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鲁教版必修3《3.1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高频题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鲁教版必修3《3.1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高频题集
考试总分:91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卷I(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6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18分)
1. 读中国生态环境问题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显示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
A.干旱半干旱地区
B.亚热带、暖温带地区
C.地形以丘陵、平原为主
D.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
(2)北方土壤次生盐渍化比南方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A.人类大量开垦湿地
B.南方多水田,北方多旱地
C.北方平原面积比南方多
D.北方不合理的灌溉
2. 地闪指云内荷电中心与大地和地物之间的放电过程,如果是云中的正电荷对地放电称为正地闪,如果是云中的负电荷对地放电,称为负地闪。
下图为上海地闪活动日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上海地闪最高值出现在13—16时,主要原因是此时()
A.大气层结稳定
B.下垫面加热强烈
C.西太平洋副高减弱
D.太阳活动强烈
(2)上海老城区地闪活动明显多于新城区,与其密切相关的因素是()
①城市污染②海陆环境③热岛效应④基础设施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水体附近的闪电活动明显较陆地强,主要原因是水体附近()
A.比热容大
B.夜晚冷却快
C.白天升温快
D.水汽供应较少
3. 乌鲁米耶湖春季水深为4~6米,夏季仅1~2米,湖内丰年虾产量丰富。
丰年虾喜砂泥底,以藻类为食,喜高溶氧性水体。
读下图乌鲁米耶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图文信息判断,丰年虾主要分布在乌鲁米耶湖的()
A.东部
B.西部
C.南部
D.北部
(2)乌鲁米耶湖夏季水位较低的主要原因可能有()
①受干燥的东北信风带影响,降水少,蒸发旺盛②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降水少,蒸发旺盛③夏季永久性冰川积雪融水补给水量较少④沿岸地区用水量大,地表入湖水量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黄土区,黄土高原地貌总的特征是地面非常破碎,表现在沟谷密度(单位面积的沟谷总长度)和地面分割度(沟谷面积占流域面积的百分数)两项数值很高。
如图是黄土高原的形成过程示意图。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在地质历史时期形成黄土高原的主导地质作用以及形成目前非常破碎的地表特征的地质作用分别是( )
A.风力沉积、风力侵蚀
B.风力沉积、流水侵蚀
C.风力侵蚀、流水沉积
D.内力作用、外力作用
(2)在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颗粒大小的水平变化规律是( )
A.从西南向东北,黄土颗粒越来越细
B.从西北向东南,黄土颗粒越来越粗
C.从西北向东南,黄土颗粒越来越细
D.从西南向东北,黄土颗粒越来越粗
5. 如图为“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反映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环节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若甲地大量砍伐林木,会导致该地( )
A.大气降水增加
B.地下径流增加
C.水土流失加剧
D.蒸发、蒸腾增强
6. 下列材料是20世纪下半叶我国强沙尘暴发生频率与土地沙化速度统计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表中显示我国的土地沙化速度在不断加快,其原因最可能的是()
A.我国气候有变干的趋势
B.南方北回归线附近出现沙化地区
C.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现象严重
D.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2)针对强沙尘暴次数增多和土地沙化速度加快,我们应采取的积极有效的措施是()
A.开采地下水灌溉,变沙地为耕地和草地
B.在干旱地区扩大牧场,发展畜牧业
C.采取适当办法调整当地产业结构,以减轻生态环境的压力
D.禁止干旱地区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以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
二、多选题(本题共计 1 小题,共计3分)
7.(3分)
中央气象台2017年5月5日6时发布沙尘暴蓝色预警。
下图为运用3S技术生成的“5月5日8时至6日8时全国沙尘落区预报图”。
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双选)
(1)本次沙尘暴的沙源主要为()
A.甲
B.乙
C.丙
D.丁
(2)扬尘、沙尘暴天气造成的影响主要有()
A.传播流感病毒,诱发呼吸道疾病
B.
PM10
增加含量,加重大气污染
C.加重大气的酸性,腐蚀文物古迹
D.影响大气能见度,引发交通事故
卷II(非选择题)
三、解答题(本题共计 7 小题,每题 10 分,共计70分)
8.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荒漠化是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主要表现为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红色荒漠化和次生盐碱化等。
其中,“石质漠化”主要是指我国西南喀斯特地貌区的土地退化现象;“红色荒漠化”主要是指在我国南方低山丘陵红壤分布区的土地荒漠化现象。
下图是我国土地荒漠化地区分布示意图。
(1)分析甲地土地荒漠化的自然原因。
(2)导致甲、乙两地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_______,导致丙地土地荒漠化外力作用是
________和________。
(3)分析乙地荒漠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甘肃省庄浪县耕地面积的90.4%分布于10°~35°的坡面上,干旱和水土流失是造成庄浪县长期贫困的主要原因。
该县坡耕地被称为“三跑田”,即跑水、跑土、跑肥。
为了从根本上摆脱贫困、落后的状况,全县从20世纪70年代起就开展较大规模的梯田建设,采用“山顶沙棘戴帽,山间梯田缠腰,埂坝牧草锁边,沟底穿鞋”的梯田化治理模式,将该县坡耕地绘制成一幅景色迷人的风景画,被誉为“梯田王国”。
下图示意庄浪县位置及庄浪梯田景观。
(1)简述“山顶沙棘戴帽”给庄浪梯田带来的生态效益。
(2)分析庄浪梯田化建设对水循环主要环节的影响。
(3)指出庄浪梯田化建设对当地农业生产的积极影响。
(4)请为庄浪县梯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10. 读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数字①表示________,④表示________,对地面有保温作用的是________(填序号)。
(2)运用上述原理,简析晴天比阴天昼夜温差大的原因。
雾霾,是雾和霾的统称,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是雾霾的主要组成。
(3)雾霾天气发生会使白天变暗,称之为“暗岛效应”,其原因是雾霾对太阳辐射有________作用。
(4)在寒冷的冬天,农民往往在田地里燃烧大量的湿草来防御寒潮,试用所学知识解释其原理。
1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海南岛是个神奇之地,不但能够看到浩瀚的大海、绿意盎然的热带森林,而且还能够感受沙漠岛屿西部是热带稀树干草原的沙漠化典型地区,其沙源物质丰富、广泛。
注入沿海的河流中上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
自历史时期海岛西部逐渐形成了狭长的沙漠化地区。
如图1为海南岛西部沙漠化分布图。
材料二:海南岛部分地区气候资料,海南岛西部风频玫瑰图(图2)。
海南岛部分地区气候资料
月份降水量(mm)平均风速(m/s)日照时数(h)东方海口琼海东方海口琼海东方海口琼海
1126.581.3159.64.6 2.6 2.7202.2144.8121.1
1213.934.968.2 4.5 2.4 2.5187.0131.3112.2
17.619.531.4 4.2 2.5 2.4179.2109.1116.3
214.235.043.5 4.1 2.6 2.6147.698.7101.6
317.450.647.5 3.9 2.8 2.9185.3137.3150.3
430.0100.2125.44.1 2.7 2.9213.9167.9181.4
(1)依据材料,说明海南岛西部降水少、气候干燥的原因。
(2)图中沙漠化地区的沙源物质来源丰富请推测主要来源地,请说明理由。
(3)西部沙漠化面积变化见表。
绘制沙漠化土地变化折线图,并分析海南岛西部沙漠化逆转的人为原因。
年代1959年1975年1986年1996年2003年
沙漠化土地总面积(平方千米)201.45257.92222.19144.97122.57
12. 下图是我国东部沿海水循环和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①→④的水循环类型是_______循环。
通常,该区域水循环最活跃的季节是______(填“夏季”或“冬季”)。
(2)人类通过干预________环节(填数字代码),可以改变区域水资源的时空分配。
甲、乙、丙三处中,不宜建大型水库的是____________。
(3)甲处地质构造是_________,甲谷地的成因是________。
河流在丁处流出山口,常形成的地貌类型是___________。
13.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位于天山北侧,面积4.88万平方千米,海拔300至600米,是中国第二大沙漠。
如图示意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局部及边缘绿洲分布状况。
(1)简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形成的自然原因。
(2)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有众多优良的冬季牧场,分析其冬季牧场形成的主要原因。
(3)简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扩张,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危害。
14.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材料一:我国西北局部地区区域图
材料二:2011年12月17日黄河乌海河段堤防决口,造成当时的2个乡镇5个村900余户4000多村民受灾,直接经济损失1.3亿元。
(1)我国有多条地理界线经过乙所示山脉,请列举两条地理界线。
(2)甲河流流出山口后,径流量沿途逐渐减小,分析造成这种变化的自然原因。
(3)根据材料二,简述此次黄河乌海河段洪涝形成过程。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3~2024学年鲁教版必修3《3.1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高频题集
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6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18分)
1.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
水土流失、荒漠化等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2.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热力环流的成因及过程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3.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热力环流的成因及过程
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4.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5.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水土流失、荒漠化等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6.
【考点】
水土流失、荒漠化等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二、多选题(本题共计 1 小题,共计3分)
7.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水土流失、荒漠化等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自然灾害类型、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三、解答题(本题共计 7 小题,每题 10 分,共计70分)8.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水土流失、荒漠化等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10.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11.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水土流失、荒漠化等的原因及防治措施【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13.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土地荒漠化及其防治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14.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河流的水文、水系特征分析区域的区位分析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