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河地层特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塔河地区位于塔里木盆地北部,构造单元主要在阿克库勒凸起,并包括顺托果勒隆起的北部、哈拉哈塘凹陷东部及草湖凹陷西部。

塔河地区为一以大型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为主的复合型油田。

主要目的层系为奥陶系、石炭系和三叠系。

阿克库勒凸起为由前震旦系变质岩基底上发育的一个长期发展的古凸起,发育震旦系至泥盆系海相沉积,石炭系至二叠系海陆交互相沉积,三叠系至第四系陆相沉积。

目前钻探揭示凸起主体部位自下而上发育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中统、
塔河地区主要目的层系为三叠系、石炭系和奥陶系,其地质特征、岩性特征及电性特征简述如下:
1.三叠系
1.1地质特征
塔河地区三叠系的顶界深度为4100—4290米,底界深度为4650—4830米,属陆相沉积,从北向南、从西向东具有加厚的趋势,与下伏古生代地层不整合接触。

下三叠统主要为灰绿、深灰色泥岩、灰色粉砂岩、砂岩,含孢粉、大孢子和轮藻化石及凝源类化石,厚度由北向南增加。

中、上三叠统包括三套由粗至细的旋回式沉积,每一旋回下部为辫状河三角洲砂岩、砂砾岩相,上部为浅-半深湖暗色泥岩相,部分地区为滨湖沼泽杂色泥岩相。

下旋回砂体以辫状河及三角洲平原相为主,中、上旋回三角洲平原与前缘砂体较为发育。

该层系是阿克库勒凸起主力油气产层之一。

1.2岩性及电性特征
三叠系泥岩标志层自然伽玛值约为160API,地层电阻率值低于0.3Ω·m,该系自上而下分三个组段:哈拉哈塘组、阿克库勒组、柯吐尔组。

(1)哈拉哈塘组(T3h)
该组上部为一厚层深灰色泥岩夹灰色细砂岩,标志层夹在泥岩当中,下部为灰色细、中砂岩、杂色砾岩夹灰色泥岩。

下部砂岩体即为三叠系“上油组”,其砂岩层曲线特征为:三条电阻率曲线呈高侵特征,深感应电阻率值在0.2-1.5Ω·m之间,中感应电阻率值在0.5-4.3Ω·m之间,自然电位曲线呈负异常,其数值在60-110mV之间,自然伽玛值相对于泥岩略低,数值约为50-75API,井眼较规则。

泥岩层:三条电阻率曲线重合,数值为1.0—3.0Ω·m之间,自然电位呈泥岩基线,自然伽玛呈高值,数值为80API左右,井径略有扩径。

(2)阿克库勒组(T

2a
上部主要以泥岩为主,夹有薄层砂岩,中部为一套砂泥岩互层,下部为一套厚层砂岩夹泥岩层。

上部泥岩:三条电阻率基本重合,数值在2.0Ω·m左右;自然电位呈泥岩基线;自然伽玛值略高于砂岩,响应值在60--85API之间;井径扩径;声波时差值呈跳跃状,数值变化范围在70-120μs/ft之间。

中部泥岩层与上部泥岩曲线特征反映相近。

中部砂岩:为三叠系“中油组”,下部砂岩为三叠系“下油组”,砂岩层三条电阻率曲线呈高侵特征,深感应电阻率值在0.5-2.0Ω·m之间,中感应电阻率值在0.6-3.4Ω·m 之间,自然电位呈负异常,数值为70-110mV,自然伽玛数值在60-75API之间,井径规则。


(3)柯吐尔组(T
1k
该组段为一大套泥岩夹细砂岩,三条电阻率曲线基本重合,数值多在 1.7--3Ω·m之间,自然电位呈泥岩基线,自然伽玛值略高于砂岩,在70-100API之间,井径略有扩径,声波时差数值多在60--80μs/ft之间。

2.石炭系
2.1地质特征
石炭系在本区内的顶界深度为4650—4860米,底界深度为5290—5550米。

石炭系在塔里木克拉通内有广泛分布,在本区因受海西早期运动中,塔东部环形古陆形成和阿克库勒古凸起隆升制约,巴楚组下部下砂泥岩段的分布仅较下伏东河塘组略向东北扩大,但仍限于本区西侧S81、S93至T706井一线以西,T706-S79-S96井一线以南;上石炭统仅残存于本区东南,S32井至满参1井一带,阿克库木断裂构造带(轮南1、2井一带)以及轮南13井之北,石炭系全部缺失。

1)卡拉沙依组(C1kl)
塔里木盆地卡拉沙依组是跨统的岩石地层单元,厚度总体由南向北减薄,可分为两个岩性段,即下部的上泥岩段(C1kl1)和上部的上砂泥岩段(C1kl2)。

上泥岩段((C1kl1)在本区为一套潮上带泥坪沉积,岩性为灰色、褐色、褐灰色泥岩、粉砂质泥岩、偶夹灰色薄层粉砂岩,细粒岩屑砂岩,测井曲线上表现为自然伽玛高且变化小,电阻率低而稳定。

上砂泥岩段(C1kl2)区内该段主为一套潮坪沉积。

泥岩色杂,有灰绿、棕、紫等色,砂岩主为成份成熟低的岩屑长石砂岩,次为长石岩屑砂岩,砾岩多分布在本段上部。

上砂泥岩段是本区重要的含油气层段之一。

2)巴楚组(C1b)
是本区石炭系最下部组级岩石地层单元,自下而上可包括下砂泥岩段(C1b1)、上泥岩段(C1b2)、双峰灰岩段(C1b3)等三个岩性段,总的属一套海岸上超沉积。

双峰灰岩段(C1b3)是可进行全盆对比的标志层,在全盆有广泛分布,岩性为两层浅灰、灰白色泥微晶灰岩夹一层泥岩,测井曲线上表现为两个自然伽玛低值和电阻率高峰。

有时“下峰”灰岩含石膏团块或全为石膏,当其相变为泥岩时“下峰”消失。

本段一般厚12~20m,相当稳定,最薄7m(单峰),最厚25.5m。

塔指称本段为“标准灰岩段”。

2.2岩性及电性特征
(1)卡拉沙依组(C1kl)
该组段电阻率值明显高于三叠系柯吐尔组。

上部为大套泥岩,中部为砂泥岩略等厚互层段,下部为一大套泥岩。

中部砂岩层曲线特征为:三条电阻率曲线呈高侵特征,地层电阻率值多在0.4-2.0Ω·m之间,最高可达20Ω·m;自然伽玛为低值30-45API左右;自然电位呈负异常,数值在60-90mV之间;井径数值较规则在12.0-13.0"之间;声波时差值为75μs/ft左右。

上、中部泥岩与下部泥岩:三条电阻率曲线基本重合,但受含灰质影响曲线形态呈锯齿状,数值多在2.0-10.0Ω·m之间;自然伽玛曲线数值在45-75API之间,自然电位呈泥岩基线,井径扩径,数值多在13.0-14.5"之间;声波时差曲线数值多为55-85μs/ft 之间。

(2)巴楚组(C

1b
本组段顶部为双峰灰岩,中上部为一套膏盐岩层(有些井没有钻遇膏盐岩层),下部为一套泥岩,底部为一层砂砾岩层。

双峰灰岩:为该组段的区域性标志层,岩性为黄灰色泥晶灰岩夹灰色泥岩,上下峰均夹有膏岩。

测井曲线显示特征:低自然伽玛、高电阻率值,三条孔隙度曲线值接近理论灰岩值,井径较规则。

膏盐岩段:岩性为无色、红色盐岩夹灰、褐色盐质泥岩。

其曲线特征表现为:三条电阻率曲线数值相差巨大;自然伽玛相对低值;在15-50AP之间I;井径略有扩径;自然电位无异常;声波时差约在60-80μs/ft之间;
泥岩段:岩性为棕褐色泥岩、膏质泥岩。

曲线显示:自然伽玛数值在30-100API之间,电阻率数值在2-9Ω·m之间,自然电位呈泥岩基线。

砂砾岩层:岩性为灰色、杂色砾岩。

曲线特征为:三条电阻率曲线呈微侵特征,深感应电阻率值在6-70Ω·m范围内,自然伽玛值在25-70API之间,声波时差值在50-65μs/ft之间,密度值在2.15-2.65g/cm3之间,中子值在3-14%之间。

3.奥陶系
3.1地质特征
奥陶系在本区内的顶界深度为5290—5550米,底界深度不祥。

(大部分井的奥陶系底界都未打穿)。

塔河地区奥陶系除上统桑塔木组有较多碎屑岩外,其余各组多为碳酸盐岩,但各组
的岩石组合和沉积序列明显不同。

区内除蓬莱坝组较全外,其余各组均遭受不同程度剥蚀,残留分布从老到新、从南到北越来越少。

如果奥陶系钻遇地层较全,可揭示上统的桑塔木组、良里塔格组、恰尔巴克组;中
统的一间房组;中下统的鹰山组。

3.2岩性及电性特征
(1)桑塔木组(O3s)
该组有较多的碎屑岩沉积。

岩石组合为灰绿、灰褐、深灰色泥岩、钙质泥岩、粉
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夹灰岩不规则薄层。

灰岩成分主要为灰、褐色砂屑灰岩、鲕粒灰岩、生屑灰岩、泥微晶灰岩。

下部灰岩不规则薄层厚度大、夹层多,上部灰岩夹层厚度、层数减少。

该组的测井曲线分特征:自然伽玛、电阻率曲线均呈锯齿状。

灰岩夹层自然伽玛值低、电阻率值高,泥质基质则相反。

储层段的自然伽玛曲线数值多在20-65API之间;中上部感应值多在18-70Ω·m之间,下部侧向值在280-700Ω·m之间;井径较规则,三条孔隙度曲线与非储层段相比有较明显的增大变化。

非储层段:自然伽玛数值较高,多在90API 左右,双侧向曲线数值明显低于储层段,数值基本重合在7-15Ω·m左右,与泥岩层电阻率相近,井径较规则。

(2)良里塔格组(O3l)
该组岩石组合为灰、灰白色藻灰岩、藻砾屑灰岩、生物屑灰岩、微晶灰岩,灰岩多
已重结晶,含灰绿色泥质条纹。

厚度最大可达100m以上。

该组灰岩自然伽玛曲线呈低值箱形,与上、下各组泥质含量较高的自然伽玛(高值)曲线有较大差异,极易识别。

测井曲线特征:自然伽玛数值在20-45API之间;双侧向曲线数值与纯灰岩相比较低,但又明显高于泥岩层,曲线基本重合,数值多在20-200Ω·m之间,井径较规则,数值
在7.0"左右,三条孔隙度曲线变化较小:声波时差数值在50-60μs/ft之间,中子孔隙
度值在4-7%左右,密度值在2.65g/cm3左右。

(3)恰尔巴克组(O3q)
该组下部为浅灰、灰色含泥纹泥微晶灰岩,岩性均一,底部多见海绿石,厚十余米。

上部为灰、灰绿过渡为紫红色瘤状灰岩,顶部泥质含量增加。

该组测井曲线十分有特征,明显区别于奥陶系其它组段,自然伽玛曲线在底部附近
多有一个指状尖峰(高值)。

上部灰岩段呈明显的驼峰(高值),电阻率曲线也呈明显的
驼峰(低值)。

测井曲线显示:该段上部为以三高(高伽玛、高声波时差、高中子值)二
低(低电阻率、低密度)为特征的瘤状灰岩;下段泥晶灰岩特征为:即低自然伽玛、高
电阻率(双侧向曲线重合)、三条孔隙度曲线常为灰岩骨架值。

(4)一间房组(O2yj)
该组自然伽玛曲线呈低值箱形。

部分钻井电阻率较高,具高阻特征; 部分钻井电阻率曲线有两个旋回式变化。

该组与上覆恰尔巴克组的界线在测井曲线上较易识别,恰尔巴克组自然伽玛曲线在底部附近多有一个指状尖峰(高值)。

一间房组顶部为粒屑灰岩或海绵礁灰岩,恰尔巴克组底部为含泥质纹层泥微晶灰岩。

该组岩性主要为黄灰色泥晶砂屑灰岩、亮晶鲕粒灰岩、泥晶灰岩、泥晶生物屑灰岩。

测井曲线显示:该组除顶部自然伽玛值略高为10-32API外,其余均为低值小于15API,非储层处:电阻率数值较高,曲线有重合趋势,孔隙度曲线变化不大,基本为灰岩骨架值。

储层处:双侧向曲线数值明显降低,且幅度差较大,深、浅侧向电阻率多在100-800Ω·m之间,三条孔隙度曲线较非储层处有变化,声波时差值在50-53μs/ft之间,密度值在2.60-2.71g/cm3之间,中子值在0.3-2%之间。

(5)鹰山组(O1-2y)
岩性主要为黄灰色泥晶灰岩为主,夹泥晶砂屑灰岩、白云质灰岩。

下段自然伽玛曲线呈低值箱形,其值较鹰山组上段略高。

电阻率曲线呈剧烈起伏的锯齿形。

测井曲线特征:该组段自然伽玛为低值,非储层处:电阻率数值较高,三孔隙度曲线变化不大,基本为灰岩骨架值。

储层处:双侧向曲线数值与上下围岩相比有明显降低,曲线幅度差较大,深、浅侧向电阻率多在40-200Ω·m之间,孔隙度曲线有变化,声波时差值为50-52μs/ft,密度值为2.62-2.7g/cm3,中子值为0.5-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