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广东高考专题地理高考模拟试卷及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广东高考专题地理高考模拟
1.选择题
第1题.
江西省三清山在一个相对较小的区域内展示了独特花岗岩石柱与山峰,被认为是西太平洋边缘最美丽的花岗岩。
图甲为其著名旅游景观司春女神照片,海拔在
1000~1500米之间。
图乙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图甲岩石与图乙中数字表示的岩石类型一致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下列说法中,最符合该景观的是()
A: 表现出风力侵蚀特点
B: 表现出地壳下沉特点
C: 该景观是外力作用形成的
D: 球状风化地貌,岩石较坚硬
【答案】BD
【解答】
(1)根据材料可知,江西省三清山的岩石主要是花岗岩,属于岩浆岩。
根据乙图可知,图中三大岩石都可以转化为①,因此①为岩浆,岩浆可以转化为②岩石,故②岩石为岩浆岩,④岩石是地表风化剥蚀形成的碎屑物转化而来的,为沉积岩,②和④岩石都可以转化为③岩石,故③为变质岩。
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根据材料可知,江西省山清山著名的旅游景观司春女神是由花岗岩经过球状风化形成的地貌,该地貌的形成是内外力作用共同影响的结果。
内力作用
(岩浆活动)形成的花岗岩,而后受地壳抬升作用,形成高山,在外力风化侵蚀作用下,花岗岩之上的沉积岩被风化侵蚀掉之后,花岗岩裸露在地表,由于花岗岩比较坚硬,不易被外力风力侵蚀,经过长时间的风化作用,形成了司春女神景观。
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第2题.
河西走廊位于祁连山脉以北的凹陷地带,地势平坦,平均海拔在1500米左右。
沿河冲积平原形成武威、张掖、酒泉等大片绿洲。
正是有了祁连山脉,才养育了河西走廊,才有了丝绸之路。
如图示意祁连山脉和河西走廊位置分布。
据此完成
(1)~
(2)题。
河西走廊农产品品质良好,主要得益于当地()
A: 土地辽阔,便于连片耕作
B: 光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
C: 灌溉水源充足,土壤肥沃
D: 科技发达,重视良种培育
【答案】B
【解答】
第3题.
读下面某省城市、工业相关数据统计图,完成下题。
(1)图中可以看出该省工业化的主要表现是()
①工业人口增加②工业产值增加
③农业就业人口减少④城市化水平提高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2)图中反映出该省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是()
A: 工业化与城市化相互促进
B: 工业化限制城市化的发展
C: 城市化与工业化无关
D: 城市化不利于工业化的发展
(3)伴随工业化与城市化,大量乡村人口迁入城镇,促使人口迁入城市的最主要因素是()
A: 环境因素
B: 文化因素
C: 历史因素
D: 经济因素
【答案】DAD
【解答】
(1)图示城市面积的发展和工业化产值的变化和城市人口比重的上升,与工业化直接联系的是工业产值的变化,在逐年增加。
城市化的主要表现为城市人口比重增加、城市面积扩大,劳动力转向二、三产业,图中直接显示的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上升和城市面积扩大,城市化水平提高。
故图中可以看出该省工业化的主要表现是:②工业产值增加;④城市化水平提高。
故选D。
(2)图示工业化和城市化之间呈正相关,工业化是区域城市化的主要动力,而城市化
的发展可为工业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和市场等因素。
该省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是工业化与城市化相互促进,即城市化带动工业化发展,工业化推进城市化进程。
故选A。
(3)经济因素是导致我国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主要原因,也是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的决定性因素。
故伴随工业化与城市化,大量乡村人口迁入城镇,促使人口迁入城市的最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
故选D。
第4题.
在覆盖层较厚、坡度较大的坡地,沿等高线修筑水平沟,可以拦截坡地上游降雨径流,防治水土流失。
水平沟的设计和修筑需依据坡面坡度、土层厚度、土质和雨量而定。
下图为某地水平沟景观。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最适宜大规模修筑水平沟的地形区是()
A: 东南丘陵
B: 云贵高原
C: 东北平原
D: 黄土高原
(2)在陡坡、雨量大的坡地修筑水平沟时,应使()
A: 沟距大、沟深而窄
B: 沟距小、沟深而窄
C: 沟距大、沟宽而浅
D: 沟距小、沟宽而浅
(3)在每一条水平沟内,每隔5∼10米,会留一道高度为沟深1/2∼1/3的土挡,其主要目的是()
A: 减少沟内水的流动
B: 增加沟埂的稳定性
C: 减少修筑的工程量
D: 方便沟谷上下通行
【答案】DBA
【解答】
(1)东南丘陵和云贵高原地区土层较薄,故A、B错误;
东北平原地势平坦,故C错误;
黄土高原地区土层较厚,坡度较大,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故D正确。
故选D。
(2)坡度越陡的地区降水后流速越快,从而需要修建更多的水平沟用以削减地表径流,即缩小沟距;水平沟越深蓄水能力越强,坡度越陡,水平沟应修建的越深,水平沟越宽越不利于降低流速,削减径流,故B正确。
故选B。
(3)水平沟内修建土挡
(沟深1/2∼1/3)进一步减弱了水流的速度,增加水的下渗,从而减少流水侵蚀作用,故A正确;
土挡在沟内且低于沟深,对于沟埂的稳定性影响不大,可以通过在埂上植树种草提高稳定性,故B错误;
修建土挡增加了工程量,故C错误;
沟谷为沿等高线修建,主要减少水流的上下通行,故D错误。
故选A。
第5题.
下图为2018年4月20日某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
(单位:hPa)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关于四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地水平气压梯度最小
B: 乙地盛行偏北风
C: 丙地气压大于1005hPa
D: 丁地气压值最高
(2)甲、乙、丙、丁四地天气状况及其成因的描述,可信的有()
A: 甲地位于冷锋锋前,阴雨连绵
B: 乙地位于暖锋锋后,天气晴朗
C: 丙地位于气旋中心,狂风暴雨
D: 丁地盛行上升气流,阴云密布
【答案】
【解答】
第6题.
如图为人口迁移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若此图表示近现代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
A: 从北美迁往拉美
B: 从亚洲迁往北美
C: 从日本迁往中国
D: 从欧洲迁往非洲
(2)下列因素中,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至乙地的是()
A: 乙地较低的工资待遇
B: 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C: 家庭成员甲乙两地分居
D: 甲地优美的环境
【答案】BC
【解答】
(1)近现代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从欠发达国家和地区迁移到发达国家和地区。
故选B。
(2)乙地工资待遇较低、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和甲地优美的环境是人口迁移的阻力。
故选C。
第7题.
根据自然资源的自然属性分,风能属于()
A: 可再生能源
B: 生物资源
C: 非可再生能源
D: 气候资源
【答案】D
【解答】
如图示意我国东部主要石化基地和企业的分布。
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兼有资源和市场区位优势的石化基地是()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④地接受境外石化产业转移将首先促进区域内的()
A: 石油开采
B: 核电站建设
C: 海岛旅游开发
D: 港口建设
【答案】BD
【解答】
(1)图中①②两地有丰富的石油资源,石化基地①石油资源丰富,但没有市场优势。
②③④三地经济发达、市场广阔,石化基地②位于环渤海地区,石油资源丰富,经济发达,市场需求量大;石化基地③④经济发达,市场需求量大,但石油资源贫乏。
综上可知兼有资源和市场区位优势的石化基地是②。
故选B。
(2)④地位于华南地区,资源短缺,因此接受境外石化产业转移将首先促进区域内的港口建设,便于从外地进口石油等资源。
故选D。
第9题.
2020年12月7日第二届哈尔滨采冰节,在冰封雪覆的松花江哈尔滨段江面上开幕,精彩的采冰仪式和表演吸引了众多冰城市民和游客前来围观,中央电视台、黑龙江广播电视台文体频道现场直播采冰节盛况。
随着头冰的开采,特色冰雪宴、精彩绝伦花样抽冰尜表演等活动的开展,拉开了哈尔滨冬季冰雪旅游的序幕。
简述冰雪旅游资源的特点及电视台现场直播采冰节盛况的积极影响。
【答案】资源特点:季节性;地域性;可创造性。
积极影响:提高采冰节知名度;激发群众旅游的欲望;促进哈尔滨冰雪旅游文化的传播。
【解答】读材料,2020年12月7日第二届哈尔滨采冰节,在冰封雪覆的松花江哈尔滨段江面上开幕可知,这次冰雪旅游资源的特点主要是在北半球的冬季举行,具有季节性;冰雪旅游资源主要有人造冰雪、冰雕等项目,具有可创造性特点;冰雪旅游在黑龙江的哈尔滨举行,说明旅游资源具有地域性特点。
中央电视台、黑龙江广播电视台文体频道现场直播冰雪节盛况,电视台现场直播采冰节盛况,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宣传、扩大影响他,提高知名度;冰仪式和表演吸引了众多冰城市民和游客前来围观,激发群众的旅游欲望;同时给服务业带来了商机,刺激消费;同时促进哈尔滨旅游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第10题.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加坡是一个岛屿国家,对国土空间需求大,需从马来西亚等国进口大量沙石填海造陆。
同时,虽然年平均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但由于地域狭小,地势低平,无法在陆地上找到蓄水量较大的蓄水区,淡水资源极度匮乏,为此,新加坡在图中N处建造滨海堤坝,让海湾变成滨海水库。
下图示意新加坡城市功能区分布。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新加坡由于地域狭小,需要填海造陆,据图判断M地成为其填海造陆规划区的有利条件。
(2)新加坡在图中N处建造滨海堤坝,让海湾变成滨海水库,请说明滨海水库由咸
变淡的原理。
(3)据图说明新加坡炼油工业布局的区位优势。
(4)天然沙石多从河道和海岸采挖,近几年马来西亚等国已先后减少或停止向新加坡出口。
请从生态保护角度说明其原因。
【答案】
(1)M处于河口和海湾交接地区,近岸水域较浅,工程量相对较小;附近为工业区,对土地需求量较大
(或工业区的建造设备充足,施工能力强);距离城市核心区相对较远,对居民区影响相对较小。
(2)堤坝将滨海湾和外海隔开,防止海水倒灌;降雨时,雨水汇入水库,水量过多时,可通过闸门泄洪。
这样,水库里的海水逐渐被淡水替换。
(3)新加坡为岛国且扼马六甲海峡咽喉,海运便利,方便原料进口与产品出口;远离城市核心区,减少对城区的污染;全年受赤道低压和东北风影响时间长
(气压带南移形成),对城市核心区污染小。
(4)开采沙石破坏天然河道
(海岸)形态,危及河
(海)岸安全;破坏水生生物栖息地,导致生态失衡,降低生物多样性;开采沙石易导致河流、近海水深改变,加剧河流、海洋等水文灾害
(或污染河流、海洋等)。
【解答】
(1)据图并结合相关地理原理。
M处于河口和海湾交接地区,近岸水域较浅,工程量相对较小;附近为工业区,对土地需求量较大
(或工业区的建造设备充足,施工能力强);距离城市核心区相对较远,对居民区影响相对较小。
(2)综合考虑堤坝的蓄水与排水进行回答。
堤坝将滨海湾和外海隔开,防止海水倒灌;降雨时,雨水汇入水库,水量过多时,可通过闸门泄洪。
这样,水库里的海水逐渐被淡水替换。
(3)从交通、污染等角度分析。
新加坡为岛国且扼马六甲海峡咽喉,海运便利,方便原料进口与产品出口;远离城市核心区,减少对城区的污染;全年受赤道低压和东北风影响时间长
(气压带南移形成),对城市核心区污染小。
(4)生态主要从对河道
(海岸)、生物栖息地、灾害等角度分析。
开采沙石破坏天然河道
(海岸)形态,危及河
(海)岸安全;破坏水生生物栖息地,导致生态失衡,降低生物多样性;开采沙石易导致河流、近海水深改变,加剧河流、海洋等水文灾害
(或污染河流、海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