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贝缩宫素在预防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医药论丛》Contemporary Medical Symposium 2019 年 第 17 卷 第 23 期 ·药物与临床·122
2.2 两组产妇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对比
两组产妇恶心呕吐、寒战、发热及面部潮红等用药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相比,P>0.05。

详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对比[n(%)]
组别例数恶心、呕吐寒战发热面部潮红共计
观察组402(5)1(2.5)1(2.5)1(2.5)7(12.5)对照组401(2.5)0(0)1(2.5)1(2.5)3(7.5)χ²值 1.829
P值0.176
3 讨论
产后出血是导致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

宫缩乏力是导致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

对存在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孕产妇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对于预防其发生产后出血,减少其产后的出血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缩宫素是目前产科临床上治疗产后出血的常用药。

不过,有研究结果显示,部分孕产妇对缩宫素的敏感性较差,用缩宫素对其进行治疗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3]。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是一种强效的促子宫收缩药。

该药可通过增加产妇子宫平滑肌细胞中钙离子的含量,促进其子宫平滑肌的收缩。

该药还可与产妇体内的内源性前列腺素共同发挥作用,促使其子宫内的血小板凝聚,从而可在短时间内闭合其子宫创面的血窦,发挥止血的效果[4]。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对存在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进行预防性治疗可显著降低其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减少其产后的出血量,且不会增加其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石蕊,赵可新,陈立芳,等.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用于产后
出血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分析[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7,33(16):1597-1600.
[2] 杨彩虹,李勇逵.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Barkri球囊治疗产后出血
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16):69-71.
[3] 邹学艳.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用于60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
产妇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探析[J].黑龙江医药,2017,30(4):831-833.
[4] 王巍.探究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孕产妇产后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
值[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7,4(14):63-64.
卡贝缩宫素在预防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
袁 莉
(南京市溧水人民医院,江苏 南京 211200)
[摘要]目的:探讨卡贝缩宫素在预防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期间在南京市溧水人民医院进行分娩的40例产妇分为reference组(n=20)和observation组(n=20)。

为reference组产妇使用缩宫素进行预防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治疗,为observation组产妇使用卡贝缩宫素进行预防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治疗。

然后,比较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及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结果:在产后的30 min、2 h和24 h,observation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均低于reference组产妇,P<0.05。

两组产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比,P>0.05。

结论:卡贝缩宫素在预防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

[关键词]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卡贝缩宫素;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量
[中图分类号]R714.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7629-(2019)23-0122-02
产后出血是指在产妇产后的24 h内其出血量超过500 ml(阴道分娩后的出血量)或超过1000 ml(剖宫产术后的出血量)的一种分娩期并发症[1]。

产后出血多由产妇的体质、胎盘因素、子宫收缩乏力等因素所致,是导致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缩宫素是临床上应用极为广泛的一种预防和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药物。

该药具有起效快、副作用小等特点,但药效持续作用的时间较短[2]。

卡贝缩宫素是一种新型的预防和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药物。

本次研究主要是探讨卡贝缩宫素在预防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期间在南京市溧水人民医院进行分娩的40例产妇。

这40例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均出现宫缩乏力的症状。

本次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是:1)产妇存在有肝、肾功能障碍的情况。

2)产妇合并有内分泌疾病。

3)多胎妊娠产妇。

将这40例产妇分为reference组(n=20)和observation组(n=20)。

在reference组产妇中,有初产妇6例,经产妇14例;其年龄为23~39岁,平均年龄为(29.50±2.50)岁。

在observation组产妇中,有初产妇8例,经产妇12例;其年龄为23~41岁,平均年龄为(28.50±1.50)岁。

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在产妇分娩结束后,为reference组产妇使用缩宫素进行预防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治疗,方法是:用10 U的缩宫素对产妇进行子宫肌内注射,同时使用10 U的缩宫素对其进行静脉滴注。

为observation组产妇使用卡贝缩宫素进行预防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治疗,方法是:将100 μg的卡贝缩宫素加入到100 ml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中,用此药液对产妇进行静脉滴注。

1.3 观察指标
治疗后,观察两组产妇在产后的30 min、2 h和24 h 其产后出血量及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均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
x±)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

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时间段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的比较
在产后的30 min、2 h和24 h,observation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均低于reference组产妇,P<0.05。

详见表1。

表1不同时间段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的比较(ml,s
x±)组别例数产后的30 min产后的2 h产后的24 h reference组20160.50±17.50240.45±20.38345.75±30.25 observation组2090.25±12.50140.20±20.25201.25±25.55
P值<0.05<0.05<0.05
2.2 治疗期间两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在治疗期间,在reference组的20例产妇中,发生恶心、呕吐的产妇有2例,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0%。

在observation组的20例产妇中,发生血压水平升高的产妇
《当代医药论丛》Contemporary Medical Symposium 2019 年 第 17 卷 第 23 期 ·药物与临床·123
有1例,发生腹痛的产妇有1例,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0%。

两组产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比,P>0.0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产妇及新生儿的安全与健康问题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产后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分娩期并发症之一。

软产道损伤、宫缩乏力、凝血功能障碍等多种因素均可导致产妇发生产后出血[3]。

相关的统计数据显示,有80%左右的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原因是宫缩乏力。

产后出血可导致产妇发生贫血、失血性休克等病症,严重时可危及其生命。

缩宫素属于多肽类药物,是临床上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的常用药。

该药具有进行静脉滴注后即时生效的特点,但其药物半衰期较短,在一般情况下需对产妇进行8~16 h的持续静脉滴注才能维持药效[4]。

有研究表明,当产妇体内缩宫素的受体呈饱和状态(缩宫素的用药量超过60 IU后即呈饱和状态)时,继续为其用药的效果并不明显。

卡贝缩宫素是一种新型的长效缩宫素,其能够与子宫平滑肌受体结合,增强子宫的张力,增加子宫收缩的频率,抑制血红蛋白的流失。

该药具有起效快、药物半衰期较长等特点[5]。

有研究表明,与缩宫素相比,卡贝缩宫素在促进产妇子宫收缩方面的作用更强。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在产后的30 min、2 h和24 h,observation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均低于reference组产妇,P<0.05。

两组产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比,P>0.05。

这说明,卡贝缩宫素在预防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

参考文献
[1] 李小贤,范冬青,马娟.卡贝缩宫素用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预防
作用及护理[J].海峡药学,2018,30(3):188-189.
[2] 余燕琼.卡贝缩宫素预防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效果观察[J].临床
合理用药杂志,2018,11(13):100-101.
[3] 林娟.缩宫素与卡贝缩宫素治疗产后出血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
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7,34(1):80-81.
[4] 倪宇锦,李爱红.卡贝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J].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2017,38(5):63-65.
[5] 管秀娟,陈小段.卡贝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36):120,122.
对我院门诊西药房中抗菌药使用情况的调查分析
蒋 红
(江苏省泰兴市中医院,江苏 泰兴 225400)
[摘要]目的:调查分析泰兴市中医院门诊西药房抗菌药的使用情况,以便为该院建立抗菌药长效管理机制提供参考。

方法:从2018年1月至12月期间泰兴市中医院门诊西药房的处方中随机抽取6500张处方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这6500张处方中抗菌药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其中使用抗菌药的处方进行处方点评。

然后,观察这些处方中抗菌药的使用情况。

结果:在这6500张处方中,使用抗菌药的处方有1577张(占24.26%)。

在使用抗菌药的1577张处方中,单一用药处方占80.72%,联合用药处方占19.28%;其中口服给药处方占94.04%,肌内注射给药处方占3.11%,静脉滴注给药处方占2.85%;其中用药频率排在前五位的药品依次为头孢丙烯、头孢克肟、头孢唑肟、阿奇霉素和头孢尼西钠。

在使用抗菌药的1577张处方中,有37张处方存在不合理用药的情况,其不合理用药率为2.35%。

在不合理用药的37张处方中,抗菌药的用量用法不适宜处方的占比(占35.14%)最高,无指征用药处方的占比(占18.92)次之。

结论:在2018年1月至12月期间泰兴市中医院门诊西药房抗菌药的临床应用情况基本合理。

[关键词]门诊;西药房;抗菌药;合理用药;处方点评
[中图分类号]R9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7629-(2019)23-0123-02
抗菌药是指能够抑制或杀灭病原菌的药物,包括抗生素和人工合成类抗菌药。

我国是抗菌药的生产及使用大国。

按照化学结构、抗菌谱、抗病原体谱、作用机制等进行综合分类可将我国在临床上使用的抗菌药分为250种,占全球抗菌药品种的92%。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8版)中收录的45种抗菌药基本可以满足我国临床上对各类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治疗[1]。

近年来,随着抗菌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很多病原菌已对抗菌药产生了耐药性,不少患者在使用抗菌药时出现了不良反应。

这两个方面已经成为临床上急需解决的问题。

因此,提高抗菌药的临床合理利用率就成为各级医院药品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2]。

本次研究主要是调查分析泰兴市中医院门诊西药房抗菌药的使用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8年1月至12月期间泰兴市中医院门诊西药房中的6500张处方。

这6500张处方均是由门诊各科医生开具的电子处方,涵盖了我院的多个科室并涉及多种疾病,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1.2 研究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这6500张处方中抗菌药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对其中使用抗菌药的处方进行点评。

点评的方法是:1)采用Excel表格对处方中是否使用抗菌药及使用抗菌药的种类、用法、给药途径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2)按照《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新编药物学》、《中国药典》及药品的使用说明书,使用电子处方点评系统对使用抗菌药的处方进行点评。

1.3 观察指标
观察这些处方中抗菌药的使用情况。

2 结果
2.1 对这6500张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的结果
这6500张处方中,使用抗菌药的处方有1577张,其抗菌药的使用率为24.26%。

在使用抗菌药的1577张处方中,单一用药处方的占比为80.72%(1273/1577),联合用药处方的占比为19.28%(304/1577);其中口服给药处方的占比为94.04%(1483/1577),肌内注射给药处方的占比为3.11%(49/1577),静脉滴注给药处方的占比为2.85%(45/1577)。

在使用抗菌药的1577张处方中共计使用抗菌药1889例次,每张处方使用抗菌药的平均种类为1.2种;其中用药频率排在前五位的药品依次为头孢丙烯、头孢克肟、头孢唑肟、阿奇霉素和头孢尼西钠。

详见表1。

表1 在使用抗菌药的1577张处方中使用频率排名前五的抗菌药排序药品种类处方数(张)占比(%)
1头孢丙烯33721.4
2头孢克肟27617.5
3头孢唑肟24115.3
4阿奇霉素18611.8
5头孢尼西钠1499.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