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玛丝洛娃“斜睨”眼神下隐秘的内心世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玛丝洛娃 斜睨 眼神下隐秘的内心世界
聂 蓉,付美艳
(天津外国语大学欧洲语言文化学院,天津 300202
)*摘 要:‘复活“作为列夫㊃托尔斯泰世界观及宗教信仰发生根本转变时期的集大成之作,最集中地承载了 托
尔斯泰主义 ㊂托翁作为杰出的 肉体洞察力大师 ,伴随着精神变化的过程,以其细腻的笔触和独到的艺术技巧对
女主人公玛丝洛娃的 眼神 着重笔墨进行刻画㊂结合文本细读法与 心灵辩证法 认为,在作品中反复出现㊁分为
三个不同阶段逐层递进㊁升华的玛丝洛娃 斜睨 的眼神这一细微面部表情下,折射出主人公隐秘复杂的内心世界㊂
关键词:玛丝洛娃; 斜睨 眼神;内心世界;心灵辩证法;‘复活“
d o i :10.3969/j
.i s s n .2095-5642.2020.02.090中图分类号:I 512.0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5642(2020)02-0090-05
‘复活“中的卡秋莎㊃玛丝洛娃是一个被侮辱的和被损害的劳动阶级女性形象,尽管以半婢女半养女的身份在一个贵族家庭长大,却从没有奴颜婢膝,她单纯美好,像所有豆蔻年华的少女一样幻想着浪漫的爱情,直到遇到贵族青年涅赫柳多夫,在情窦初开之时遭其诱奸并遗弃,从此玛丝洛娃的生活轨迹发生了彻底的转变,她的人生也经历了纯真 堕落 复活的发展变化过程㊂玛丝洛娃作为该作品整个情节和人物体系的核心,在托翁精湛的心理描写㊁情节铺排㊁细节刻画等艺术技巧的润色下逐渐饱满,向读者展现出一个有血有肉㊁精神觉醒㊁满怀希望追求新生活的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㊂当前学界对‘复活“的研究更多地关注于作品宣
扬的悔罪㊁拯救灵魂㊁禁欲主义㊁ 不以暴力抗恶 ㊁道德自我完善等宗教视野,忽视了托翁作为 肉体洞察力大
师 所特有的杰出才能㊂同时,托尔斯泰在对人物进行心理刻画时,摒弃了毫无生气的静态心理描写,而是注重人物心灵的动态变化过程及其形式和规律,正是这一点被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文学批评家车尔尼雪夫斯基
归纳为 心灵辩证法 ㊂在对玛丝洛娃的外貌描写中,托翁曾不惜笔墨21次提到其
斜睨的眼睛 ,这一看似微不足道㊁可有可无的细节,实则蕴含着托翁的 别有用心 ,也直观反映出玛丝洛娃的巨大精神力量和灵魂逐渐走向复活的心理变化过程㊂ 托尔斯泰的 心灵辩证法 是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审视人类,向我们展示出人
物性格的多变性和流动性,而托尔斯泰肖像描写的功能正是为了明确地揭露这种多变性 [1]557㊂小说的 全部情节都以她为轴心,环绕着她而转动,一切场景都与玛丝洛娃有关,一切人与事都要透过卡秋莎㊃玛丝洛
娃一双略微斜睨的明亮的黑眼睛来观察,来衡量
[2]370㊂ 文本细读 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英美新批评流派的重要范畴㊂所谓 细读 ,实为 细评 ,即评论者在仔细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对作品的结构㊁反讽㊁比喻㊁夸张等隐含的文本意义作出全面的评价㊂文本细读强调
对作品本身的描述和评价 拥有强大的与时俱进的生命力 [3]㊂运用文本细读法可发现,玛丝洛娃的眼神变化可清晰地分为三个递进阶段: 略微斜睨 斜睨 神秘的斜睨 ,本文将通过对玛丝洛娃多处 斜睨
的眼神 的细节性文本分析进一步揭示其隐秘的内心世界和全部生命的终极真实㊂
09*收稿日期:2019-11-11 基金项目:天津市教育委员会科研项目(2017S K 165) 作者简介:聂 蓉(1996 )
,女,山西平遥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俄罗斯文学;付美艳(1983 )
,女,河北沧州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俄罗斯文学㊁翻译学㊂
第36卷(总第324期)聂蓉,付美艳:论玛丝洛娃 斜睨 眼神下隐秘的内心世界一㊁ 略微斜睨 精神麻木,刻意示好
被梅列日科夫斯基称赞为 肉体洞见者 [4]303的托尔斯泰极其善于捕捉人物细微的动作与不易被人察觉的面部表情㊂首先,在出席法庭接受审判时,作家在对玛丝洛娃饱含着复杂情绪的面部表情的刻画中,曾6次着重提到其眼睛 略微斜睨 ㊂玛丝洛娃作为犯人第一次出现在读者视野中时, 她的眼睛显得很黑,很亮,稍稍有点浮肿,可是非常有生气,其中一只眼睛略微带点斜睨的眼神㊂她把身子站得笔直,挺起丰满的胸脯㊂ 准备着不管要求她做什么,她一律照办 [5]7在接受法官审问时, 玛丝洛娃赶紧站起来,带着一准的表情挺起高胸脯,用含笑的㊁略微斜睨的黑眼睛照直瞧着庭长 [5]43 可是那特点,那可爱的和与众不同的特点,仍旧表现在她的脸上,她的嘴唇上,她的略微斜睨的眼睛里, 不仅她的脸上而且她的周身都流露出的依顺的神情里 [5]44等㊂在洛特曼提出的以重复原则为核心之一的文本细读法中,他强调 重复就是以相同的文本元素揭示文本的结构差异,以重复凸显差异㊁反衬差异㊁渲染差异,使差异更明晰 [6]㊂在多次出现的 含笑而又略微斜睨的眼神 中可以看出,玛丝洛娃习惯性地把在场的陪审员㊁庭长等所有男性当作她的 客人 ,为了向他们示好,她行为轻佻㊁ 搔首弄姿 ,时刻准备无条件依顺于他们,用那双富有生机的眼睛挑逗着以期博得他们的欢心㊂当然,她的行为像往常所有的 接客 经历一样,达到了目的,以致庭长对其态度 温和 了起来㊂
遭到涅赫柳多夫的诱奸并抛弃后,玛丝洛娃备受凌辱,以致沦落为妓㊂为了生存,她要学会用自己的姿色去讨好所有 客人 ㊂长期的娼妓生活使当初的那个纯洁善良㊁向往一切美好事物的卡秋莎已然变成一个放荡不羁㊁卖弄风骚的 风尘女子 ,日日沉迷于酗酒和淫荡之中㊂尽管,作家借涅赫柳多夫的心理独白告诉我们,玛丝洛娃好像对自己的地位感到满意,并且几乎为此骄傲,她在自己当下的生活里尽情地享受着自己的存在感,体会着这种生活和地位带给她所有的自信和尊严㊂那么,曾经那个天真㊁乐观㊁热情的卡秋莎就真的 灰飞烟灭 ㊁荡然无存了吗?并非如此㊂从她被诱奸并且抛弃的那个可怕夜晚开始, 她再也不相信善了 ,加之后来几年的非人生活,她不得不将那份最初的自然和纯真深埋心中,将它们封锁在心底的牢笼中㊂ 在描写其他人外貌的时候,托尔斯泰向我们展示他们的眼睛,那眼睛的神情㊂刻画躯体的艺术家深知,正是在眼睛的神情里集中了躯体的肉体性和灵魂:眼睛的光芒照亮躯体,躯体只有靠这一光芒才变得透明 [4]354㊂因此在法庭上,她的不断闪现的 斜睨 的眼神仿佛是在向我们诉说:一方面,她对这些 一心只想跟妩媚的女人性交 的好色之徒的鄙夷和蔑视;另一方面,她也从骨子里看不起这样的自己,她始终无法正视这个为了讨男人欢心而出卖身体和灵魂的自己,蔑视那个靠着无耻的世界观维持自己所谓的尊严和自信的 卡秋莎 ;而这种 蔑视 也让读者对玛丝洛娃的悲惨痛苦的内心世界一览无余,同时巧妙地暗示了玛丝洛娃之后必将走向灵魂复活之路㊂
二㊁ 斜睨的眼睛 蔑视罪恶,开始复活
经过漫长㊁荒唐㊁毫无正义和法则可言的 审判 ,玛丝洛娃还是未能逃过 含冤入狱 的结局㊂仔细阅读就会发现,就是以这次充满不公平㊁ 可怕又丑恶 的审判为界线,自此,在玛丝洛娃复杂的眼神中,从前每每必定会掺杂的 笑意 和 看似纯洁 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被深深伤害与遭受压迫的无奈,以及同之前相比似乎又更显坚毅的 斜睨的眼睛 ㊂在这一阶段,托翁对女主人公 斜睨的眼睛 再次进行了多达11次的重复㊂
当涅赫柳多夫意识到自己所犯的罪恶,当面向玛丝洛娃忏悔并表达赎罪的决心时, 她站在那儿不动,她那斜睨的眼光紧紧地盯着他 [5]197 她那张不健康的脸浮肿而苍白,然而俊俏,十分镇静,只是黑亮的㊁斜睨的眼睛在臃肿的眼皮底下特别炯炯有光 [5]198如今,当这张熟悉而又陌生的脸再次近距离出现在涅赫柳多夫眼前时, 玛丝洛娃的表情㊁眼神㊁动作和只言片语所显示出来的那种 无声的关系 明镜似地反映了玛丝洛娃的控告 [7]15她知道涅赫柳多夫并不是真心爱她,答应娶她只是为了拯救自己的灵魂求得心理安
19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20年2月慰,玛丝洛娃用斜睨的眼睛发出对不平等的阶级制度的控诉,诉说着对涅赫柳多夫强烈的利己主义的鄙夷㊂ 您是怎么找着我的? 她问, 她那对斜睨的眼睛瞧着他,而又好像没有瞧着他㊂ [5]198二人阔别多年,经历了来自社会最底层的非人的打压和折磨,而这一切又都是因面前这个她曾经深深爱过却又给她以重创的男人而起,此时的涅赫柳多夫对于玛丝洛娃来讲,不仅不再是那个给予她恋爱的初体验和甜蜜感的人,更成为一个与那些好色之徒并无二致的人㊂ 她瞧着他 ,带着惊讶和难以置信看着这个在多年后试图改变她已经形成的并且自己很满意的世界观的人; 而又好像没有瞧着他 ,由于他的始乱终弃,卡秋莎成为一个颓废现象体系中最卑下的人物典型,她像蔑视所有给她带来侮辱和损害的人一样蔑视涅赫柳多夫,现在的涅赫柳多夫对于她来说,只是一个她可以利用的阔老爷罢了,她同他的关系也只能有她同所有男人那样的关系罢了㊂显然, 在托尔斯泰那里,因为我们看得见,我们才听得到 ,[4]233-234他往往从外表走向人性和意识㊂此后,涅赫柳多夫为了帮助玛丝洛娃洗清冤屈,为了其他经受着侮辱和损害的犯人到处奔走效劳,这一切被玛丝洛娃看在眼里,她仿佛再次看到了那个拥有美好灵魂㊁远大理想㊁曾梦想着要为了所有人的幸福而牺牲一切的善良青年,她的态度发生了 又好又重大 的变化,不再咄咄逼人,拒他于千里之外,而在这复杂的㊁依旧 斜睨 的眼神中多了几分羞怯㊁几分欣喜和感动㊂ 哦,关于医院的事, 她忽然说,用她的斜睨的眼光看了他一眼, 要是您希望我去,我就去,而且我以后再也不喝酒了 [5]265毋庸置疑,长期以来被理性和仇恨压抑在内心最深处的爱意像干涸枯井中的泉水般重新涌现出来 她重新爱上了涅赫柳多夫㊂他为了拯救玛丝洛娃,实现自我精神复活所做的一切也正在逐渐唤醒玛丝洛娃灵魂深处沉睡已久的精神力量,她感受到了涅赫柳多夫的 爱 ,这种对世人的 博爱 的力量像一把铿锵的利剑,正在一点一点击碎玛丝洛娃内心坚固的 防线 ㊂卡秋莎的眼神同感情一起悄无声息地发生着重大的变化㊂她不自觉地按照涅赫柳多夫对她的期望改变着自己的行为:去医院工作,不喝酒,不和别的男人调情㊂托尔斯泰心灵辩证法的巧妙之处就在于 作品中的人物有时对这种联系并不自觉,而作家由于对人的心灵活动的奥秘有着丰富的知识,却善于通过含蓄而具体的艺术描写,揭示人物心理的环节㊁阶段之间隐秘的内在联系 [8]241㊂当涅赫柳多夫再次坚定地说出要娶她为妻时, 她抬起头来,她那对斜睨的黑眼睛又象是瞅着他的脸,又象是瞅着他的身后,她的整个脸上洋溢着快活的神情㊂ 她费力地忍住笑容 极力遮盖住她的欢乐心情 [5]332,此时卡秋莎的 斜睨 的眼神作为不可重复的个人元素向我们倾诉着她甜蜜的内心告白:一方面,她真诚地重新爱上了涅赫柳多夫,对于他的坚定决心,她很欣喜,她再次感受到了爱情;另一方面,卡秋莎有意识地 瞅着他的身后 ,这是一种动态的心灵表征和宏观视野下的 心灵辩证法 ,不管他们能否走到一起,卡秋莎在涅赫柳多夫的帮助和感化下,开始了精神的复活,而她在这 身后 看到的是未来,光明和希望㊂
正如梅列日科夫斯基所说: 在世界文学中,在用语言描绘人体方面,没有可以与托尔斯泰相比的作家㊂他虽然滥用重复手法,但并不多见,因为他用这个方法时大部分是要满足他的需要㊂他从来没有滥用其他甚至是强而有力甚至是经验丰富的大师那里常见的,在描写出场人物时关于各种复杂躯体特征的冗长堆积 [5]156,仅仅从简单的眼神中,我们便已读出玛丝洛娃的整个内心世界㊂
三㊁ 神秘的㊁斜睨的眼睛 走向独立,重获新生
在流放过程中,卡秋莎遇见了那些真正意义上的优秀的人们,她明白了世界上真的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为了人民的幸福和解放不惜放弃自己的财富,牺牲自己的自由甚至生命,勇敢地同人民站在一起㊂在和他们的相处过程中,她深深地明白,自己应该是和 革命者 站在一起的,同他们共同反对上层阶级,反对不公平的社会制度,争取平等和独立㊂在人物的面部表情和神态中, 情感和动机是不由自主地表露出来的;如果我们知道,一个人是按照自己的意志在左右其面部表情,我们就不会相信他的面孔 [9]㊂因此,在玛丝洛娃完全走向 复活 的过程中,作家分三次使用了 奇怪的斜睨的眼光 ㊁ 神秘的斜睨的目光 ㊁ 古怪的斜睨的目光 ,而在这些延续个人特色而又情绪复杂饱满的眼神描写中, 读者可以近距离触摸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作家对于人物的个性和外貌细节刻画都可以提供给我们直抵人物精神世界的机会 [1]558, 29
第36卷(总第324期)聂蓉,付美艳:论玛丝洛娃 斜睨 眼神下隐秘的内心世界我们仿若身临其境般目睹着㊁感受着女主人公的情感和灵魂逐渐走向觉醒的高潮,一步步实现真正的独立㊂在涅赫柳多夫第一次将西蒙松的爱意和想要求婚的心意转达给卡秋莎时,她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 哎,这都是怎么回事啊?这都是为了什么呀? 她用一种奇怪的斜睨的眼光瞧着涅赫柳多夫的眼睛, 这种四目相视的目光向对方说出了许多的话㊂ [5]559尽管在此之前,涅赫柳多夫坚定地表达着自己会用婚姻的承诺向玛丝洛娃赎罪,尽管此时的玛丝洛娃早已在内心深处下定了牺牲自己的爱情给他自由的决心,但是在放弃这段爱情之前,我们从她的眼神中可以看出,她或许在期待着对方的挽留,期望着对方给她的爱情以肯定的答复;或许她用眼神向他倾诉着爱意㊁不舍与无可奈何;又或许这是她无声的感激与道别 在涅赫柳多夫的努力下,玛丝洛娃最终获得了减刑㊂涅赫柳多夫在狱中探望玛丝洛娃并想要与之商讨以后的生活时,玛丝洛娃神情严峻紧张, 不,德米特里㊃伊万诺维奇,要是我没有照您所希望的去做,您要原谅我才好 ,她说着,用神秘的㊁斜睨的目光瞅着他的眼睛㊂ 是的,看起来,事情就该这么办㊂您也得生活啊 [5]594㊂在感受到革命者西蒙松对自己那种 荒唐而热烈 的爱情到来之时,受到他崇高精神的熏陶,玛丝洛娃的精神在 爱 的基础上又增添了 神秘 的感情 自我牺牲,成全他人㊂在玛丝洛娃和涅赫柳多夫感情线的 落幕 阶段,玛丝洛娃的 斜睨 的目光中包含了新的 神秘 ,这种 神秘 是由于受到阶级地位限制而使得涅赫柳多夫不能完全理解的无私的利他主义 她爱他,却不愿因此而接受涅赫柳多夫的求婚,不想用自私的爱情将所爱之人困在感情的牢笼中,作家在此借玛丽亚㊃帕夫洛芙娜之口写出玛丝洛娃的心声: 她爱您,而且爱得很正,只要能为您做一件哪怕是消极的好事,使得您不致再受她的拖累,她就感到幸福㊂对她来说,跟您结婚是可怕的堕落,比以往的一切堕落都要坏,因此她绝不会同意这件事 [5]556㊂
二人告别之际,玛丝洛娃最后一次露出了 古怪的㊁斜睨的目光和凄凉的笑容 [5]595,她不忍与所爱之人离别,这一句 分手 之后他们所面临的就是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道路,恐难再有任何交集㊂但玛丝洛娃深知自己和涅赫柳多夫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社会阶层的人,在整个复活的过程中,涅赫柳多夫为她所做的一切她都记在心里并且心存感激,尤其是在他的引领下逐渐从过去的泥淖中摆脱出来;她选择牺牲自己的爱情成全对方的自由的同时,也在这种真正的奉献㊁宽恕与感恩中体会到了真正的自信㊁尊严和价值,她满怀信心地同革命者们一起向着人民之中走去,向着独立㊁自由㊁幸福走去,从而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复活㊂托尔斯泰在使用最擅长的 心灵辩证法 时, 遵循着动态的表现原则,他从不做静的孤立的肖像描写,因此他的肖像描写不是一次集中完成,而是随着小说情节的发展过程,逐步显露 [10]㊂作家将玛丝洛娃精神的 复活 过程与隐秘的㊁不易察觉的灵魂升华过程,以鲜活的眼神进行外化同步,巧妙地给予读者 近距离 感受主人公内心的机会㊂
四㊁结语
诚如谢挺飞所说: 托尔斯泰总在情节发展中,几乎在每一个场景中给人物肖像以新的表情,新的身影㊂人物在新的环境中都会有的新的心灵闪光,在人物的外貌㊁眼神㊁手势㊁动作等各式细节上,反射出每一个内部闪亮的光彩,镌刻出人物心灵辩证发展历程中的每一个印痕㊂ [11]383-384在进行玛丝洛娃这一人物塑造时,托翁以其高超的艺术技巧给予人物眼神以无限丰富的内容,有不变的个人元素 斜睨 ,更有随着情节发展和人物心灵不断走向 复活 的肉体背后的超自然之物,也让读者有机会在其眼神中领悟到玛丝洛娃全部心灵的透明性㊂
参考文献:
[1] АюбоваЗул.Л,СадулаеваМ.Х.Портреткаксредствохарактеристикигероеввромане[M]//Л.Н.Толстого.Воскресение.
ГрозныйЧеченский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Университет,2018.
[2]徐稚芳.托尔斯泰研究论文集[C].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370.
[3]宋钢.在文本细读中重塑清代‘论语“学研究新格局[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9(4):122-123.
39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20年2月[4]梅列日可夫斯基.托尔斯泰与陀思妥耶夫斯基[M].杨德友,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16.
[5]列夫㊃托尔斯泰.列夫㊃托尔斯泰文集:第十一卷[M].汝龙,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
[6]李薇.重复与隐喻:论洛特曼文本细读法[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6(4):35-38.
[7]刘玮.从他者视角探讨‘复活“主人公的人性复活[D].合肥:安徽大学,2015:15.
[8]高世政.托尔斯泰 心灵的辩证法 探索[J].烟台师院学报,1986(1):40.
[9]哈利泽夫.文学学导论[M].周启超,王加兴,黄玫,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41.
[10]王小璜.也谈托尔斯泰创作中性格塑造的艺术方法[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4):85.
[11]谢挺飞.托尔斯泰作品研究[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383-384.
O n t h eH i d d e n I n n e rW o r l du n d e rM a s l o v a's"S q u i n t i n g"E y e s
N I ER o n g,F U M e i y a n
(S c h o o l o fE u r o p e a nS t u d i e s,T i a n j i nF o r e i g nS t u d i e sU n i v e r s i t y,T i a n j i n300202,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R e s u r r e c t i o n,a s am a s t e r p i e c e i n t h e p e r i o do f t h e f u n d a m e n t a l 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o fT o l s t o y's w o r l do u t l o o ka n d r e l i g i o u sb e l i e f,m o s t i n t e n s i v e l y c a r r i e d"T o l s t o y's d o c t r i n e".T o l s t o y,a s a no u t s t a n d-i n g"m a s t e ro f p h y s i c a l i n s i g h t",a c c o m p a n i e db y t h e p r o c e s so fs p i r i t u a lc h a n g e,d e p i c t st h eh e r o i n e M a s l o v a's e y e sw i t h e x q u i s i t e b r u s h w o r k a n d u n i q u e a r t i s t i c s k i l l s.W i t h t e x t a n a l y s i sm e t h o d a n dD i a l e c t i c s o f t h eM i n d,t h i s p a p e r h o l d s t h a t t h eh i d d e na n d c o m p l e x i n n e rw o r l do f t h e h e r o i n eM a s l o v a i s r e f l e c t e d u n d e r h e r s u b t l e f a c i a l e x p r e s s i o n s,t h a t i s,t h e e y e s o f t h e h e r o i n eM a s l o v aw h i c h a p p e a r r e p e a t e d l y i n t h e w o r k s a n d a r e d i v i d e d i n t o t h r e ed i f f e r e n t s t a g e s o f d e v e l o p m e n t.
K e y w o r d s:M a s l o v a;"s q u i n t i n g"e y e s;i n n e rw o r l d;D i a l e c t i c s o f t h eM i n d;R e s u r r e c t i o n
(实习编辑:葛付柳责任校对:罗布) 4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