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文言文专题复习-姚鼐作品精选精练

合集下载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姚鼐(附答案与译文)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姚鼐(附答案与译文)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姚鼐(附答案与译文)阅读下面文言选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姚鼐,字姬传,桐城人,刑部尚书文然玄孙。

乾隆二十八年进士,选庶吉士,改礼部主事。

历充山东、湖南中京考官,会试同考官,所得多知名士。

四库馆开,充纂修官。

书成,以御史记名,乞养归,不仕。

鼐言:“古之君子,仕非苟焉而已,将度其志可行于时,其道可济于众。

”归里后,主梅花、钟山、紫阳、敬敷诸讲席,凡四十年。

所至,士以得及门为幸。

与人言终日不忤而不可以鄙私干有来问必竭意告之汉引才俊如不及虽学术与先生异趣者,见之皆亲服。

纪文达撰《四库书目录》,颇诋宋儒,先生直斥其妄。

先生貌清曜,神采秀越,澹荣利,有超世之志。

王兰泉称其蔼然孝弟,有儒者气象,而文名尤重天下。

和硕礼恭亲王薨,遗教必得姚某为家传。

自望溪方氏以文章称海内,上接震川,推文家正轨,刘海峰继之。

论者谓:“望溪之文质恒以理胜,海峰以文胜,学或不及,先生则理与文兼至。

”三君皆籍桐城,故世或称“桐城派二(选自《清先正事略选》,有删改)材料二:姚君姬传,甫学尊而堂已无所不窥,余甚畏之。

姬传,余友季和之子,其世父则南青也。

忆少时与南青游,南青年才二十,姬传之尊府方垂髯,未娶。

其后余漂流在外,倏忽三十年,归与姬传相见,则姬传之齿,已过其尊府与余游之岁矣。

明年,余以攀学应举,复至京师。

无何,则闻姬传已举于乡而来,犹未娶也。

读其所为诗赋古文,殆欲压余辈而上之,姬传之显名当世,固可前知。

独余之穷如曩时,而学殖将落,对姬传不能不慨然而叹也。

今天既赋姬传以不世之才,而姬传又深有志于古人之不朽,其射策甲科为显官,不足为姬传道;即其区区以文章名于后世,亦非余之所望于姬传。

孟子日:“人皆可以为尧舜。

”以尧舜为不足为,谓之悖天;有能为尧舜之资而自谓不能,谓之漫天。

若夫棚尊生如立功青海万里之外,此英雄豪杰之所为,而余以为抑其次也。

(选自刘大樨《送姚姬传南归序》,有删减)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与人言/终日不忤而不可/以鄙私干/有来问/必竭意告之汲引/才俊如不及 B.与人言/终日不忤/而不可以鄙/私干有来问/必竭意告之/汲引才俊如不及 C .与人言/终日不忤而不可/以鄙私干/有来问/必竭意告之/汲引才俊如不及 D.与人言/终日不忤/而不可以鄙私干/有来问/必竭意告之/汲引才俊如不及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乡试,中国古代科举考试类别之一,由各州、府主持,一般在八月举行, 故又称“秋闱二B.弱冠,古时男子20岁称弱冠,这时束发加冠,举行加冠礼,戴上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

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古代散文阅读精粹 李斯论

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古代散文阅读精粹 李斯论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李斯论(清)姚鼐苏子瞻谓李斯以荀卿之学乱天下,是不然。

秦之乱天下之法,无待于李斯,斯亦未尝以其学事秦。

当秦之中叶,孝公即位,得商鞅任之。

商鞅教孝公燔《诗》、《书》,明法令,设告坐之过,而禁游宦之民。

因秦国地形便利,用其法,富强数世,兼并诸侯,迄至始皇。

始皇之时,一用商鞅成法而已,虽李斯助之,言其便利,益成秦乱,然使李斯不言其便,始皇固自为之而不厌。

何也?秦之甘于刻薄而便于严法久矣,其后世所习以为善者也。

斯逆探始皇、二世之心,非是不足以中侈君张吾之宠。

是以尽舍其师荀卿之学,而为商鞅之学;扫去三代先王仁政,而一切取自恣肆以为治,焚《诗》、《书》,禁学士,灭三代法而尚督责,斯非行其学也,趋时而已。

设所遭值非始皇、二世,斯之术将不出于此,非为仁也,亦以趋时而已。

君子之仕也,进不隐贤;小人之仕也,无论所学识非也,即有学识甚当,见其君国行事,悖谬无义,疾首嚬蹙于私家之居,而矜夸导誉于朝庭之上,知其不义而劝为之者,谓天下将谅我之无可奈何于吾君,而不吾罪也;知其将丧国家而为之者,谓当吾身容可以免也。

且夫小人虽明知世之将乱,而终不以易目前之富贵,而以富贵之谋,贻天下之乱,固有终身安享荣乐,祸遗后人,而彼宴然①无与者矣。

嗟乎!秦未亡而斯先被五刑夷三族也,其天之诛恶人,亦有时而信也邪!且夫人有为善而受教于人者矣,未闻为恶而必受教于人者也。

荀卿述先王而颂言儒效,虽间有得失,而大体得治世之要。

而苏氏以李斯之害天下罪及于卿,不亦远乎?行其学而害秦者,商鞅也;舍其学而害秦者,李斯也。

商君禁游宦,而李斯谏逐客②,其始之不同术也,而卒出于同者,岂其本志哉!宋之世,王介甫以平生所学,建熙宁新法,其后章惇、曾布、张商英、蔡京之伦,曷尝学介甫之学耶?而以介甫之政促亡宋,与李斯事颇相类。

夫世言法术之学足亡人国,固也。

吾谓人臣善探其君之隐,一以委曲变化从世好者,其为人尤可畏哉!尤可畏哉![注释]①宴然:安闲的样子。

2020(浙江版)高考语文二轮专题-现代文冲刺《单文精练4篇》含解析

2020(浙江版)高考语文二轮专题-现代文冲刺《单文精练4篇》含解析

单文精练一传是楼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传是楼记[清]汪琬昆山徐健庵先生筑楼于所居之后,凡七楹。

间命工斫木为橱,贮书若干万卷,区为经史子集四种。

经则传注义疏之书附焉.;史述则日录、家乘、山经、野史之书附焉;子则附以卜筮、医药之书;集则附以乐府、诗余之书。

凡为橱者七十有二,部居类汇,各以.其次.,素标缃帙①,启钥灿然。

于是先生召诸子登斯楼而.诏之曰:“吾何以传汝曹哉?吾徐先世故以清白起家,吾耳目濡染旧.矣。

盖尝慨夫为人之父祖者,每欲传其土田货财,而子孙未必能世富也;欲传其金玉珍玩、鼎彝②尊斝③之物,而又未必能世宝.也;欲传其园池台榭、舞歌舆马之具,而又未必能世享其娱乐也。

吾方以此为鉴,然则吾何以传汝曹哉?”因指书而欣然笑曰:“所传者惟是矣!”遂名其楼为“传是”,而问记于琬。

琬衰病不及为,则先生屡书督之,最后复.于先生曰:甚矣,书之.多厄也。

由汉氏以来,人主往往重官赏以购之,其下名公贵卿,又往往厚金帛以易之,或亲操翰墨,及分命笔吏以缮录之,然且裒聚④未几而辄至于散佚,以是知藏书之难也。

琬顾.谓藏之之难不若守之之难,守之之难不若读之之难,尤不若躬体而心得之之难。

是故藏而勿守,犹勿藏也;守而弗读,犹勿守也。

夫既已读之矣而或口与躬违心与迹忤采其华而忘其实是则呻占⑤记诵之学所为哗众而窃名者也与弗读奚以异哉!古之善读书者,始乎博,终乎约。

博之而非夸多斗靡也,约之而非保残安陋也。

善读书者,根柢于性命而究极于事功。

沿流以溯源,无不探也;明体以适用,无不达也。

尊所闻,行所.知,非善读书者而能如是乎.?今健庵先生既出其所得于.书者,上为天子所器重,次为中朝士大夫之所矜式..,藉是.以润色大业,对扬休.命有余矣。

而又推之以训敕其子姓,俾后先跻巍科,取月无仕⑥,翕然..有名于当世。

琬然后喟焉太息,以为读书之益弘矣哉!循是道也,虽传诸子孙世世,何不可之有?若琬则无以与于此矣。

居平质驽才下,患于有书而不能读;延及暮年,则又跧伏穷山僻壤之中,耳目固陋,旧学消亡,盖本不足以记斯楼。

高中高三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

高中高三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

高中高三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一、高中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游灵岩记姚鼐(清)①泰山北多巨岩,而灵岩最著。

余以乾隆四十年正月四日自泰安来观之。

如垒石为城墉,高千馀雉,周若环而缺其南。

重嶂蔽之,事溪络帝自岩至溪,地有尺寸平者,皆种柏,翳高塞深。

灵岩寺在柏中,积雪林下,初日澄澈,寒光动寺壁。

寺后凿岩为龛,以居佛像,度其高,当岩之十九,峭不可上,横出斜援乃登。

登则周望万山,殊骛而诡趣,帷张而军行。

岩尻有泉,皇帝来巡,名之曰“甘露之泉”僧出器,的以饮余。

回视寺左右立石,多宋以来人刻字,有墁入壁内者,又有取石为砌者,砌上有字日“政和”云。

②余初与朱子颍约来灵岩,值子颍有公事,乃俾泰安人聂剑光偕余。

聂君指岩之北谷,溯以东,越一岭,则入于琨瑞之山。

盖灵岩谷水西流,合中川水入济琨瑞山水西北流入济,皆泰山之北谷也。

世言佛图澄之弟子曰竺僧朗居于琨瑞山,而时为人说其法于灵岩。

故琨瑞之谷曰朗公谷,而灵岩有朗公石焉。

当苻坚之世,竺僧朗在琨瑞大起殿舍,楼阁甚壮,其后颓废至尽;£灵岩自宋以来,观宇益兴。

③灵岩在长清县东七十里,西近大路,来游者日众然至琨瑞山,其岩谷幽邃,乃益奇也。

余不及往,书以告子颍:子颍他日之来也循泰山西麓,观乎灵岩,北至历城。

复溯朗公谷东南以抵东长城岭下缘泰山东簏以反乎泰安则山之四面尽矣。

张峡夜宿,姚鼐记。

【注释】①雉: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

②殊骛而诡趣:山势如万马奔驰般奇形怪状。

诡,怪异。

趣通趋,急速地奔驰。

③政和:北宋徽宗年号。

(1)赏析第①段画线句的描写手法。

(2)对第①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灵岩山很高大,群峰环绕像个玉环,在南面有个缺口,缺口南面有重迭的山岭。

B. 柏树覆盖着高高的山岭,塞满了深深的崖谷而灵岩寺就在这片茂密的柏林中。

C. 灵岩寺后的山崖极其陡峭,不可直上只有有时横行、有时侧身攀援才能上去。

D. 灵岩山崖下有军队驻扎行动,还有泉水,皇帝巡视时,亲自命名为“甘露之泉”。

高考二轮语文专题复习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增分突破 第一部分 第二章 增分突破四 实战演练 Word版含解析

高考二轮语文专题复习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增分突破 第一部分 第二章 增分突破四 实战演练 Word版含解析

增分突破四特殊句式,特殊翻译题组一语段训练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看松庵记[明]宋濂龙泉多大山,其西南一百余里诸山为尤深,有四旁奋起而中洼下者,状类箕筐,人因号之为“匡山”。

山多髯松,弥望入青云,新翠照人如濯。

松上薜萝份份披披,横敷数十寻,嫩绿可咽。

松根茯苓,其大如斗,杂以黄精、前胡及牡鞠之苗,采之可茹。

吾友章君三益乐之,新结庵庐其间。

……龙泉之人士,闻而疑之曰:“章君负济世长才,当闽寇压境,尝树旗鼓,砺戈矛,帅众而捣退之,盖有意植勋业以自见者。

今乃以‘看松’名庵,若隐居者之为,将鄙世之胶扰而不之狎耶,抑以斯人为不足与,而有取于松也?”金华宋濂窃不谓然。

夫植物之中,禀贞刚之气者,唯松为独多。

尝昧昧思之:一气方伸,根而蕴者,荄而敛者,莫不振翘舒荣以逞妍于一时。

及夫秋高气清,霜露既降,则皆黄陨而无余矣。

其能凌岁寒而不易行者,非松也耶!是故昔之君子每托之以自厉,求君之志,盖亦若斯而已。

君之处也,与松为伍,则嶷然有以自立;及其为时而出,刚贞自持,不为物议之所移夺,卒能立事功而泽生民,初亦未尝与松柏相悖也。

或者不知,强谓君忘世,而致疑于出处间,可不可乎?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章君负济世长才,当闽寇压境,尝树旗鼓,砺戈矛,帅众而捣退之,盖有意植勋业以自见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能凌岁寒而不易行者,非松也耶!是故昔之君子每托之以自厉,求君之志,盖亦若斯而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注意倒装句式“盖有意植勋业以自见者”和“负”“砺”“植”等关键实词的翻译。

二轮复习统编版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含答案)

二轮复习统编版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含答案)

二轮复习统编版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含答案)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下文,完下面小题。

偶园记(明)康范生①繇北郭门外,有长虹跨江,吾邑所称凤林桥也。

逾桥而北,沿河西行数十武,则偶园在□。

三面环山,一面距河。

左右古刹邻园,多寿樟修竹,高梧深柳。

竹柳之间,有小楼隐见者,芳草阁也。

据高眺远,西山爽气,倍觉亲人。

下临澄江,晴光映沼,从竹影柳阴中视之,如金碧铺地,目不周玩。

顷之,有小艇穿桥东来,掠岸而西,波纹尽裂,乃知是水。

春霖积旬,秋江方涨,楼边洲渚,尽成湖海。

游舫直抵槛下,门前高柳,反露梢中流。

西山百尺老樟,可攀枝直上。

若乃雪朝凭栏,千山皎洁;月夕临风,四顾凄清;南望楼台浮图,尽供点缀□。

②由芳草阁而北,为江霞馆,洞门重门,长江在几间。

判以卫垣,使波光玲珑透入。

邻园竹高千寻,随风狂舞,乱拥阶前;积雪压之,直伏庭下;日见雪消,则以次渐起。

③由江霞馆而北,为兰皋,深隐可,坐上有小楼,可眺北山。

山下半畴百亩,寓目旷如。

④由兰皋折而西,为夕揽亭。

开窗东向,芙蓉柏栗诸树,颇堪披对。

距邻寺仅隔一垣,暮鼓晨钟,足发深醒;梵贝琅琅,可从枕上听。

⑤凡是数者皆名号仅存风雨粗蔽遂俨然以偶园题之。

⑥客有教余楼前凿池,池上安亭,槛内莳花,庭前叠石者;余唯唯否否。

祖生击楫,陶公运甓①,彼何人□!士不获蚤庸于时,寄一枝②以避俗藏身,岂得已也。

且夫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一切嗜好,固无足以累之。

坡老与舅书云:“书画寄物,吾视之如粪土耳。

”此语非坡老不能道,非坡老不肯道,非坡老亦不敢道也。

书画且然,况其他乎?园亭固自清娱,然着意简饰,未免身安佚乐,无裨世用。

即神明,亦几何为山水花木所凝滞哉!全之为是园也,庶几弗为吾累也。

偶然而园,之亦姑偶然而记之□。

【注释】①祖狄,晋范阳人。

元帝时,为豫州刺史,渡江击辑,誓曰:“不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此江!”陶侃,晋浔阳人。

明帝时,拜征西大将军,都督荆襄军事,平苏峻之乱。

初为广州刺史,日运百甓习劳,曰:“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文言文专题复习 姚鼐作品精选精练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文言文专题复习 姚鼐作品精选精练

姚鼐作品精选精练夏县知县新城鲁君墓志铭并序姚鼐君讳九皋,字絮非,建昌府新城鲁氏也。

大父讳宁,康熙庚午科举人,为内阁中书,考讳淮,岁贡生,为庐陵县学训导。

君为人敦行谊,谨于规矩,而工为文。

人观其言动恭饬有礼,而知其学之邃;.读其文冲夷和易而有体,亦知其必为君子也。

尝逾岭至建宁,谒朱梅崖,而受其为古文之法。

于四方学者苟有闻,君必虚心就而求益。

虽以鼐之陋,君尝渡江至怀宁,见鼐而有问焉。

君古文虽本梅崖,而自傅以已之所得,持论尤中正。

里居授其学于子弟及乡之隽才,又授于其甥陈用光,且使用光见鼐。

盖新城数年中古文之学日盛矣,其源自君也。

其为科举之文,不徇俗好,自以古文之法,推而用.之。

或以为不利场屋,君曰:“得失,命也。

”君竟以乾隆庚寅科得乡举,辛卯恩科成进士。

归居十馀年,奉养祖母及父,因益力为学,而因事设方,以利其宗族闾里,虽贫而必致其财,虽劳而必致其力。

.逮终养,乃出就官。

是时鼐闻,寓书谏君,谓:“今时县令难为,而君儒者,违①中用”然君竟谒选,得山西夏县。

县当驿道,又时值后藏其材而用之,殆不可。

②,里以次出钱供役,谓之里差,吏因为兵,使驿往来日不绝。

县旧分二十馀里利,民致大困。

君自持既廉,又减其役之得已者,而重禁侵蠹,民大便之,而乐”其见民,煦煦然告以义理所当也!“吾不能尽去里差,是吾恨为役。

君顾叹曰:.上吏亦绝重君矣。

于是县号为治,民亦欣然听其教。

从及去,不作长官威厉之状,在县凡两期,然君亦以积劳致疾,鼐闻,乃自咎前者知君之浅,固不能尽君才也。

以乾隆五十九年三月卒于官,年六十三。

某年月日,嗣光及君甥用光,皆以书来乞鼐铭。

铭曰:其其行企矩,孰谓儒者不可以理繁庶?孰谓学古不可为今世语?美哉鲁君!文蹈雅。

卒置德在夏,而士兴其庭宇。

其生也有令誉,其亡也有传绪,其葬也于是野。

,《姚鼐文选》(选自有删节)【注】①后藏:西藏旧分四部:康、卫、藏、阿里。

清代康与卫并称前藏,藏与阿里合称后藏。

②里:指居民居住的单位。

一里,周代为二十五家,后世所居家数不一。

二轮复习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二轮复习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二轮复习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含答案)一、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马融字季长,扶风茂陵人也,将作大匠严之子。

为人美辞貌,有俊才。

初,京兆挚恂以儒术教授,隐于南山,不应征聘,名重关西。

融从其游学,博通经籍。

恂奇融才,以女妻之。

永初二年,大将军邓骘闻融名,召为舍人。

非其好也,遂不应命,客于凉州武都、汉阳界中。

会羌虏飙起,边方扰乱,米谷踊贵,自关以西,道殣相望。

融既饥困,乃悔而叹息,谓其友人曰:“古人有言:‘左手据天下之图,右手刎其喉,愚夫不为。

’所以然者,生贵于天下也。

今以曲俗咫尺之羞,灭无赀之躯,殆非老庄所谓也。

”故往应骘召。

四年,拜为校书郎中,诣东观(注)典校秘书。

是时,邓太后监朝,骘兄弟辅政。

而俗儒世士,以为文德可兴,武功宜废,遂寝蒐狩之礼,息战阵之法,故猾贼从横,乘此无备。

融乃感激,以为文武之道,圣贤不坠,五才之用,无或可废。

元初二年,上《广成颂》以讽谏。

颂奏,忤邓氏,滞于东观,十年不得调。

因兄子丧,自劾归。

太后闻之怒,谓融羞薄诏除,欲仕州郡,遂令禁锢之。

太后崩,安帝亲政,召还郎署,复在讲部。

出为河间王厩长史。

时车驾东巡岱宗,融上《东巡颂》,帝奇其文,召拜郎中。

融才高博洽,为世通儒,教养诸生,常有千数。

善鼓琴,好吹笛,达生任性,不拘儒者之节。

居宇器服,多存侈饰。

尝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弟子以次相传,鲜有入其室者。

年八十八,延熹九年卒于家。

遗令薄葬。

论曰: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躯终以奢乐恣性党附成讥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

夫事苦,则矜全之情薄;生厚,故安存之虑深。

登高不惧者,胥靡之人也;坐不垂堂者,千金之子也。

原其大略,归于所安而已矣。

(注)东观:汉代宫中藏书、著书的机构。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躯终/以奢乐恣性党附成讥/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B.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躯/终以奢乐恣性/党附成讥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C.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躯/终以奢乐恣性/党附成讥/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D.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躯终/以奢乐恣性党附成讥/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2)下列是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舍人,古代豪门贵族家里的门客,宋元后用以称呼权贵子弟,明代军卫应袭子弟也称“舍人”。

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 专题升级训练 专题02 文言文阅读

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 专题升级训练 专题02 文言文阅读

2013年高考第二轮复习语文安徽版专题升级训练二文言文阅读一、(2012·皖南八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

胡俨,字若思,南昌人。

少嗜学,于天文、地理、律历、医卜无不究览。

洪武中以举人授华亭教谕,能以师道自任。

母忧,服除,改长垣,乞便地就养,复改余干。

学官许乞便地自俨始。

建文元年,荐授桐城知县。

凿桐陂水,溉田为民利。

县有虎伤人,俨斋沐告于神,虎遁去。

桐人祀之朱邑祠。

四年,副都御史练子宁荐于朝曰:“俨学足达天人,智足资帷幄。

”比召至,燕师已渡江。

成祖即位,曰:“俨知天文,其令钦天监试。

”既试,奏俨实通象纬、气候之学。

寻又以解缙荐,授翰林检讨,与缙等俱直文渊阁,迁侍讲,进左庶子。

父丧,起复。

俨在阁,承顾问,尝不欲先人,熊少戆。

永乐二年九月,拜国子监祭酒,遂不预机务。

时用法严峻,国子生托事告归者坐戍边。

俨至,即奏除之。

七年,帝幸北京,召俨赴行在。

明年北征,命以祭酒兼侍讲,掌翰林院事,辅皇太孙留守北京。

十九年,改北京国子监祭酒。

当是时,海内混一,垂五十年。

帝方内兴礼乐,外怀要荒,公卿大夫彬彬多文学之士。

俨馆阁宿儒,朝廷大著作多出其手,重修《太祖实录》《永乐大典》《天下图志》皆充总裁官。

居国学二十余年,以身率教,动有师法。

洪熙改元,以疾乞休,仁宗赐敕奖劳,进太子宾客,仍兼祭酒。

宣宗即位,以礼部侍郎召,辞归。

家居二十年,方岳①重臣咸待以师礼。

俨与言,未尝及私。

自处淡泊,岁时衣食才给。

初为湖广考官,得杨溥文,大异之,题其上曰:“必能为董子之正言,而不为公孙之阿曲。

”世以为知人。

正统八年八月卒,年八十三。

(节选自《明史·胡俨传》)注:①方岳:传说尧命羲和四子掌四岳,称四伯。

至其死乃分岳事,置八伯,主八州之事。

后称任专一方之重臣为“方岳”。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母忧.,服除忧:去世B.外怀.要荒怀:怀想C.遂不预.机务预:参与D.智足资.帷幄资:参佐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其.令钦天监试其.孰能讥之乎B.寻又以.解缙荐,授翰林检讨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C.与.缙等俱直文渊阁失其所与.,不知D.俨至,即奏除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胡俨年少时就酷爱读书,对天文、地理、律历、医学、卜算等书无不博览通晓,尤对天文学、气象学有较深造诣。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清史稿姚鼐传》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清史稿姚鼐传》

文言文专题训练-----《清史稿·姚鼐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姚鼐,字姬传,桐城人,刑部..尚书文然玄孙。

乾隆二十八年进士,选庶吉士,改礼部主事。

历充山东、湖南乡试..考官,会试同考官,所得多知名士。

四库馆开,充纂修官。

书成,以御史记名,乞养归,不仕。

鼐言:“古之君子,仕非苟焉而已,将度其志可行于时,其道可济于众。

”鼐工为古文..。

康熙间,侍郎方苞名重一时,同邑刘大櫆继之。

鼐世父范与大善,鼐本所闻于家庭师友间者,益以自得,所为文高简深古,尤近欧阳修、曾巩。

其论文根极于道德,而探原于经训,至其浅深之际,有古人所未尝言,鼐独抉其微,发其蕴。

论者以为辞迈于方,理深于刘。

三人皆籍桐城世传以为桐城派桐城家法至此乃立流风作韵南极湘桂北被燕赵鼐清约寡欲,接人极和蔼,无贵贱皆乐与尽欢。

而义所不可,则确乎不易其所守。

世言学品兼备,推鼐无异词。

尝仿王士祯《五七言古体诗选》为《今体诗选》,论者以为精当云。

自告归后,主讲江南紫阳、钟山书院四十余年,以诲迪后进为务。

嘉庆十五年,重赴鹿鸣..,加四品衔。

二十年,卒,年八十有五。

所著有《九经说》十七卷,《老子、庄子章义》,《惜抱轩文集》二十卷,《诗集》二十卷,《三传补注》三卷,《法帖题跋》二卷,《笔记》四卷。

子景衡,举人,知县。

有隽才,鼐故工书,景衡学其笔法,能乱真。

(选自《清史稿·姚鼐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三人皆籍桐城世传/以为桐城派/桐城家法/至此乃立/流风作韵/南极湘桂/北被燕赵/B .三人皆籍桐城/世传以为桐城派/桐城家法/至此乃立/流风作韵/南极湘桂/北被燕赵/C .三人皆籍桐城/世传以为桐城派/桐城家法至此/乃立流风/作韵南极湘桂/北被燕赵/D .三人皆籍桐城世传/以为桐城派/桐城家法至此/乃立流风/作韵南极湘桂/北被燕赵/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刑部,古官署名。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分类训练:游记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分类训练:游记

文言文阅读:游记阅读姚鼐《登泰山记》的片断,完成下面小题。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望晚日照城廓,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泰山之.阳,汶水西流/ 诵明月之.诗B.余始循以.入/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C.遂至其.巅/ 其.皆出于此乎D.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扣舷而.歌之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记述寒冬中在泰山的游历,因其特色鲜明,成为记游泰山名篇中的佼佼者。

B.作者开篇先从泰山地理环境落笔,是在登泰山之前,为读者勾勒出泰山的轮廓。

C.作者俯瞰夕阳下的汶水和徂徕山,宛如图画;环绕山间的云雾好似轻柔的腰带。

D.作者没能由东谷登上泰山的原因,是因为这条路的台阶根本不适宜人们的通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文本一: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强化练习 文言文阅读17 人教版

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强化练习 文言文阅读17 人教版

2013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强化练习: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雪涛阁集》①序袁宏道文之不能不古而今也,时使之也。

妍媸之质,不逐目而逐时。

是故草木之无情也,而鞓红鹤翎,不能不改观于左紫溪绯②。

唯识时之士,为能堤其溃而通.其所必变。

夫古有古之时,今有今之时,袭古人语言之迹而冒以为古,是处严冬而袭夏之葛者也。

近代文人,始为复古之说以胜.之。

夫复古是已,然至以剿袭为复古,句比字拟,务为牵合,弃目前之景,摭腐滥之辞,有才者屈于法,而不敢自伸.其才;无之者拾一二浮泛之语,帮凑成诗。

智者牵于习,而愚者乐其易,一唱亿和,优人驺子③,共谈雅道。

吁,诗至此,抑可羞哉!夫即诗而文之为弊,盖可知矣。

余与进之游吴以来,每会必以诗文相励,务矫今代蹈袭之风。

进之才高识远,信腕信口,皆成律度,其言今人之所不能言,与其所不敢言者。

或曰:“进之文超逸爽朗,言切而旨远,其为一代才人无疑。

诗穷新极变,物无遁情,然中或有一二语近平近俚近俳④,何也?”余曰:“此进之矫枉之作,以为不如是不足矫浮泛之弊,而阔时人之目也。

”然在古亦有之,有以平而传.者,如“睫在眼前人不见”之类是也;有以俚而传者,如“一百饶一下,打汝九十九”之类是也;有以俳而传者,如“迫窘诘曲几穷哉”之类是也。

古今文人,为诗所困,故逸士辈出,为脱其粘而释其缚。

不然,古之才人,何所不足,何至取一二浅易之语,不能自舍,以取世嗤哉?执是以观,进之诗其为大家无疑矣。

诗凡若干卷,文凡若干卷,编成,进之自题曰《雪涛阁集》,而石公袁子为之叙。

(选自《明清散文集萃》,有删略) 注:①《雪涛阁集》,为明代江盈科所著诗文集。

江盈科,字进之。

②鞓红鹤翎,指牡丹花中“鞓红”和“鹤翎”等品种,经过改良可呈现出左紫、溪绯品种不同的样子。

③驺子:掌管车马的仆役。

④俳:滑稽,幽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能堤其溃而通.其所必变通:懂得B.始为复古之说以胜.之胜:胜任C.而不敢自伸.其才伸:施展D.有以平而传.者传:流传2.作者说:“诗至此,抑可羞哉!”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属于....作者感到羞耻的原因的一组是( )①以剿袭为复古,句比字拟,务为牵合,弃目前之景,摭腐滥之辞②文之不能不古而今也,时使之也③有才者屈于法,而不敢自伸其才;无之者拾一二浮泛之语,帮凑成诗④然中或有一二语近平近俚近俳⑤一唱亿和,优人驺子,共谈雅道⑥执是以观,进之诗其为大家无疑矣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⑤ D.②④⑥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行文的顺序来看,作者没有受到序言体裁的束缚,先是淋漓尽致地阐明自己的文学主张,最后才落笔于文题。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姚鼐《翰林论》(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姚鼐《翰林论》(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姚鼐《翰林论》(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翰林论姚鼐为天子侍从之臣,拾遗补阙.,其常任也。

天子虽明圣,不谓无失;人臣虽非大贤,不谓当职。

而不陈君之失,与其有失播诸天下而改之,不若传诸朝廷而改之之善也;传诸朝廷而改之,不若初见闻诸左右而改之之善也。

翰林居天子左右为近臣则谏其失也宜先于众人见君之失而智不及辨欤则不明智及辨之而讳言欤则不忠侍从者择其忠县明而居之者也唐之初设翰林,百工皆入焉,猥下之职也。

其后乃益亲益尊,益亲益尊故责之益重。

今有人焉:其于官也,受其亲与尊,而辞其责之重,独不蒙世讥乎?官之.失职也,不亦久乎?以宜蒙世讥者,而上下皆谓其当然,是以晏然而无可为,安居而食其禄。

自唐及宋及元、明,官制因.革六七百年。

其不革者,御史有弹劾之责而兼谏争,翰林有制造文章之事而兼谏争。

弹劾、制造文章所别也,谏争所同也。

其为言官也,奚以异?入而面争于左右,出而上书陈事,其为谏也,奚以异?今也独谓御史言官,而翰林不当有谏书,是知其一而失其一也。

是故君子求乎道,细人求乎技。

君子之职以道,细人之职以技。

使世之君子,赋若相如,善叙史事若太史公,诗若李、社,文若韩、柳,虽至工犹技也。

技之中固有道焉,不若极忠谏争为道之大也。

徒以文字居翰林者,是技而已,唐初之翰林者,则若是也矣。

今之翰林,谓天子之近臣也。

居近臣之班,不知近臣之职,可乎?明之翰林,皆知其职也,直面谏争之人接踵,谏争之辞运策而时书。

今之人不以为其职也,或取其忠而议其言而为出位。

夫以尽职为出位,世孰.肯为尽职者?余窃有感焉,作《翰林论》。

(有删改)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翰林居天子左右为近臣/则谏其失也/宜先于众人/见君之失/而智不及辨欤/则不明/智及辦之而讳言欤/则不忠/侍从者/择其忠且明而居之者也/B .翰林居天子左右为近臣/则谏其失也/宜先于众人见君之失/而智不及辨欤则不明/智及辨之而讳言欤/则不忠侍从者/择其忠/且明而居之者也/C .翰林居天子左右为近臣/则谏其失也/宜先/于众人见君之失/而智不及辨欤/则不明/智及辨之而讳言欤/则不忠侍从者/择其忠/且明而居之者也/D .翰林居天子左右为近臣/则谏其失也/宜先/于众人见君之失/而智不及辨欤/则不明/智及辨之而讳言欤/则不忠/侍从者/择其忠且明而居之者也/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 .“拾遗补阙”与“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出师表》)两句中的“阙”字含义相同。

文言文《姚鼐》阅读训练题目及答案

文言文《姚鼐》阅读训练题目及答案

文言文《姚鼐》阅读训练题目及答案文言文《姚鼐》阅读训练题目及答案丹徒王禹卿先生,少则以诗称于丹徒。

长入京师,则称于京师。

负气好奇,欲尽取天下异境以成其文。

乾隆二十一年,翰林侍读全魁使琉球,邀先生同渡海,即欣然往。

故人相聚,涕泣留,先生不听。

入海覆其舟,幸得救,不死。

乃益自喜,曰:“此天所以成吾诗也!”为之益多且奇。

鼐故不善诗,尝漫咏之,以自娱而已。

遇先生于京师,顾称许以为可。

后遂与交密,居闲盖无日不相求也。

一日,值天寒晦,与先生及辽东朱子颍登城西黑窑厂,据地饮酒,相对悲歌至暮,见者皆怪之。

其后,先生自海外归,以第三人登第,进至侍读。

出为云南临安府知府,赴任,过扬州。

时鼐在扬州,赋诗别去。

鼐旋仕京师,而子颍亦入蜀,皆不得见。

时有人自西南来者,传两人滇、蜀间诗,雄杰瑰异,如不可测,盖称其山川云。

先生在临安三年,以吏议降职,遂返丹徒,来往于吴、越,多徜徉之辞。

久之,鼐被疾还江南,而子颍为两淮运使,兴建书院,邀余主之。

于是与先生别十四年矣,而复于扬州相见,其聚散若此,岂非天邪?先生好浮屠道,近所得日进,尝同宿使院,鼐又渡江,宿其家食旧堂内,共语穷日夜,教以屏欲澄心,返求本性。

其言绝善,鼐生平不常闻诸人也。

然先生豪纵之气,亦渐衰减,不如其少壮。

然则昔者周历山水,伟丽奇变之篇,先生自是将不复作乎?鼐既尽读先生之诗,叹为古今所不易有。

子颍乃俾人抄为十几卷,曰《食旧堂集》,将雕板传诸人,鼐因为之序。

(选自《惜抱轩文集》,有删改)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鼐故不善诗,尝漫咏之漫:随意B. 遇先生于京师,顾称许以为可顾:关心C. 鼐旋仕京师,而子颍亦入蜀旋:随即D. 子颍乃俾人抄为十几卷俾:使6. 下列句子中,全都能表现王禹卿豪放不羁的性格特点的一组是(3分)( )① 负气好奇,欲尽取天下异境以成其文② 邀先生同渡海,即欣然往③ 此天所以成吾诗也④ 后遂与交密,居闲盖无日不相求也⑤ 据地饮酒,相对悲歌至暮⑥ 以吏议降职,遂返丹徒A. ①③⑥B. ①②④C. ②③⑤D. ②③⑥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王禹卿自负才气,为了尽取天下的奇异境界,与人渡海去琉球,遭遇船翻,劫后余生。

二轮复习统编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含答案(1)

二轮复习统编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含答案(1)

二轮复习统编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含答案(1)一、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丁瑄,不知何许人。

正统间为御史。

初,福建多矿盗,命御史柳华捕之。

华令村聚皆置望楼,编民为甲,择其豪为长,得自置兵仗,督民巡徼。

沙县佃人邓茂七为甲长。

其俗佃人输租外,例馈田主。

茂七倡其党令毋馈,而田主自往受粟。

田主诉于县,县逮茂七,不赴。

下巡检追摄,茂七杀弓兵数人。

上官闻,遣军三百捕之。

被杀伤几尽,巡检及知县并遇害。

茂七遂大剽略,伪称“铲平王”,设官属。

党数万人,陷二十余县。

都指挥范真、指挥彭玺等先后被杀。

时福建参政交阯人宋新贿王振得迁左布政使侵渔贪恶民不能堪益相率从乱东南骚动。

十三年四月,茂七围延平。

刷卷御史张海登城抚谕。

贼诉乞贳死,免三年徭役,即解散为良民。

海以闻。

命瑄往招讨,以都督刘聚、佥都御史张楷大军继其后。

瑄既至,先令人赍敕往抚。

茂七不肯降,瑄驰赴沙县图之。

贼首林宗政等万余人攻后坪,欲立寨。

瑄令通判倪冕等率众先据要害,而身与都指挥雍埜等邀其归路,斩贼二百余级,获其渠陈阿岩。

明年二月,瑄诱贼复攻延平,督众军分道冲击。

贼大败,遁走,指挥刘福追之,遂斩茂七,招胁从复业。

未几,复擒其党林子得等。

尤溪贼首郑永祖率四千人攻延平。

瑄偕埜等邀击,擒之,斩首五百有奇,余党溃散。

楷之监大军讨贼也,至建宁顿不进,日置酒赋诗为乐。

闻瑄破贼,则驰至延平攘其功。

瑄被胁依违具奏。

福不能平,诉之。

诏责瑄具状。

楷等皆获罪。

瑄有功不问,功亦竟不录。

茂七虽死,其从子伯孙等复炽。

朝廷更遣陈懋等以大军讨,瑄乃还朝。

景泰初,出为广东副使,卒。

(1)下列对文言文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时福建参政交阯人宋新贿王振/得迁左布政使/侵渔贪恶/民不能堪益/相率从乱东南/骚动。

B.时福建参政交阯人宋新/贿王振得迁/左布政使侵渔/贪恶民不能堪/益相率从乱/东南骚动。

C.时福建参政交阯人宋新/贿王振得迁左布政使/侵渔贪恶/民不能堪/益相率从乱/东南骚动。

2012年高中语文 暑假课外文言文阅读 随园君墓志铭:姚鼐素材

2012年高中语文 暑假课外文言文阅读 随园君墓志铭:姚鼐素材

随园君墓志铭〔清〕姚鼐君钱塘袁氏,讳枚,字子才。

其仕在官,有名绩矣。

解官后,作园江宁西城居之,曰随园。

世称随园先生,乃尤著云。

祖讳硃锜,考讳滨,叔父鸿,皆以贫游幕四方。

君之少也,为学自成。

年二十一,自钱塘至广西,省叔父于巡抚幕中。

巡抚金公鉷一见异之,试以铜鼓赋,立就,甚瑰丽。

会开博学鸿词科,即举君。

时举二百余人,惟君最少。

及试报罢,中乾隆戊午科顺天乡试,次年成进士,改庶吉士。

散馆,又改发江南为知县,最后调江宁知县。

江宁故巨邑,难治。

时尹文端公为总督,最知君才。

君亦遇事尽其能,无所回避,事无不举矣。

既而去职家居。

再起,发陕西,甫及陕,遭父丧归,终居江宁。

君本以文章入翰林有声,而忽摈外;及为知县,著才矣,而仕卒不进。

自陕归,年甫四十,遂绝意仕宦,尽其才以为文辞歌。

足迹造东南山水佳处皆遍。

其瑰奇幽邈,一发于文章,以自喜其意。

四方士至江南,必造随园投诗文,几无虚日。

君园馆花竹水石,幽深静丽,至櫺槛器具,皆精好,所以待宾客者甚盛。

与人留连不倦,见人善,称之不容口。

后进少年诗文一言之美,君必能举其词,为人诵焉。

君古文、四六体,皆能自发其思,通乎古法。

于为诗,尤纵才力所至,世人心所欲出不能达者,悉为达之,士多仿其体。

故《随园诗文集》,上自朝廷公卿,下至市井负贩,皆知贵重之。

海外琉球,有来求其书者。

君仕虽不显,而世谓百余年来,极山林之乐,获文章之名,盖未有及君也。

君始出,试为溧水令。

其考自远来县治,疑子年少,无吏能,试匿名访诸野。

皆曰:“吾邑有少年袁知县,乃大好官也。

”考乃喜,入官舍。

在江宁尝朝治事,夜召士饮酒赋诗,而尤多名蹟。

江宁市中以所判事,作歌曲,刻行四方。

君以为不足道,后绝不欲人述其吏治云。

君卒于嘉庆二年十一月十七日,年八十二。

夫人王氏无子,抚从父弟树子通为子。

既而侧室钟氏又生子迟。

孙二:曰初,曰禧。

始君葬父母于所居小仓山北,遗命以己祔。

嘉庆三年十二月乙卯,祔葬小仓山墓左。

桐城姚鼐以君与先世有交,而鼐居江宁,从君游最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姚鼐作品精选精练夏县知县新城鲁君墓志铭并序姚鼐君讳九皋,字絮非,建昌府新城鲁氏也。

大父讳宁,康熙庚午科举人,为内阁中书,考讳淮,岁贡生,为庐陵县学训导。

君为人敦.行谊,谨于规矩,而工为文。

人观其言动恭饬有礼,而知其学之邃;读其文冲夷和易而有体,亦知其必为君子也。

尝逾岭至建宁,谒朱梅崖,而受其为古文之法。

于四方学者苟有闻,君必虚心就而求益。

虽以鼐之陋,君尝渡江至怀宁,见鼐而有问焉。

君古文虽本梅崖,而自傅以已之所得,持论尤中正。

里居授其学于子弟及乡之隽才,又授于其甥陈用光,且使用光见鼐。

盖新城数年中古文之学日盛矣,其源自君也。

其为科举之文,不徇.俗好,自以古文之法,推而用之。

或以为不利场屋,君曰:“得失,命也。

”君竟以乾隆庚寅科得乡举,辛卯恩科成进士。

归居十馀年,奉养祖母及父,因益力为学,而因事设方,以利其宗族闾里,虽贫而必致其财,虽劳而必致.其力。

逮终养,乃出就官。

是时鼐闻,寓书谏君,谓:“今时县令难为,而君儒者,违其材而用之,殆不可。

”然君竟谒选,得山西夏县。

县当驿道,又时值后藏①中用兵,使驿往来日不绝。

县旧分二十馀里②,里以次出钱供役,谓之里差,吏因为利,民致大困。

君自持既廉,又减其役之得已者,而重禁侵蠹,民大便之,而乐为役。

君顾叹曰:“吾不能尽去里差,是吾恨.也!”其见民,煦煦然告以义理所当从及去,不作长官威厉之状,民亦欣然听其教。

于是县号为治,上吏亦绝重君矣。

鼐闻,乃自咎前者知君之浅,固不能尽君才也。

然君亦以积劳致疾,在县凡两期,以乾隆五十九年三月卒于官,年六十三。

某年月日,嗣光及君甥用光,皆以书来乞鼐铭。

铭曰:孰谓儒者不可以理繁庶?孰谓学古不可为今世语?美哉鲁君!其行企矩,其文蹈雅。

卒置德在夏,而士兴其庭宇。

其生也有令誉,其亡也有传绪,其葬也于是野。

(选自《姚鼐文选》,有删节)【注】①后藏:西藏旧分四部:康、卫、藏、阿里。

清代康与卫并称前藏,藏与阿里合称后藏。

②里:指居民居住的单位。

一里,周代为二十五家,后世所居家数不一。

5.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君为人敦.行谊敦:注重B.不徇.俗好徇:曲从C.虽劳而必致.其力致:获得D.是吾恨.也恨:遗憾6.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鲁九皋曾经到建宁拜谒朱梅崖,向朱梅崖学习古文之法。

他也曾经渡江到怀宁,进见作者并向他请教。

天下学者,只要听说过其名声,鲁九皋一定会前往求教。

B.鲁九皋将自己平生所学教授给族中年轻后辈和乡里才智出众的人,又教授给外甥陈用光。

作者认为新城在数年间古文日益兴盛,大概是因为鲁九皋吧。

C.鲁九皋虽然考中举人,但是却因奉养祖母和父亲没有做官,一直等到祖母和父亲去世,他才去吏部请求任职,得到山西夏县知县的职位。

D.鲁九皋从来不在百姓面前使官威,总是和蔼可亲地用义理来教导百姓,因此,百姓很乐意听他教导,夏县也社会安定,但是上司却拒绝重用他。

7.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人观其言动恭饬有礼,而知其学之邃;读其文冲夷和易而有体,亦知其必为君子也。

(5分)(2)君自持既廉,又减其役之得已者,而重禁侵蠹,民大便之,而乐为役。

(5分)8.这篇文章可以看出当时存在着哪些社会问题?请概括。

(4分)5.C(致:献出)6.D(“但是上司却拒绝重用他”理解有误,应为“上司也非常看重他”。

)7.(1)人们观察他的言行恭敬谨慎有礼节,就知道他的学识精深;读他的文章,淡泊平稳而有规则,也就知道他一定是君子。

(“恭饬”、“邃”、“冲夷和易”、“体”、语意通顺各1分,共5分)(2)鲁九皋自己保持廉洁的操守,又减去那些可以停止的徭役,而且严厉制止侵贪掠夺,百姓得到许多好处,因而乐意承担徭役。

(“持”、定语后置句、“已”、“侵蠹”、“便”1分,共5分)8.①对后藏用兵,徭役繁多。

②吏贪民困。

③儒者从政难有作为。

④世人认为古文无用。

(每点1分,共4分)【参考译文】君名九皋,字絮非,是建昌府新城鲁家人。

祖父名宁,康熙庚午年间的举人,担任内阁中书。

父亲名淮,是当年的贡生,后来成为庐陵县学官。

君为人注重品行道义,重视准则,而且擅长写文章。

人们观察鲁九皋的言行恭敬谨慎有礼节,就知道他的学识精深;读他的文章,淡泊平稳而有章法,也就知道他一定是君子。

鲁九皋曾经越过山岭到建宁县,拜谒朱梅崖,学习其写古文的方法。

天下如果是有名声的学者,他一定会虚心前往而求得长进。

即使像我这样浅薄的人,他也曾渡江到怀宁,拜见我向我请教。

他的古文虽然师从朱梅崖,但却把自己的心得加入,他提出的主张尤其公正。

他居乡期间,把平生所学教授给族中年轻后辈和乡里才智出众的人,又教授给外甥陈用光,并且让陈用光前来拜访我。

新城在数年间古文之学日益兴盛,大概是因为鲁九皋吧。

他写作时文,不曲从世俗的爱好,他把古文之法,推广开来让更多人采用。

有人认为这不利于科举考试,他说:“得失,本就是命中注定。

”鲁九皋最终在乾隆庚寅年间考中举人,在辛卯年间的恩科中考中进士。

归乡十多年,侍奉赡养祖母和父亲,就更加致力于学问,而且能从事情的实际情况出发而采取不同的方法,来使亲族乡里百姓获利,即使他自己贫穷也一定要献出自己的财物,即使他自己很辛劳也一定要献出自己的力量。

等到为祖母和父亲送终,才出仕做官。

当时我听到消息,就寄信规劝他,说:“现在做县令很难有所作为,而且您是儒者,委屈自己的才能而用(做官),大概不合适。

”然而他竟然去吏部请求应选官职,得到山西夏县县令的职位。

夏县正处于驿道,当时又正值朝廷对后藏用兵,为朝廷送信的人来往每日不绝。

夏县以前分二十多里,县中各里按照次序出钱出力,这就是里差。

官吏通过各项徭役获得利益,却导致百姓处境很艰难。

鲁九皋自己保持廉洁的操守,又减去那些可以停止的徭役,而且严厉制止侵贪掠夺,百姓得到许多好处,因而乐意承担徭役。

他却还感叹说:“我不能完全撤除各里的徭役,这是我的道憾啊!”他见百姓时,总是和蔼可亲地用道理教导他们何去何从,从不表现出官吏威严的样子,百姓也很乐意听他教导。

因此夏县就称为安定之县,上级官吏也非常看重他。

我听说后,就责备自己之前了解他太少了,原来没有能完全了解他的才学啊。

然而他也因此积劳成疾,在夏县共任职两期,在乾隆五十九年三月死于任上,年六十三。

某年某月,鲁九皋的儿子鲁嗣光和外甥陈用光,都写信给我请求我为鲁九皋写铭文。

铭文是:谁说儒者不能治理繁杂寻常的事务?谁说学习古文不能写作时文?鲁九皋是多么美好的人啊!他的行为总是希望合乎规矩。

他的文章立足于典雅。

最后在夏县建立了功德,而士人得以兴起于门下。

他生前就有美好的声誉,他死后也有继承其事业的人,他被安葬在这片土地。

复张君书清·姚鼐辱书谕以入都不可不速,嘉谊甚荷。

以仆騃蹇,不明于古,不通于时事,又非素习熟于今之贤公卿,顾蒙识之于俦人之中,举纤介之微长,掩愚谬之大罪,引而掖焉,欲进诸门墙而登之清显,虽微君惠告,仆固愧而仰德久矣。

仆闻蕲于己者志也,而谐.于用者时也。

士或欲匿山林而.羁于绂冕,或心趋殿阙而不能自脱于田舍,自古有其志而违其事者多矣。

仆少无岩穴之操,长而役于尘埃之内,幸遭清时,附群贤之末,三十而登第,跻于翰林之署,而不克以居,浮沉部曹,而无才杰之望,以久次而始迁。

值天子启秘书之馆,大臣称其粗解文字而使舍吏事而供书局其为幸也多矣不幸以疾归又不以其远而忘之为奏而扬之于上其幸抑又甚焉。

士苟获是幸,虽聋瞆犹将耸耳目而奋,虽跛躃犹将振足而起也, 而况于仆乎?仆家先世,常有交裾接迹仕于朝者,今者常参官中乃.无一人,仆虽愚,能不为门户计耶?古之君子,仕非苟焉而已,将度其志可行于时,其道可济于众。

诚可矣,虽皇皇以求得之而不为慕 利,虽因人骤进而不为贪荣。

何则?所济者大也。

至其次,则守官摅论,微补于国而.。

又 其次,则从容进退,庶免耻辱之大咎已尔。

夫自圣以下,士品类万殊,而所处古今不同势,然而 揆之于心,度之于时,审之于己之素分,必择其可安于中而后居,则古今人情一而已。

夫朝为之而暮悔,不如其弗为;远欲之而近仆今日者,幸依圣朝之末光,有当轴..之褒采,勇跃鼓忭以冀进,乃其本心。

而顾遭家不幸,始反一年,仲荣先殒,今又丧妇,老母七十,诸稚在抱,欲去而无与托,又身婴疾病以留之。

此 所以振衣而趦趄,北望枢斗而俯而太息者也。

远蒙教督,不获趋承,虽君子不之.责,而私衷不敢安,故以书达所志,而冀量察焉。

(选自《惜抱轩诗文集》)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粗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而谐于用者时也 谐:合,符合。

B .微补于国而道不章 章:同“彰”,彰明。

C .抗孔子之道于今之世 抗:捍卫,挽救。

(应为违背) D .有当轴之褒采 当轴:当权者。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A .士或欲匿山林而羁于绂冕 骊山北构而西折B .今者常参官中乃无一人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C.有跬步不容不慎者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D.虽君子不之责外无期功强近之亲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尽管作者拒绝了张君要他火速进京做官的建议,但他仍在回信中对张君的赏识和提拔之情表示了感谢,体现了士大夫的修养。

B.清代的读书人由科举而翰林,由翰林而朝臣。

作者从跻身翰林到任职秘书馆,仕途颇为顺利。

翰林可以参政议政,名望很高。

C.和李密一样,作者把家庭的不幸当作不愿做官的理由,所不同的是,李密承诺自己要先尽孝,后尽忠,而作者并无此种考虑。

D.文章以议论为主,作者通过反复陈说应当和不应当做官的理由,强调左右为难的精神困境,分析透彻,层层深入,感人肺腑。

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 分)值天子启秘书之馆大臣称其粗解文字而使舍吏事而供书局其为幸也多矣不幸以疾归又不以其远而忘之为奏而扬之于上其幸抑又甚焉。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8 分)(1)虽微君惠告,仆固愧而仰德久矣。

(2)古之君子,仕非苟焉而已,将度其志可行于时,其道可济于众。

【分析】(1)本题是考查文言实词的使用,除了在平时学习中多积累之外,我们还要注意结合句子的上下语境,对实词的意义进行揣测。

(2)本题是考查的文言虚词的意义与用法。

做好这类题,前提是我们必须熟知整个文言句子的含义,还必须熟悉语法。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与原文作细致比较。

(4)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解答该题可以根据文意、虚词和结构判断。

(5)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