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浏阳一中11-12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浏阳一中2012年上学期高一第一次阶段性测试(历史卷)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不是家家都有畜力,那就用人力拉犁)、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

”对这段话最正确的理解是
A.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 B.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C.小农经济非常脆弱 D.小农经济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
2.右图所示的犁耕法主要流行于
A.春

B.战国
C.西汉
D.隋唐
3.下列有关“男耕女织”式小农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中,不.正确的是
A.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导致难以扩大再生产
B.阻碍了精耕细作技术的发展C.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有限
4.《国语.齐语》载:“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

恶金以铸锄、斤,试诸壤土。

”这段史料说明
A.春秋时期青铜器制造业发达
B.春秋时期铁制农具的使用
C.春秋时期畜牧业发达
D.春秋时期农业耕作技术提高
5.官营手工业在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中占有优势,以下不属于它的主要特点的是
A.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大规模的作坊生产
B.主要生产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和武器
C.占据技术、人才和原料优势,生产不计成本
D.主要为市场生产精美商品和为对外贸易提供精品
6.史书记载:唐朝后期长安城中的崇仁坊“一街辐辏(集聚),遂倾(超过)两市,昼夜喧哗,灯火不绝,京中诸坊,莫之与比。

”材料中没有反映出
A.长安城商业发展突破了两市的范围 B.长安城商业的发展突破了时间的限制
C.崇仁坊成为长安城中最繁华的住宅区 D.崇仁坊成为唐朝政府新设立的商业区
7.在古代地区性或全国性市场中,比较常见的商品应生产于
A.家庭手工业
B.官营手工业
C.民营手工业
D.外国商品
8.明朝中期,苏州东城“比屋皆工织作”,杭州成东北“机杼之声,比户相闻”,这反映了A.民营丝织业的兴盛 B.官营丝织业的兴盛
C.民营制瓷业的形成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形成
9.《新唐书.百官志》记载:“两京诸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

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辩其直伪轻重……凡市,日中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击钲三百而散。

”这主要是说明
A.唐通过有效管理促进城市商业发展
B.唐商品经济繁荣
C.唐朝城市商业发展
D.唐朝读“市”的贸易不加任何限制
10.两宋时期的商业比较繁荣,表现有
①纸币产生②造船业发达③海外贸易兴盛④出现了众多重要的工商业城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11.明朝中后期,江南农村人口出现了“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工商业者三倍于前”的现象。

这说明
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社会贫富分化加剧
C.自然经济解体
D.商品经济相对发达
12.对古代私营手工业的分析正确的是
A.秦汉时期私营手工业兴起
B.唐宋以来家庭手工业的商品化程度加深
C.明初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D.清朝时期私营手工业开始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13.哥伦布曾说过:“黄金是一个令人惊叹的东西!谁有了它,谁就能支配他所想要的一切。

有了黄金,要把灵魂送到天堂,也是可以做到的。

”欧洲人对黄金这种贪婪的追求,从本质上反映了
A.掠夺黄金是为了满足欧洲人的生活需要
B.掠夺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
C.资本主义生产对于掠夺财富和加速资本原始积累的迫切要求
D.黄金是哥伦布踏上美洲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
14.新航路开辟后,美洲地区与世界的联系逐渐密切,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
A.美洲农作物品种的传入提高了中国的粮食产量
B.美洲的金银成为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
C.美洲原有的人种结构随着欧洲殖民活动而改变
D.美洲地区成为英国独占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15.很多学者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

这里“分水岭”的含义是
A.从封闭走向开放 B.国际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C.从分散走向整体 D.人的注意力转移到现实生活中来
16.从秦代到清代,在各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A.君主土地私有制
B.贵族土地私有制
C.地主土地私有制
D.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17.造成古代中国封建社会出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 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
C.政府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 D.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
18.商代号称“青铜时代”,下列哪一项不符合当时有关青铜器的历史情况
A.已广泛用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 B.青铜器生产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
C.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D.生产规模相当大
19.柜坊被视为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是因为它
A.兼营旅店、货栈和交易 B.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
C.印制纸币交子,代替铁钱在市场流通 D.发放飞钱,类似后世的汇票
20. 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白头不出门。

”诗中的描述反映了
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②重视农业的观念
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④安土重迁的思想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②③④
21.16--18世纪,在美洲大陆出现了许多构词方式为“新×××”的地名,如: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英格兰等。

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A.新兴城市大量出现 B.欧洲殖民者掠夺美洲土地
C.工业革命的进行 D.大批美洲独立国家的建立
22.假如你是17世纪时,荷属东印度公司雇用的著名的印刷业家族的一员,为该公司绘制航海地图。

受雇后,你必须在阿姆斯特丹市长的面前起誓,答应要保守秘密,不让航海图上的信息外流。

荷属东印度公司此一做法最主要是出自何种考虑?
A.战争因素 B.商业因素 C.文化因素 D.外交因素
23.下列关于17世纪荷兰的表述,不正确
...的是
A.航运发达,有“海上马车夫”之称
B.成为世界范围的殖民帝国
C.组建大型商业公司,是其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手段
D.奴隶贸易使阿姆斯特丹成为当时的国际金融中心
24. 马克思曾经说过:只要英国人“把机器应用于一个有煤有铁的国家的交通上,就无法阻止这个国家也去制造这些机器了。

”这说明:
A.殖民活动在历史上的作用主要是建设性的B.殖民活动在客观上传播了新的生产方式C.煤和铁是一个国家获得独立的根本条件 D.工业革命加速了西方殖民体系的崩溃
25.某欧美剧作家在他的一部最新电影剧本中描写了19世纪中期的伦敦,你认为需要修改的一项是
A.英国有钱人以坐轮船游览伦敦的泰晤士河为时尚
B.岸边工厂一间接着一间,巨大的烟囱冒着浓烟
C.大街上电线林立,一到夜晚整个城市霓虹灯闪烁
D.不时有一列列火车呼啸而过
26.据统计,英国出口商品额占其全部产品的比重:1851 年为1/4,1861 年为1/3,1871 年为3/5。

这组数据主要说明
A.英国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 B.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D.英国经济的对外扩张性日益明显
27.“如果说工业革命在开始时不得不满足于现有的交通工具,那么现在它就自己来发展新的交通工具,新的交通工具……加速了工业化的进程。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对新的交通工具“加速了工业化的进程”的理解正确的是
A.交通工具的发明又反过来进一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B.工业化开始时的交通工具主要有汽船、火车等
C.生产力发展对新的交通工具的革新提出了新的要求
D.生产力发展为新的交通工具的发明创造了条件
28.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产生的重大影响还包括
①西方殖民扩张加速②环境污染问题严重③工业无产阶级产生④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9.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的播放,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请依据大国崛起的相关史实在空格处填入正确的内容
A.开辟新航路 B.率先完成工业革命C.发动鸦片战争 D.建立福利国家
30.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列强对外扩张的方式发生的变化是
A.由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
B.由赤裸裸的掠夺转为控制国际市场价格,进行不平等交换
C.由扫除本国资本主义发展障碍转为在全世界确立资本主义统治地位
D.由掠夺财富、积累资本转为抢占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二.非选择题(3小题,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天下已平,高祖(刘邦)乃令贾人(商人)不得衣丝乘车。

重租税以困辱之……市井之子孙(商人子弟)亦不得仕宦为吏。

──《史记》卷30 材料二井田之变,豪人货殖,馆舍布于州郡,田亩连于方国……不为编户一伍之长,而有千室名邑之役。

──《后汉书》卷46 材料三今举世舍农桑,趋商贾,牛马车舆,填塞道路。

游手为巧,充盈都邑。

治本(务农)者少,游食者众……是则一夫耕,百人食之;一妇桑,百人衣之……本末何足相供,则民安得不饥寒?饥寒并至,则安能不为非?──王符《潜夫论》卷1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汉初年政府商业政策的主要内容。

(3分)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政府推行这样的商业政策是出于什么考虑?结合史实说明政府是否达到了其目的?评论这种商业政策对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10分)
32.材料一:《苏州风俗考》记载的明代苏州纺织业情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

……若机户工作减。

此辈衣食无所矣。


材料二:《康熙松江府志》记载:“农暇之时,(松江)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


材料三:清雍正帝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惟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苏州纺织业的哪些社会现象?(3分)这些现象表明的本质是什么?(2分)
(2)材料二反映出的现象与材料一反映的现象的本质是否相同?为什么?它对材料一反映出的社会现象会造成什么影响?(5分)
(3)材料三的观点对前面两则材料所反映出的历史现象会产生什么影响?(4分)
3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公元)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亚欧大陆上从一个地区运货到另一个地区,而货物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及香水。

但是到18世纪后期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欧洲各种水果,如橄榄以及葡萄。

美洲的特产也被流向世界各地,如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番薯、花生、各种豆类及南瓜、可可等。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材料二从顺治元年至嘉庆十二年(1644—1807年)160年间,银钱比价表现出较长时期的
相对稳定,始终是在一千文左右波动。

在鸦片战争前夕,一两白银所换制钱已达一千二三百
文,最高达一千六百文。

1845年银价上涨更甚,御史刘良驹奏称:“银价之昂未有甚于今日
者,京中纹银每两易制钱乃二千文,外省则每两易制钱二千二三百文不等”,而且“其势日
就增加,尚无底止”。

中国“银贵钱贱”现象日益严重。

材料三
图1 (轮船与蒸汽机车)图2(19世纪后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请回答:(1)材料一告诉我们18世纪后期世界发生了哪些变化?简析其原因。

(4分)
(2)材料二中出现“银贵钱贱”和“其势日就增加,尚无底止”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指出这
些现象与世界市场形成之间的关联度。

(4分)
(3)材料三中图1和图2之间存在怎样的因果关系?从图2中可以获知哪些重要的信息? (5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B C B B D D C A A C D B C D C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C B A B B B B
D B C D A D B D 31.(1)对商人的生活方式加以限制;提高商人的赋税额;不许商人作官。

(3分)
(2)抑制土地兼并,保证粮食供应,稳定社会秩序。

(3)没有达到其目的。

西汉中期以后,
官僚地主大量兼并土地,农民流离失所,社会矛盾激化。

(3分)这种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保证
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但是,从长远看,压抑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不利于中国社会经济
的发展。

(4分)
32.(1)纺织业发达;工匠与机户之间存在着雇佣关系;工匠无生产、生活资料(3分)。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2分)
(2)不同(1分)材料三反映的是自然经济下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不是资本主义萌芽。

(2分)起阻碍作用。

(2分)
(3)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自然经济的稳定,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4分)
33.(1)世界市场不断扩大;商业交换的品种增多。

(2分)原因: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的加剧。

(2分)
(2)原因:白银外流;列强侵华不断加剧。

(2分)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分)
(3)新的交通工具的使用,使世界各地联系更加紧密。

(2分)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英国的海外贸易遍及世界各地,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也是世界贸易中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