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远程监护流程表的设计与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脏远程监护流程表的设计与应用
基金项目:山东省博士后择优资助科研项目(编号:200603083)
作者单位:250001 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陈守强);山东中医药大学(边晓媛);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宋秀兰,余玫,魏敏,贾书敏)
通讯作者:陈守强
本文介绍了心脏远程监护中心的工作流程及流程表的设计思路、格式、组成及应用。
流程表简明扼要,使用快捷方便,可使工作人员明确责任,避免重复劳动,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此外,它便于归档保存用户资料,为科学研究工作提
供原始材料,值得进一步推广。
2005年6月10日,亚洲第一家基于GPRS无线通讯网络构建的“院外心脏远程监护中心”落户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并正式投入临床应用[1]。
心脏远程监护系统由设在医院的心脏远程监护中心和用户随身佩带的心脏远程监护仪iHolter 组成,具有实时记录、存储、报警、发送、接受心电图的功能[2]。
心脏远程监护系统在疾病诊断、手术监护、起搏器随访和干部保健等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3]。
心脏远程监护技术在临床的推广应用,对心血管疾病防治工作的开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4]。
为规范管理、避免重复劳动,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2006年6月心脏远程监护中心设计了心脏远程监护流程表(以下简称流程表),
现介绍如下。
1 流程表的设计与应用
1.1 设计思路尽可能方便监护人员使用,做到既节约接待时间,又能准确、系统记录用户资料,同时还方便交接、病历保存及科学研究[5],利于实行科学的标准化管理[6]。
1.2 设计格式具体见图1、图2。
1.3 流程表组成包括“用户填写”、“接待人员填写”、“监护人员填写”和“回
放人员填写”四个方面的内容,分别由用户、接待人员、监护人员和回放人员填写完成。
1.4 应用接待人员在接待用户时,首先让用户填写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家庭住址、家庭电话、第一亲属姓名、有效证件、证件号码等“用户填写”内容;然后填写“接待人员填写”内容。
后者分为“带机时”、“摘机时”和“发送报告时”三
部分内容。
“带机时”内容包括用户来源(住院、门诊、干部、购买等)、带机目的(疾病诊断、术前检查、术中监护、术后监护、药物疗效观察、起搏器随访等)、带机时间、预警器编号、现病史、疾病诊断、普通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等内容,填写完毕后将流程表交予监护人员(见图1);“摘机时”内容包括摘机时间、图形是否完整清晰、是否重带等内容,对不需重带者填写完毕后将流程表交予回放人员;“发送报告时”内容包括用户意见与建议、用户满意度等内容,用户取走报告
并签名后将流程表存档。
监护人员在监护过程中,对有临床意义并给予回复的心电图要详细记录,包括接收时间、接收方式、用户症状等内容;用户摘机后要统计接收条数、回复条
数等内容,并予以记录,将流程表交予接待人员。
回放人员负责出具报告,并填写“回放人员填写”内容,完毕后将流程表交予接待人员。
作为护理文书的原始记录填写必须及时、准确、完整[7]。
上述内容填写完毕均需签名。
图1 心脏远程监护流程表
图2 心脏远程监护流程图
2 体会
2.1 流程表分工明确,责任清晰流程表中将心脏远程监护中心的工作人员(包括入网员、护士、医生等)分为接待人员、监护人员和回放人员三类,并明确了各类人员的责任,既可避免重复劳动,又可防止工作上的漏洞,有利于严格
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2.2 流程表直观实用,利于交接流程表简明扼要,使用快捷、方便,利于查询、交接[8]。
譬如监护人员在监护过程中可查询、参考接待人员详细填写的带机目的、现病史、疾病诊断、普通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等内容,回放人员在回放过程中,除上述内容外,还可查询、参考监护人员记录的用户症状、心电图诊
断等内容,既方便,又实用,可避免漏诊。
2.3 流程表全面详细,利于保存流程表要求填写的内容全面详细,既包括用户来源、带机目的、现病史、疾病诊断、普通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用户资料,又包括监护时的片断心动图诊断和当时用户症状,还包括24 h 动态心电图分析报告,且一人一表,可每周或每月整理一次,分类归档,妥善保
存。
2.4 流程表系统完整,利于科研流程表中系统完整的填写内容可为科学研究提供翔实的原始资料。
比如对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利用流程表中的资料,既可探讨其影响因素,又可分析其季节和时间分布规律,还可进行随访、观察预后。
本流程表设计科学、客观、规范,在近几年的应用过程中取得一定成效,值
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余玫,伊永亮,高海青,等.远程监护技术在急性心血管事件中的临床应用
[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07,5(1):41-44.
[2]高海青,陈守强,魏敏,等.心脏远程监护中同一用户不同时间心电图的对
比研究[J].山东医药,2006,46(7):48-49.
[3]陈守强,郝鑫,高海清,等.心脏远程监护系统的临床应用及评价[J].中
国全科医学,2011,9(2):185-186.
[4]徐丽英,刑福泰,王红宇,等.心脏远程监护系统对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应用
价值[J].中西医结合脑血管病杂志,2010,8(8):1002-1003.
[5]许乐芬,张丽,刘岱,等.介绍一种急诊患者护理记录交接单[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2):112.
[6]尹杰.个人护理质量检查表的设计与应用[J].慢性病学杂志,2010,12(5):398.
[7]郭焰,万霞,裴文.肝癌术后引流液观察表的设计与应用.护理学杂志·外科版[J],2010,25(4):53-54.
[8]史爱珍,王芝.创伤急救护理记录表的设计与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8):619.
(收稿日期:2011-10-31)
(本文编辑:陈丹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