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选择方向( 定向 )
某工厂有男女职工各200名,对他们进行调查时 发现,女性色盲基因携带者为15人,女性患者1 人,男性患者14人,这个群体中色盲基因的频
率应为( C )。
A、15% B、3.88% C、5.17% D、10.3%
15+2+14
色盲(b)基因频率=
× 100%
200×2+200
新代基因型的频率 AA(30%)
Aa(60%)
aa(10%)
配子的比率
A( 30% ) A( 30% ) a( 30% ) a( 10% )
子代基因型频率 AA(36% )
Aa( 48% )
AA( 16%)
子代基因频率
A (60% )
a( 40%)
2、上述计算结果是建立在五个假设条件基础上的。 对自然界的种群来说,这五个条件都成立吗?你能举 出哪些实例? 3、如果该种群出现新的突变型,也就是产生新的等 位基因A2,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变化吗?基因A2的频率 可能会怎样变化?
由此可见,如果满足上述五个条件,则亲代和子
代每一种基因的频率都不会改变,到再下一代也是如 此,也就是说基因频率可以代代保持稳定不变。这就 是哈代-温伯格平衡,也叫遗传平衡定律。
但是,在实际中,这样的平衡是不存在的。 这是因为,第一:足够大的种群是不存在,而根
据概率原理,当个体数不是充足大时,实际得到的数 值与理论上的数值就存在误差,实际中子代和亲代的 基因频率就会有差异。
2、在某一种群中,已调查得知,隐性性状者(等位基
因用A、a表示) 占16%,那么该性状的AA、Aa基因
型个体出现的频率分别为(A)
A.0.36、0.48 B.0.36、0.24
C.0.16、0.48 D.0.480.36
3、据调查,某校学生中基因型的比例为 XB XB(42.32%) XB Xb (7.36%) XbXb (0.32%) XBY (46%) Xb Y(4%),则 该地区 XB和 Xb 的基因频率分别是(D)
3.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统称为突变。
基因突变与基因频率改变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
人类把鲫鱼的后代培育 成金鱼,实质就是通过 选择改变基因频率。从 图中看,显然红色基因 的频率显著提高了。
某海岛上的昆虫出现残翅和无翅类型
基因突变与基因频率改变有什么关系?为 什么?
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这就可能使种群 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本节聚焦: 1、为什么说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2、种群的基因频率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3、自然选择与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有什么 关系?
如果在褐色翅(基因型为aa)昆虫的群体 中偶然出现一只绿色翅(基因型为Aa)的变异 个体,且绿色比灰色更不易被捕食。那么:
1、昆虫的翅色将怎样变化? 2、该绿色个体一定能被选择下来吗?为什么? 3、如果该绿色个体能很好生活下来,它体内的A基 因怎样才能传递给子代呢? 4、如果Aa与其他个体交配生殖,后代还会是绿色 的吗?
由于上述五方面的因素,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是客观的,亲代和子代之间基因频率的差异可能是 微妙的,但经过代代的遗传,当这一差异由量变的 积累而达到质的差异时,该种群就渐变成另外一个 不同的种群了。所以从理论上分析,种群基因频率 的改变是不可避免的,生物的进化是必然的。
影响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是变异
A.6%、8% B.8%、92%
C.78%、92% D.92%、8%
基因突变的特点: • 普遍存在 • 随机发生 • 突变频率很低 • 多数对生物体是有害的 • 不定向的
基因突变与基因频率改变的有什
么关系?为什么
自然选择学说 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生存并留下后代的机会多
生物进化 个体 表现型 基因 生殖 世代延续 群体中扩散 群体基因组成的变化
种群
(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1、种群概念: 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卧龙自然保护区 猕猴
例:判断下列是否属于种群
(1)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鲤鱼 (2)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 (3)一片草地上的全部植物 (4)一片草地上的全部蒲公英
一个生物“种”或“物种”于种群有何区别?
物种可以是分布 在不同的自然界的不 同区域,只有在发生 随机交配、繁衍,是 基因能够世代相传的 一定区域内的同种全 部个体的集合才是一 个种群。
第三:基因突变每时每刻都有可能发生。虽然每
一个基因突变的频率很低很低,但一个种群中有很多 很多的基因,所以基因的实际突变数是较大的,而且 经过代代的遗传基因突变必然对种群的基因频率产生 影响,使基因的频率发生改变。如由a突变成A的数或 a突变成其它复等位基因的数相对较大,则a的基因频 率将越来越小。
小结(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种群中产生的变异是( 不定向 )的,经过长 期的自然选择,其中不利变异被不断淘汰,有 利变异逐渐( 积累 ),从而使种群的基因频 率发生( 定向 )改变,导致生物朝向一定 方向进化。可见,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 ( 自然选择 ) 决定的。
种群中产生的变异(不定向 )
在自然情况下,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且多数 是有害的,对生物的进化有重要意义吗?
种群是由许多个体组成的,每个个体的每一个细 胞内都有成千上万个基因,这样每一代就会产生大 量的突变。
如果蝇约有104对基因,假定每个基因的突变频率是10 -5,对于一个中等大小的果蝇种群(约有108个个体)来说
每一代出现的基因突变数是: 2×104×10-5×108=2×107(个)
(二)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突变
基因 重组 新的等位基因
多种多样 的基因型
种群中出现大量 可遗传的变异
变异是不定向的
形成了进化的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英19世纪曼彻斯特 英20世纪曼彻斯特
桦
桦
尺
尺
蠖
蠖
S(黑色)基因频率:5%以下
95%以上
由于突变和基因重组,桦尺蠖形成了不同 的体色(黑色S、浅色s)
3、基因库: 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4、基因频率:
概念: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 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
有数学方法讨论基因频率的变化
1、假设上述昆虫种群非常大,所有的雌雄个体间都 能自由交配并产生后代,没有迁入和迁出,自然选择 对翅色这一相对性状没有作用,基因A和a都不产生突 变,根据孟德尔的分离定律计算: (1)该种群产生的A配子和a配子的比率是多少? (2)子代基因型的频率各是多少? (3)子代种群的基因频率各是多少? (4)子二代、子三代以及若干代以后,种群的基因频 率会同子一代一样吗?
变异的类型有那些?
影响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不能遗传的变异 基因突变 可遗传的变异 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
(二)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1.基因突变的特点: 普遍存在 ,随机发生,突变频率很低,多数对
生物体是有害的,不定向的
2.种群基因重组的结果: 产生更多变异(基因型)、不定向
2、种群的特点:
种群中的个体并不是机械地集合在一起, 而是彼此可以交配实行基因交流,并通过繁 殖将各自的基因传给后代。
同前一年的蝗虫种群相比,新形成的蝗 虫种群在基因组成上会有什么变化吗?
人们为什么要提出“种群”这个概念呢?
自然界的物种实际上是以一个个种群存在 的,种群是物种繁衍、进化的基本单位。它为 研究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和物种的变化带来了方 便。
第四:由于各种原因,种群中有的个体会离开该
群体,相反的可能,有的同种的外来个体会迁入该种 群,使种群中各种基因型的比例发生变化,而导致种 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
第五:在自然界中,自然选择是不可抗拒的, 始终对种群发挥作用。如基因型为aa的个体由于本 身基因的原因,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而导致性状 缺陷,不能适应变化了的环境,在自然选择中处于 不利地位,则a的基因频率也会越来越小。
=5.17%
1、已知人眼中的褐色(A)对蓝色(a)是显性。在一个
有30000人的人群中,蓝眼人有3600人,褐眼的有
26400人,其中纯合体有12000人。那么,在这个人群
中A和a基因频率分布为( A )
(A)0.64和0.36
(B)0.36和0.64
(C)0.50和0.50
(D)0.82和0.18
第二:种群中充分的随机交配也是不现实的,也就
是说不同基因型的卵细胞和精子结合的机会不会是均等 的。
例如,在生殖季节,为了争夺异性配偶,雄性海象之间要进行激烈而又残
酷的竞争,争斗的最后结果常常是强大的一方占有二三十个雌性海象,由于竞 争失败,有的雄性海象没有任何的交配机会。假设其它条件不变,在生殖季节 里,如果竞争力强的雄性海象个体基因型大多数是AA,而竞争失败的雄性海 象个体的基因型大多数是aa(可能是由于本身基因型的关系,而导致性状上的 差异),那么A的基因频率将越来越大。
未形成生殖隔离,还有基因交流
(三)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 原因是: 淘汰不利变异基因、积累有利变异基因
• 结果是: 使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小结: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也是生物
( 繁殖 )的单位。 影响基因频率的因素: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
生物进化的实质就是: 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 生物进化=种群基因频率变化
某工厂有男女职工各200名,对他们进行调查时 发现,女性色盲基因携带者为15人,女性患者1 人,男性患者14人,这个群体中色盲基因的频
率应为( C )。
A、15% B、3.88% C、5.17% D、10.3%
15+2+14
色盲(b)基因频率=
× 100%
200×2+200
新代基因型的频率 AA(30%)
Aa(60%)
aa(10%)
配子的比率
A( 30% ) A( 30% ) a( 30% ) a( 10% )
子代基因型频率 AA(36% )
Aa( 48% )
AA( 16%)
子代基因频率
A (60% )
a( 40%)
2、上述计算结果是建立在五个假设条件基础上的。 对自然界的种群来说,这五个条件都成立吗?你能举 出哪些实例? 3、如果该种群出现新的突变型,也就是产生新的等 位基因A2,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变化吗?基因A2的频率 可能会怎样变化?
由此可见,如果满足上述五个条件,则亲代和子
代每一种基因的频率都不会改变,到再下一代也是如 此,也就是说基因频率可以代代保持稳定不变。这就 是哈代-温伯格平衡,也叫遗传平衡定律。
但是,在实际中,这样的平衡是不存在的。 这是因为,第一:足够大的种群是不存在,而根
据概率原理,当个体数不是充足大时,实际得到的数 值与理论上的数值就存在误差,实际中子代和亲代的 基因频率就会有差异。
2、在某一种群中,已调查得知,隐性性状者(等位基
因用A、a表示) 占16%,那么该性状的AA、Aa基因
型个体出现的频率分别为(A)
A.0.36、0.48 B.0.36、0.24
C.0.16、0.48 D.0.480.36
3、据调查,某校学生中基因型的比例为 XB XB(42.32%) XB Xb (7.36%) XbXb (0.32%) XBY (46%) Xb Y(4%),则 该地区 XB和 Xb 的基因频率分别是(D)
3.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统称为突变。
基因突变与基因频率改变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
人类把鲫鱼的后代培育 成金鱼,实质就是通过 选择改变基因频率。从 图中看,显然红色基因 的频率显著提高了。
某海岛上的昆虫出现残翅和无翅类型
基因突变与基因频率改变有什么关系?为 什么?
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这就可能使种群 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本节聚焦: 1、为什么说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2、种群的基因频率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3、自然选择与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有什么 关系?
如果在褐色翅(基因型为aa)昆虫的群体 中偶然出现一只绿色翅(基因型为Aa)的变异 个体,且绿色比灰色更不易被捕食。那么:
1、昆虫的翅色将怎样变化? 2、该绿色个体一定能被选择下来吗?为什么? 3、如果该绿色个体能很好生活下来,它体内的A基 因怎样才能传递给子代呢? 4、如果Aa与其他个体交配生殖,后代还会是绿色 的吗?
由于上述五方面的因素,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是客观的,亲代和子代之间基因频率的差异可能是 微妙的,但经过代代的遗传,当这一差异由量变的 积累而达到质的差异时,该种群就渐变成另外一个 不同的种群了。所以从理论上分析,种群基因频率 的改变是不可避免的,生物的进化是必然的。
影响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是变异
A.6%、8% B.8%、92%
C.78%、92% D.92%、8%
基因突变的特点: • 普遍存在 • 随机发生 • 突变频率很低 • 多数对生物体是有害的 • 不定向的
基因突变与基因频率改变的有什
么关系?为什么
自然选择学说 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生存并留下后代的机会多
生物进化 个体 表现型 基因 生殖 世代延续 群体中扩散 群体基因组成的变化
种群
(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1、种群概念: 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卧龙自然保护区 猕猴
例:判断下列是否属于种群
(1)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鲤鱼 (2)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 (3)一片草地上的全部植物 (4)一片草地上的全部蒲公英
一个生物“种”或“物种”于种群有何区别?
物种可以是分布 在不同的自然界的不 同区域,只有在发生 随机交配、繁衍,是 基因能够世代相传的 一定区域内的同种全 部个体的集合才是一 个种群。
第三:基因突变每时每刻都有可能发生。虽然每
一个基因突变的频率很低很低,但一个种群中有很多 很多的基因,所以基因的实际突变数是较大的,而且 经过代代的遗传基因突变必然对种群的基因频率产生 影响,使基因的频率发生改变。如由a突变成A的数或 a突变成其它复等位基因的数相对较大,则a的基因频 率将越来越小。
小结(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种群中产生的变异是( 不定向 )的,经过长 期的自然选择,其中不利变异被不断淘汰,有 利变异逐渐( 积累 ),从而使种群的基因频 率发生( 定向 )改变,导致生物朝向一定 方向进化。可见,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 ( 自然选择 ) 决定的。
种群中产生的变异(不定向 )
在自然情况下,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且多数 是有害的,对生物的进化有重要意义吗?
种群是由许多个体组成的,每个个体的每一个细 胞内都有成千上万个基因,这样每一代就会产生大 量的突变。
如果蝇约有104对基因,假定每个基因的突变频率是10 -5,对于一个中等大小的果蝇种群(约有108个个体)来说
每一代出现的基因突变数是: 2×104×10-5×108=2×107(个)
(二)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突变
基因 重组 新的等位基因
多种多样 的基因型
种群中出现大量 可遗传的变异
变异是不定向的
形成了进化的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英19世纪曼彻斯特 英20世纪曼彻斯特
桦
桦
尺
尺
蠖
蠖
S(黑色)基因频率:5%以下
95%以上
由于突变和基因重组,桦尺蠖形成了不同 的体色(黑色S、浅色s)
3、基因库: 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4、基因频率:
概念: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 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
有数学方法讨论基因频率的变化
1、假设上述昆虫种群非常大,所有的雌雄个体间都 能自由交配并产生后代,没有迁入和迁出,自然选择 对翅色这一相对性状没有作用,基因A和a都不产生突 变,根据孟德尔的分离定律计算: (1)该种群产生的A配子和a配子的比率是多少? (2)子代基因型的频率各是多少? (3)子代种群的基因频率各是多少? (4)子二代、子三代以及若干代以后,种群的基因频 率会同子一代一样吗?
变异的类型有那些?
影响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不能遗传的变异 基因突变 可遗传的变异 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
(二)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1.基因突变的特点: 普遍存在 ,随机发生,突变频率很低,多数对
生物体是有害的,不定向的
2.种群基因重组的结果: 产生更多变异(基因型)、不定向
2、种群的特点:
种群中的个体并不是机械地集合在一起, 而是彼此可以交配实行基因交流,并通过繁 殖将各自的基因传给后代。
同前一年的蝗虫种群相比,新形成的蝗 虫种群在基因组成上会有什么变化吗?
人们为什么要提出“种群”这个概念呢?
自然界的物种实际上是以一个个种群存在 的,种群是物种繁衍、进化的基本单位。它为 研究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和物种的变化带来了方 便。
第四:由于各种原因,种群中有的个体会离开该
群体,相反的可能,有的同种的外来个体会迁入该种 群,使种群中各种基因型的比例发生变化,而导致种 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
第五:在自然界中,自然选择是不可抗拒的, 始终对种群发挥作用。如基因型为aa的个体由于本 身基因的原因,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而导致性状 缺陷,不能适应变化了的环境,在自然选择中处于 不利地位,则a的基因频率也会越来越小。
=5.17%
1、已知人眼中的褐色(A)对蓝色(a)是显性。在一个
有30000人的人群中,蓝眼人有3600人,褐眼的有
26400人,其中纯合体有12000人。那么,在这个人群
中A和a基因频率分布为( A )
(A)0.64和0.36
(B)0.36和0.64
(C)0.50和0.50
(D)0.82和0.18
第二:种群中充分的随机交配也是不现实的,也就
是说不同基因型的卵细胞和精子结合的机会不会是均等 的。
例如,在生殖季节,为了争夺异性配偶,雄性海象之间要进行激烈而又残
酷的竞争,争斗的最后结果常常是强大的一方占有二三十个雌性海象,由于竞 争失败,有的雄性海象没有任何的交配机会。假设其它条件不变,在生殖季节 里,如果竞争力强的雄性海象个体基因型大多数是AA,而竞争失败的雄性海 象个体的基因型大多数是aa(可能是由于本身基因型的关系,而导致性状上的 差异),那么A的基因频率将越来越大。
未形成生殖隔离,还有基因交流
(三)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 原因是: 淘汰不利变异基因、积累有利变异基因
• 结果是: 使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小结: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也是生物
( 繁殖 )的单位。 影响基因频率的因素: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
生物进化的实质就是: 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 生物进化=种群基因频率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