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押题练习试卷D卷 附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区县) 姓名 准考证号 ………密……….…………封…………………线…………………内……..…………
……不……………………. 准…………………答…. …………题…
绝密★启用前
2019年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
押题练习试卷D 卷 附答案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120分钟,本卷满分为15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对幼儿发展状况评估的目的是( )。

A.筛选、排队 B.教师反思性成长 C.提高保教质量
D.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
2、儿童知道从烤炉中取出的面包是热的,这是( )。

A.感觉 B.知觉 C.记忆 D.思维
3、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中,“主动对内疚”阶段所对应的年龄段是( )。

A.0~1.5岁 B.3~1岁 C.1~12岁 D.12~18岁
4、角色游戏中幼儿从独自游戏发展为平行游戏,主要反映了幼儿( )。

A.认识发展水平 B.社会性发展水平 C.情感发展水平 D.身体发展水平
5、婴幼儿喜欢成人接触、抚爱,这种情绪反应的动因是为满足儿童的( )。

A.生理的需要 B.情绪表达性需要 C.自我调节性需要 D.社会性需要
6、个体认识到他人的心理状态,并由此对其相应行为作出因果性推测和解释的能力称为( )。

A.元认知 B.道德认知 C.心理理论 D.认知理论
7、当刺激多次重复出现时,婴儿好像已经认识了它,对它的反应强度减弱,这种现象称作( )。

A.记忆的潜伏期 B.回忆
C.客体永久性
D.习惯化
8、《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到的五个领域,每个领域都可以提炼出一个关键的能力,艺术是( )。

A 、 感受能力 B 、表现能力 C 、创造能力 D 、思维能力
9、儿童学习书面语的最佳时期是( )。

A.1-2岁 B.2-4岁 C.4-5岁 D.5-6岁
10、( )。

原则是指创设幼儿园环境应考虑不同地区、不同条件园所的实际情况,做到因地制宜、勤俭办园。

A. 开放性
B. 发展适宜性
C. 幼儿参与
D. 经济性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幼儿教师应如何注意学前儿童眼睛的保健?
2、简述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特点?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
1、论述幼儿园一日生活的教育意义。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材料分析:
如今走在大街上,时常会遇到一个又一个“小眼镜”;寒暑假,各大医院幼儿眼科专家常常要为前来就诊的大量眼疾患儿治疗。

已有20年幼儿教育教龄的罗老师感慨地说:“近几年,视力不佳的幼儿明显增多了。


结合以上材料,分析幼儿教师应如何帮助并教育幼儿注意眼的保健。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教师遇到如下情况应采取哪些措施。

贝贝穿了一件粉红色的外套,上面有很多小的珠珠和亮片组成的图案,她没事做的时候就用手剥,我发现后阻止了好几次,就怕有意外发生,所以特别的关注她。

可是意想不到的事
情还是发生了,吃过午饭后,先吃完的孩子们开始了自由活动,当我正忙于帮助几个吃饭慢的孩子时,突然有个小朋友告诉我:“老师。

贝贝把一个珠珠塞到鼻子里了。

”我赶忙让生活老师照顾几个没吃完饭的孩子,马上跑过去。

这时的贝贝神情有些紧张,嘴巴张开在呼吸,从她的眼神里看出孩子很害怕,急于求助。

五、活动设计(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活动设计:
请为幼儿园小班设计一份“安全教育”的教育活动设计。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D,对幼儿发展状况评估的目的是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

2、D
3、B
4、【参考答案】B
5、D
6、C
7、D
8、C
9、D
10、D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答案如下:
1、教育学前儿童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2、为学前儿童创设良好的采光条件、适宜的读物和教具
3、定期给学前儿童测查视力
4、教育学前儿童注意眼睛的安全和卫生
5、照顾视力差的学前儿童
6、培养和发展学前儿童的辨色力
2、答案如下:
1、幼儿发生攻击行为的频率较高。

争玩具、争游戏角色、无意攻击、报复性攻击等,另外活动空间狭窄、游戏材料不足也是引起幼儿攻击性行为的重要因素。

2、从工具性攻击向敌意性攻击转化。

小班幼儿的工具性攻击行为多于敌意性攻击行为,而大班幼儿的敌意性攻击显著多于工具性攻击。

3、幼儿多是身体上的攻击,而不是言语的攻击。

发展的总趋势是身体上的攻击逐渐减少,言语攻击相对增多。

4、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

男孩比女孩更容易受到攻击后发动报复行为。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
1、答案如下:
(1)使学前儿童尽快适应托幼机构里的生活,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学前儿童从家庭进入托儿所、幼儿园等学前教育机构所感受到的变化是极大的。

对他们来说,这些机构中的一切都是陌生的。

他们正式进入集体生活后,由家庭的“中心成员”变成了教育机构里众多小朋友中的普通一员。

在家中,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对他们各方面的照顾是非常全面的。

而在学前教育机构里,教师要照顾十几名、几十名的孩子,就需要培养他们具有一定的独立生活能力,才能使其尽快地熟悉、适应集体生活和学习的环境,产生归属感。

学前儿童身体各个器官的生理机能尚未发育成熟,各个组织都比较柔嫩,身体素质还很薄弱;学前儿童时期又是生长发育十分迅速、新陈代谢旺盛的时期。

但是,由于他们缺乏知识经验、独立生活和自我保护的能力,因此,他们既需要教师的悉心照顾,更需要保育员和教师反复指导下的训练,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建立良好的生活秩序。

帮助学前儿童掌握生活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并能在生活中加以应用,可以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增强自信心,也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为最终走向自立奠定最基本的能力和态度基础。

(2)使学前儿童愉快地度过每一天
《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快乐的童年生活”最现实的表现就是儿童每一天的具体生活,而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的表现也是判断、衡量他们学习和发展状况的重要依据之一。

因此,教师要把生活活动不仅看成是满足孩子渴了要喝水、饿了要吃饭等生理需要的过程,更要将其看成是以此为机会,使他们的相关能力逐步得到提高的学习、练习的过程。

让学前儿童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产生安全感、信赖感。

从这个意义上说,学前儿童教育的重要目的就是让幼儿愉快地度过在学前教育机构的每一天。

(3)日常生活是学习的重要途径
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教育的生活化,学前儿童教育必须是保教并重的,必须寓教育于儿童的一日生活之中。

日常生活是学前儿童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教育的重要途径。

《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

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

对学前儿童而言,大部分的学习是生活化的、游戏化的教育活动,就是日常生活本身。

因此,学前教育机构教育应从儿童的一日现实生活中挖掘教育资源,把各种教育内容与儿童一日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把教育活动同儿童一日现实生活结合起来。

儿童日常生活的每个环节都具有教育价值,教师应从儿童发展的现实出发,将这些资源加以充分的组织和利用。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答案如下:
近年来,由于电子产品的广泛普及,很多幼儿沉迷于电脑游戏,导致视力下降,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幼儿为此所困扰,幼儿教师应初步具备帮助幼儿保护和提高视力的能力。

(1)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不在光线过强或过暗的地方看书、画画;看书写字时眼睛距书本保持一尺以上距离;不躺着看书,以免眼与书距离过近;不在走路或乘车时看书,因为身体活动可导致书与眼的距离经常变化,极易造成视觉疲劳;集中用眼一段时间后应望远或到户外活动,以消除眼的疲劳。

(2)为幼儿创设良好的采光条件、适宜的读物和教具。

幼儿活动室窗户大小适中,使自然光充足。

室内墙壁、桌椅家具等宜用浅色,反光较好。

自然光不够充足时,宜用白炽灯照明。

为幼儿提供的书籍,字体宜大,字迹、图案应清晰。

教具要大小适中、颜色鲜艳、画面清楚。

(3)定期给幼儿测查视力。

要定期为幼儿测查视力,以便及时发现异常,及时矫治。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行为,及时发现幼儿视力异常表现。

(4)教育幼儿注意用眼安全和卫生。

幼儿教师要教育幼儿不要用手揉眼睛,毛巾、手帕要专用,用流动的水洗手、洗脸,以防沙眼、结膜炎等;教育幼儿不玩可能伤害眼睛的危险物品,预防眼外伤。

2、答案如下:
幼儿的安全问题是幼儿教师工作的重中之重,发生案例中所述情况以及同类情况可采取以下措施:
(1)如果发生幼儿鼻腔异物时,要让孩子改用口腔呼吸,面向有光亮的地方,令其抬起头并用手指将鼻尖向上推起,用手电筒照射即可看到异物,此时不可立即拿镊子钳夹,以防异物被推向鼻腔深处,对于年龄稍大而又听话的孩子,可用手指压住未堵鼻孔,令其低头并做擤鼻涕的动作,异物即可随气流冲出鼻孔,或是部分露出鼻腔,露出鼻腔的异物属圆形且表面光滑,可用大拇指压迫患侧鼻翼,将异物挤出鼻腔。

(2)如鼻腔的异物属纸团、纽扣等不规则物体,则可用镊子将其夹出。

也可以让患儿闻胡椒粉等刺激性气味,促使患儿打喷嚏,有可能将异物喷出。

(3)对于无法取出的鼻腔异物,老师也不要强行取出,以免损伤鼻腔或形成呼吸道异物,而是应设法劝阻儿童哭闹,改用口腔呼吸,然后迅速抱送医院治疗。

五、活动设计(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参考答案:
我爱小手
活动目标:
1.知道爱护小手,不玩尖利的东西。

2.知道手划破后简单的处理和保护方法。

活动准备:手受伤的小熊玩具
重点难点:知道哪些东西尖利不能玩活动形式:小组活动
活动过程:
1.出示小熊玩具,通过故事导入:“今天小熊在玩的时候可不小心了,弄伤了自己的手,它自己很疼,都快哭了!”
讨论:
(1)这个小熊的手怎么啦?(出血了)
(2)好好的小手怎么会出血呢?(被东西划破了)
(3)什么东西会把手划破?为什么?(玻璃片、针、铁钉、铁丝、剪刀等。

因为这些东西很尖,很锋利。

)(4)启发幼儿回忆:自己的手有没有被划破过,手划破了有哪些不方便。

2.讨论怎样才能使我们的小手不受伤。

(平时不玩剪刀、小刀、针、玻璃片、铁片等尖利的东西。

)
小结:我们周围有很多东西,有的是很尖的,有的是很锋利的,如果我们去玩这些东西,就会把手划破,给自己带来危险和许多不方便。

所以小朋友们不要去玩这些东西,以免我们的手受伤,影响我们的活动和生活。

3.讨论怎样保护、处理小熊(或自己)受了伤的手。

(1)如果手不小心被划破了,能不能用没有洗过的手去捂伤口?为什么?(不能,因为没有洗过的手有细菌,会使伤口感染、化脓。

(2)手受伤了怎么办?(如果擦伤了皮,要先清洗伤口,然后涂上红药水或紫药水;严重的要找医生处理。

)
(3)手包扎后还要注意哪些事项?(不能把伤手浸在水里,不能随便揭掉包布,要按时找老师、医生换药等。

)
小结:如果我们的小手已经受了伤,就更要好好保护,这样才能使它快快恢复健康,为我们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