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的别称【范本模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死亡的别称
红叶
“死“的同义词很多,常见的有去世,过世,逝世,故去等。

在古代,“死“的别称不但众多,而且从中能够窥见等级观念、心理活动以及情感色彩。

崩、驾崩、大薨、山陵崩、大行、登遐、晏驾、千秋、百岁、泰山其颓:崩:天子之死叫“崩”,“驾崩”,意思是皇帝的车驾崩坏了.
薨:诸侯或相当于诸侯的封国国君、封爵王侯、以及贵妃、公卿大臣之死称“薨“.
卒:大夫之死叫“卒”,这从西周一直到唐宋以前都是如此。

唐宋以后,普通百姓死,才敢称“卒“.
死:古时只有平民之死,才直言不讳地通称“死“。

关于“死“的别称,数量最多的还是如下这些大众化的中性别称,诸如:“卒”、“亡"、“殁”、“没”、“丧”、“终"、“故"、“逝”、“殒”、“不起”、“绝命”、“弃手足”、“弃堂帐"、“捐馆”、“捐馆舍”、“物故"、“溘逝"、“弃养”、“亡躯”、“作古"、“谢世”、“弃世”、“疾终”、“仙逝”、“下世”、“厌世”、“千古”、“长眠、"‘安息’、“隐化、"“迁神、”“解驾”、“遁化”、“迁化”、“迁形”、“就木"、“殒命”等。

就以吊唁来说,难免接触一个“死"字,但“死”在这种特定场合是不能直接说出来的,只能选取与“死”相近的同义词来代替,如去世、过世、逝世、仙逝、长眠、安息、千古、归天、亡、故、卒、殁、永别、永诀、离开人世、寿终正寝、与世长辞等等。

儿子
白发人送黑发人,是做父母所难以忍受的最痛苦的事情,因此人们在提起这样的事情时也是委婉地说出,尽量不涉及死字,而往往用典故。

西河之痛:这个典出于《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孔子既没,子夏居西河教授,为魏文侯师,其子死,哭之失明。

”“西河"即子夏的代称,后以“西河之痛"指儿子死亡。

如左宗棠《与谭文卿》:“顷获函报,知近抱西河之痛,骇悼何言!"张元济《与王国维》:“前闻我兄有西河之痛,正拟趋唁,忽闻文斾已经北行。

"
丧明之痛:与“西河之痛"同出一典。

钱溯耆《与缪荃孙》:“衡甫兄抱丧明之痛,其儿妇绝粒以殉.”
兄弟
令原之戚:《诗·小雅·棠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

”脊令,也写作“鹡鸰”.后以“令原之戚”指兄弟去世。

钱溯耆《与缪荃孙》:“适溯耆抱令原之戚,神绪不宁,肃谢有稽,正深歉疚。


鸰原之戚:林则徐《与叶申芗》:“闻仲勤上年因遭鸰原之戚,未肯入闱,谊笃孔怀,洵堪起敬.”
折臂之痛:曾国荃《与郭意城》:“今猝抱折臂之痛,战守之事,助我无人,是真穷且苦也。


妇女
中国文学可以说是一部关于美人的文学,从“美目盼兮,巧笑倩兮”到“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从褒姒到陈圆圆,从“指如削葱根”的刘兰芝到“似蹙非蹙娟罥烟眉的"林黛玉,从古到今女子们演出了一幕幕粉香脂浓的悲喜剧.正是由于女子的美丽与可爱,使得人们对每一位女子(尤其是年轻漂亮女子)的去世感到婉惜,于是很多好词都成了妇女的死亡别称。

香埋:唐代徐夤《蝴蝶诗》中有两句“防患每忧鸡雀口,怜香遍绕绮罗衣.”金代元好问也有句诗“京师惜花如惜玉",后来就有了“怜香惜玉”一词来指男子对女子的怜爱之意.其中的“香”就是指的女子。

当然“香”字是形容词,《说文解字》:“香,芳也,从黍从甘。

”又因香味为人所喜爱,故常用作美称用词,特别常见于与妇女有关的事物。

如女子的居室称“香闺”、女子的头发称“香云"等等。

而“怜香惜玉”的“香"已经成为名词了,是女子的代称。

女子死则被称为“香埋”,如清代沈复《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今则天各一方,风流云散,兼之玉碎香埋,不堪回首焉.”
玉殒:女子死也多用珠玉璧等贵重物品遭到破坏比喻之。

清代洪昇《长生殿?重圆》:“梨花玉殒,断魂随杜鹃。

"
璧碎:“璧碎”源于“完璧归赵”的故事,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秦王假意用十五座城换取赵国国宝和氏璧,相如奉璧赴秦,见秦王没有给城的诚意,便用计把璧要回手中说道:“大王必欲急臣,臣今头与璧俱碎于柱。

”后就取“璧”乃贵重之器义,用“璧碎”比喻女子死亡。

如《剪灯余话?凤尾草记》:“生闻女死,托以省姑,走吊焉。

至则珠沉璧碎,玉殒花飞,将入木矣。

"“珠沉”也是指女子的死亡。

香消玉殒: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七十九回:“到了次日,凤仙闭户不出,至午后尚是寂然.鸨母大疑,排闼入室,那知已香消玉殒,物在人亡。

"徐迟《牡丹》:“船抵大江中流时,她跃过栏杆,投身昏黑的江水中。

尸体已经在下游打捞到了。

虽然香消玉殒,依旧面目姣好云云.”
香消玉损:清代缪艮《沈秀英传》:“秀英香消玉损,已返方诸.”
香消玉碎:“玉碎"本指美玉碎裂,既比喻美好的事物不幸损毁,也比喻为正义理想而献身.而与“香消"用在一起时,往往喻称女子之死.《封神演义》第三十回:“香消玉碎佳人绝,粉骨残躯血染衣。


玉碎香销:清代湘灵子《轩亭冤》第七出:“喜今朝玉碎香销,魂游天国路迢迢,此去何须悲悼。


玉碎珠沉:清代陈端生、许宗彦、梁德绳原著,秦纪文演出本《再生缘》第八回:“若非奎璧生谋意,怎么得,玉碎珠沉一旦间。


珠沉玉碎: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说着,把左手向身后一绰,便要绰起那把刀来就想往项下一横,拼这副月貌花容,作一团珠沉玉碎!”柳亚子《吊鉴湖秋女士》诗之四:“漫说天飞六月霜,珠沉玉碎不须伤。

已拼侠骨成孤注,赢得英名震万方。


珠沉璧碎:《金瓶梅词话》第六十四回:“天厌善类,珠沉璧碎。


珠沉玉殒:清代袁枚《续新齐谐?乩仙》:“鸳侣方成,鸾俦遽折,珠沉玉殒,蕙折兰摧。


蕙折兰摧:这个词指女子夭亡。

“蕙”俗名佩兰,是一种香草。

古人常以蕙心比喻女子纯洁美好的心灵,以蕙质比喻善良的美人。

在“蕙折兰摧”中,“蕙”和“兰"比喻女人,是对死者的赞誉。

清代袁枚《续新齐谐?乩仙》:“怨侣方成,鸾俦遽拆,珠沉玉陨,蕙折兰摧.”
蕙损兰摧:明代梁辰鱼《破齐阵?咏时序悼亡》套曲:“雁来期,正秋风寒云乱飞。

把酒对斜晖,问芳卿,为什的便蕙损兰摧。


捐床帐:“捐床帐”意为舍弃床帐,实指死亡,一般用于老年妇女,如同“捐馆舍”专指老年男子去世一样。

唐代颜真卿《崔孝公宅陋室铭记》:“太夫人王氏捐床帐之后,公徙居他室,或在宾馆,而无常所。


文人
历代的文人骚客们谱写了一篇篇优美动人的文章,给人们创造了无可比拟的精神财富,也给后代留下了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

他们生前或豁达、或飘逸、或端庄、或风流,死了以后也一直受到人们的称颂,就连死的称谓也与众不同。

地下修文:“地下修文”是文人死亡的别称。

这里有个故事:据晋代王隐所著《晋书》记载,中牟县令苏韶死后现形,对其堂弟苏节说,颜渊、卜商(孔子弟子子夏)在地下(阴间)作修文郎,修文郎有八人,活着时都是圣贤之人。

苏韶现在也担任这项职务。

(作者按:《晋书》的官修本是唐代修定的,此前《晋书》有很多本子,因魏晋时期,道教较盛,其中不乏神仙鬼怪内容,连官修《晋书》也有此弊。

)后来就成了文人死亡的典故,如杜甫的一首哭李常峰的诗:“一代风流尽,地下修文深,斯人不重见,将老失知音。

”唐代司空图《狂题》诗之九:“地下修文著作郎,生前饥处倒空墙.”据明代陶宗仪《辍耕录?挽文教授诗》记载,一位姓翁的福建人有一幅对联,不仅巧用别称、对仗工整,亦颇有韵味,对联是:地下修文同父子/人间读史各君臣
修文:唐代杜甫《哭李常侍峄》诗之一:“一代风流尽,修文地下深."清代陈佩《哭程夫人》诗:“修文应是才人飞,徵到姮娥旧侍书.”
修文郎:杜甫《闻高常侍亡》诗:“历历金华省,亦作修文郎。


白玉楼:“白玉楼”作为文人死亡的别称,也有一个典故。

据李商隐的《李长吉小传》记载,诗人李贺见一个穿粉红衣服的人,说天帝盖成了一座白玉楼,马上如他去当书记官,天上的差使很快乐,一点儿也不苦。

之后,李贺就死了。

后来“白玉楼”就成了文人上天即逝世的典故。

宋代岳飞之后岳柯所写《桯史?王义丰诗》:“碧沙笼底墨才干,白玉楼中骨已寒。

”指墨迹用碧沙笼护起来后才干,而那边已人死骨寒,表达了世事无常,命运难测之感慨。

元代陈庚《吊麻信之》诗之二:“君恩未赐金莲炬,天阙俄成白玉楼."
玉楼受召:清代周亮工《古香堂诗序》:“不然,才名如李贺而玉楼受召,犹在终贾之年,岂不备极荣休。

”“终贾”是汉代终军和贾谊二人的合称,两人都是年少成名,后就用“终贾”指少年有才的人。

赴召玉楼、玉楼赴召:《花月痕》第四十七回:“嗣后,又知痴珠赴召玉楼,秋痕身殉。

"清代曾朴《孽海花》第二十四回:“却把个文园病渴的司马相如,竟做了玉楼赴召的李长吉了。


百年之后:死的讳称。

《曹操集·卷二·军谯令》:“为存者立庙,使视其先人。

魂而有灵,吾百年之后何恨哉!"元·武汉臣《老生儿》第三折:“俺女儿百年之后,可往俺刘家坟里埋也,去他张家坟里埋?"
殒(殉)国、殉难、殉节、殉命、殉身、牺牲、捐躯、殉职:为人民事业而死的革命志士,爱国忠臣,民族英雄,白刃横于前而宁死不屈,为国家赴汤蹈火,其死堪称英烈。

人们用这些词来称誉他们。

毕命:绝命,死.亦指尽力效命。

语出:曹植《求自试表》:“量能而受爵者,毕命之臣也。

" 结束生命,多指横死。

三国魏曹植《七启》:“故田光伏剑於北燕,公叔毕命於西秦。

"
毙命、毙、绝、灰灭、一命呜呼:对于那些死于非命的奸臣、祸孽、恶人、盗匪、贼寇等,往往用此类词贬称其死。

“蹬腿了”“断气了"“完蛋了”“见阎王去了"“下地狱了”,这些都是大众化的贬词.
遇难、丧生:对死于意外事故之称.
寿终正寝:平安地老死在家里。

父母之死:见背、孤露、弃养。

归天、仙逝、登仙、寿终正寝:高龄而死。

圆寂、涅梁、坐化、示寂、示灭:是称尼姑、和尚的死。

羽化、登仙:则是说道士的死.
驾鹤西游、驾鹤仙游、驾鹤西归、驾鹤成仙:死的婉称,含有对死者的尊敬、祝福之意。

鹤是一种吉祥的东西,西去,指进入天堂。

意思是骑着鹤飞往天堂。

引申意思:对死亡的一种避讳的说法。

邓友梅《那五》:“过老太太言而有信,这事办完不久就驾鹤西游了,紫云正式把家管了起来。


归天、厌世、下世、上仙、归净土、入冥,甚至直言“下地狱”、“见阎王”、“上西天“等,是因受佛教轮回观念的影响,“死“的别称又出现了诸如前面的说法。

去见马克思:西方人习惯于说死是“见上帝去了",而有些共产党人习惯把最后的归宿喻为“去见马克思“。

死的别称还有:“心脏停止了跳动"、“永远停止了呼吸"、“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流完了最后一滴血”等。

死的贬义词有:“见阎王”、“上西天”、“完蛋”、“伸腿”、“一命呜呼”、“翘辫子"。

这种种的“死”,包涵有丰富的感情色彩,恰当地选用,可以使语言增辉添彩,对死者的评价和对家属的态度也能表达出来。

至于“杀”、“诛”、“戮”、“醢"、“战亡”、“病没”、“弃市”、“伏诛”、“伏法”、“就义”、“正典刑”、“正法"、“凌迟”、“戮首”、“腰斩”、“寻短见"、“自经”、“自缢”、“自溺"、“遇害”、“遇难"、“牺牲“等、都属于死的不同方法,不能视为死的别称。

崩毙徂殂故薨殣殁殇逝死亡殉殪殒卒
暴卒闭眼毙命宾天不讳不禄不在长眠长逝成仁辞世徂落徂谢殂落殂谢怛化大故大行倒头登遐凋谢短折断气故去归寂归天归西过去过世过逝合眼鹤化横死疾终驾崩见背就木就世就义捐背捐馆捐躯捐生客死溘逝溘死离世罹难
没了灭度涅盘弃世弃养千古迁化强死去世入寂入灭丧命丧亡舍身身故升天升遐尸解示寂示灭逝世授命死灭死亡送命挺腿完蛋亡故物故物化牺牲下世仙逝仙游献身效命效死谢世凶死殉国殉节殉难殉职咽气晏驾夭亡夭折永别永诀永眠羽化瘐死遇害遇难圆寂陨落殒灭殒命早世早逝早死阵亡中殇作古
坐化
不可讳登鬼录回老家见阎王翘辫子山陵崩上西天填沟壑玩儿完
地下修文粉身碎骨驾鹤西去见马克思借女离魂溘然长逝跨鹤西游兰摧玉折马革裹尸命赴黄泉千秋万岁千秋之后三长两短杀身成仁山高水低舍生取义寿终正寝死于非命天夺其魄呜呼哀哉香消玉殒一命呜呼以身许国与世长辞玉楼赴召玉楼修记玉
殒香消葬玉埋香肝脑涂地肝胆涂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