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方法例题总结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 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
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 静安谧, 雄奇优美 生机勃勃,富丽堂皇 ,肃杀 荒寒 瑰丽雄壮, 虚幻飘渺 凄寒萧条 繁华热闹等 。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
二.手法技巧题(分析技巧)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 提问变体: 1)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提问变体:
1)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2)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 方法点拨:
古诗的思想内容大致有9种:忧国伤时,建功报 国,思乡怀仁,离情别绪,伤春悲秋,怀才不遇 ,隐逸志趣,山水之情,吊古伤今。
对思想主旨的把握仍需从景象入手分析意境。
答题步骤:
(1)找出诗歌的意象,归纳其特点和所营 造的意境
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 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 (1)描绘该词句所营造的景象画面 (2)指出该词句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表达技巧) (3)从该词在全诗所起的作用(思想内容)。
六.思想主旨题
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 旨是什么(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 联发问。)
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 词的差异性。 (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 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
(2) (5分)“邀”字是拟人手法(把月光 写得很有情味),(1分)晃动的月影好 像是疏帘请来的一样。(1分)“纳”字 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1分)溪声 好像可以用虚枕装起来一样。(1分)透 露出诗人对月影、溪声的欣赏(或喜 爱之情)。(1分)(意思对则可)
白 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香。
2.描写手法: 衬托、对比、动静结合、虚实结 合、渲染 、视角变化(远近、高低等)、白描; 等
3.修辞手法:比喻、比拟、排比、对比、设问、 反问、夸张、反复、借代、反语、对偶、典故、 比兴…
4、其它:联想、想象、夹叙夹议(叙议结合)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意向,形象和诗 歌主旨的关系
(3)明确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七.比较评价题
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 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答题思路: (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
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
2)描写性字词:分析对营造意境的作用,答题时采用“ 生动准确”,"清新质朴”,“隽永”等词
3)动作性字词:分析其传神之处,以寻求诗人所要表 达的情感。可用“生动”,“形象”,“简练”,“富有表现力” 等词。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1)这首小诗中作者突出了白梅的哪些主要 特征?
(2)作者在写作上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表 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耐寒,清高,报春(答对一点不给分, 答对两点给1分,答对三点给2分)
(2)衬托,以冰雪林衬托梅的坚毅;对比, 以混芳尘的桃李对比,显其高洁守志;托物言 志,表达了诗人坚持自己的理想和操守,不与 世俗同流合污,愿留清气满人间的高格远志。 (答对两种表现手法和诗人感情的得满分)
提问变式: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或谈谈此诗的 语言艺术。
应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 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一般可 表述为: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 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 动,有节奏感、有音乐美、有艺术感染力等。
答题步骤:第一步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第二步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意境描述题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手法技巧题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 2)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方法点拨: 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 必须熟悉一些常用的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
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表现手法:
1.抒情方法: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 。
间接抒情的主要手段有借景(物)抒情,托 物言志(象征) ,融情于景、怀古伤今等。
(3)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Βιβλιοθήκη 阶下青苔与红树, 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⑵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 要分析。(3分)
明确: (步骤一)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 点是借景抒情。 (步骤二)诗人借助对“青苔”、“红 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 浓厚的主现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步骤 三)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从其他角度(如互文手法)回答,言之成理也可。】
思想感情? 方法点拨: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
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
不可。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1)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
2)描摹出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
夏日三首(其一) 北宋 张耒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 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 久拚两鬓如霜雪,直欲樵渔过此生。 (1)具体说明一下这首诗突出运用了哪种 手法来表现环境的“清”的。
(2)颈联中“邀”“纳”二字极为传神,请 作简要分析。
6.(1)(3分)反衬手法(以动衬静)。(衬托手 法)(1分)幼雀雏燕在檐前飞舞,反衬村居环境 的清幽;蝴蝶飞舞,蜘蛛织网,反衬白天的清 静;风吹帘动,溪声嘈嘈,反衬夜晚的清静。 (2分)(三种情况答出两种则可)
诗词鉴赏题的七种模式
一.意境描述题 二.手法技巧题 三.语言风格题 四.炼字赏析题 五.诗眼统领题 六.思想主旨题 七.比较评价题
一.意境描述题( 分析意象、意境)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
第三步指出这些诗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炼字赏析题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
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
里?谈谈你的理解。
方法点拨:注意区分类别,把握其深层含义 1)典故性字词:挖掘典故的本义,探寻作者的用意,
答题时采用“委婉”,“含蓄”,“蕴藉”等词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 样的感情。
五.诗眼统领题(一词领全诗)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提问变体:前人认为某句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有什
么看法? 方法点拨: 诗眼包括句中之眼和篇中之眼,是诗句,诗篇中表现力
最强,意蕴丰富,最赏心悦目的那个字句。 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
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 静安谧, 雄奇优美 生机勃勃,富丽堂皇 ,肃杀 荒寒 瑰丽雄壮, 虚幻飘渺 凄寒萧条 繁华热闹等 。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
二.手法技巧题(分析技巧)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 提问变体: 1)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提问变体:
1)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2)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 方法点拨:
古诗的思想内容大致有9种:忧国伤时,建功报 国,思乡怀仁,离情别绪,伤春悲秋,怀才不遇 ,隐逸志趣,山水之情,吊古伤今。
对思想主旨的把握仍需从景象入手分析意境。
答题步骤:
(1)找出诗歌的意象,归纳其特点和所营 造的意境
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 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 (1)描绘该词句所营造的景象画面 (2)指出该词句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表达技巧) (3)从该词在全诗所起的作用(思想内容)。
六.思想主旨题
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 旨是什么(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 联发问。)
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 词的差异性。 (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 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
(2) (5分)“邀”字是拟人手法(把月光 写得很有情味),(1分)晃动的月影好 像是疏帘请来的一样。(1分)“纳”字 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1分)溪声 好像可以用虚枕装起来一样。(1分)透 露出诗人对月影、溪声的欣赏(或喜 爱之情)。(1分)(意思对则可)
白 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香。
2.描写手法: 衬托、对比、动静结合、虚实结 合、渲染 、视角变化(远近、高低等)、白描; 等
3.修辞手法:比喻、比拟、排比、对比、设问、 反问、夸张、反复、借代、反语、对偶、典故、 比兴…
4、其它:联想、想象、夹叙夹议(叙议结合)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意向,形象和诗 歌主旨的关系
(3)明确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七.比较评价题
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 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答题思路: (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
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
2)描写性字词:分析对营造意境的作用,答题时采用“ 生动准确”,"清新质朴”,“隽永”等词
3)动作性字词:分析其传神之处,以寻求诗人所要表 达的情感。可用“生动”,“形象”,“简练”,“富有表现力” 等词。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1)这首小诗中作者突出了白梅的哪些主要 特征?
(2)作者在写作上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表 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耐寒,清高,报春(答对一点不给分, 答对两点给1分,答对三点给2分)
(2)衬托,以冰雪林衬托梅的坚毅;对比, 以混芳尘的桃李对比,显其高洁守志;托物言 志,表达了诗人坚持自己的理想和操守,不与 世俗同流合污,愿留清气满人间的高格远志。 (答对两种表现手法和诗人感情的得满分)
提问变式: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或谈谈此诗的 语言艺术。
应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 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一般可 表述为: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 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 动,有节奏感、有音乐美、有艺术感染力等。
答题步骤:第一步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第二步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意境描述题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手法技巧题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 2)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方法点拨: 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 必须熟悉一些常用的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
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表现手法:
1.抒情方法: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 。
间接抒情的主要手段有借景(物)抒情,托 物言志(象征) ,融情于景、怀古伤今等。
(3)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Βιβλιοθήκη 阶下青苔与红树, 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⑵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 要分析。(3分)
明确: (步骤一)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 点是借景抒情。 (步骤二)诗人借助对“青苔”、“红 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 浓厚的主现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步骤 三)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从其他角度(如互文手法)回答,言之成理也可。】
思想感情? 方法点拨: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
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
不可。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1)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
2)描摹出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
夏日三首(其一) 北宋 张耒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 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 久拚两鬓如霜雪,直欲樵渔过此生。 (1)具体说明一下这首诗突出运用了哪种 手法来表现环境的“清”的。
(2)颈联中“邀”“纳”二字极为传神,请 作简要分析。
6.(1)(3分)反衬手法(以动衬静)。(衬托手 法)(1分)幼雀雏燕在檐前飞舞,反衬村居环境 的清幽;蝴蝶飞舞,蜘蛛织网,反衬白天的清 静;风吹帘动,溪声嘈嘈,反衬夜晚的清静。 (2分)(三种情况答出两种则可)
诗词鉴赏题的七种模式
一.意境描述题 二.手法技巧题 三.语言风格题 四.炼字赏析题 五.诗眼统领题 六.思想主旨题 七.比较评价题
一.意境描述题( 分析意象、意境)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
第三步指出这些诗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炼字赏析题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
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
里?谈谈你的理解。
方法点拨:注意区分类别,把握其深层含义 1)典故性字词:挖掘典故的本义,探寻作者的用意,
答题时采用“委婉”,“含蓄”,“蕴藉”等词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 样的感情。
五.诗眼统领题(一词领全诗)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提问变体:前人认为某句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有什
么看法? 方法点拨: 诗眼包括句中之眼和篇中之眼,是诗句,诗篇中表现力
最强,意蕴丰富,最赏心悦目的那个字句。 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