但岩浆在冷却时所处的位置不同,在岩相上则有明显的差别。
(1)火山岩岩相根据火山岩形成环境,分成 6个岩相:①溢流相。
粘度较小的岩浆容易流动,常在强烈喷发后溢出,形成熔岩流或熔岩被。
最常见的溢流相岩石是玄武岩,其次为安山岩。
②爆发相。
火山强烈爆发而形成的火山碎屑物在地表的堆积,这种相的岩石的岩性复杂,由不同粒级的火山碎屑岩组成。
富含挥发份和粘度大的中、酸性和碱性岩浆更有利于形成爆发相岩石。
火山碎屑物粒度与离火山口的远近有一定关系,一般在火山口附近堆积的为粗大的火山角砾岩和集块岩,远离火山口为细粒的凝灰岩。
③侵出相。
主要为粘度大、不易流动的中酸性、酸性和碱性岩浆,在气体大量释放后,从火山口往外挤出而成。
在火山口内及附近堆积成岩钟、岩针等熔岩穹丘。
在其周围常有自碎角砾岩化的集块熔岩或角砾熔岩。
一般形成在喷发晚期,特别是在猛烈喷发以后。
④火山通道(火山颈)相。
通道中充填的岩浆物质或(和)火山碎屑物质。
常呈岩墙状或岩颈状产出。
⑤潜(次)火山岩相。
它是与喷出岩同源但为浅成侵入的岩体。
岩性特征与喷出岩相似,一般晶体稍大。
形成深度一般比较小,小于3公里,通常为0.5~1.5公里。
它常具有熔岩的外貌、而又具有侵入岩的产状,如岩墙、岩盖、岩床和岩株等。
主要形成于火山作用晚期。
⑥喷发(火山)沉积相。
它是火山喷发和正常沉积作用的产物,在水盆地中火山碎屑物与正常沉积碎屑物常混合组成向沉积岩过渡的火山碎屑岩,也常有正常的火山碎屑岩,并与正常沉积岩共生,有时夹有薄层熔岩,一般层理比较发育,多半分布在离火山口较远的地方,在火山作用相对平静期最为发育。
根据形成的环境,火山岩岩相又可划分成海相和陆相。
海相是在海洋中喷发-沉积形成的。
火山喷发出的岩石类型
![火山喷发出的岩石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3bb3b920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d3.png)
火山喷发出的岩石类型火山喷发是地球上一种常见的地质现象,其喷发出的岩石类型也是多种多样的。
本文将对火山喷发出的主要岩石类型进行详细介绍。
1. 玄武岩玄武岩是一种含铁镁的火山岩,其成分主要由辉石和斜长石组成。
玄武岩具有黑色或深灰色的颜色,质地坚硬,常常呈块状或柱状结构。
玄武岩的喷发温度较高,流动性较好,所以在火山喷发中较为常见。
著名的夏威夷火山就是以喷发玄武岩而著名的。
2. 安山岩安山岩是一种富含硅酸盐的火山岩,其成分主要由斜长石、辉石和少量角闪石组成。
安山岩的颜色较浅,常为灰色或绿灰色,质地较细腻,有时带有斑状结构。
安山岩的喷发温度较低,流动性较差,所以在火山喷发中较为罕见。
日本富士山就是以喷发安山岩而闻名的。
3. 海玛特岩海玛特岩是一种变质岩,其主要成分为角闪石和橄榄石。
海玛特岩的颜色较深,常为黑色或深绿色,质地坚硬,常呈块状或片状结构。
海玛特岩的喷发温度较高,流动性较好,所以在火山喷发中也较为常见。
意大利埃特纳火山就是以喷发海玛特岩而闻名的。
4. 火山泥火山泥是一种由火山喷发物和水混合形成的沉积物,其主要成分为细粒的火山碎屑和水。
火山泥的颜色较浅,常为灰色或棕色,质地较软,具有黏性。
火山泥的喷发温度较低,流动性较差,所以在火山喷发中较为常见。
日本鹿儿岛县的桜島就是以喷发火山泥而著名的。
5. 火山玻璃火山玻璃是一种由火山岩熔融形成的坚硬物质,其主要成分为玄武岩或安山岩。
火山玻璃的颜色较暗,常为黑色或棕黑色,质地坚硬而玻璃状。
火山玻璃的喷发温度较高,流动性较好,所以在火山喷发中也较为常见。
冰岛的火山喷发中常能找到大量的火山玻璃。
总结起来,火山喷发出的岩石类型有玄武岩、安山岩、海玛特岩、火山泥和火山玻璃等。
这些岩石类型各有特点,对地球的形成和演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研究火山喷发产生的岩石类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的火山活动和地质历史。
火山岩相划分方案(最新整理)
![火山岩相划分方案(最新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c35bff55daef5ef7bb0d3c6b.png)
火山岩相划分方案“相”是地质体中能够反映成因的地质特征的总和。
火山岩相一词由前苏联学者较早引入地质文献。
早期主要指火山熔岩,即溢流相火山岩。
火山岩相能够揭示火山岩空间展布规律和不同岩性组合之间的成因联系。
不同岩相带的孔隙和裂隙及其组合不同。
因此,岩相是火山岩成因和物性研究的重要内容。
科普切弗- 德沃尔尼科夫把火山岩分为原始喷发相、次火山岩相和火山管道相。
Lajoie 按成因将火山碎屑岩分为自碎屑岩相和火成碎屑岩相。
李石和王彤划分3 相8 亚相,包括喷发相、次火山岩相和火山管道相。
Fisher 和Schmincke 将火山碎屑岩分为火山碎屑流相、火山碎屑岩相、喷发冲积相和火山灰流相。
Cas 和Wright 按物源特征和搬运方式将火山岩相划分为熔岩流相、火山碎屑岩相、火山碎屑降落沉积相、陆上碎屑流和涌浪相、凝灰岩相和水下碎屑流和深海火山灰相。
陶奎元、邱家骧划分11 种火山岩相,分别为喷溢相、空落相、火山碎屑流相、涌流相、火山泥流相、崩塌相、侵出相、火山口- 火山颈相、次火山岩相、隐爆角砾岩相和火山喷发沉积相。
金伯禄按火山物质搬运方式分为4 相11 亚相,包括爆发相、喷崩及喷溢相、侵出相及潜火山相和喷发- 沉积相。
谢家莹等划分出13种岩相,包括喷溢相、爆发空落相、火山碎屑流相、爆溢相、基底涌流相、火山泥石流相、喷发沉积相、火山颈相、侵出相、潜火山相、隐爆角砾岩相、侵入相、火山湖相。
刘祥将火山碎屑岩分为4 种岩相,包括火山喷发空中降落堆积物、火山碎屑流状堆积物、火山泥流堆积物、火山基浪堆积物。
刘文灿把大别山火山岩划分为爆发相、喷溢相、喷发- 沉积相、潜火山岩相。
谢家莹等对东南地区竹田头J 3 - K1火山岩- 沉积岩序列进行剖析,划分出5 组岩相,包括喷溢相、火山碎屑流相、爆发空落相、喷发沉积相和火山沉积岩相。
近年来火山岩已成为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火山岩相识别和储层预测是油气勘探成败的关键。
松辽盆地火山岩被分为爆发空落相、溢流相、火山碎屑流相、基底涌流相和喷发沉积相。
地质学中的火山活动与火山岩
![地质学中的火山活动与火山岩](https://img.taocdn.com/s3/m/0a6d5153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b3.png)
地质学中的火山活动与火山岩在我们生活的地球内部,隐藏着一股强大而神秘的力量,那就是火山活动。
而火山活动所产生的火山岩,不仅是地球演化的见证者,更在地质研究和人类生活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火山活动,简单来说,就是地球内部的岩浆在压力作用下,冲破地壳,喷发到地表的过程。
这一过程往往伴随着巨大的能量释放,表现为壮观的火山喷发景象。
火山喷发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的像宁静的喷泉,岩浆缓缓流淌;有的则如狂暴的猛兽,伴随着巨大的爆炸声和滚滚浓烟。
火山活动的发生与地球内部的构造和物质组成密切相关。
地球内部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而岩浆主要产生于地幔上部。
在特定的地质条件下,例如板块运动、地壳薄弱地带等,地幔中的岩浆就有机会上升到地表。
板块运动是火山活动的一个重要诱因。
当两个板块相互碰撞、挤压或者分离时,会形成一系列的地质现象,其中就包括火山活动。
例如,在环太平洋火山带上,由于太平洋板块与周围板块的相互作用,造就了众多的火山。
火山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火山喷发会释放出大量的气体和灰尘。
这些物质进入大气层后,可能会影响全球气候。
大规模的火山喷发会导致气温下降,因为火山灰和气体可以阻挡太阳辐射到达地面。
其次,火山活动还会改变地形地貌。
火山喷发后,岩浆冷却凝固形成新的陆地,如夏威夷群岛就是由火山活动形成的。
此外,火山活动也为矿产资源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一些重要的金属矿产,如铜、金、银等,往往与火山活动有关。
而火山活动产生的火山岩,更是地质学家研究地球历史和内部结构的重要依据。
火山岩主要包括玄武岩、安山岩、流纹岩等多种类型。
玄武岩是最常见的一种火山岩,通常呈黑色或暗灰色,质地坚硬。
它是由地幔中的岩浆快速冷却形成的,常见于海底火山喷发。
安山岩则是一种中性火山岩,颜色较深,具有一定的玻璃质结构。
流纹岩则是酸性火山岩,颜色较浅,常常具有流纹构造,反映了岩浆在流动过程中的特征。
通过对火山岩的研究,地质学家可以了解火山活动的历史和规模。
火成岩岩相划分
![火成岩岩相划分](https://img.taocdn.com/s3/m/3d4f74cedd36a32d727581e5.png)
火成岩岩相划分火成岩体各部分因形成环境的差异所产生的不同的岩石和岩体特征的总和。
火成岩形成深度是划分火成岩相的主要依据。
由于形成深度不同,岩浆温度、压力、冷却速度等一系列物理化学条件就有差异。
火山岩和侵入岩虽有联系,但岩浆在冷却时所处的位置不同,在岩相上则有明显的差别.(1)火山岩岩相根据火山岩形成环境,分成 6个岩相:①溢流相。
粘度较小的岩浆容易流动,常在强烈喷发后溢出,形成熔岩流或熔岩被。
最常见的溢流相岩石是玄武岩,其次为安山岩。
②爆发相。
火山强烈爆发而形成的火山碎屑物在地表的堆积,这种相的岩石的岩性复杂,由不同粒级的火山碎屑岩组成.富含挥发份和粘度大的中、酸性和碱性岩浆更有利于形成爆发相岩石。
火山碎屑物粒度与离火山口的远近有一定关系,一般在火山口附近堆积的为粗大的火山角砾岩和集块岩,远离火山口为细粒的凝灰岩。
③侵出相。
主要为粘度大、不易流动的中酸性、酸性和碱性岩浆,在气体大量释放后,从火山口往外挤出而成。
在火山口内及附近堆积成岩钟、岩针等熔岩穹丘。
在其周围常有自碎角砾岩化的集块熔岩或角砾熔岩。
一般形成在喷发晚期,特别是在猛烈喷发以后.④火山通道(火山颈)相。
通道中充填的岩浆物质或(和)火山碎屑物质。
常呈岩墙状或岩颈状产出.⑤潜(次)火山岩相.它是与喷出岩同源但为浅成侵入的岩体。
岩性特征与喷出岩相似,一般晶体稍大。
形成深度一般比较小,小于3公里,通常为0.5~1。
5公里。
它常具有熔岩的外貌、而又具有侵入岩的产状,如岩墙、岩盖、岩床和岩株等。
主要形成于火山作用晚期。
⑥喷发(火山)沉积相.它是火山喷发和正常沉积作用的产物,在水盆地中火山碎屑物与正常沉积碎屑物常混合组成向沉积岩过渡的火山碎屑岩,也常有正常的火山碎屑岩,并与正常沉积岩共生,有时夹有薄层熔岩,一般层理比较发育,多半分布在离火山口较远的地方,在火山作用相对平静期最为发育.根据形成的环境,火山岩岩相又可划分成海相和陆相。
海相是在海洋中喷发-沉积形成的。
火山岩成因与分类探讨
![火山岩成因与分类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c5461e07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54.png)
火山岩成因与分类探讨火山岩,也称为玄武岩,主要由岩浆直接凝固而成。
它的形成与火山活动密切相关。
当地下的岩浆上升到地表时,由于地壳的压力减小,岩浆开始喷发,形成火山喷发口。
在喷发过程中,岩浆会迅速冷却并凝结,在空中形成火山碎屑,这些碎屑随后落回地面。
这就是火山碎屑岩的形成过程。
另一种形成火山岩的方式是岩浆流出到地表后,以流状或脉状分布。
当岩浆流出后,由于地表温度的影响,开始快速冷却和凝固。
这种形成过程被称为凝固作用,产生的火山岩称为火山流岩。
根据其成分和形成方式,火山岩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 酸性火山岩:富含二氧化硅,包括流纹岩、安山岩和英安岩等。
2. 基性火山岩:含有较少的二氧化硅,主要有玄武岩和辉绿岩。
3. 中性火山岩:介于酸性与基性之间的火山岩,如安山质玄武岩和普列托质玄武岩。
4. 火山碎屑岩:由大量的碎屑颗粒堆积而成,如火山灰、火山砂和火山泥等。
5. 凝灰岩:由火山灰在空中形成颗粒状凝结而成,是构成火山口附近的一种特殊火山岩。
此外,根据颜色和孔洞特征,火山石可分为五个种类。
它的颜色多样,有灰黑色和深红色两种。
最显著的特点是具有多孔性,大小各异的蜂窝孔状结构赋予了它独特的审美价值。
这种自然形成的孔洞结构使得火山石成为优良的天然隔音、降噪、保温材料。
与花岗岩等石材相比,火山岩石材的硬度更高,机械强度可达到5.08Mpa,而且具有较低的放射性,因此更为安全。
目前,火山岩主要作为建筑材料使用,主要分为板材和毛石两大类。
它的应用范围广泛,可以用于室内外装修、园林景观建设、雕刻艺术创作等领域。
在建筑领域中,火山岩石材的高强度和耐久性使其成为理想的建筑材料,可用于建造房屋、桥梁、道路等基础设施。
在园林景观建设中,火山岩石材的多孔性和独特的色彩使其成为营造自然氛围的理想材料,可用于铺设步道、制作雕塑、装饰花坛等。
在雕刻艺术创作中,火山岩石材的硬度和可塑性使其成为雕刻师们的首选材料,可用于制作各种造型独特的艺术品。
火山地貌的成因与分类
![火山地貌的成因与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9e535c25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94.png)
火山地貌的成因与分类火山是地球上一种特殊的地质现象,由于地球内部的岩浆喷发而形成的地貌景观。
火山地貌不仅具有独特的自然美景,而且对地球的发展和形成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火山地貌的成因和分类。
一、火山地貌的成因火山地貌的形成与地球内部的火山活动密切相关。
当地球上的板块发生移动时,岩浆会从地壳深处上升到地表,形成火山口喷发。
火山岩浆在喷发后迅速冷却并凝固,形成了火山的特征性地貌。
火山地貌的形成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喷发、凝固、剥蚀和沉积。
首先,岩浆通过火山口进入地表,由于岩浆的高温和压力,引起了火山的喷发。
其次,喷发物会迅速冷却和凝固,形成火山喷发产物,如火山碎屑和火山岩等。
然后,这些喷发物会遭受剥蚀作用,被水、风等自然力量运送和侵蚀,形成各种火山地貌景观,如火山锥、火山口、火山剖面等。
最后,火山喷发产物会被沉积在火山附近的地区,形成火山沉积物。
二、火山地貌的分类根据火山的形态和喷发物质的特点,火山地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火山锥(Stratovolcano)火山锥是最常见的火山形态之一,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类型。
它由多次喷发积累而成,由火山岩和火山碎屑交替堆积而成。
火山锥通常具有陡峭的斜坡和尖顶,喷发频率较高,喷发物质包括火山岩浆、火山灰等。
2. 盾状火山(Shield Volcano)盾状火山是另一种常见的火山形态,呈现宽阔的盾牌状。
它由火山岩浆慢慢流动而成,形成的地质景观相对较平坦。
盾状火山的喷发频率相对较低,喷发物质主要为火山岩浆。
3. 岩浆湖(Lava Lake)岩浆湖是火山口内积蓄大量岩浆的一种地貌类型。
在活跃的火山口中,岩浆湖可以持续存在,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和气体。
岩浆湖常常由熔岩湖或者熔岩湖溢出所形成,喷发物质主要为熔岩。
4. 火山口(Volcanic Crater)火山口是喷发岩浆的出口,通常表现为圆形或者椭圆形的洞口。
火山口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岩浆的喷发和排出造成的,喷发物质可以是熔岩、火山碎屑或者火山气体。
裂隙式、中心式、熔透式火山分类
![裂隙式、中心式、熔透式火山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7f342e50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d8.png)
裂隙式、中心式、熔透式火山分类火山是地球上的一种自然现象,是由地壳内部岩浆喷发到地表形成的地貌现象。
火山的喷发形式多种多样,根据火山口的特征以及岩浆的喷发方式,可以将火山分为裂隙式、中心式和熔透式三种类型。
裂隙式火山,顾名思义,是由于地壳裂隙而形成的火山。
裂隙式火山通常分布在大陆板块边界或者板块内部的断裂带上。
这种类型的火山喷发相对平稳而持续,火山岩的成分多为基性或中性,岩浆黏度较低,容易流动。
裂隙式火山的喷发口呈线状分布,火山口之间的距离相对较远。
典型的裂隙式火山有美国的黄石火山和冰岛的埃亚菲亚拉火山。
裂隙式火山的喷发频率通常较低,但喷发规模较大,喷发物也比较丰富,对周围地区的影响较大。
中心式火山是最常见的火山类型之一,也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火山。
它是由于地壳上的一个单一火山口喷发而形成的。
中心式火山的特点是火山口居于一个圆锥形的火山体上,岩浆从火山口喷发出来。
这种类型的火山喷发相对剧烈,岩浆黏度较高,容易形成喷发物,如火山灰、火山弹等。
中心式火山的典型代表有日本的富士山和夏威夷的基拉韦厄火山。
中心式火山的喷发频率较高,但每次喷发规模相对较小。
熔透式火山是一种特殊的火山类型,它是由于地壳上的一个或多个火山口喷发而形成的。
与中心式火山不同的是,熔透式火山的火山口不居于一个圆锥形的火山体上,而是处于地壳上的一个或多个裂隙中。
熔透式火山的喷发方式各异,有的呈现剧烈的爆发,有的则形成熔岩流。
这种类型的火山喷发频率和规模都较为不规则,喷发物也较为丰富。
熔透式火山的典型代表有意大利的埃特纳火山和冰岛的赫克拉火山。
无论是裂隙式、中心式还是熔透式火山,它们都是地球上壮观的自然景观。
火山的喷发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表现,也是地球演化的重要标志。
火山不仅给人类带来了灾难,也给人们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如火山岩、火山灰等。
了解火山的分类和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地球的演化历史,更好地保护自然环境。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对裂隙式、中心式和熔透式火山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火山的结构和类型
![火山的结构和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cc882c1158f5f61fb636663c.png)
火山的结构和类型火山是一个由固体碎屑、熔岩流或穹状喷出物围绕着其喷出口堆积而成的隆起的丘或山。
火山喷出口是一条由地球上地幔或岩石圈到地表的管道,大部分物质堆积在火山口附近,有些被大气携带到高处而扩散到几百或几千公里外的地方。
火山的形成是一系列物理化学过程。
主要是地球内部存在的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在自然状态下衰变,产生大量的热。
这些热无法散发到地面,温度不断升高,直至把岩石融化,形成地球内部的高温融化状态。
这些岩浆一旦冲破地壳喷出地面,就形成了火山。
有人认为火山是岩石因压力而融化,那岩浆喷出地面后,因压力迅速降低,其温度就不可能还那么高,而应该是常温或者比常温低。
如果是因压力的原因导致的升温,那当压力不在增加后,其温度也不会再上升,也就是说,在地球形成之初,温度就不会再升高了。
我们可以做这样的实验,将冰箱用的冷媒,装入一个密闭很好的活塞,压缩活塞并保持压强不变,冷媒的温度会先升高,压力不变后,温度最多保持不变或者逐渐降低。
即使在最高温度时刻突然给冷媒减压至常压,其温度也不可能比常温高多少。
岩石更不可能保持融化状态喷出地面。
从热力学理论的角度进行分析整个过程:压缩时,外界对冷媒做工,温度升高;减压时,冷媒对外界做工,温度必然降低。
所以说,火山应该是放射性物质衰变产生的热使岩石融化形成的。
岩浆的来源岩浆分为原生岩浆和再生岩浆。
原生岩浆是地核俘获的熔融物质形成的。
地核俘获熔融物质和其他一些物质形成巨厚的熔融层。
这些物质其成分是不均的。
原生岩浆凝固形成最原始的地球外壳。
现今所见到的各类侵入岩,如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和碱性岩等,以及火山喷发出的各类岩浆,它们都是再生岩浆,只是来源深度、通道、物质成分及分异程度不同而已。
再生岩浆包括原生岩浆变异出的岩浆和重熔岩浆。
现今地球液态层是由原生岩浆经变异形成的再生岩浆组成的——经过温度、成分和物态的改变而形成的。
岩浆运移的动力岩浆由地球深处移动到地壳内形成侵入岩或喷发到地表形成火山,岩浆移动的动力主要有二:其一,由于地球内球比重大于液态层和外球,在绕太阳公转时,内球始终偏向引力的反方向,内球不在地球中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火山喷发类型与火山岩相分类xbs内容提要:本文根据前人工作简要分析、整理并总结了火山的喷发类型,火山岩相及其分类,以及中国东南火山的火山-侵入岩相的分类三分方案。
全文分为两个部分,即火山与火山喷发类型、火山岩相及分类方案。
旨在共同学习和激发兴趣。
关键词:火山;火山喷发;火山岩相火山岩是岩石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此项工作对寻找和开发相关矿产有着密切的联系。
而火山岩的产生自然离不开火山与火山作用。
现在讨论的问题是火山岩的喷发类型,火山岩相的含义、类型与识别。
重点为后者。
火山岩相研究方面,前苏联学者提出相、亚相分类(或成因类型),普遍的应用于古火山岩地区。
美国学者对于近代火山喷发产物的研究提出了火山碎屑流相模式。
但由于划分标准的不统一,不论是火山喷发类型,还是火山岩相的分类,都还众说纷纭。
为了方便非专业人士的了解和参考,笔者就世界主流观点做了一些分析和总结,并以中国东部火山来进行分类。
一、火山与火山喷发类型火山,炽热地心的窗口,是地球上最具爆发性的力量。
早在东汉时的《神异经》中就有“荒外有火山,风吹不强,猛雨不灭”的相关描述。
“火山”(volcano)这一名词来源于拉丁语vulcanus或volcanus,与希腊神话密切相关,意指地壳上的一个开口,炽热的物质通过它被抛出形成的“山”。
而火山和火山喷发的现代定义为:高温的地下熔体流体经地下通道喷出地表,谓之火山喷发;由这些喷发出的喷出物形成的地貌景观,称之为火山,为火山作用产物。
一般说来,只有活火山(包括休眠火山)才会喷发。
火山喷发(volcanic eruption)是一种奇特的地质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地球内部热能在地表的一种最强烈的显示。
是岩浆等喷出物在短时间内从火山口向地表的释放。
因岩浆性质、地下岩浆库内压力、火山通道形状、火山喷发环境(陆上或水下)等诸因素的影响,使火山喷发的形式有很大差别。
按岩浆的通道分为裂隙式喷发和中心式喷发两大类。
裂隙式喷发又称冰岛型火山喷发。
岩浆沿地壳中的断裂带溢出地表。
喷发温和宁静,喷出的岩浆为粘性小的基性玄武岩浆,碎屑和气体少。
基性熔岩溢出后,形成广而薄的熔岩被,或玄武岩高原。
沿断裂带熔岩锥呈线状排列。
中心式喷发岩浆沿火山喉管喷出地面。
根据喷出物和活动强弱又可分为下列几种,其名称用代表性的火山名或地名、人名命名。
①夏威夷型岩浆为基性溶岩,气体和火山灰很少。
熔岩从火山口中溢出,火山锥体为盾形,顶部碗状火山口中有灼热熔岩湖,湖面有熔岩“喷泉”。
②斯特朗博利型岩浆为较粘性的中-基性,气体较多,具有中等强度的爆炸,喷出物主要是火山弹、火山渣和老岩屑,也有熔岩流。
火山锥为碎屑锥或层状锥。
③乌尔坎诺型猛烈喷发的一种。
粘性的或固体有棱角的大块熔岩伴随大量火山灰抛出,形成“烟柱”。
熔岩流少或没有熔岩流。
形成碎屑锥或层状锥。
④培雷型岩浆为粘稠的中-酸性,多气体,强烈爆炸,有迅猛的火山灰流。
火山锥为坡度较大的碎屑锥,锥顶部为岩穹,经风化剥蚀后火山颈突出地面。
⑤普里尼型粘稠岩浆在火山通道内形成“塞子”,一旦熔岩冲破“塞子”,爆炸特别强烈,产生高耸入云的发光火山云及火山灰流。
锥顶为猛烈的爆炸所破坏的火山口。
⑥超乌尔坎诺型通常无岩浆喷出,喷出物主要是岩石碎屑和火山灰、气体,量不多,火山口低平。
⑦蒸气喷发型地下水被岩浆气化,连续的或周期性喷出气体。
二、火山岩相及分类方案火山是地球深部通向地表的门窗,火山岩则是地下岩浆喷出地表的直接见证。
由于火山岩地区矿产资源的不断发现和火山成就理论的迅速兴起,相应的对火山岩的研究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而我国是火山岩在时、空上分布十分广泛的国家,特别是东部火山(岩)带是环太平洋中新生代火山带的重要组成,举世瞩目。
火山岩系通常是多相的产物,也就是说,在不同的地质条件下,由于不同的火山作用而形成的岩石的复杂的总和。
因此,“相”作为地质学术语,亦被引用到了火山岩上。
火山岩相(volcanic facies)是火山物质的喷发类型、搬运方式和定位环境与状态,即其形成方式的总和。
随着火山岩区工作的进一步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岩相研究的重要意义。
通过岩相或相模式的研究可以促使人们把纯岩性描述上升到从环境、成因的高度去研究火山的活动产物。
研究火山岩相对于重塑火山活动过程、恢复古火山机构、分析火山岩体形成机理、提高火山岩区填图找矿水平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火山岩相划分是指火山物质的喷发类型、搬运方式和定位环境与状态,即形成方式的总和。
可分为爆发相、喷溢相、侵出相、喷发—沉积相、火山通道相(颈,口)和潜火山相等基本类型。
如下图火山岩相示意图(据李石、王彤)考虑到火山岩在地表、地壳和火山疏导通道中的形成地质环境不同(即相的条件不同),因此把它划分成这样三个相组,即在地表(海底或陆面)形成的喷发相组、在地壳(地下)形成的次火山相组和充填火山疏导通道的火山管道相组。
见下表火山岩的相——据李石、王彤《火山岩》(1981)火山口相 存在与火山管道相组的顶部,它只有在火山机构没有破坏前才得以保留。
因此火山口相一般在近期火山喷发的地区才能被发现,在古老的火山岩区内,由于长期的剥蚀或构造作用,火山口相岩石一般是不存在的。
火山口一般具有特殊的地貌特征按断面形态可以分单顶的、扩顶的和锅底形等火山口,按平面形态可以有圆形、拉长型、裂隙型和变异型等火山口,有时还有共轭双轮性火山口出现。
组成火山口相的岩石最常见的情况是集块岩、火山角砾岩和熔岩混合(或互层)组成。
火山颈相 适合火山通道相组下部的组成部分。
它往往当上部的火山口相岩石强烈剥蚀后才显露出来,因此它与火山口相相反,往往在古老的火山岩区内才易被发现。
构成火山颈相的岩石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常常是粗粒级的火山碎屑岩、熔结碎屑岩、碎屑熔岩或熔岩,岩性组成不一。
火山碎屑物质有时为单一成分,有时复合成分,甚至可以有大量异源混入物存在。
岩石中的一些流状构造十分陡峻,这是物质强烈向上运移时形成的。
火山岩脉相 是次火山相组上部的组成部分,形成于火山作用的中、晚期,是熔浆沿火山机构附近的张性裂隙贯入而成。
主要产出形态为环状、锥状或放射状岩脉群平行岩脉群等,复合岩脉和重叠岩脉比较常见。
潜火山相 又称次火山相,是由于岩浆的内压小于上覆围岩静压力,使岩浆未喷出地表而在近地表处定位、固结形成的地质体。
它们较集中分布于火山活动强烈的地区。
潜火山活动贯穿于火山活动的全过程,一般发生于一个火山喷发期的晚期阶段。
赋存方式有三种:①一部分位于火山通道的根部,另一部分利用火山通道侵入并扩大其规模,呈岩株或岩柱;②充填于火山机构的放射状、环状、锥状断裂和层间裂隙中,形成环状岩脉及岩床或岩盘等;③在有利的空间形成岩枝或岩瘤。
爆发相 火山爆发时产生的各种火山碎屑物(如火山弹、火山集块、火山砾、火山砂、火山灰等)或原地堆积,或经大气、重力、气液搬运、分选,并以不同比例混合,形成一系列不同类型的火山碎屑堆积物。
可分为空落堆积、崩落堆积和碎屑流堆积三种。
侵出相 黏稠的酸性、中酸性和碱性岩浆,从火山通道上部或火山口旁侧裂隙中,缓慢挤出地表,堆积、冷凝而形成的地质体。
常形成于陆相火山中,也见于浅海相火山堆积物中。
常见有熔岩穹丘。
溢流相 溢流相是指炽热的岩浆自火山口或沿裂隙向外呈面状泛流或线状溢流形成各类熔岩或角砾熔岩。
可以形成于火山作用的各个阶段,但常常尾随强烈爆发之后出现。
产状以岩被或岩流比较常见。
喷发沉积相 几乎在所有的火山作用过程中都可以形成,而在火山作用的低潮阶段更为发育,是火山喷发叠加沉积作用的产物,以沉积凝灰岩最为常见,陆上水下俱可沉积。
它一般为火山斜坡堆积,火山凹地堆积,间歇水流堆积,冰川堆积和泥石流堆积以及水盆地沉积等,形成一系列沉积火山碎屑岩和火山碎屑沉积岩,这两类岩性经常过渡,多半分布在远离火山口的地方。
一种岩相类型代表了在该环境、条件下形成的一组岩石,如喷溢相包括了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流毁岩粗面岩以及他们之间的过渡性岩石;爆发空落相包括了集块级、角砾级、凝灰级以及过渡性粒级的各种火山碎屑岩。
因此,研究不同类型岩相特征及其时空演化规律,是岩相研究的重要内容。
此前谢家莹、陶奎元先生经过对中国东南火山的研究在此基础上,重新根据岩浆作用的表现形式将本区岩浆作用产物的岩相类型归纳为喷出地表的、侵人地内近地表处的以及他们之间的过渡形式—侵出的三大种类型十二种岩相类型 :(1) 火山岩相类型有喷溢相 (溢流相) 、爆发空落相、火山碎屑流相、爆溢相、基底涌流相、火山泥石流相、喷发沉积相等七种岩相类型; (2) 侵出岩相类型有火山颈相、侵出相等二 种岩相类型; (3) 侵人岩相类型有侵入岩相(深成岩相)、潜火山相、隐爆角砾岩相等三种岩相类型。
另外,在火山活动闻歇期的火山湖盆和火山湖盆环境下形成的沉积相碎屑岩,常与火山岩相伴生产出。
见附图——据谢家莹,1996,火山与地质矿产这种划分方法较为具体详细,且依据我国火山1980年以来的进展逐步统一的提出适合中国东部陆相火山岩的相分类,对西部海相火山岩有重要指导意义。
前人的成果是前人智慧与汗水的结晶,我们如今引用它们时,除了对前人严谨的科学作风的佩服与赞叹之外,更多的是感到我辈年轻人“任重而道远”。
写这篇课程论文,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责任——我们的使命就是为我国地学事业承前启后,上下求索。
参考文献:1.陶奎元、谢家莹、黄光昭,中国东南大陆中生代火山岩带的火山岩相类型,火山地质与矿产,1994.2.谢家莹,火山-侵入岩相类型,火山地质与矿产,1996.3.刘若新、李霓,火山与火山喷发,地震出版社,2005.4.王德滋,周新民,火山岩岩石学,科学出版社,1982.5.陶奎元,火山岩相构造学,1994.6.李石、王彤,火山岩,地质出版社1981.7.I.S.E.卡迈克尔、F.J.特纳、J.费尔夫根,火成岩岩石学,1982.8./view/68923.htm?fr=ala0_1_1/view/19333.htm?func=retitle.9.地质词典.10.Lei Liangqi; Song Cian and Yang Qijun (Department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Guilin College of Technology; Guilin; 541004),The Middle and Late Silurian Marine Volcano Eruption Cycle and Volcano Action Evolution of Gongpoquan Copper Ore Field, Gangsu Province .11.杨清福; 史兰斌; 张羽; 陈波; 陈孝德;GRAIN-SIZ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ILLENNIUM PYROCLASTIC FLOW DEPOSITS OF TIANCHI VOLCANO AND THEIR GEOLOGICAL IMPLICATIONS.12. FAN Qi-cheng SUI Jian-li WANG Tuan-hua LI Ni SUN Qian ,History of Volcanic Activity, Magma Evolution and Eruptive Mechanisms of the Changbai Volcanic Provi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