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华山 教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咏华山》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这是苏教版语文第二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阅读课文,是苏教版小语教材采用的一种古诗教学的新课型--“文包诗”。它有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把一首古诗巧妙地包含在一篇浅近的现代白话短文中,“诗”是“文”话题由头和故事中心,“文”是“诗”的背景材料和形象说明,“诗”与“文”浑然一体,相映成趣。

首先,《咏华山》一文以平实浅近的短文故事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浓厚兴趣,学生读了故事短文进而学习古诗,就好比在已知和未知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很容易登堂入室,进入诗境,这就自然地降低了坡度,化难为易,为儿童学习古读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其次,《咏华山》以一篇完整的阅读课文的形式出现,学生必须像阅读其他课文一样,首先认真读好课文,借助语言文字,读懂课文内容,捕捉有效信息,学习课文语言,提高阅读能力,然后借助短文研究古诗,领悟诗的丰富内涵,接受美的熏陶,一篇课文既读文又学诗,可收到读文、学诗一箭双雕的功效。再则,学生在读文与诗的过程中,势必要以文诗对照进而比较学习,寻找文与诗的内在联系,了解古诗写作的来龙去脉,探索理解古诗的丰富内涵,体会古诗句法结构的特点,这就可以从多角度地锻炼学生的语文能力,对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发挥综合效应。基于以上认识,针对新大纲对一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以及教学的和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雄伟壮丽,激发学生学好语文,用好语文。

3、学习本课生字,理解本课新词。对课文第2段诗文的体会领悟是本课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流程:

一、揭题导入

1.示图(示ppt1)(示“华山图”)示词(华山)读准词。看看

这样险峻、高耸的华山。人们忍不住要夸赞、歌颂它。就叫做(示“咏”)华山,齐读课题“咏华山”。

2.放视频(示ppt2)欣赏华山之美,师简介,生谈感受。

3.文中也有一首小诗人写了首诗来咏华山,(示ppt3)诗文范读,

生跟读诗。

二、初读感受

1.这首诗是谁写的呢?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2.汇报这首诗谁写的?(示ppt4)做简介。示第四节,(示ppt5)

这里有3个生词:宋代、寇准、七岁读准

3.检查字词,文中还有些生词读一读,正音。(示后两行生词)

4.分组读课文。相机指导,读顺句子

三、精读感悟

(一)第一节

这天,七岁的小寇准也外出游玩,引读第一节

(二)第二节、第三节

1.(示ppt6,可与ppt7、8、9、10链接)教学第二节,

借助(示ppt7、8、9、10)帮助学生理解难点:A 山势险

——第一句话中的“艰难”“自古华山一条道” B 山十分

高耸——以“啊!华山真高哇!”为中心,借助“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脚下。”“太阳那么近,山腰间飘着

朵朵白云。”进一步感受华山高耸入云。

2.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读出山的险峻,感受华山的独特景

象。

3.看到山势险峻高耸入云的华山,你想说什么?激发学生

情感,引出——“情不自禁”

4.(示图ppt11)再次吟诵诗文,指名读出各自的情感。引

导朗读相应课文第二节二到五句。5

5.(示图ppt12)看图配乐背诵诗文。师引导背诵第二节

二到五句。

6.小小年纪尽能诵出这样的诗文,难怪先生连连点头称赞是——“好诗、好诗”引读第三节。

四、总结全文、背诵古诗

五、学写生字:

齐:第五笔是“丿”不是“l”。

与:注意笔顺,第二笔竖折折钩和第一横连上,和第二横分开。

六、实践作业

1、想象诗文景象,画一画。

2、收集写山的古诗,读一读。

3、课外推荐:《七岁小诗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