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族服饰考察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云南民族服饰考察报告
篇一:云南少数民族服饰考察报告
云南少数民族服饰考察报告
一,简要说明
莎士比亚士比亚说过:“如果子们沉默不语,我们的衣裳与体态也会泄露我们过去的经历。
”各民族服饰或因生存环境、生产生活发展水平。
或因图腾标识、纪念宜先、追忆历史等文化传承与审美趣味等原因,在色彩、饰物,纹样等方面层层叠叠地堆积着自然、社会、历史等诸多内质。
服饰以最为直观的穿戴反映着一个民族的民族特征。
比如居诠在高寒山区的民族服饰对繁冗,偏重深色,注重刺绣,色彩鲜艳且对比强烈,纹样繁多;而生活在坝区的白族、傣族等衣饰则较为简便,偏好浅色,色彩趋于协调相爱,不尚纹样。
彝族小孩的虎头帽、虎头鞋,侗族的龙蛇银质背牌等衣饰与其民族的图腾崇拜相关。
苗族服饰中千年不变的每一个传统
纹样,均记载着一段或伤感或激越的故事传说,折射着民族的行徙征战史。
二,考察实录
在这次的民族服饰采风过程中,见到了很多民族的服饰。
头服与头饰体现了各民族不同的文化传统,宗教习俗,审美心理和生存状态。
各民族间其他部位的服饰装饰尚可能有相似之处,但头饰一般不会相同。
有的地区以头饰作为一个民族或某民族支系的称谓,如红头瑶,大头花腰傣,大头苗等。
头服与头饰在民族服饰中占有重要位置,历来就有少数民族服饰“重头轻足”之说。
究其原因,少数民族认为头部代表人体最神圣的部位或有的民族以头部作为识别民族的标志等。
在这里,我将主要谈一谈头饰部分。
头饰主要分为头巾和头帕,可大可小,可长可短,形式非常灵活,穿戴十分方便,可以防尘挡风、保护头发脸面,因而格外适用。
许多头巾和头帕,色彩艳丽,刺绣精美,还具有极大的观赏价值。
我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以包长帕为主,包头巾的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个民族,如部分彝族妇女、白族妇女、傣族妇女、布依族妇女、侗族妇女和仡佬族妇女等。
云南傣族少女有时戴色彩鲜艳的头巾,质料多为绸子和尼龙纱。
侗族妇女包对角头巾或三角头巾。
仡佬族男女都有包头的习惯,用深蓝色或黑色布作包头巾,这种包头巾长六、七尺,也可以说是头帕。
有的妇女不包头,只顶一块花帕,
其实这才是花头巾。
白族妇女很讲究戴“顶巾”。
流行于云南大理、洱源、剑川、鹤庆、云龙、丽江、兰坪等地白族聚居区。
按工艺可分为四类:1、挑花头巾。
蓝布底白线挑花,用几何针法挑
制各种图案。
青年人头巾挑花艳丽、繁多。
随年龄增长,花纹图案不断简化。
蓝底白线挑花这一反彩线挑花的色调,是白族妇女头巾最突出的特色。
2、刺绣头巾。
流行于洱源西山、乔后等山区。
以天蓝或浅绿色布为底,边为锯齿形彩线挑花,中间绣有山花野草,色彩以大红大绿突出。
3、扎染
头巾。
主要流行于大理周城地区。
用白布以靛蓝扎染。
朴素、明快。
4、多层头巾。
流行于剑川三河、丽江九河等地。
除
有较简单的蓝底挑花外,多用头巾包扎造型与层数区别长幼。
少幼女童的头巾为单层,用红线扎成兔耳形;青少年女子用红线将双层头巾在头上环扎一周,翻披在后;婚后妇女则戴多层头巾,少则八层,多则十余层。
无论层数多寡,最上边一层定为蓝色,挑制白花。
老年人头巾层数减至三五层,以黑线挑花。
彝族妇女的头巾,也是多种多样。
大小凉山彝族妇女头上的瓦式方帕,已在前面提及共为一般读者所熟悉。
在此,特意介绍云南花腰彝的头巾——也许,这是中国少数民族中最漂亮的头巾。
??
三,考察启示
中国的民族服饰究竟怎样去研究,怎样去运用民族元素去如何创新,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
从最新的时尚信息我们也可以看到,民族元素的应用在流行趋势上绝对是一股锐不可挡的新势力。
民族元素不是简单的中国文化堆积,不是对民族传统服饰造型、色彩、式样、表面形式上的模仿,而是自然生发于中国民族性之中的,是在对民族传统文化精神、文化心理、审美趣味、习俗风尚等浸润和深入地发掘中,去进行一种中国文化精神、艺术精神的体现、升华与创造,这也是我们需要学习的过程中成长的。
篇二:云南考察报告
专业考察报告
学院:
专业班级:学生姓名:指导老师:实习日期:
时间:
指导老师:
学生:
学号:
地点:
考察内容:一.昆明
四季如春是昆明最大的特色。
少有的气候特征使得鲜花
常年开放,草木四季常青,是著名的“春城”、“花城”。
(关于昆明的美景)
世博园
昆明世界园艺博览园是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会址,园区整体依山就势、错落有致,气势恢弘,集全国各省、区、市地方特色和95个国家风格迥异的园林园艺精品,庭院建筑和科技成就于一园,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时代主题,是一个具有“云南特色、中国气派、世界一流”的园林园艺精品大观园。
滇池
滇池位于昆明市南的西山脚下,其北端紧邻昆明市大观公园,南端至晋宁县内,距市区5km,历史上这里一直是度假观光和避暑的胜地。
滇池形似弦月,南北长39km,东西宽13.5km,平均宽度约8km。
湖岸线长约200km;湖面面积300k ㎡,居云南省首位,湖水最大深度8m,平均深度5m,蓄水量15.7亿,素称“五百里滇池”。
是中国第六大内陆淡水湖。
大观楼
大观楼位于昆明市区西部,距市中心约6km。
始建于康熙年间,因其面临滇池,远望西山,尽揽湖光山色而得名。
入园后可游览涌月亭,凝碧堂,揽胜阁,观稼堂等楼台亭榭。
园中最具观赏价值的大观楼临水而建,楼高三层,其中题匾楹联佳作颇多。
由清代名士孙髯翁所作180字的长联,垂挂
于大观楼临水一面的门柱两侧,号称“古今第一长联”。
翠湖
翠湖位于昆明市五华山西麓,占地面积352亩。
湖东北有“九泉所出,汇而成池”,故又名“九龙池”。
堤畔遍植垂柳,柳枝拂面,湖内多种荷花,藕花飘香,旧有“十亩荷花鱼世界,半城杨柳抚楼台”之联,被誉为“城中碧玉”。
有亭、台、回廊、曲桥等建筑,其建筑精致玲珑,亭阁均有匾对,歌咏园中的景观。
金马碧鸡坊
金马碧鸡坊位于昆明市中心三市街与金碧路汇处,雕梁画栋精美绝伦,东坊临金马山而名为金马坊,西坊靠碧鸡山而名为碧鸡坊。
北与纪念赛滇池的“忠爱坊”相配,合称“品字三坊”,成为昆明闹市胜景;南与建于南诏的东西寺塔相映,显示了昆明古老的文明。
东坊临金马山而名金马碧鸡坊始建于明朝宣德年间,至今已有近四百年的历史。
二.丽江
丽江古城历史悠久,古城中有很多各具特色的建筑,其深厚文化底蕴也同样影响到了它的建筑特点,受汉族影响,其建筑特点既有本民族气息,又具有自己的特色。
主要的民居类型为三坊一照壁和四合五天井,代表性建筑有木府,五凤楼和束河民居建筑群等。
一、古街
古街是古城建筑的特色之一,街道依山势而建,顺水流
而设,以红色角砾岩(五花石)铺就,雨季不泥泞、旱季不飞灰,石上花纹图案自然雅致,质感细腻,与整个城市环境相得益彰。
四方街是丽江古街的代表,位于古城的核心位置,不仅是大研古城的中心,也是滇西北地区的集贸和商业中心。
四方街是一个大约4000平方米的梯形小广场,五花石铺地,街道两旁的店铺鳞次栉比。
其西侧的制高点是科贡坊,为风格独特的三层门楼。
西有西河,东为中河。
西河上设有活动闸门,可利用西河与中河的高差冲洗街面。
从四方街四角延伸出四大主街:光义街、七一街、五一街,新华街,又从四大主街岔出众多街巷,如蛛网交错,四通八达,从而形成以四方街为中心、沿街逐层外延的缜密而又开放的格局。
二、古桥
众多古桥交织错落,构成了复杂的交通网络。
在丽江古城区内的玉河水系上,飞架有354座桥梁。
大石桥为古城众桥之首,位于四方街东向100米,由明代木氏土司所建,因从桥下中河水可看到玉龙雪山倒影,又名映雪桥。
该桥系双孔石拱桥,拱圈用板岩石支砌,桥长10余米,桥宽近4米,桥面用传统的五花石铺砌,坡度平缓,便于两岸往来。
三、代表性建筑
古城中有很多各具特色的建筑,例如木府、福国寺五凤楼和束河民居建筑群等。
木府原系丽江世袭土司木氏衙署,“略备于元,盛于明”。
修复重建的木府占地46亩,坐西向
东,沿中轴线依地势建有忠义坊、义门、前议事厅、万卷楼、护法殿、光碧楼、玉音楼、三清殿、配殿、阁楼、戏台、过街楼、家院、走廊、宫驿等15幢,大大小小计162间。
(纳西族披星戴月)
纳西族是居住在云南省丽江地区的一个古老民族,“披星戴月”衣是纳西族妇女勤劳善良美好品质的象征。
纳西族女子上身着长过膝盖的大褂,宽腰大袖,腰系百褶围腰,下着长裤,背披披肓。
这种披肩是用羊皮去毛、洗净、硝白,而后缝制而成的,然后在披肩上绣上两条白布带,劳动时就将披肩的布带拉到胸前十字交叉系紧,看上去犹如七颗闪亮的星星围着一轮明月,人们把这种着装称为“披星戴月”。
纳西族服饰的文化功能:
1、满足生存需要的保护性功能
2、顺应自然环境的适应性功能
3、确定社会角色的区别性功能
4、恪守礼仪伦常的规范性功能
(紧紧围绕人生四大礼仪(诞生礼、成年礼、婚礼、丧礼)及其他伦理纲常规范的服饰制度,既是传统礼仪的一种物化形式,也是俗尚伦常特殊的外化标签。
)
5、美化身体生活的保护性功能
三.大理
云南——大理白族民居
(照壁)
白族人家建房时,首先在朝东建一堵墙壁,让早晨的阳光最先照耀在这堵墙壁上,给全家带来幸福与吉祥,于是人们将这堵墙称为“照壁”,也称为“风水壁”。
照壁,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具有很强的装饰作用。
因此,照壁在白族民居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以古城和喜洲为代表的典型的白族民居,吸收了中原汉式民居以庭院为中心的组合方式,结合本地区气候、本民族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创造了“三坊一照
篇三:云南考察报告
4月7日,我们27人的小队伍便浩浩荡荡的踏上了去云南的征程了。
以前只知彩云之南,便没有了太多的了解,于是心里充满着期待和兴奋。
一
在火车上,我们一路欢笑,从没有的欢乐。
地处中国西南的云南,自然风光瑰丽多姿,北有雄伟壮丽的雪山冰川,南有广阔的热带雨林和珍稀动植物,西有蜿蜒奔腾的“三江并流”奇观,东有壮观的喀斯特岩溶地貌,中有众多的高原湖泊。
此外,以彝族古老的十月太阳历和毕摩文化,纳西族东巴文化,傣族的贝叶文化,哈尼族梯田文化等为代表的独
特的民族文
化,具有丰富的路由资源.在云南我们主要需要对四个
地方进行考察:大理-丽江-香格里拉-昆明.现在跟我一起来
欣赏美丽的地方美丽的风景吧!
风花雪月
-------大理
旅程的第一个地方,我们来到了大理。
大理全称大理白族自治州,地处云南省中部偏西,市境东巡洱海,西及点苍山脉。
这里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山水风光秀丽多姿,是中国西南边疆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远在四千多年前,大理地区就有原始居民的活动。
大理有“风花雪月”的美称,即下
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
海拔2090米,东邻
楚雄州,南靠普洱市、临沧市,西与保山市、怒江州相连,北接丽江市。
自治州首府驻大理市下关,距昆明市338公里。
自治州总面积达29459平方公里。
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83.7%,坝区面积占(:云南民族服饰考察报告)16.3%。
东西最大横距达320多公里,南北最大纵距达270多公里。
大理古城东临碧波荡漾的洱海,西倚常年青翠的苍山,形成了“一水绕苍山,苍山抱古城”的城市格局。
从779年南诏王异牟寻迁都阳苴咩城,已有1200年的建造历史。
现存的大理古城是以
明朝初年在阳苴咩城的基础上恢复的,城呈方形,开四门,
上建城楼,下有卫城,更有南北三条溪水作为天然屏障,城墙外层是砖砌的;城内由南到北横贯着五条大街,自西向东纵穿了八条街巷,整个城市呈棋盘式布局。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的苍山洱海是古今旅游者所向往的地方。
明代著名文人杨升庵描绘它“山则苍茏垒翠,海则半月掩蓝”,“一望点苍,不觉神爽飞越”。
“下观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无论是谁都不能拒绝这样的诱惑,所以,到了大理,除了古城你一定要去的就是苍山和洱海。
这样的美不胜收的景色让我很是流连忘返啊
!
作为学生,自然不能忘了我们此次出来最主要的目的,便是考察少数民族的服装特色。
云南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超过1000万人的3个省区之一。
全国55个少数民族中,云南有51个,其中人口超过5000人,并有一定聚居区域的少数民族有彝族、白族、哈尼族、壮族、傣族、苗族、傈僳族、回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普米族、怒族、阿昌族、德昂族、基诺族、水族、蒙古族、布依族、独龙族和满族等25个。
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云南省共有4236万人口,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415万,占全省总人口的1/3。
少数民族人口比例虽然低于汉族,但地域分布广泛,全省各地、州、市、县都有。
各少数民族因风俗习惯、聚居特点和所处地理环境的不同,呈现出类型
和格调不同的服饰景观。
大理是白族的主要聚居地。
不论是建筑
还是服装,白族都有着区别于其他民族的地方。
白族主要环绕洱海而居,四季温和凉爽。
白族女子一般穿右枉姊妹装,外罩一件棉布或毛褐、灯心绒、丝绒做的坎肩,系净色或绣花围腰,下穿长裤,.着绣花鞋或普通布鞋、皮鞋.头饰扎染巾和白毛巾,用长辫缠绕压住。
其服饰紧凑、轻巧,一年中大多数时同都可以穿用,冬天才需增加一定的御寒装备。
白族男子一般穿纽扣较多的对襟衣,外罩黑色或蓝色坎肩,下穿长裤,缠白布包头,服饰基词与女装相似,同环境、气候十分协调。
各地坝区民族的服饰在气候因素的表现上,风格趋于接近。
因气温年较差小,衣服的穿着基调四季大致相同,只需在冬天加上棉、毛衣即可,装束偏于简单、轻巧。
大理山区高海拔地带的彝族,绝大多数人都常年按着整张羊皮做成的羊皮褂,女的还有一个既作为护腰又当做饰物的圆形绣花白团毡(彝族叫“裹背”)。
这种服饰在坝区的白族和其他民族中是见不到的。
人间天堂
----------香格里拉
心目中的天堂--香格里拉到了,香格里拉位于云南省西北部的滇、川、藏“大三角”区域,是国家“三江并流”风
景名胜区的一颗明珠,地处迪庆香格里拉腹心地带。
是一片人间少有的完美保留自然生态和民族传统文化的净土,素有“高山大花园”、“动植物王国”、“有色金属王国”的美称。
海拔3200米,著名的有金沙江虎跳峡、澜沧江峡谷等大峡谷,再有辽阔的高山草原牧场、莽莽的原始森林以及星罗棋布的高山湖泊,。
天有不测风云,还是天公不作美,我们刚到就下起来淅淅沥沥的小雨,让本来就有高原反应的女同学又挨起了冻,第二天一早出发去了素有小布达拉宫的松赞林寺,刚到寺庙脚下便被它那金碧辉煌的气势所深深地震撼了。
前来参拜的信徒络绎不绝。
一步一
步个台阶的往上走,早已数不清走了多少个台阶,终于到顶了,大佛一个个的屹立在山上,仿佛在俯视着众生。
看世间的千姿百态。
同学们最high的要属晚上的家访了,一人一条哈达,基于对主人的礼貌,我们要对主人表示感谢
其后是酥油茶,马奶酒还有说不出名字的食物。
主人的能歌善舞,多才多艺让我们深深的折服,掌声此起彼伏,不论是藏
族
老人的嘹亮的歌声还是藏族小伙那舞蹈无不让人拍手
称
赞。
服装的实用是民族服饰的基本功能,但地理环境影响着云南民族服饰的实用性。
香格里拉地区气候寒冷,居住在这一地区的藏族为适应寒冷的环境,在服饰的形式和用料上均有特别的考虑,对付寒冷和应付异常天气、御寒保暖成为这些地区民族服饰的主要功能。
皑皑雪山、广阔无垠的草原、鲜红的莨菪花、神秘的喇嘛寺院??这个老外心目中的世外桃源究竟会是什么样子?香格里拉,自古就是藏民族最理想的“如意宝地”,藏族民歌唱道:“太阳最早照耀的地方,是东方的结塘,人间最殊胜的净土是奶子河畔的香格里拉”。
虽然短暂的停留带给我的是无尽的怀念,但是我想,如果以后有机会,我还会来这里的。
东方威尼斯
------丽江
乘坐大巴车过虎跳峡,经大理,终于到了期盼已久的丽江,丽江古城海拔2416米,
素有“东方威尼斯”之称,丽江是唯一一座没有城墙的古城。
通过这几天的游览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