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和大肠息肉患者需要了解的十个问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肠癌和大肠息肉患者需要了解的十个
问题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医学知识的普及,人们对大肠癌以及大肠息肉的
认知都在逐步提高,但是对于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关的知识仍有待提高。

笔者
通过以下十个问题向大家解惑。

一、引起大肠息肉的原因是什么?
大肠息肉被认为是主要由遗传和生活方式引起的。

肠息肉的病因跟年龄、饮
食等因素有关,大肠息肉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长期吃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素者发生率较高。

环境污染、社会因素也可能是发病原因之一。

二、大肠息肉可以遗传吗?
目前已知肠息肉中家族性息肉、黑色素斑-胃肠多发性息肉综合征有明确的
遗传倾向。

家族性息肉病是一种较为少见的遗传性疾病,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其子女有50%可能同样得病。

性别差别不大。

息肉常在10岁以后出现,一般不会
超过40岁。

息肉的发生仅局限于结肠和直肠。

呈多发性。

其它如幼年性息肉、
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腺瘤、绒毛状腺瘤、锯齿状腺瘤等与遗传的关系尚不能
确认。

三、大肠息肉跟大肠癌有什么关系?
临床上95%的大肠癌都源于大肠息肉的癌变,但并不是说所有的大肠息肉都
会变成大肠癌。

其实大肠息肉恶化成为癌症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单发性腺瘤性息
肉在5年、10年、20年发展为癌的几率分别为3%,8%,24%。

有溃疡性结肠炎的人,时间可能会有所缩短。

我们简单将大肠息肉分为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

肿瘤性息肉包括:腺瘤、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锯齿状腺瘤、家族性息肉等。

这一类息肉癌变的风险非常高。

我们通常说的息肉癌变就是指的这一类息肉。


有一类息肉叫做非肿瘤性息肉,包括: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幼年性息肉等。

这一类息肉几乎不会癌变。

四、同样是息肉,为什么有的叫做息肉、有的叫做腺瘤?
这跟大肠息肉分类方法有关。

国内外较广泛应用的是以Morson的组织学分类法为基础的分类,即将大肠息肉分成肿瘤性、错构瘤性、炎症性和增生性。

1980年我国大肠癌协作组在Morson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息肉发生的特征,提出了我国分类法。

我国分类法最大的特点是将肠息肉中与癌发生密切关系的肿瘤性息肉统称为腺瘤和腺瘤病,而其中错构瘤性与癌发生关系不明,一般认为很少发生癌变,炎性和化生性息肉与癌无明显关系,把这些非肿瘤性的统称为息肉。

将息肉的病理性质明确区别开来有利于指导临床治疗。

但在实际工作中,在病理检查出来之前都叫做息肉。

五、息肉会自行消失吗?
有一句话叫“你想多了”。

息肉是不会自己消失的。

尽管它们生长相当缓慢,但是它们不会自己消失。

通常必须由医生将其切除才可能消失。

有些人前一次肠镜检查有息肉,下一次肠镜检查息肉没有了。

这种情况你别偷着乐。

你可能被漏诊了。

一次肠镜检查能把95%的肠粘膜看完的算顶级专家,能看个90%算不错了。

很多医生可能只能看到60-70%的肠粘膜。

看见的地方就有可能发现息肉,没看见的地方当然就漏诊了。

漏诊这本帐一部分可能算在医生头上,更多的可能算在病人头上。

为什么?原因包括:肠道清洁不好,大便太多,看不见;肠道发育异常、肠粘连,观察受限;做普通肠镜个人耐受性不好,忍不了,匆匆结束检查等。

六、息肉可以预防吗?
大肠息肉的预防要从病因着手,预防病毒感染和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可能减少息肉的发生,但息肉发生的原因较多,饮食和生活习惯的改善并不能完全阻止息肉的发生,只能降低息肉发生的可能性。

七、大肠息肉可以怎么去治疗?
大肠息肉的治疗要分情况来看。

前面说了息肉分为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

分类的目的就是为了方便治疗。

非肿瘤性的息肉无需治疗,定期肠镜随访就
可以了。

肿瘤性息肉的治疗只有通过手术才能消除。

绝大部分息肉都可以通过肠
镜切除。

也有一些息肉过大或者过多需要通过开腹或腹腔镜手术切除。

尤其是家
族性息肉病患者有时候需要切除全部结直肠才能有效预防大肠癌。

八、哪些筛查方法可发现息肉?
可用的方法包括粪便隐血检查、粪便DNA分子检测、胶囊内镜、电子结肠镜
检查、CT、MRI等检查。

其中便隐血检查、粪便DNA分子检测、CT、MRI等检查
不直观、特异性不高,检测的准确性不高。

胶囊内镜准确性比前面几种检查要好,但是费用高。

电子结肠镜检查是最直观、最准确、少走弯路的检查,还可在检查
的过程中直接进行切除息肉等操作。

九、筛查息肉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
2018年《中国结直肠肿瘤早诊筛查策略专家共识》推荐把40-74岁的人群纳
入结直肠肿瘤筛查范围。

也就是说大肠息肉的筛查通常从40岁开始。

如果有家
族病史或出现大肠癌迹象的危险因素,医生可能建议从更早的时间开始筛查。

十、大肠息肉术后要注意些什么?
大肠息肉术后当天服流质(牛奶、米汤),次日起三天少渣半流质(稀饭、
面条、馄饨),之后可进食软食至正常饮食。

一周内避免饮酒、进食刺激性食物,避免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不要按揉腹部,洗澡时避免水温过高。

需要关注有无
腹痛、便血。

大肠息肉术后最危险的两个并发症是出血和穿孔。

腹痛、便血是这
两个并发症的主要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