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四川省双流中学高三考前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届四川省双流中学高三考前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解析版)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迄今为止,记忆一直与人体尤其是大脑联系在一起。

按照这种理解,群体不可能有记忆,因为群体不拥有身体和大脑。

学者们充其量承认,某个个体所具有的记忆是在他与其他人交往中,并且是在社会的框架里形成的。

这正是法国哲学家哈布瓦赫的观点。

根据他的论证,没有社会机制就无从谈起记忆,因为一个人总是根据~定的范畴把接收的印象整理成可以回忆的信息,而这里所说的范畴具有社会性质。

如果使用哈布瓦赫老师涂尔干的话说,回忆和过去是“集体的描述”。

因此,哈布瓦赫使用“集体记忆”这个概念,以指代个体的记忆及其社会起源。

我们用“文化记忆”这个命题对哈布瓦赫的记忆理论加以扩展和完善。

首先区分三种记忆形式:个体记忆属于大脑研究和心理学的范畴,集体记忆属于社会心理学的范畴,文化记忆是文化科学研究的对象。

文化记忆的概念超出了“传统”这个概念的范围,因为文化记忆还涉及遗忘和隐瞒,遗忘和隐瞒导致传统的消失和断裂。

文化记忆具有很强的异质性且形态各异,所以很难接受政治、意识形态或者宗教的限制。

文化记忆具有多层含义,一旦借助文字形式固定下来并被人阅读,就面临被修改的可能性。

有的文献可能被废弃或者受到忽视,有些则被视为核心文献。

文化记忆是有选择性的,在没有文字的情况下,随着环境的变化,所有那些被认为对当下无足轻重的东西都被忘记;而在有文字的情况中,文献通过审查被分为经典与档案,经典指那些必不可少的,而档案则是可有可无的。

我们把哈布瓦赫称为“集体记忆”的东西叫作“交流记忆”,目的是把这种记忆与文化记忆加以区别。

所谓交流记忆就是随着具体环境变化的记忆,这种记忆一般不超过三代人,内容主要包括回忆、想象、俗语等。

这些记忆存储在头脑里,人们不需要更多的解释便能够凭借这些记忆进行交流,而且这些记忆随着时间的流逝发生变化。

哪些集体记忆最终转化为文化记忆,起决定作用的是时间,文化记忆与集体记忆之间的关系犹如长销书与畅销书。

相比之下,文化记忆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时间视域,它可以长达两三千年,因为它建立在特定的基点上。

以古代西方文化来说,这个基点包括《荷马史诗》。

我们现在知道古埃及金字塔铭文和苏美尔祈祷文的成文时间在公元前三世纪,但是它们不属于西方的文化记忆,因为它们并未构成西方人确立文化身份时的坐标。

(摘编自德扬·阿斯曼《“文化记忆”理论的形成和建构》)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记忆通常被认为与人的大脑有着紧密的联系,这种联系导致了群体不可能拥有记忆。

B. 文化记忆具有选择性,人们一般根据内容的重要与否而有意识地去选择传承或遗忘。

C. 文化记忆不仅弥补了哈布瓦赫记忆理论的缺陷,还拓展了“传统”这个概念的外延。

D. 交流记忆会随着具体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而人们就这些记忆进行交流时不存在障碍。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对三种记忆形式作了多角度的阐释,目的在于帮助人们确认自己的文化身份。

B. 文章第一段分析了个体、群体与记忆的关系,阐释了集体记忆这个概念的内涵。

C. 文章第二段从归属范畴、含义以及形态等诸多方面,论述了文化记忆的特征。

D. 文章第三段将集体记忆与文化记忆加以比较,指出时间是区分二者的关键要素。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哈布瓦赫的记忆理论关注个体记忆及其社会起源,在某种程度上受到涂尔干的影响。

B. 集体记忆受时间限制,其中的一部分最终转化为具有相对固定时间祝域的文化记忆。

C. 文化记忆建立在特定的基点上,《荷马史诗》《论语》等都是人类文化记忆的基点。

D. 人们将文化记忆用文字形式固定下来并加以阅读时,就会修改文化记忆的多层含义。

【答案】1. B 2. A 3. D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

题中A项,无中生有。

有文中的“按照这种理解,群体不可能有记忆,因为群体不会拥有身体和大脑”可知,原文的结论是推断出来的,不是确切的事实,所以选项中的“这种联系导致了群体不可能拥有记忆”错误。

C项,混淆事物的内涵和外延。

原文中的“文化记忆概念超出了传统这个概念的范围,因为文化记忆还涉及遗忘和隐瞒”,意思是说“文化记忆”的概念大于“传统”这个概念,并不是“拓展了传统这个概念的外延”。

D项,扩大范围。

原文“这种记忆的存储时间一般不超过三代人这些记忆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发生变化”说明在三代内人们的交流不需要更多的解释,但超过三代后人们的交流可能会出现障碍,所以选项中“人们凭借这些记忆进行交流时不存在障碍”错误。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题中A项,“目的在于帮助人们明确自己的文化身份”分析错误,文章多角度阐释这两种记忆的目的是使人们更好地理解、区分他们。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考核文中的观点。

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

题中D项,变或然为必然。

原文是“它、一旦借助文字形式固
定下来并被人阅读,就会面临被修改的可能性”,意思是有可能被修改,但不是绝对会被修改答案。

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

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来旺媳妇给俺焗的油
安晓斯
来旺一年四季在外面经营五辆大货车,在村里的时间很少。

这天,媳妇丽丽打来电话,说开超市的全福,在咱美容美发厅开业那天来理发了。

点名要我给他焗油。

最后他非留下1000元,说是焗油、理发带祝贺开业。

来旺听了,气炸了,说,看我回家怎么收拾他。

来旺媳妇丽丽看中了沁水湾这个5000多人的大市场,在村里开了美容美发厅。

全福听说来旺要在村里开美容美发厅,就放出话来,等来旺的美容美发厅开业了,我非让他媳妇给我焗一次油。

哥儿几个就笑全福,做你的黄粱美梦吧!让来旺媳妇给你焗油,你想头疼。

可没多久,全福就真的在村里放出话来了:来旺媳妇给俺焗的油,来旺媳妇给俺焗的油。

整个沁水湾的人都知道了。

全福放出的话,来旺很快就知道了。

村里有不少来旺的铁杆兄弟。

一个个电话早打到来旺的手机上。

来旺和全福本是一起长大的好朋友。

自从十年前两人都买了拖拉机、收割机后,矛盾就慢慢产生了。

那时,村里就他们两人有拖拉机、收割机。

一到农忙季节,两人都没黑没白、汗流浃背地干。

一来二去,谁也不让谁。

来旺找人劝说全福,把机械转让给他。

全福说,想得美,只能你干,不兴我干?有本事,把你的机械转让给我。

两人说不到一块儿,就各干各的。

在收费的问题上,又产生了纠纷。

你收一亩50块,我收一亩45块。

你只干大地块,我小地块也干。

你对贫困户要低价,我干脆不收钱。

说到底,价钱总是有差别,谁也不服气谁,弄得两人都不开心。

村里的人都笑着说他们,一山不容二虎,一槽拴不住俩叫驴。

生性倔犟的两人就变得越来越生分,偶尔碰了面也不说话,连招呼也不打。

时间长了,干脆就不来往了。

后来,两人都把机械卖了。

来旺买了几辆大货车,在外面搞起了运输,全福在村里盖起了很大的房子,开了一家大型生活超市。

这一晃,十多年就过去了。

也没吵过嘴,也没打过架,也没说过话,也没共过事。

村里人就看热闹,
这俩叫驴是咋着了?是让钱烧得不成样子了。

可村里人评价,这俩娃,是好娃。

给村里,给老百姓办的都是好事,就是太犟,太倔。

互相说句话,还能折了你阳寿不成?
来旺给村里修了路,全福就给村里盖了戏楼。

来旺给村里建了新学校,全福就给村里盖了敬老院。

俩人还一起当选县里的慈善模范,开大会上台领奖,还是谁也不理谁。

如今,听说全福在村里到处说焗油的事,来旺更是气得不行。

全福还照样在村里放出话,来旺媳妇给俺焗的油,人家手艺就是好。

这一天,来旺回村里,听媳妇丽丽说了那天的详情,就拨通了全福的手机。

来旺说你在哪儿,我们见面说个事儿。

全福说我在家,说事儿就来吧。

来旺说我半个小时到,全福说你啥时来都行。

电话里还是唇枪舌剑。

来旺就脱了上衣,光着膀子,用信封装好1000元钱,气呼呼地去了全福家。

到全福家一看,全福也光着膀子,气呼呼地坐在院子里,前面的小桌子上,放着六盘小菜、一瓶白酒、两个玻璃酒杯。

四目相对的一瞬间,两个光着膀子的大汉都愣了。

“你为啥到处说俺媳妇给你焗油的事?”“我不说你会来见我?”“你为啥就不能先给我说句话?”“我为啥要先给你说句话?”
说话间,两双手突然就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一瓶白酒分成了两杯,哐当一声碰在了一起。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来旺很能干,他的媳妇丽丽也很有商业头脑,丽丽看中了沁水湾这个人口数量可观的大市场,就在村里开起了美容美发厅。

B. 听说来旺要在村里开美容美发厅,全福的心里就打起了小算盘,开业当天,全福点明要来旺媳妇给他焗油,并留下1000元来羞辱来旺夫妇。

C. 来旺和全福竞争的结果是两人的利润都下降,正因如此,来旺买了几辆大货车搞运输,全福在村里开了一家大型生活超市。

D. 小说的结尾简洁有力,用一瓶白酒分“两杯”、酒杯“哐当”碰在一起来表明来旺和全福的和好,也为整篇小说画下了圆满的句号。

5. 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全福和来旺两人共有的性格特点。

6. 小说以全福和来旺“两双手突然就紧紧地握在了一起”作为结局,这样安排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简要分析。

【答案】4. B 5. ①品质相同:勤劳能干、重情重义。

他们购买拖拉机、收割机,没日没夜地干活。


人致富后不忘乡亲,都被县里评为慈善模范。

②性格相近:倔强要强、耿直正派。

两人因收割庄稼闹矛盾,互不相让,谁也不愿先低头,但两人说话耿直,为人正派,争斗中不搞小阴谋。

6. ①小说给读者留下了一个美好的大团圆式结尾,读者美的享受,引发读者的共鸣。

②小说的结局突出了全福和来旺两人的豪爽正直,他们的形象高大起来。

③解开了前面的悬念和误会,突出小说的主题,耐人寻味。

④两个人和好的结局虽然出人意料,但前文的伏笔给结尾做了充分的准备,所以也显得合情合理。

【解析】
4. 试题分析:B项,“留下1000元来羞辱来旺夫妇”错误,由结尾处“前面的小桌子上,放着六盘小菜、一瓶白酒、两个玻璃酒杯”“我不说你会来见我?”可知,全福这样做主要是为了与来旺和解。

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内容的探究,也有对语言鉴赏。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然后明确主旨,分析人物,关注手法;最后结合小说主旨和细节做出准确判断。

5. 试题分析:从全文来看,全福和来旺本是一起长大的好朋友,他们一起买了拖拉机,勤劳致富,而且致富后都不忘记乡亲,表明他们都勤劳能干,有情有义;另一方面,他们又互不相让,在劳动中竞争,在做慈善上也竞争,而且为了争个高低谁也不肯先低头,又表明他们都很倔强;他们在竞争中使用的都是正规手段,又可见他们为人正直。

点睛:这类题的解题思路可分四步走:一是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二是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三是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四是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本题要求分析一部小说中两个人物的性格特征,解答时可先通读全文,筛选出两个人物的言行及他人对这两个人物的评价,然后分别概括出他们的性格特征,再比较异同,找出相同点。

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小说结尾的艺术效果,解答时可从主题表达、情节发展、人物形象塑造等角度进行分析。

从主题表达的角度来看,结尾两人和解,属于传统的大团圆式结局,一方面给读者以美好的心灵感受,另一方面让两个正直的主人公言归于好,突出了小说向美向善的主题;从人物形象的角度看,两个人物和解的行为符合他们一贯的耿直个性,因此结尾也起到了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从情节发展的角度看,这个结局似乎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大学生最为满意的分别是教师职业精神、同学关系、贫困生资助、师生关系、处理不诚信行为的规则、学校校风等6个方面。

此外,本科生对学习场所、信息化资源、考试评分规则、运动场地与体育设施等方面满意度高;高职学生对重视育人、重视专业技术技能培养、实习管理、实习实践等方面满意度高。

这些方面能够得到学生的高满意度,其主要原因是近年来国家宏观教育政策的重视以及政策效力的显现。

担任过学生干部、学习努力程度越高、学习成绩越好的学生对高等教育的满意度越高,说明满意度是可以通过学生个体的进步而提高的。

而学生对学校提供的创业支持、学校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校管理部门办事效率等方面的满意度不高,说明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还需继续加强。

(摘编自《全国高等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
材料二
调查表明,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总体积极健康,呈现向上向好的发展态势。

大学生群体人生态度积极,乐于奉献,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较高,大多数大学生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正确的政治观念,道德认知状况良好,具有强烈的道德意愿和高度的文化自信心。

同时,也发现大学生群体存在一定的享乐主义倾向,对有关思想理论问题存在一定的模糊认识,道德意愿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较大。

如15.2%的大学生赞同“生死由命,富贵在天”的宿命论观点;16.2%的大学生赞同“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拜金主义观点。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较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

如在道德观方面,对“搀扶跌倒老人”心存担忧的大学生中82.5%是因为社会上借此讹人的事件很多。

在准确把握各类环境影响的基础上,多方联动,帮助改善大学生学习生活条件,不断强化正面宣传,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积极储备并充分发挥环境化人的正能量,发挥核心价值观在环境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无疑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途径。

材料三: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

面对变化迅猛、日新月异且竞争激烈的社会,现代大学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诸多心理问题出现并呈上升趋势。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的发展,而且关系到社会各方面的发展。

大学生犯罪率逐步增加等不良现象,都与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有非常大的关系。


个体发展的角度来看,大学生正处于由青少年向成年转变的过渡期,很多矛盾冲突都会出现,如果不能妥善解决这些矛盾,寻找平衡点,就会出现心理障碍,产生心理问题。

对大学生心理素质进行培养,以满足社会对综合性高素质全能人才的需求,已成为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

同时,我们也相信,在社会、学校以及大学生自身的努力下,心理健康问题一定会得到解决,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身体素质以及心理素质的大学生群体会日益壮大,为社会承担起更多的责任,为祖国做出更大的贡献。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图表显示,本科生对国家的贫困生资助制度的实施最为满意,对学校的课程教学情况最不满意。

B. 本科生与高职生的满意内容没有交集,本科生满意的是学习场所、信息化资源等,高职生则满意重视育人等。

C. 图表显示,本科生满意度最低的十个方面里,课程教学、师资力量等与教学活动相关的方面较多。

D.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总体比较健康,态度积极,乐于奉献,但也有一部分大学生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大学生对高等教育的满意度,可以通过学生个体的进步而提高,另外,国家政策对提升满意度的效力也十分明显。

B. 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还需继续加强,但大学生对学校提供创业支持、培养创新能力等期盼过高,会适得其反。

C. 在社会、学校、大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一定能够得到解决,如此就能满意社会对优秀人才的需要。

D. 当代社会变化极快,竞争激烈,给正在向成人转变的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以致大学生群体心理问题严重。

E.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应该得到足够重视,因为它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的发展,而且关系到社会的发展。

9. 针对大学生群体思想方面存在的问题,学校和社会应该采取哪些应对措施?请简要概括。

【答案】7. B 8. AE
9. ①学校应加强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②学校应加强自身建设为学生的学习和就业提供有力支持;③学校应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设置心理辅导课程等:④社会应加强宣传,壮大主流思想舆论,营造正能量思想氛围;⑤社会可从政策上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支持,减轻大学生心理压力。

【解析】
7.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
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B项,“本科生与高职生的满意内容没有交集”错,忽视了文本中
的“此外”之前讲的是二者相同的满意内容。

8.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B项,“但大学生对学校提供创业支持、培养创新能力等期盼过高,会适得其反”于文无据。

C项,从材料三结尾看,解决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一定就能满足社会对优秀人才的需要,因为优秀的人才还需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

D项,“以致大学生群体心理问题严重”错,但并不能由此直接得出“大学生群体心理问题严重”的结论。

点睛: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筛选和整合时注意区分是局部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然后找到具体的答题区位,摘取关键词语作答,重点注意相关段落的段首句和段尾句。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宗泽字汝霖,婺州义乌人。

泽自幼豪爽有大志,登元祐六年进士第。

廷对极陈时弊,考官恶直,置末.
甲.。

调衢州龙游令。

民未知学,泽为建庠序
..,设师儒,讲论经术,风俗一变,自此擢科者相继。

通判登州。

境内官田数百顷,皆不毛之地,岁输万余缗,率横取于民,泽奏免之。

朝廷遣使由登州结女真,盟海上,谋夹攻契丹,泽语所亲曰:“天下自是多事矣。

”退居东阳,结庐山谷间。

靖康元命知磁州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嬴卒十余人。

磁经敌骑蹂躏之余,人民逃徙,帑廪枵然。

泽至,缮城壁,浚湟池,治器械,募义勇,始为固守不移之计。

上言:“邢、洺、磁、赵、相五州各蓄精兵二万人,敌攻一郡则四郡皆应,是一郡之兵常有十万人。

”上嘉之。

时金人逼二帝北行,康王即帝位于南京,泽入见,涕泗交颐,陈兴复大计。

金人谋攻汴京。

金人自郑
抵白沙,去汴京密迩,都人震恐。

僚属入问计,泽方对客围棋,笑曰:“何事张皇,刘衍等在外必能御敌。

”乃选精锐数千,使绕出敌后,伏其归路。

金人果败,自是不复犯东京。

泽威声日著,北方闻其名,常尊惮之,对南人言,必曰宗爷爷。

泽疏.言:“丁进数十万众愿守护京城,李成愿扈从还阙.,即渡河剿敌,杨进等兵百万,亦愿渡河,同致死力。

臣闻‘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陛下及此时还京,则众心翕然,何敌国之足忧乎?”上乃降诏择日还京。

泽前后请上还京二十余奏,每为潜善等所抑,忧愤成疾,疽发于背。

诸将入问疾,泽矍然曰:“吾以二帝蒙尘,积愤至此。

汝等能歼敌,则我死无恨。

”众皆流涕曰:“敢不尽力!”诸将出,泽叹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翌日,风雨昼晦。

泽无一语及家事,但连呼“过河”者三而薨。

都人号恸。

遗表犹赞上还京。

赠观文殿学士、通议大夫,谥忠简。

(节选自《宋史亲泽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靖康元年/命知磁州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面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赢卒十余人/
B. 靖康元年/命知磁州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赢卒十余人/
C. 靖康元年/命知磁州/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赢卒十余人/
D. 靖康元年/命知磁州/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赢卒十余人/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末甲,古代科举制度殿试中一种等级,殿试录取的等级称甲,最低一等叫末甲。

B. 庠序,指古代的地方学校,在商周时代就已经出现,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

C. 疏也称“奏疏”,与作为文体的“表”不同,是古代臣子向君王陈情说理的文章。

D. 阙是皇宫前面两边的楼台,中间空缺为道路,这里指宫殿,可理解为“旧都”。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宗泽兴学重教,开启民智。

他在担任衢州龙游令时,发现当时民众不知学习,遂兴办学校,聘请老师,讲论经学,不仅转变了风俗,也使考上科举的人不断涌现。

B. 宗泽高瞻远瞩,颇有政治远见。

他在担任登州通判期间对朝廷结交女真、与它结盟并谋划夹攻契丹的举措不以为然,认为天下将大乱,遂辞官隐居,不再出仕。

C. 宗泽精明能干,富于军事才能。

他在担任磁州知州期间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防备措施,为坚守磁州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