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钢:对中国汽车产业的三点期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视点
View
AUTO REVIEW
18
万钢:对中国汽车产业的三点期望
当前,国内汽车产业正处于后疫情时期和全面落实制造强国战略的关键阶段,如何把握未来的发展重点、应对前所未有的挑战?近日,在“2020中国汽车论坛”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在致辞中对汽车产业提出了3点期望,指明了前进方向。

他还表示,中国汽车论坛长期专注研讨汽车产业发展中的困难与问题,已经成功举办九届,具有很强的国际影响力,成为中外汽车行业重要的交流平台,并希望参会嘉宾充分利用这个平台,深入交流,贡献智慧,凝聚共识,为汽车产业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加快推动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

在经历连续20多年高速增长后,近两年中国汽车市场产销量出现负增长,这标志着中国汽车产业进入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如何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汽车强国战略,成为摆在汽车产业面前的一道难题,需要全行业共同面对。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由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

在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一汽集团时,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智能网联技术的应用、高端品牌建设和地方政府支持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给予高度评价,再一次为我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已连续5年位居世界首位,累计推广超过460万辆,占全球的50%以上。

2020年年初,受新冠疫情影响,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继续大幅下滑,但3月以来呈现恢复性增长趋势,7月销量达9.8万辆,同比出现增长拐点。

2019年,我受邀担任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咨询委员会主任,全程参与了规划的研究编制工作,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目前,规划研究工作已经完成并上报国务院,这将为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坚定信心、明确方向。

借此机会,我对汽车产业发展提出三点期望:一、要团结互助,推动复工复产中的产业链、供应链的保障工作
面对疫情带来的冲击,汽车行业复工复产取得
积极成效,但产业链、供应链还面临较大挑战,要巩固疫情防控成果,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全面推动达产稳产,扎实做好汽车产业发展各项工作;继续做好紧缺部件库存储备,加强产业链供需信息共享和对接,切实保障供应链稳定;加强统筹谋划,加快建立国内、国际多渠道供应体系,坚持应用牵引、问题导向、质量至上,全面提升我国汽车产业水平。

汽车行业要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机遇,围绕未来发展趋势和产业链重构,加快全产业链电力驱动、智能网联、共享出行的基础研究、工程化突破、产业化应用及市场开拓,提升中国汽车产业在全球产业链的竞争与合作能力。

零部件企业要考虑通过自主创新和国际合作来深化供应链的全球布局,提升全球产业链的抗风险能力。

二、危中求机,创新发展,开拓新能源汽车新市场
近年来,在政府的积极作为、科技的支撑引领、巨大的市场规模、全球化深度融合和商业模式创新的共同作用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引领了汽车电动化智能化进程。

当前,世界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提速换挡、跨界融合、加速创新的发展新阶段,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面临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我们要加快改革、创新和开放合作的步伐,坚定不移地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

要把握好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坚持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 万钢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市场导向、创新驱动、协调推进、开放合作,不断加强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产业布局。

要构建新型产业生态,协调推进氢能基础设施建设和燃料电池汽车发展。

推动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等领域跨界融合,提升在城市公共交通中的应用广度,推动新能源汽车下乡,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对接,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近日全国政协召开专题研讨
会,提出要以审慎包容的监管方式保障新能源汽车安全可控,从研发、制造、使用、充电、维护等全方位提升安全性能,用科学、系统的监管方式处置安全问题。

三、开放合作,构建汽车产业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
当前,我国正在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中国汽车产业已经融入国际循环,连续11年位居全球汽车产销量首位,国际和国内的市场需求是强劲和稳定的。

我们要充分发挥这个优势,挖掘内需和外在市场的潜力,尽快形成以汽车产业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培育新形势下我国汽车产业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中国汽车企业在高水平开放的同时,要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方面要加强自主创新,在补足产业短板同时,加强前瞻布局和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研发掌握智能芯片、自动驾驶等关键技术,培育汽车产业面向未来的关键核心技术储备,保持技术创新的先进性;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和标准规范制定,持续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融入世界,提高国际话语权、影响力和国际合作的能力与水平。

(本文根据演讲人演讲内容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链接:
往届精彩语录回顾
2019年中国汽车论坛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发表了主题为“把握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方向”的重要演讲。

他发表了5点重要看法:
(1)应该坚持好发展战略。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不会1、2、3一起上,也不会1、
2、3一起停。

可能将来会在最需要、最紧迫和市场需求最大的车型上进行,分区域、分车型、分场景(机场、港口等)率先全面实现用车新能源化。


(2)着力科技创新。

例如关于驱动电机,“下一步的发展方向,是进一步加强高效率驱动系统、能量回馈技术和以碳化硅、氮化镓为主的第三代半导体功率电子芯片和器件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化”。

关于内燃机,他指出,在新能源汽车发展越来越快、保有量越来越大的形势下,必须要研究内燃机产业发展的方向,即推动内燃机和电驱动技术的集成。

(3)完善基础设施。

建议研究在已建成小区中,如何能够更好、更快适合各方利益建立充电设施。

“未来新能源汽车能够推动能源消费的变革,而能源生产变革又能促进新能源汽车全运行周期的零排放”。

(4)优化政策措施。

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对于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很重要。

除了政策的连续性以外,我们还要考虑到非财税措施的推动作用。

(5)扩大开放合作。

在2018中国汽车论坛上,万钢发表了主题为“在改革中发展、在开放中成长、在创新中壮大——新时代推进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新思考”的重要演讲。

他指出,在未来电动汽车发展上要有新的发展策略:
(1)明确电动化、智能化新方向,创新和完善新能源汽车“纯电驱动”技术转型战略。

整车产品要在综合能效(高比能量蓄能、高比功率发电、高效率驱动和能量回收、智能化控制、轻量化车身等)方面提高质量。

(2)提升“三电”核心技术,加强高能量密度动力电池、高功率密度燃料电池、高性能驱动和高效率能量回馈、智能控制系统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系统集成创新。

(3)要加大对燃料电池发动机的研发力度,推进区域商业化示范运营,加快产业化进程,拓展燃料电池应用领域。

(4)继续加强各类车用动力电池回收,梯次再利用和回收再利用的技术研发、示范应用和产业化。

(5)内燃机产业面临的转型压力最大。

混合动力车型具有广泛市场,但是必须要适应新的形势、新的要求转型升级,把压力转化为产业升级的动力。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AUTO REVIEW
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