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陆游爱情悲剧及其原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陆游爱情悲剧及其原因
摘要:陆游和唐婉结婚前他们两小无猜,情投意合,结婚三年夫妻伉俪情深,但最后还是因为种种原因忍痛仳离,陆游仕途受阻,在沈园与唐婉不期而遇,更添忧愁写下了不朽的《钗头凤》,之后陆游化悲痛为满腔热情报效国家,但他却始终没有忘记他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爱情。

从他们的爱情悲剧中我们看到陆游母亲的专横和嫉妒,陆游的愚孝和懦弱,唐婉的无子和才情,还有封建礼教的毒害,这些无疑都是造成陆游和唐婉爱情悲剧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陆游唐婉爱情悲剧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将毕生的精力投入到抗击金军收复中原的活动中,临终前还念念不忘统一大业,写下了脍炙人口的绝笔《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

”“不见九州同”成为他生命中最大的遗憾,然而,在他的一生中,还有一件事让他抱憾终生,那就是他和唐婉的爱情悲剧。

我们在讲述这个凄美的爱情悲剧之前先来看下面的三则记载:
(一):陈鹄《耆旧续闻》:“余弱冠客会稽,游许氏园,见壁间有放翁题词云……。

放翁先室内琴瑟甚和,然不当母夫人意,因出之。

夫妇之情,实不忍离,……务观一日至园中,去妇闻之,遣遗黄封酒馔通殷勤。

公感其情,为赋此词。

其妇见而和之,有“世情薄,人情恶”之句,惜不得全阕。

未几,怏怏而卒,闻者为之怆然。

”[1] (二):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放翁少时,二亲督教甚严。

初婚某氏,伉俪相得,二亲恐其惰于学也,数遣妇。

放翁不敢逆尊者意,与妇诀。

某氏改适某官,与陆氏有中外。

一日,通家于沈园,坐间,目成而已,翁得年最高,晚有二绝云:‘肠断城头画角哀……’‘梦断香销四十年……’旧读此诗,不解其意,后见曾温伯言其祥。

温伯名黯,茶山孙,受学于放翁。

”[2]
(三):周密《齐东野语》:“陆务观初娶唐氏,闳之女也,于其母夫人为姑侄,伉俪相得,而弗获其姑,既出,而未忍绝之,则为别馆,时时往焉,姑知而掩之,虽先知挈去,然事不得隐,竟绝之,亦人伦之变也,唐后改适同郡宗子士程,尝于春日出游,相遇于禹迹寺南之沈氏园,唐以语赵,遣致酒肴,翁(务观)怅然久之。

为赋《钗头凤》。

[3]
以上三则记载不约而同的记录了陆游和唐婉被迫仳离,以及两人在沈园不期而遇的史实。

下面我们就结合史实分五部分来为大家更详尽的讲述这场“孔雀东南飞”式的爱情悲剧。

一、结婚前:两小无猜到情投意合
陆游出生在越州山阴(今绍兴市)一个殷实的书香之家,父亲陆宰,北宋末官转运副使。

南渡后,由于有爱国思想,他主张抗金,而为秦桧所嫉,在政治上受到压抑。

陆游受其父爱国思想的影响,再加上生长在战乱的时代,因此,他从少年就很好学,一心想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绍兴十三年(1143)陆游十九岁时,从山阴到临安应试,就在临安舅舅唐闳(仲俊)家住着待考。

唐闳有一个女儿,唐婉,字慕仙,自幼文静灵秀,不善言语,却善解人意,年龄又与陆游相仿,他们小的时候就曾在一起玩耍过,虽然是兵荒马乱的时代但他们相伴却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可以说两个人是两小无猜,青梅竹马,这次,十九岁的陆游再次见到温柔娴静的表妹,自然为之怦然心动。

绍兴十四年(1144)春正月十五,临安城内大张灯火,庆贺元宵佳节,这一天陆游同表妹一同观灯,唐婉对诗词也相当的有修养,两个人吟诗作对,情投意合,同时一种萦绕心肠的情愫在他们心中也渐渐滋生了。

二、结婚后,从伉俪相得到忍痛仳离
就在绍兴十四年,陆游二十岁的时候,陆唐两家结成了亲家,陆游和唐婉的婚姻本是本当户对,亲上做亲的,这在旧社会来说,也是最为常见,最为理想的,再加上,他们两个人兴趣相投,心心相印,因此婚后的感情很好,生活也很幸福美满,但是好景不长,陆游的母亲竟会对自己的内侄女不满意起来,因为唐婉得不到婆婆的肯定,在封建礼教制度下,父母之命是难以违抗的,尽管陆游和唐婉伉俪情深,也是无可奈何的,陆游在向母亲百般解释,恳求无效后,只得采取阳奉阴违的办法。

表面上把唐婉休回家,暗地里却在外面另租的一所房子,常常私下和她相会,但是纸是包不住火的,过了没多
久,这个秘密又被陆母发现了,便寻上门来,幸亏陆游事先得知消息,他俩避开了,不过,陆游感到这样的生活实在无法再继续下去,只好忍痛分离。

重演了这场“孔雀东南飞”式的爱情悲剧。

绍兴十七年,陆游和唐婉三年的婚姻生活结束了,陆游接受母亲的安排另娶王氏。

后来,唐婉也改嫁了同乡赵士程,虽然,两个人的婚姻生活结束了,但他们的爱情悲剧却没有结束,它甚至意味着刚刚开始。

三、仕途受阻,沈园偶遇
陆游和唐婉的爱情悲剧,并没有影响到陆游一颗想报效朝廷,为国出力的赤胆忠心,但他的仕途之路开始时却不是那么一帆风顺的,这就更让他惋惜自己牺牲的爱情。

宋高宗绍兴二十三年(1153),南宋朝廷为了粉饰太平,笼络人才,封建地主阶段知识分子在临安举行了两浙地区的科举考试,二十九岁的陆游参加了这次考试。

他的文章通达流畅,字里行间充满了爱国的热情。

受到了主考官陈之茂的欣赏,他毫不犹豫的把陆游列为第一,可这件事却触怒了当朝宰相秦桧,因为他的孙子秦埙也参加了这次的考试。

第二年春天(1154),陆游满怀信心的参加了复试也就是进士考试,他继续写了对恢复失地,坚持抗战的建议,他以为这次考试肯定能取得功名,得偿所愿得到为国出力的机会,可是结果事与愿违,虽然他的成绩又名列第一,却也触怒了大奸臣秦桧的旧恨,他随便的捏造了个理由把陆游除名了。

陆游的仕途一开始就遭到了风雨,他回到了家乡山阴。

看到家乡风景依旧,人面全新,睹物思人,心中更加怀念那份失去的爱情。

绍兴二十五年春天,陆游为了排遣愁绪,一个人到禹迹寺南的沈氏园去游览,他漫步在桃红柳绿,满圆春色的宫墙下面,想忘却他那无可奈何的爱情,忘却那无能为力的仕途。

恰巧,就在这一天,唐婉同他的丈夫赵士程也来沈园游玩。

这时候距离他们离婚已经八年了,八年来,他们从来没有见过面,更没有彼此的消息。

唐婉先发现了陆游,当唐婉看到踽踽独行的陆游,眼帘中顿时饱含了热泪不知是情,是怨,是忧,还是喜。

但毕竟唐婉有别于从前,她已嫁给赵士程,在古代出嫁从夫,这是女子恪守的准则,于是,她便告诉了丈夫,值得欣慰的是赵士程也是一个文雅洒脱的人,当下就要邀陆游同坐。

可是唐婉觉得有欠妥当。

一则陆游是自己的前夫,难以为情;二则怕招来非议。

所以最后她只是叫家童给陆游送去了一份酒菜致意。

这时候陆游也看到了他们夫妻俩,看到他们送来的美酒家肴,体会到唐婉的抚慰之意和一片深情,想到从前的伉俪情深,想
到忍痛仳离,想到别后几年的消息隔绝和人事的变迁,更想到自己的仕途坎坷,遭人排挤。

酒入愁肠更添惆怅哀怨。

便提起笔来,在沈园壁上题下了那首千古绝唱的《钗头凤》: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悒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虽然只有这么寥寥几个字,却表现了陆游内心的痛苦。

虽说他情如山石,痴心不改,但是,这样一片赤诚的心意,又怎么样才能让唐婉知道呢?明明相爱,却又不能去爱;明明不能去爱,却又割不断这爱缕情丝,那是怎样一种难以名状的悲哀啊。

陆游知道事已至此,已无药可救,无法挽回,于是快刀斩乱麻,罢了,罢了,罢了,明明言犹未尽,意犹未了,情犹未终,却偏偏要这么不了了之,但是却是剪不断,理还乱。

这首词让我们身处事外的人读了,都不禁为之动容,为之叹息。

更何况唐婉呢!不久,唐婉怀着憧憬的心情来到墙边,看到墙上着痛彻肺腑之言,无疑,那颗久已封闭的心重新打开,里面积蓄多年的柔情,委屈一下子奔泻出来,于是回到家就和了一首《钗头凤》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传心事,独倚栏杆,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询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晓风干,泪痕残“唐婉以晓风吹得干雨水来反衬手帕擦不干泪水,借以诉说了她内心永无休止的悲痛。

唐婉所承受的痛苦已经让她无力承担,从昨日的美满婚姻到今天的两地相思,从昨日的被迫离异到今天的被迫改嫁,本来已经平复的心,经过沈园的邂逅,再也难以平静,追忆似水的往昔,叹息无奈的世事,使她日臻憔悴,抑郁成疾在某年秋风萧瑟的时节化作一片落叶悄悄的随风逝去,而这首《钗头凤》让我们看到了她那曾经沧海难为水的刻骨相思,以至因情而死的那份悲壮,更让我们为他们的爱情悲剧唏嘘叹息。

四、化悲痛为满腔热情报效国家
在这一时期,陆游的生活可以说是风平浪静的一段时期,唐婉的去世无疑给陆游心中留下了难以抹去的印记,但他的身边却还有一位相夫教子的妻子王氏。

人生就是会这样给你开玩笑,婚姻和爱情往往会出现背离。

有多少人能与自己爱的
人在一起呢?有情人终成眷属只不过是人们的一个美好愿望罢了。

到最后只能怀着“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心去怀念那份失去的爱情。

我们到底该珍惜的是天边那个朝思慕想的,还是身边这个肯心甘情愿陪你共渡一生的人呢?陆游心里的虽然对唐婉一往情深,但他却没有因此冷落身边的王氏。

他和王氏五十多年的婚姻生活虽然称不上美满,但也是和谐,亲密的。

乾道八年(1172)陆游赴南郑,曾写《离家示妻子》流露的就是对王氏和儿女的思念之情。

宁宗庆元三年(1197)五月,陆游七十三岁时,比他小两岁的王氏逝世,陆游写了《令人王氏圹记》:
“呜呼,令人王氏之暮,中大夫山阴陆某妻蜀郡王氏,享年七十有一,封令人。


次后,陆游还写了一首《自伤》也是怀念他的妻子王氏的。

以上可以证明陆游对王氏的感情。

这也许是在失去唐婉后的一个重要的精神支柱和寄托吧!
就在这一时期,绍兴二十五年(1155)十月,臭名昭著的大汉奸秦桧病死之后,陆游重新被朝廷召用,一腔报国的热情有了用武之地,他尽力为政,一直做到宝华阁侍制。

这期间他写了大量忧国忧民的诗篇,事业的忙碌或许可以让他忘却了他那凄婉的爱情悲剧,我们可以视这种化悲痛为报国的行为为陆游的第二精神支柱吧。

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陆游虽然在仕途上有所作为,但由于爱国思想的驱使他坚持抗金,因而受到投降派的排挤,曾几度被当局所不容,在他七十五岁的时候,罢官回到了故乡山阴家里。

陆游浪迹天涯数十年,或许向前面我们所说企图借此忘却他那凄婉的爱情,可是当他回到家,家乡风景依旧,可是唐婉早已香消玉殒,自己也已至垂暮之年,于是就更加的怀念唐婉。

尤其是王氏去世以后,更加让陆游感到人生中心心相印爱情的重要。

于是,怀念唐婉的诗接二连三的出现。

我们不能说这是陆游对王氏的不忠,因为他和唐婉的爱情在前,去凭吊唐婉也是合情合理的。

陆游和唐婉的爱情悲剧在陆游的一生中是永远不可磨灭的痛,他有恨,有怨,有无奈,但更多的却是对唐婉难以割舍的情。

垂暮之年的他依然常常在沈园幽径上踽踽独行,为他的爱情写了许多不朽的诗作:
(一)邵熙三年壬子(1192)陆游六十八岁,偶然经过沈园,想起多年前在这里曾
与唐婉不期而遇,并在壁上题诗。

而这时沈园已经三易其主,触景生情,感慨万千,怅然赋诗:
“诗题: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四十年前尝题小阕壁间,偶复一到,而园已易主,刻小阕于石,读之怅然。

枫叶初丹懈叶黄,河阳愁鬓怯新霜。

林亭感旧空回首,泉路凭谁说断肠?坏壁醉题尘漠漠,断云悠梦事茫茫,年来妄念消除尽,回向蒲颌一炷香。


(二)庆元五年,已未(1199),陆游七十五岁,在唐婉逝世近四十周年时,陆游这一亘古男儿依然割不断他对唐婉的一线情思,鬼使神差的来到他梦魂萦绕之地—沈园,泫然落泪写下了深婉动人的《沈园》二首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三)嘉泰元年,辛酉(1201)陆游七十七岁,游云门,龙瑞,禹祠时看到怡人的风景,想到自己的爱情悲剧,感触良多,赋《禹寺》:
“暮春之初光景奇,湖平山远最相宜。

尚余一恨无人会,不见蝉声满寺时。


(四)开禧元年,乙丑(1205)陆游八十岁,陆游在梦中见到了沈园,醒时又作《十二月二日夜梦沈氏园亭》绝句二首:
“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

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


“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

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


(五)开禧二年,丙寅(1206)陆游八十二岁,作《城南》怀念唐婉。

“城南亭榭锁闲坊,孤鹤归飞只自伤。

尘泽苔侵数行墨,尔来谁为拂颓墙?”
(六)嘉定元年,戊辰(1208)陆游这时已经八十四岁了,也就是他去世的前一年,陆游把沈园这个地方看成是他爱情的纪念地,行将就木的他仍然不忘他的爱情。

步履蹒跚的他最后一次踏进沈园,写下了这首感人至深的诗《春游》:
“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

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从以上几首诗中我们能深深体会到陆游心中的那份苍凉与悲哀,更能体会到那对唐婉那念念不忘,至死不渝的爱,也更加的替他们惋惜,那么相爱的两个人,到死也不能释怀的爱情,为什么最终会是一场悲剧呢?这场爱情的悲剧又是谁导演的呢?到底是什么原因令这对伉俪情深的爱人劳燕分飞的呢?对于这些疑问,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一个主观上的推测。

第一:陆游母亲的原因。

在开头引用的那三则资料里,我们很明显的看到唐婉被休,导致他们婚姻悲剧的直接原因就是陆游母亲的反对。

那么她为什么会反对这门亲上加亲的婚事呢?为什么开始不反对,后来又强烈反对呢?我们认为陆游的母亲之所以后来不喜欢自己的内侄女的原因有三:
一是母亲认为唐婉没有给陆家传宗接代
古代是以儒家学说中的封建礼教为准绳的,女子不但要遵守三从四德,古代还有封建统治阶级以法律的形式加以固定休弃妻子的七种理由“七出”,即:无子、淫佚、不事舅姑、口舌、盗窃、妒忌、恶疾。

人们可以凭借其中一条来解除婚姻关系,做妻子却没有离婚的自由和权利只能从一而终。

显然,陆游的母亲看到他们两个结婚三年,虽然唐婉温柔娴静,但身为媳妇的唐婉却犯了“七出”中的首出“无子”,她没有为陆家传宗接代,这个事实让唐婉失去了婆婆对她的喜爱。

二是母亲认为唐婉阻碍了陆游的前途
刘克庄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提到:“放翁少时,二亲督教甚严。

初婚某氏,伉俪相得,二亲恐其惰于学也,数遣妇。

放翁不敢逆尊者意,与妇诀。

”这说明为了儿子的仕途前程,认为唐婉整天的与他花前月下吟诗作对,耽误了陆游的前程,荒废了学业。

陆游母亲虽然多次以姑姑的身份,婆婆的立场加以训斥,但唐,陆二人依然情意缠绵,因此更家激化了婆媳间的矛盾。

其实陆游母亲的担忧是多余的,她太不了解自己的儿子了,陆游骨子里就透着要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豪情壮志。

母亲这样一闹,反而让陆游觉得是唐婉为了他的事业作出了牺牲。

他们的爱情悲剧是为了成全他的事业,他的母亲不了解自己儿子的志向,只知道是唐婉耽误了他的前程,就不知道陆游他踌躇满志,只是汉奸当劝,他没有机会罢了。

事实证明陆游一但有了报国的机会他想的却是:“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由于母亲的专横作为孝子的他只能忍痛割爱。

当他晚年身不在位,难尽其责,告老还乡时,就更加思念为了自己的事业而牺牲的唐婉,于是就有了那一首首感人至深的诗篇。

三是母亲嫉妒唐婉得到了儿子的爱
大凡天下母亲的爱都是自私的。

陆游的母亲在他的三个儿子当中是最疼爱陆游的,他当然希望儿子回报她的爱,但陆游自从成家后,就沉溺在他与唐婉的爱情中,相应的就忽视了对母亲的关心与照顾,当然我们伟大的爱国者一定不是那种“娶了媳妇忘了娘”的人,但是显然陆游的母亲对这种局面是不堪忍受的,她显然是嫉妒唐婉,她感到要失
去儿子爱的危机。

这种失衡的心理让她认为,既然是唐婉夺走了他儿子的爱,那么她就必须把唐婉赶出去。

因此,母亲使出浑身解数,百般刁难唐婉,要把唐婉排斥出去。

尽管唐婉对婆婆的无理取闹,严厉训斥百般忍受,却仍得不到婆婆的肯定。

第二:陆游本身的原因
不可否认陆游和唐婉的爱情悲剧直接原因是因为陆游母亲的反对,那么陆游对于他们的这场悲剧又有没有责任呢?我们认为造成他们仳离陆游本身也存在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是陆游的愚孝
母亲根据封建礼教的种种规定一定要把唐婉赶出陆家,陆游面对专横的母亲,束手无策,因为他的孝,他不敢正面的反抗母亲,只能采取阳奉阴违的办法在外面另租房子,偷偷的与她来往。

最后无可奈何的与唐婉离婚也是因为陆游的孝。

身为孝子的陆游不敢反抗,就只能忍痛放弃他的爱情。

二是因为陆游性格的矛盾。

陆游知道母亲的专横不对,知道封建礼教存在严重的缺陷,他虽然内心很想摆脱世俗的眼光和心爱的人过神仙眷侣的日子,但又因为唐婉没有生儿育女,感到愧对母亲,他这种矛盾的心理下,他经过痛苦的挣扎,缺乏勇气的他只能接受母亲的安排离开唐婉。

但陆游的懦弱是可以理解的,在那样一个畸形的社会里,人们在思想上,生活上都打上了时代的烙印,陆游也不例外,他虽然又心反抗,但却心有余力而力不足,凭他一个人的力量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推翻坚固的封建礼教和专横的母亲的。

在他们面前渺小的他只能默默的承受与爱人分离的事实。

第三唐婉的原因。

唐婉不是卓文君,敢于冲破封建的樊笼,夜奔司马相如。

唐婉没有卓文君那样的勇气,所以她只能成为封建礼教的牺牲品,而温柔娴静的她为什么得不到婆婆的谅解呢,我们认为原因有三:
一是无子。

俗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唐婉结婚三年未能给他们陆家传宗接代,显然是她最大的错。

无子不单单是婆婆不喜欢的她的原因,就连陆游自己也觉得无子这个事实,让他觉得没有信心再去说服母亲,因此不得不休妻,接受母亲得安排,另娶王氏。

在古代不能为家里延续香火,意味着断子绝孙,这么大得罪过唐婉可不忍心让陆游背负这么大得罪过,只能忍痛离开。

二是有才。

封建社会信封得是“女子无才便是德”。

在古代凡是女子从小就被灌输
三从四德的思想,“三从”即::“未嫁从父,即嫁从夫,夫死随子”“四德”即::“妇德、妇言、妇容、妇功”这些道德规范里没有规定女子一定要会诗词歌赋,要懂得吟诗作对。

而唐婉具有这样的才学,显然是她不受欢迎的原因。

她的才学虽然得到了陆游的欣赏,但在婆婆的眼里,这些类似靡靡之音的东西,只会阻碍儿子的前途,对于陆游的仕途之路毫无益处。

婆婆想要的是一个能相夫教子,贤妻良母似的媳妇,而不是唐婉这样的,显然唐婉的才学得罪了陆游的母亲,同时也开始了自己的悲剧。

三是有情。

因为唐婉对陆游有情让他们走到了一起,但恰恰也是这份情害的他们劳燕分飞。

因为唐婉对陆游的情,受到了婆婆的指责,婆婆认为唐婉与陆游一天到晚的花前月下,情意缠绵,让陆游荒废了学业,阻碍了他的前途。

因为有情,使陆游忽视了对母亲的关爱,而唐婉却遭到了心理失衡的婆婆的嫉妒,也正是因为有情,唐婉不忍陆游左右为难,选择离开。

更是因为这份割不断的情,让唐婉过早的送了自己的性命。

综上所述,我们不能怪陆游屈从母命,因为那是封建礼教所灌输他的道德规范,在封建时代的家庭中父母的权力是至高无上的。

他们可以支配自己子女的生活,婚姻,而子女无条件的服从也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事。

所以陆游和唐婉的爱情也只能成为这种家长权力的牺牲品,像焦仲卿和刘兰芝那样演绎孔雀东南飞式的爱情悲剧。

最后,让我们一蒋士铨先生的一首《沈氏园吊放翁》来凭吊陆游和唐婉的这段凄美的爱情。

“母不宜妻斯出耳,人间恨事无过此。

孝子长怀琴琵悲,离妻不抱蘼芜死。

肠断春游沈氏园,一回登眺一凄然。

绿波难驻惊鸿影,坏壁空留古麝烟。

四十年中心骨痛,白头苦作鸳鸯梦。

故剑犹思镜里鸾,新坟已葬钗头凤。

暮年清泪向谁收?香炷蒲团缕缕愁。

无多亭榭频更主,半死梧桐尚感愁。

广汉姜郎宁悔错?瑟瑟暮唱风波恶。

红酥垂手酒犹温,柳絮过墙情已薄。

国耻填胸恨未平,忧时恋主可怜生。

诗人岂似朱翁子?孝子忠臣定有情。

”[4]
陆游和唐婉的爱情悲剧因为两个人纷纷的离去而结束了,但那一曲《钗头凤》犹在,那一声声错!错!错!仿佛诉说着千万般的酸楚与无奈,而陆游和唐婉的那份真挚凄美的爱情也将永留人间。

参考文献
[1]于北山著.陆游年谱.中华书局.1961.49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