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俄罗斯现代化的若干问题
试论俄罗斯的现代化之路及其启示
试论俄罗斯的现代化之路及其启示作者:王丽鹏来源:《公关世界》2020年第14期摘要:实现现代化,在国际舞台上建立一个具有强烈影响力的现代化强国是贯穿俄罗斯发展史上的一条主线。
无论是十七世纪的俄国还是苏联解体之后的新俄罗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国家现代化的历程都是十分纷繁复杂的。
整个俄罗斯国家的现代化发展历程总结起来就是一种传统和现代相糅合的过程。
要发展就要与时俱进,在尊重国家传统的基础上,考虑到自身国情因素,合理处理好国际传统与发展现实之间的关系。
在现代化进程中,不同历史时期的俄国领导人都将面对着来自不同层面时的机遇和挑战,其发展经验也为国家今后的发展提供了经验和启示。
关键词:俄罗斯现代化传统国情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现代化已成为当今时代的关键词,也可称之为新时代的代名词。
大约在三十年前,“民主”一词也在时代发展中发挥了相同的作用。
如今的现代化,就如同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当时的民主制度一样,其核心理念和思想不断地在国家中普及,逐渐被广大人民群众肯定,这种理念拯救着在历史长河中反复探索并寻求发展的国家,将其带入新的历史路线,看到国家新的发展前景。
对一个国家来说,现代化理念的诠释,单单只是将现代化理解为技术时代的变化(技术突破)并不是完全准确的,因为技术发展的问题在于存在能够复制、实施和使用技术的社会环境。
从历史上观察到的技术和每种技术模式的核心都是一种社会现象。
这样的定义避免了需要通过参考外部标准和样本国家来披露现代化的概念,因为一方面,“现代社会”是普遍的,另一方面,它总是与这些历史和文明环境联系在一起。
形成这种的广泛特征包括:文化特征(合理化公众意识,线性历史思维),社会人口统计(城市化),经济(劳动力专业化,大宗商品生产),行政(将管理职能转变为理性的官僚机构),民族民族的(在单一语言和文化标准的基础上实现社会统一),政治性的(“公共场所”的形成,个人、公民而不是社区、房地产、公司向社会基本单位的转变),法律(法律的垄断,法院,国家主持下的合法暴力)等。
浅析俄罗斯联邦共产党的现代化
浅析俄罗斯联邦共产党的现代化李亚洲2013-03-08 13:41:09 来源:《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11年第4期摘要:实现自身现代化是事关俄共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加强组织建设,逐步优化自身结构,指导思想从一元化马列主义逐渐转向多元化以争取更多选民支持,自身定位从工人阶级政党到“劳动人民——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政党及代表整个民族国家利益政党的转变,理论追求从传统社会主义到“革新了的社会主义”的转变,以及同执政当局的斗争方式从街头抗议转为议会斗争的策略调整,所有这些都是俄共在实现自身现代化进程中所取得的重要进展;与此同时,俄共的现代化建设也面临一系列的困难和障碍,如干部队伍年龄结构偏大、资金短缺、内部不够团结等,俄共的发展前景将取决于能否克服这些困难和进一步实现自身的现代化。
关键词:俄罗斯共产党;政党现代化;杜马;社会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图分类号:D1;D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574(2011)04-0051-08所谓政党现代化,就是政党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适应本国经济社会的现代化变迁,不断对该政党的纲领政策、指导思想、组织结构、领导体制、阶级基础和社会基础进行调整,使政党运行和活动逐步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1]。
政党现代化是政党发展普遍规律的要求。
对于脱胎于苏共的俄罗斯联邦共产党(以下简称“俄共”)来说,自身现代化更是事关其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俄共只有实现了自身的现代化,才能更好地适应新形势和应对各种挑战。
一、自身现代化是俄共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政党现代化是一个历史进程,是一种动态发展的政治现象,也是政党政治运行和发展的一条基本规律。
俄国共产党(苏共前身)通过政党现代化之路,采取非法武装斗争与合法政治斗争相结合的方式,争取到多数工兵农大众,联合多数革命民主党派,夺取了政权。
执政后,俄国共产党(苏共)虽然在社会主义政党政治方面有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但是在许多原则性问题上犯有重大错误。
俄罗斯文化的传统与现代化
俄罗斯文化的传统与现代化俄罗斯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国家,它的文化不仅包含着独特的传统元素,更同时兼具现代化的风格。
这样的文化特点成就了一种独一无二的文化风貌,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首先,俄罗斯的传统文化是非常丰富的。
在合适的情境下,俄罗斯人会以一种热情而温暖的方式欢迎客人。
在俄罗斯传统文化中,家庭是最重要的社交单位,家人之间关系密切。
俄罗斯人以祖母或母亲为中心,她们的声音在家里是权威的,需得到大家的尊重。
俄罗斯人也非常忠于自己的文化传统,正因如此,俄罗斯的传统文化始终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以至于今天也完全能够感受到它的存在。
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俄罗斯的传统文化是十分重视艺术和音乐的。
俄罗斯的芭蕾舞以其特有的独特风格而闻名世界。
几乎在所有的芭蕾舞剧中,俄罗斯都能够让其身影在其中令人难以忘怀。
俄罗斯的音乐也是非常出色的。
伴随着“俄罗斯之声”这一品牌的推出,她们所演唱的俄罗斯民歌、戏剧歌曲、交响乐等作品充分展示了俄罗斯的音乐文化之丰富多彩。
除此之外,俄罗斯的传统文化还表现在它的语言、建筑、宗教等方面。
俄语是俄罗斯最重要的官方语言,同时也应用于许多国际会议和政治会谈。
俄罗斯的建筑也很值得注意,它被广泛地运用于许多城市和小镇。
例如,圣彼得堡的宫殿、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它们不仅是美丽的建筑,也是俄罗斯传统文化的代表。
而在俄罗斯人的信仰方面,东正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东正教的宗教仪式,尤其是在俄罗斯教堂中的仪式,更为精彩和神秘。
随着世界的变化,俄罗斯也逐渐实现了现代化。
现代俄罗斯将传统文化和现代化进行合理的结合,使得俄罗斯已经成为一个跨越传统和现代两个时代的国家。
在俄罗斯的现代文化中,信息技术、文化创意产业方面有很大的发展。
俄罗斯的科技和网络产业更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同时,俄罗斯现代艺术也在不断涌现。
俄罗斯的文化即便是在现代时期,也依然具有它独特的魅力和贡献。
在俄罗斯的现代化进程中,俄罗斯的文化和传统始终被珍视和尊重。
俄乌战争对俄罗斯军事现代化的意义
俄乌战争对俄罗斯军事现代化的意义近年来,俄乌战争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这场战争不仅对乌克兰造成了巨大的军事和人道主义灾难,也对俄罗斯的军事现代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俄乌战争对俄罗斯军事现代化的意义,从战争对俄罗斯军事能力的提升、军事技术的发展以及军队组织结构的调整等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俄乌战争对俄罗斯军事能力的提升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战争中,俄罗斯军队面临了乌克兰军队的顽强抵抗和西方国家的制裁压力,这迫使俄罗斯军队不断提高自身的作战能力。
俄罗斯军队通过实战锤炼,不断改进作战战术和战斗技术,提高了对抗敌方的能力。
此外,俄罗斯军队还通过战争加强了对地理环境的适应能力,提高了在复杂地形和恶劣气候条件下的作战能力。
这些经验和教训对俄罗斯军事现代化的推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其次,俄乌战争推动了俄罗斯军事技术的发展。
战争中,俄罗斯军队面对的是乌克兰军队和西方国家提供的先进武器装备。
为了保持军事优势,俄罗斯军队加大了对军事技术的研发和投入。
在战争中,俄罗斯军队展示了一系列新型武器装备,如先进的坦克、无人机和导弹系统等。
这些新型武器装备的出现,提升了俄罗斯军队的作战能力,也为俄罗斯的军事现代化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保障。
此外,俄乌战争还促使俄罗斯军队进行了组织结构的调整。
战争中,俄罗斯军队面对的是乌克兰军队的游击战和西方国家的制裁压力,这迫使俄罗斯军队进行了组织结构的调整,以适应战争的需要。
俄罗斯军队加强了对特种部队和情报部门的投入,提高了反恐和反游击战的能力。
此外,俄罗斯军队还加强了对后勤保障和装备维修的重视,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和持续作战能力。
这些组织结构的调整,对俄罗斯军事现代化的推进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然而,俄乌战争对俄罗斯军事现代化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战争对俄罗斯的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俄罗斯军事现代化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战争导致了俄罗斯经济的衰退和资源的浪费,使得军事现代化的进程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俄罗斯农业现代化的问题和教训
-0 肥 料 和 农 药 的 使 用 量 达 到 一 定 水 平 。 /33. 年,农业企业用于播种面积的化肥达 33. 万 +, 平 均 每 公 顷 播 种 面 积 447’ , 使 用 化 肥 的 作物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 225 ;用于播种面积 的有机肥达 103 亿 +,平均每公顷播种面积使用 108+, 使 用 有 机 肥 的 面 积 占 总 播 种 面 积 的 90:5 ; /348 年 农 药 的 产 量 达 -/08 万 +, /33. 年 降为//万+。 10 农 田 水 利 设 施 的 发 展 水 平 较 低 。 /348 年,建成投入使用的灌溉地为 -4 万 ;<-,排干 地为1.万;<-。/33.年相应减少为//万 ;<-和 /2 万 ;<-。当年农业中拥有灌溉地 2/- 万 ;<-,排 干地 819 万 ;<-,共计 / /:3 万 ;<-,仅占农业用 地总面积的 8015。 :0 农 业 电 气 化 和 动 力 设 施 水 平 较 高 。 /33. 年,农业企业的生产用电达 291 亿 7!・ ;,
世界农业 !"#$% &’#()*$+*#,
总 -21 ) -../01 (
俄罗斯农业现代
环球瞭望
3. 年 代 以 来 , 随 着 农 业 投 入 和 国 家 预 算
拨款的不断减少,俄罗斯的农业现代化出现 了严重倒退。
化的问题和教训
! 乔木森
年平均每个工作人员用电 4 /..7! ・ ;。农业企 业 的 动 力 设 备 共 计 10/1 亿 7!, 年 平 均 每 个 工 作人员147!。
年则相应减少为 .0/7 万 :; 和 .013 万 :; ,即减
俄国现代化进程中特点及其影响
俄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特点及其影响摘要西欧各国现代化是由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由民主主义代替专制主义,由先进的工业社会代替传统的农业社会。
俄国现代化与其他国家不同,具有封建农奴制加强、君主专制加强和农村社会发展缓慢等特点。
然而,一定时期内,俄国的这些封建性特点与俄国的社会结构相适应,对俄国现代化的进程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俄国现代化俄国现代化进程发端于彼得一世时期。
与西欧国家相比,俄国的现代化具有几个明显不同甚至是相反的特点。
一、封建的农奴制不断加强在彼得一世以前,俄国农奴制已经逐渐兴起并最终确立。
1497年法典限制了农民迁徒的权利,1550年、1581年、1597年法令加强这种制度,1649年的《法律大全》宣布可以无限期追捕逃亡农奴,标志农奴制最终确立。
彼得一世时,政府颁布了关于缉捕、遣返逃亡农奴等法令,为18世纪中期农奴制发展准备了条件。
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俄国农奴制发展到了顶峰。
她曾赐给贵族农奴80万。
此后,地主相继获得了将农民罚作苦役和关进管制所的权利;买卖、赠送、惩罚农奴的权利;将农奴与土地分开出售,将一家农奴分开出卖的权利;将农奴充军的权利。
保罗一世时期至尼古拉一世时期,政府总体上也是执行继续巩固农奴制的政策。
总之,从彼得一世开始至尼古拉一世的俄国的现代化发端时期,俄国的封建农奴制一直在不断加强并稳定发展着。
其中,在整个俄国现代化的发端阶段,对农奴制最着力加强的两个时期是彼得一世时期和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而这两个时期恰好是这一阶段俄国最为强盛的时期。
二、沙皇的君主专制不断加强俄国的专制制度形成于伊凡三世时期。
彼得一世时确立了绝对的君主专制制度。
他还完善了中央管理机构,使直属于沙皇的参政院成为国家最高管理机构,通过参政院所有国家大小事务的管理权都最终落入沙皇一人之手。
叶卡捷琳娜二世执政初期,作过一些经济上的政策调整,以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但对于国家制度和君主专制权利方面,没有任何的变化。
俄罗斯现代化进程
俄罗斯现代化进程一、彼得一世改革:俄罗斯的前身是莫斯科公国,钦察汗国解体后获得独立,领土不断扩张,1547年伊凡四世(伊凡雷帝)自称沙皇,标志着近代俄国的建立。
1、改革的背景:(1)西欧国家资本主义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尼德兰和英国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已经确立(2)17世纪的俄国工商业有一定的发展,但是整体经济相比西欧还相当落后:(3)彼得一世希望获得良好的出海口,实现扩张的目的:彼得一世即位时的俄国基本上还是一个内陆国,北边虽然后海岸线,但是基本上常年封冻,无法作为港口,彼得一世希望通过向西扩张,获得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向南扩张,获得黑海的出海口。
(4)俄国军队在向克里木的进攻中损失惨重,暴露了俄国军队的弱点:2、改革的主要内容:1697年彼得一世组织使团考察西欧国家,自己也化名前往,一年后回国,即刻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1)军事上,仿效西欧样式,建立新式海陆军:(2)经济上,鼓励开办工场,发展工商业:(3)政治上,改革和健全国家近代行政机构,加强中央集权:(4)社会文化方面,重视教育改革,改变社会习俗:3、改革的影响:彼得一世改革并没有触动俄国的农奴制,但是经过改革,俄国的国力显著增强。
使俄国跟上了世界潮流,开始了其现代化的进程。
(1)彼得一世改革大大增强了俄国的军事实力,保证了俄国在北方战争中击败当时欧洲的军事强国瑞典,从而使“俄国在波罗的海沿岸站稳了脚跟”,“进入强国的行列”。
到1725年,俄国已拥有一支训练有素的20余万人的近代化常备军。
以前俄国没有海军,到彼得一世执政末年,俄国波罗的海舰队已拥有各种舰只895艘,水兵28000人。
(2)彼得一世改革刷新了俄国政治、削弱了贵族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行政管理效能,在俄国开创了近代议政制度。
(3)彼得一世改革推动了俄国逐渐向近代化国家的道路上迈进,客观上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列宁指出,俄国的欧化“甚至从彼得大帝时代就开始进行了”。
俄国历史上的农奴制改革教案:对现代化有何启示?
俄国历史上的农奴制改革教案:对现代化有何启示??一、引言俄国历史上的农奴制改革是重大的历史事件,对于俄国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变革以及现代化的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俄国历史上的农奴制改革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现代化进程中若干重要的问题,提高我们的社会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
二、历史背景19世纪初,俄国仍然保持着残酷的农奴制度。
农奴制度在俄国历史上存在了很长时间,并成为俄国传统经济的组成部分。
然而,19世纪初,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俄国农奴制度的不合理和落后性逐渐暴露出来。
西欧国家的经济和科技已经进入了工业化的阶段,而俄国仍停滞在传统的经济模式中。
因此,俄国的现代化建设任务变得十分紧迫,为了推动现代化进程,农奴制度必须进行改革。
三、改革措施在这种背景下,俄国立足于现实情况,制定了一系列改革方案。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1861年解放农奴”,这个决定废除了农奴制度,将农奴解放为自由农民,使他们能够自由选择劳动和生活方式。
此外,还实行了一系列有关土地、税收、贷款等方面的改革,以改善农民的生活和促进经济发展。
四、改革效果分析经过改革后,俄国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农业生产和商品经济得到了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促进了经济的现代化。
同时,改革后的自由农民有了更多的土地、更多的劳动和生活方式选择,生活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值得注意的是,改革后政府的作用逐步得到了加强,并通过加大对教育、文化、科技和加强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投入来推动现代化进程,体现了国家的现代化理念和发展战略。
五、对现代化的启示俄国历史上的农奴制改革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很久,但它对今天我们推动现代化进程、探究现代化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和指导价值。
它提醒我们决不能抱残守缺,不能固守传统,而是要顺应时代的号召,不断推动现代化进程。
它告诉我们要把农民作为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重视农村发展和改革。
对于工业化进程和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我们不能忽视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建设。
俄罗斯转型的几点思考
起 。” ( 许 洋等主 编 : 《 另一半 中国梦 》, 中
信 出版社2 0 1 3 年版 )我们稍加思 考就会知道 ,
中国离现代化 尚有多远 。从 这个 角度看 ,以改 革或 转型视角研究俄罗斯 现代化 ,从 中吸取经
验教训 ,具有现实意义 。
在笔者 看来 ,加快经济增长 方式转变 ,是 中俄 两 国实现经济现代化 中最为重要 、最为 紧 迫的问题 。无论苏联还是 俄罗斯 ,其经济质量 与效率之低及浪费 问题一 直未能很好解决 。梅 德韦杰夫在 《 前进 ,俄 罗斯 》一文 中说 : “ 我
整个 制度变迁 同时进行 ,不 再是对斯大林一苏
掀起 一场大讨论 。改革开放 ,使 中 国崛起 ,这
是全球公认 的事实 ,现在 的问题 是这种崛起是
联模式 的修补与完善 ,而是 走 向了一条不 同的 道路 ;二是转型与现代化是 同一个 过程 ,最终 目标是 实现 国家现代化 。
否 具 有现 代化 的特性 。不少 学 者指 出 ,国家
夫说 :“ 2 1 世 纪第二 个十年 初期 ,俄罗斯 的政 治 日程聚焦在建设新经济 和俄罗斯 民主现代化
这 两个 重要问题上 ” ,“ 无论从 理论 还是从一般
意义上来说 ,要想让俄 罗斯 在事实上而不是 口
头上符合大 国地位 ,现代化 都是当今 的客观要
求 ,势在必行 。” 俄 罗斯 的转型具有两大特征 :一是转型与
从各个 国家发展历史看 ,从 总体上来认识 现代 化 ,有其共性 ,即应把 现代化视为涉及社 会各个 领域 、各个层 面的过 程 ,就是说涉及各 个社会 因素 的变革 。按 照美 国学者吉尔伯特 ・ 罗兹曼 的看法 ,这些 因素包 括 “ 国际依存 的加 强 ,非农业生产尤其 是制造 业和服务业 的相对 增 长 ,更加公平 的收入分 配 ,各种组织和技 能 的增 生和专 门化 ( 无论 民主与否 )以及各级水 平 的教育发展 ” ,但 “ 究竟 还有多少 因素应 当 涵盖进去 ,究竟各种指标 的相对 比率又应定在
从现代化角度看苏联(苏俄)的社会主义探索及教训
一、现代化的核心: 农业文明社会向工业文明社会的过渡(社会转型----传统向近现代) 政治——民主化、法制化 经济——工业化 思想——自由民主化、科学化
二、社会主义运动: 1、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 ①从空想到科学:1848 年马克思主义诞生 ②从理论到实践尝试:1871 年巴黎公社 ③从理论到实践成功:1917 年十月革命(苏俄 一国实践) ④从一国到多国实践:二战后 东欧、中国等 ⑤社会主义运动的挫折和曲折发展: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共产党甚至被宣布为非法。苏共中央办公厅主任克鲁齐纳跳楼自杀,曾任苏军总参谋长和戈尔
巴乔夫军事顾问的阿赫罗梅耶夫元帅在办公室上吊自杀。苏共领导人有的被逮捕,有的自杀,
大批苏共党员干部加入失业大军。短短几天,具有 93 年历史、执政 70 多年、尚有 1500 万党员
的苏联共产党就被摧残。1991 年 12 月 25 日,世界将记住这一天。上午 10 时,戈尔巴乔夫来
《莫斯科不相信眼泪》电影海报
3、20 世纪,在世界现代化道路上有三次重要的改革调整:一次是 20 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 30 年代西方大危机时期的美国,还有一次是在 70 年代末期以后的中国。
结合史实,新经济政策 美国;罗斯福新政; 中国: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实质:生产关系的调整
㈡异:
(1)赫氏改革侧
,勃氏改革侧重
,戈氏侧重
和
入手;
(2)前两者都取得一定成效,而后者未见成效转向
,最终导致
;
(3)前两者失败是因为未改变
,对其只是修修补补;后者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却背
离了
方向。
1991 年 8 月 29 日,苏联最高苏维埃通过决议,终止苏共在全国范围内的活动。随之,各
现代化是俄罗斯摆脱经济危机的唯一出路——俄罗斯科学院副院长涅基别洛夫院士演讲录
罗斯 的现代化 、 创新道路和社会导 向市场经济的 形成》 为题的学术报告。随同访 问的还有俄罗斯 科 学 院远 东研 究所 所 长季塔 连科 和外 事局 局长 马
尔基 阿诺 夫 。
面 , 国认识 已达到高度统一 , 全 同时必须反腐败 、
反垄断, 积极 为发 展私 人经 济拓 展空 间 。
历 山大 ・ 德米 特里 耶维 奇 ・ 基 别洛夫 院 士应邀 在 涅
培养新 一代 人 才 。 目前 , 些 因素 导致 俄 罗 斯 生 这
产效益低下 , 全俄经济总积 累每年 只有 1%, 2 只
有 中 国 的 12 甚 至 13 /, / 。在 现 代 化 的必 要 性 方
中 国社会 科 学 院俄 罗斯 东 欧 中亚 研 究 所 作 以 《 俄
人, 而把 大量 资 金 和力 量投 入 应 用 科 学 的研 发 和 应用 中 , 引 国外 包 括本 国 出国 的科学 家 , 主要 吸 把 精 力投 入研 发 中去 。另 外 , 在教 育 领 域 进 行 一 系
措施 , 国有机构拨款要 和实 际效益结合起来。国 家机构的效率应提高。 从制度层面考虑 , 俄罗斯对 国家在经济 中作 用 的认 识 发生 了变 化 : 府 要 在 私 人 企 业 不 能很 政
经济的看法则更为客观和均衡, 其具 体表现就是
梅 德韦 杰夫 在 国情 咨 文 中提 出的 国家 经济 现代 化
委员会成员等 职。涅基别洛 夫是著名 的经 济学 家, 发表 过 20多 篇 学术 作 品 , 版 过 2部专 著 。 0 出
他 主要从 事政 治 经 济 学研 究 、 社 会 主义 国家 的 前 社会 经济 转 型研 究 、 济 体 制运 行 和管 理 理论 及 经
俄国现代化的几个问题
斯 大 林把 军 警 制 度 推 向高 峰 , 本 无视 国家法 律 , 根 任 意 屠杀 无 辜 , 意 逮 捕 流 放 劳 改 。 仅 在 1 3 — 任 97 13 9 8年 的所 谓 “ 清 洗 ” 大 中被 镇 压 者 就 达 3 0万 5 4 0万 , 还是 俄 罗 斯 学 பைடு நூலகம் 统 计 的 数 字 , 方 学 5 这 西
种 模 式 与 西 方 的 模 式 可 以 归 为 一 种 现 代 化 类 型 , 以 “ 具 理 性 ”价 值 观 念 为 基 础 的 “物 化 类 型 ” 式 。 即 工 模
[ 键 词 ] 罗 斯 ; 代 化 ; 家 关 俄 现 国 [ 图 分 类 号 】 5 2 5 [ 献 标 识 码 ] [ 章 编 号 ] 0 8— 9 1 2 0 0 中 K 1 . 文 A 文 10 0 6 (0 2)3—0 3 0 0 7— 4
~
苏 联解 体甚 至 叶利钦 时代也 未尝 不 可 。 当然 , 东正 教 的传 人 对俄 罗斯 民族 的影响 是多 方 面 的 , 为一 作
种 民族 文化 、 民族 思想 甚至 风俗 习惯 的形 成 都 与东
者 估计 不 少 于 20 0万 人 。 0
正 教有 关 , 最 大的影 响是 政 治制度 。 但
这 种 统 治使 俄 罗斯 人 受 到 一 次 极 深 的 东 方 塑 造 ,
一
、
俄 国历 史 传 统 的 影 响
成 为名 副 其 实 的 “ 不 是 纯 粹 西 方 的 , 不 是 纯 既 也 粹 东 方 的 民 族 ” 。蒙 古 统 治 给 俄 罗斯 人 打 下 的 … 最 深 的烙 印有 两 点 : 是 战 争 是 扩 展 领 土 和 增 加 一 财 富最 有 效 、 直 接 、 省 力 的办 法 , 要 想 打赢 最 最 而 战争 , 要 发 展 军 力 , 展 军 事 是 国家 第 一要 务 。 就 发 二是 对 国 家 的控 制 最 严 密 的 办 法 就 是 军 事 制 度 , 蒙古 人 的八 思 哈制 度 , 及 这 种 制 度 的不 断 修 改 以 完 善 , 为加 强君 主专制 政体 的最有效 的办 法。 成 在 蒙 古 统 治 之后 , 罗 斯 统 治 者 对 蒙 古 制 度 继 续 俄 有 效 实施 并 不 断 地 “ 扬 光 大 ” 阿 拉 克 切 耶 夫 在 发 , 国家 机 关 、 队 、 村 建 立 的一 整 套 的警 察 体 制 , 军 农
新世纪俄罗斯教师教育现代化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发展策略
俄罗 斯通 过 积极 推进 教 育现 代化 进 程和 积极 融 人欧洲教育一体化空 间,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 ,完 善教育体制和机制 ,不断提升教育质量 ,为其教育 人 才培养和保证社会经济创新发展 方面创 造了条 件 ,同 时 也 为 俄 罗 斯 教 育 实 现 与 国际 接 轨 、积 极 参 与国际竞争打开 了通道 。2003年 9月 ,俄联邦签署 了《博 洛尼 亚 宣 言 》,正 式加 人 博 洛尼 亚 进 程 。俄 罗 斯加入博洛尼亚进程对 于俄 罗斯高等教育改革有 两方面重要的作用 。一方 面是 为了尽 快实现加入 欧洲教育一体化空间战略 目标 ,俄罗斯高等教育就 必须 在 包括 学 位 、学分 、培 养 目标 、培 养 质 量等 因素 在内的教育培养体制 、机制上实现与欧洲的对接 , 从 而使 得 俄 罗 斯 高 等 教 育 内部 改 革 获得 外 部 的 推 动 力 。另 一 方 面 是 进 一 步 推 动 了俄 罗斯 与 欧 洲 的 教育交流 ,使俄罗斯与欧洲 的关 系获得 了良性 的发 展 。俄罗斯 出台了《俄罗斯联邦教育系统优先发展 方 向》等包括学制 、课程 、认证 、标准和评价等要素 在 内的一 系列 教育改革行政 法规 、法令 ,并对 联邦 教育法 和《高等 和大学后 职业 教育法》进行 了修改 和 补 充 ,积 极 推 动两 级 学位 体 制 、学 分 转换 、强 化 教 学质量保 障、鼓励支持教师和学生参与国际流动等 教育改革 。可 以说融人博洛尼亚进程 ,推动欧洲教 育一 体化 空间建设 ,是俄 罗斯 高等教育适 应新 经 济 、转 变人 才 培 养模 式 的重 要途 径 之 一 。在 这 一 改 革过程中 ,教师教育作为高等教育重要部分必然受 到 博 洛尼 亚 进 程 中各 方 面 因 素 的影 响 ,并 需 要 努力 调整 自身与之相适应 ,这就注定其不仅不能游离于 外 ,更 应 在 此 次 俄 罗斯 教 育 改革 的过 程 当 中起 到重 要 的引领 作 用 。
俄罗斯的“现代化”新战略分析
制订 《 俄罗斯联邦 22 年社会经济发展构想 》( 00 以 下简称 { 00年构想 》) 当时舆论 认为普京 此举 22 , 旨在谋 求继 续 连任 , 有人 认 为他 是要 为 新 总统 规 也
f 关键 词1 罗斯 俄 创新 经济 “ 现代化 ” 战略 梅普 组合 『 编号 11 0 — 2 12 1)5 0 3 — 5 文章 0 6 6 4 (0 00 — 0 4 0 [ 者简 介】 郦久 , 国现代 国际关 系研 究院俄 罗斯研 究所研 究 员 、 作 王 中 和平 与发展研 究 中心特 约研 究员。 f 中图分 类号】D 1 85 【 文献标识 码】A
20 0 8年普京 在总 统第二 任 期 即将 结 束前 , 手 着
订 《 罗斯 2 2 俄 0 0年前 能源 战略 》、 俄罗 斯 23 《 00年 前能 源 战略 》、 电子俄 罗斯 》( 0 2年 ) 《 罗斯 《 20 、俄 联 邦 21 00年 之 前 及 远 期 科 技 发 展 基 本 政 策 》
发展 规划 ,00年任 总统 后 ,于 当年 7月正式 批 准 20 《 俄联 邦 2 1 00年前 经济 发展规 划 》 《 和 俄政府 中长 期 社会 经 济政 策 基本 方 针 》 两个 文件 , 为俄 经济 作 发 展 的国家纲领 和他施 政 的基本依 据 。这些 规划 提
出, 未来 俄 既要保 持 “ 源大 国”地位 , 资 更要 为将来
成为 “ 经济 大 国”打好 基础 。 中期 目标 是 “ 其 缩小 与
发 达 国家正 在 扩 大 的差 距 ”, 远期 目标 是 “ 复俄 恢 作 为世界 经 济 大 国之 一 ” 的地 位 。I 规划 还 规 定 2 1 2 1 前 的 l 内 , 经 济年 均增 长 5 G P总 0 0年 0年 俄 %, D 值增长 按 2 0 0 0年 20 0亿 美元 计算 ,到 2 0 和 , 5 0 4年
俄罗斯帝国的扩张彼得大帝的现代化改革
俄罗斯帝国的扩张彼得大帝的现代化改革俄罗斯帝国的扩张:彼得大帝的现代化改革俄罗斯帝国自16世纪开始逐渐崛起,但直到17世纪末仍然是一个相对封闭、传统的国家。
然而,彼得大帝的登基改变了这一切。
彼得大帝通过一系列的现代化改革,使俄罗斯帝国实现了一次伟大的扩张,并使之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彼得大帝的现代化改革以及俄罗斯帝国在他的统治下的扩张。
一、彼得大帝的现代化改革彼得大帝在位期间(1682年-1725年)进行了一系列的现代化改革,目的是将俄罗斯帝国推向现代化和国际化的道路。
这些改革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等各个领域。
首先,彼得大帝对政治进行了重要改革。
他推行了军事专制制度,建立了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政府。
他还进行了行政区划的改革,将帝国划分为各个省份,并设立了地方行政机构。
此外,他还对贵族进行了改革,削弱了他们的权力,增加了皇室的控制力。
其次,彼得大帝在经济方面进行了深刻的改革。
他通过吸引外国商人和技术专家来推动贸易和工业的发展。
他鼓励农业改进,并创立了一系列工业企业。
他还建立了俄罗斯第一所近代银行,促进了金融体系的发展。
在军事领域,彼得大帝致力于建立一个强大的军队。
他重新组织了陆军和海军,引进了新的武器和战术,提高了战斗力。
他还建立了圣彼得堡军事学院,培养出了一批军事精英。
此外,彼得大帝还重视教育和文化的发展。
他设立了俄罗斯第一所现代学校,引进了西方的教育体系和知识。
他还建立了俄罗斯科学院和图书馆,鼓励文化交流和知识创新。
二、俄罗斯帝国的扩张在进行现代化改革的同时,彼得大帝还积极推动俄罗斯帝国的扩张。
他通过一系列的军事行动,将俄罗斯的疆域扩展到了欧洲、亚洲和北美洲。
彼得大帝的第一次重要扩张是对沙皇国家的战争。
他在北方战争中与瑞典进行了激烈的战斗,并最终从瑞典手中夺取了波罗的海沿岸的领土,建立了圣彼得堡作为新的首都。
除了北方战争,彼得大帝还进行了对土耳其、波斯和中国等国家的扩张战争。
俄罗斯唱响“现代化”
2 世 纪 2 年 代末 3 年 代初 , 0 0 0 苏维 埃 政权 建 立伊 始 , 苏 联便 掀 起 了大 规模 经济 建设 的热潮 。12 年 布 尔什 维 95
克 中央提出了高速进行工业化的方针 。2 世纪 3 0 0年代 , 斯大林选择了高速度工业化之路 , 并认为“ 不是发展任何
一
种 工业 都算 工 业 化 , 业化 的 中心 , 工 即工业 化 的基础 就
是 发 展重 工 业 ( 燃料 、 属 等 )归 根 到底 就 是发 展 生产 资 金 , 料 的 生产 , 发展 本 国的机 器 制造 业 。 …工 业 化 首先应 当 … 了解 为 发展 我 国 的重 工业 ,特别 是 发展 … …机 器 制造 业
额从 1. 9 %下降到 1. 4 2 %,并且天然气开采量 占世界总开 9 采量 的份额从 3 . 5 %下降到 1. 8 7 %。实际上俄罗斯的所有 6 工业 品种都经历 了剧烈下滑 , 由于固定资产老化 、 投资不 足、 政府管理的无效率 、 制度不健全 、 腐败等原因 , 即使是 在繁荣 的 2 0 00年这种下滑也仍在蔓延。所 以, 俄罗斯 目
咋 可 日 圭 ‘ 刘 现 彭 Ⅱ 日 ; ’
俄罗斯唱 响“ 现代化” 仍需 以现有工 业实力为基石
在世 界 各 国 推进 现代 化 的历 史 进程 中 ,尤其 是 在 那
成 了一个 工 业 国 。然而 ,在这 种 工业 化 战 略思 维 的 主导
下 ,苏联工业化模式 的负面效应是 导致经济结构 中农 、
前 的 经济 现代 化 还 要承 担 起继 续 巩 固 和加 强 现有 的工业
这一整个工业的神经 中枢。” 在当时的条件下 , 苏联进行 工业化 的资金来源就是 “ 民市场 ”利用工农业产 品价 农 ,
俄罗斯人造板生产现代化的进展、存在问题和对策
(dtr lDea meto hn o — a d Pn l B in 0 0 1 C ia E i i p ̄ n fC iaWo d B s ae , eig 10 9, hn) oa e s j
Ab t c: ec pini v no epo rs , xsigpo lmss lt n epo lms a dpo p cs nmo e - sr t d sr t s e f h rge s e it rbe , oui st t rbe , n rs e t d m a A i o t n o oh i
有竞争力 ,而产量 的一部分 因质量 问题也 没有竞 争力 , 量方 面或者成本方面都没有竞争力的刨花板生产线 ,没
因此实际上没有刨花板出口。俄 罗斯现有 的刨花板生产 有确切统计数据。为保证制造 出在世界市 场上有竞争力
维普资讯
综
的刨花板 ,必须完全更换主要工 艺和设备 ,现在 以多层 制备 、高效 的木 片和制材锯 末存贮 系统 。
第8 届传统的 国际科学实践大会于 20 年 3 05 月下旬
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林业技术大学召开 , 主题为“ 人造 板理论 与实践 ”会上讨论 了下列 问题 世界人造板( 。 刨花 板 、中密度纤维板 、 向刨花板) 定 生产的发展与改造 ; 人
表 1 20 0 4年世 界人 造 板 产 量 状 况
热压机 为基础 的生产线 观念上 已经 过时。
述
制造刨 花时 ,为了获得最佳效果 ,按粒级大小分选
世 界新 的工艺是开发使用连续压机 ,其板坯压制在 木片是一道 重要工序 。在制造刨花之前 ,必须去除木片
两条无端钢带 间运动进行 。这种生产线制 造的刨花板 , 中的腐朽 ,以利降低胶粘剂消耗 。筛料用 的滚轴分级筛 其实际密度与标准密度偏 差为 ±1k/ 胶粘剂耗量为 选机要安装 清除砂子和小石块 的部件 。仔细地净化木 片 0g , m 5 ~ 0g 3 5 6 k/ ( m 按干物质计) ,砂光厚度余量为 03 . mm。这 和刨花能够 降低产 品成本。刨 花机 的选择应该考虑原料
俄罗斯沙皇时期的国家现代化进程
俄罗斯沙皇时期的国家现代化进程俄罗斯沙皇时期是俄罗斯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俄罗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历程。
自彼得大帝时代开始,俄罗斯国家便开始了一系列的现代化进程,使其在欧洲成为一支颇具影响力的国家。
本文将对俄罗斯沙皇时期的国家现代化进程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政治现代化彼得大帝是沙皇时期的一位非常有远见的领袖,他认为俄罗斯的政治制度和管理方式需要进行现代化改革。
他通过造船、建立工厂、设立学校、开办报纸等途径,引进西方技术和文化,改革俄罗斯管理体制,使俄罗斯走上现代化之路。
彼得大帝不仅建立了新制度,还对旧有制度进行大力改革。
例如,1709年他颁布了《城市条例》,规定了城市的组织架构、管理方法和税收制度,促进了城市经济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又比如,1714年兴建了“海军部”,加强了军队的统一管理,提高了海军的战斗力。
这些政治制度和改革都为俄罗斯的现代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经济现代化经济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俄罗斯沙皇时期经过彼得大帝的努力,实现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
他建立了莫斯科铸造厂、彼得堡造船厂、瓦尔纳工厂等一系列生产基地,开始了工业化进程。
此外,彼得大帝还采取了一系列经济措施,如降低税收、取消贵族特权等,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同时他还向欧洲国家引进了许多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从而刺激了俄罗斯的商业活动。
三、文化现代化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精神基础,在现代化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沙皇时期,俄罗斯的文化也开始了现代化的步伐。
彼得大帝建立了学校图书馆等文化设施,提倡学习西方文化和科学技术,加强了国家的文化基础。
沙皇时期还涌现出大量文化杰出人物,如普希金、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戈尔基等,他们的文学成就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也为俄罗斯文化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总之,俄罗斯沙皇时期的现代化进程,无不深刻影响了俄罗斯历史的发展,也成为欧亚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
其开创了俄罗斯经济、政治和文化现代化的序幕,为今天的俄罗斯带来了皇室文化和历史的影响,在俄罗斯人民的心中一直保持着一种非常重要的地位。
俄罗斯军事现代化威胁还是机遇
俄罗斯军事现代化威胁还是机遇随着俄罗斯在军事领域的不断现代化,有人认为这种趋势是对国际和平的威胁,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这是一种潜在的合作机会。
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忽视俄罗斯军事现代化所带来的全球影响。
本文将就俄罗斯军事现代化对国际关系的影响进行探讨。
一、俄罗斯军事现代化的威胁1. 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俄罗斯的军事现代化加剧了世界上一些地区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
例如,在乌克兰危机中,俄罗斯的军事实力表现得相当强大,对乌克兰的领土完整构成了威胁。
2. 区域安全平衡的打破:俄罗斯军事现代化可能打破了一些地区的安全平衡。
尤其是在北约成员国周边,俄罗斯所展示的军力可能被视为一种威胁,引发了不少国家的警觉性。
3. 军备竞赛的加剧:俄罗斯的军事现代化也推动了全球范围内的军备竞赛。
为了应对俄罗斯的军事实力,其他国家纷纷增加军费投入,升级自己的军事装备。
这种军备竞赛势必带来更高的冲突风险。
二、俄罗斯军事现代化的机遇1. 军控合作的契机:尽管俄罗斯的军事现代化被视为一种威胁,但也为国际社会提供了寻求军控合作的契机。
通过对话和谈判,各国可以就军控机制及框架进行深入研讨,并找到共同的利益点,以促进地区乃至全球的安全稳定。
2. 均势维持与合作:俄罗斯军事现代化也提醒了国际社会维持均势的重要性。
各国应该通过加强军事合作与联盟,共同平衡俄罗斯的军事实力。
同时,在与俄罗斯发展关系的同时,也要减少意外冲突的可能性。
3. 经济合作的推动:俄罗斯军事现代化所需的军事装备和技术可能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商机。
各国可以通过合作推动经济发展,加强技术交流,促进彼此的互利合作。
三、俄罗斯军事现代化的应对1. 加强军控机制:各国应加强军控机制的建设与发展,以避免军备竞赛进一步升级,减少地区冲突的风险。
同时,各国政府应持续关注俄罗斯的军事行动,并就其军事现代化的动向进行分析和评估。
2. 拓宽合作领域:国际社会可以寻求在其他领域与俄罗斯展开合作,例如经济、文化、科技等。
从农奴制度到现代化过程中的思辨——对《农奴制改革和俄国的近代化》教案的反思
从农奴制度到现代化过程中的思辨——对《农奴制改革和俄国的近代化》教案的反思。
一、农奴制度的出现农奴制度的出现可追溯到古代,例如在中国,封建社会时期即有农民作为土地的使用者,但无论怎样,农奴制度的出现都是由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不可避免的产物。
二、农奴制的存在与近代化发展俄罗斯是一个拥有大片农田的大国,在农奴制度下,农民们常被视作地主私有财产的一部分,遭受着严重的剥削和压迫。
农奴制度的存在使俄国的经济发展受到了阻碍,限制了人口流动和社会技术、文化等领域的进步。
在农奴制的束缚下,俄国也未能及时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国家。
三、农奴制度的改革与俄国近代化的推进19世纪中叶,随着俄国近代化的发展,经济和社会问题日益突出,俄国政府开始着手改革农奴制度。
在农奴制度改革的进程中,许多人推动了俄国的近代化,包括沙皇、政治家、参议院成员、知识界和平民大众等,这些人的努力推动了俄国经济和社会的进步。
农奴制度的改革促进了人们的社会流动和开放,刺激了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俄罗斯现代化的大门由此打开。
四、思辨:农奴制度的改革对近代化的影响农奴制度的改革是俄国近代化的重要一步,促进了俄罗斯的现代化进程。
随着农奴制的逐渐消失,人们的思想开始开放,经济的发展也同时呈现快速而猛烈的膨胀。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俄罗斯工业化的形成和加速,同时也为城市化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改革还促进了农民、贵族、工人、士兵和其他人群的社会流动,使各界人士互相了解,交流思想和经验。
农奴制度的改革和俄国近代化的推进是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
它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飞速进展,激发了人们的思想和创意,同时也为俄罗斯成为一个强大的现代化国家铺平了道路。
在反思农奴制度到现代化过程中,我们能够从中发现许多有益的启示和经验,对于我们理解历史和发展趋势也是有着深刻的意义和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俄罗斯现代化的若干问题尼·米·阿尔辛季耶夫/季·弗·多连克【英文标题】Several Issues about Russian Modernization【作者简介】尼·米·阿尔辛季耶夫,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俄罗斯摩尔多瓦国立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教授,历史学博士;季·弗·多连克,俄罗斯摩尔多瓦国立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教授,政治学博士。
【内容提要】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过渡或采取改革,或通过革命的方式。
与西方不同,俄罗斯属于外源性的现代化,其发展道路独具特色。
21世纪初俄罗斯现代化的核心问题是俄罗斯的文明和地缘政治选择,既要接受西方的政治和经济价值观,又要保留自身的文化特色。
俄罗斯坚持独特的欧亚主义方向,当代俄罗斯的现代化是非古典模式的现代化,是独一无二的特殊历史现象。
【关键词】俄罗斯/现代化道路/民主过渡/俄罗斯文明/地缘政治一、现代化理论问题政治发展和政治现代化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曾得到过积极的研究,这与认识非殖民化进程和战后时期很多传统社会的民族振兴的必要性密切相关。
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相交之际,西方数度召开关于政治现代化的学术会议。
1965-1970年间推出了一系列相关著作:例如:Г.阿尔蒙德的《比较政治学》,Д.爱普杰尔的《政治发展观》,Л.帕伊的《政治发展概念》,С.爱森斯坦的《现代化:抗议和变化》,С.亨廷顿的《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等等。
所有这些著作中,尽管在术语上有些不同,但都着眼于政治发展理论和政治现代化理论的概念问题。
现代化理论反映了社会政治发展的一个阶段: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过渡阶段。
前者的特点是:社会结构稳定、不灵活,社会流动性低,生活方式奉行传统道德,社会的经济基础主要是农业经济,政治体系坚持正统主义原则,实行世袭君主制形式。
后者的特点是:社会经济进程的高度发展,占统治地位的不是传统而是法律准则,社会的经济基础是工业经济。
从政治制度角度而言,现代化意味着向民主制度及其特征过渡,如:权力机关的选举制,立法、司法和行政三权分立制,人民权利的法律保障,地方自治,自治的公民社会等等。
就欧洲文明而言,传统社会属于封建社会,而向现代社会过渡是迈向工业社会或资本主义社会。
人们将现代化分为两种类型:内源性的和外源性的(或者回应型的)。
内源性现代化的本质是在内部发展的基础上向现代社会过渡。
外源性的现代化是在利用先进国家经验的基础上而实施的赶超型的现代化。
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为现代化理论提供了独一无二的反面教材。
无疑,从现代化理论角度而言,最罕见的特殊现象当推俄罗斯的当代发展问题,这已成为学术界的热门话题。
二、现代化理论语境中的俄罗斯历史现代化理论反映的不仅仅是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
现代化被认为是世界范围的进程,在这一范围内,所有国家、所有社会不可避免地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
但这些过渡不是同时发生的,并且是以不同形式——进化方式和革命方式,在经济和社会的决定性作用下,或者相反,在政治因素的决定性作用下进行的。
人们划分出了几个所谓的现代化层次。
[1]10-16首先是西欧和北美国家,这些国家向现代社会的过渡发生得最早,其渐进发展的结果形成了现代化的第一层次。
第一层次国家发展的特点是资本主义的结构性前提的成熟相对同步。
经济和社会前提:封建关系率先分化,工业技术广泛传播,手工工场内部分工日益精细,发展势头良好,“第三等级”的队伍壮大;法律前提:罗马法及其主要原则构成了国家法律的基础,后来确立了法律至上原则;政治前提:王权与国会之间博弈已见分晓,分权制机制运行正常,资产阶级政党制度的生命力逐渐显示出来;文化前提:从12-13世纪起,欧洲的识字水平很高,而兴办学校和大学,推广和完善印刷术,则加速了知识的普及,但最重要的是始自于文艺复兴、继而在宗教改革时期最终确立的个性解放原则。
总之,上述诸因素产生连锁反应,经济和社会前提的积累促使16-17世纪文化的巨大进步,而文化进步则助推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最终成为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的先决条件。
从18世纪到19世纪中期,第二层次国家如俄罗斯、日本、土耳其等国家,步入现代化进程。
晚步入现代化道路的国家面临着既要变革社会,又要在先进社会的环境中保持一体性的双重压力。
第一层次的先进国家对他们而言,即是榜样又是外部威胁。
第二层次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更多地源于外部,自身发展的内部条件无法与第一层次国家相提并论。
第二层次国家实施现代化过程中国家的倡导作用一再强化,由此经常产生改革速度过快的问题,从而诱发社会不均衡和社会冲突,也容易诱发政治强制。
换言之,第二层次国家以赶超型现代化发展为突出特征。
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中期,第三层次的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方步入现代化进程。
第三层次国家与第二层次国家的外部条件确有相似之处,但二者区别甚大。
第三层次国家处在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地位,作为西方国家的原料供应者,其单一的经济结构制约了现代化进程。
根据学者的观点,如今东方国家形成了三种基本模式。
[2]480-490第一种模式是日本模式,包括一些远东国家和地区及一些拉丁美洲国家,其特点是自由市场、私有制和民主制度完全居主导地位。
第二种模式是印度模式,其特点是按西方资本主义模式,即在自由市场经济和民主的基础上顺利发展,但在很大程度上保存着传统的社会结构。
第三种模式是非洲模式,其特点是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结构同落后的生产组织并存。
如果说在第二种模式的国家中西方的经济模式与民族经济水乳交融,那么在非洲模式的国家中落后的农业生产状况令人担忧,尤其是人口和粮食问题严重地制约了社会发展。
现代化与西方化,即模仿西方、追求与西方类似之间的关系问题值得关注。
С.亨廷顿分析了非西方社会受到西方影响时可能做出的三种回应方式:既拒绝现代化,又拒绝西方化;同时接受二者;接受前者,拒绝后者。
[3]102显然,当言及政治现代化时,无不谈到西方文明所标榜的议会民主制度、标准和价值观。
但是现代化过程不一定必然丧失原有的民族文化和文明一致性。
日本是这种现代化的范例,它奉行西方自由民主的标准与价值观,同时保持了自己文明的独特性。
在全世界现代化进程语境中提到俄罗斯的历史时,可以首先确定迟滞俄罗斯现代化的若干因素。
众所周知,资本主义存在的前提是经济和政治自由:首先是自由雇佣工人和独立于国家以外的私有制与个性自由。
在俄罗斯,私有制发育缓慢,特别是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比西方要晚得多。
直到1861年农民改革,贵族土地垄断逐渐瓦解,土地才可以买卖。
但村社取代地主行使对农民的管理,村社实行土地定期重分,倡导帮助和互助,努力实践平均主义机制,使村社制度富于灵活性和应变能力,历经数百年而不衰。
斯托雷平意在解散村社的农业改革未能如愿,村社集体主义传统的生命力不言而喻。
与西方不同,在俄罗斯,资产阶级尚未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体,贵族知识分子以倡导欧洲先进国家的制度和秩序为己任,自觉致力于加快俄罗斯改革进程。
在这些条件下,俄罗斯现代化进程主要不是取决于社会力量,而是取决于上层政治和社会精英的价值取向,取决于改革派或反改革派谁占上风。
国家在全部社会体系中的决定性作用是俄国历史进程的显著特征。
俄罗斯现代化的不彻底性和对抗性引起了尖锐的社会矛盾,最终导致1917年革命的发生。
苏联时期现代化的思路在于加快国家工业化,但不是以市场经济和私有制为基础,而是以完全取缔私有制、实行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以及国家控制一切为基础。
后苏联时期的政治现代化仍然是外源性的现代化,它不是长时间进化发展的结果,而是以从极权政治制度向多元民主和现代市场经济过渡为目标、以利用西方国家经验为基础的渐进改革的结果。
但是,如今俄罗斯政治现代化方案问题并未彻底解决,在社会上正进行着无休止的关于国家发展道路的辩论,大致可概括为四种方案:(1)自由西方派方案或大西洋派方案。
该方案认为,俄罗斯是西方大西洋—基督教文明的一部分,俄罗斯按这种文明规律发展到1917年时被强行中止,所以当代改革的任务是通过加速在国内推广西方文明的成就和价值让俄罗斯重返“欧洲大家庭”,重返西方文明。
(2)俄罗斯乡土主义方案。
该方案以斯拉夫派关于俄罗斯独特的发展道路的思想,或者以H.Я.达尼列夫斯基关于俄罗斯处于特殊的、按照独特的规律发展着的文化—历史阶段的思想为基础,认为对于俄罗斯而言利用西欧文明经验是致命的。
[4]574(3)欧亚方案。
该方案认为俄罗斯属于特殊的欧亚文明,既区别于西欧(大西洋)方案,又不同于俄罗斯乡土主义方案。
它力求避免单纯利用西方经验,避免孤立主义,避免俄罗斯卷入各种文明冲突。
欧亚方案旨在使当代世界(民主制度、市场经济)的各种价值和俄罗斯文化—文明的特色兼容并蓄。
(4)反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方案。
该方案赋予资本主义制度一定的选择性,保留大型的公有制(国家所有制),国家对社会经济进程具有重要调控作用,国家关注社会平等和公正问题。
不难看出,当代俄罗斯政治现代化处于两难境地:一方面,必须在国家中确立西方式的民主体制和市场经济制度;另一方面,必须避免在文化领域全盘西方化。
换言之,俄罗斯改革的任务就是建立民主社会和有效的市场经济,但同时必须保持自己的文化特色。
三、21世纪俄罗斯的文明和地缘政治选择问题21世纪初俄罗斯现代化的中心问题是其文明和地缘政治选择问题。
归根结底,俄罗斯现代化的困难在于如何在学习西方制度的同时保持自身制度的延续性,保留自己的文化,在欧洲和亚洲发挥出自身的优势。
俄罗斯一直受到这些问题的困扰。
俄国发展独特性和启蒙运动各自的拥护者、斯拉夫派和西方派、民粹派与马克思主义者以及俄国整个思想界和知识分子围绕俄国发展道路之争,贯穿于1917年前的俄国历史。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发展道路之争再次凸显出来。
苏联时期一直奉行共产主义学说,其地缘政治目的就是进行世界范围的社会主义革命。
由于这种社会主义革命始于俄国革命的胜利,受俄国革命胜利的鼓舞,布尔什维克坚信社会主义应该在全世界范围内取得胜利,从而建立世界社会主义共和国。
因此,两种社会政治体制(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间的斗争是20世纪的主要矛盾,而这种斗争应以社会主义胜利而告终。
但这种政治学说也具有乌托邦色彩,因为两种体制对抗的结果是社会主义阵营的消失和作为社会主义制度堡垒的苏联的解体。
在俄罗斯移民中思想派别林立,其中欧亚主义值得注意。
欧亚主义观念最初脱胎于1921年萨维茨基在索菲亚出版的文集《通向东方之路》。
该文集大书特书俄罗斯特殊的发展道路,强调俄罗斯的发展道路取决于地缘政治位置,即国家处于东西方之间,俄罗斯的命运不取决于欧洲,而是取决于欧亚。
欧亚主义具有鲜明的地缘政治特征,无论如何,俄罗斯特色的发展道路受欧亚主义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