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命题促进学生写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利用命题促进学生写作
作者:满江巧
来源:《文学教育》 2013年第16期
内容摘要: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探讨的课题。
小学生习作命题是写好一篇文章
关键。
命题要切合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命题要注意题目的选择性,命题要注意题目的有序性。
习作是小学生语文教学的一个系统工程,是母语教学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小学生习作命题原则素质
读是写的前提和基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
会吟。
”小学语文教学不可偏废“双基”教学和阅读,它是习作教学的的条件和基础。
小学生
在掌握和拥有大量的字、词之后,习作时方能信手拈来,并运用自如。
但对一个初学习作的小学生来说,即使在他们掌握一定的字词之后,仍需要教师通过切
合学生生活实际和知识水平的最佳方法,指导他们用文字叙事,写人和抒情,以至组成一篇结
构完整、有条理的文章,这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其中,小学生习作
的命题是写好一篇文章关键,教师要巧妙构思,精心设计。
笔者以为,小学习作命题要依据这
样几个原则。
一、命题要切合小学生的生活实际。
即具体性,小学生的生活不外乎家庭和学校两个点,接触的人不外乎家庭成员和学校的
老师和同学。
习作命题理所当然地围绕这些来让学生写出自己的经历和见解,抒发自己的感受,才能使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
避免学生对习作的畏难情绪,抱着葫芦难开口的窘迫局面。
由此切入后,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生活范围的扩大,习作命题也随之向外延伸和扩展。
为扩
大学生的视野,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参与一些有益的社会活动,为习作积累素材,并从中提高学生观察事物、认识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完成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
性的思维过程。
二、命题要注意题目的选择性。
命题习作题目命得再好,能为大多数学生所接受,适合大多数学生的口味和要求,但仍
然难免有一部分或个别学生无法接受而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发,比如像“我的妈妈”
这样的题目,大多数学生可以接受,不应该成为问题。
但由于学生家庭情况各异,也会有个别
学生无法写出。
这样,就不必局限于写妈妈,也可写爸爸、爷爷、奶奶,可让学生写自己情有
独钟的人或事。
教师给学生命的作文题目,作为一个框框,在框框范围内一题多变,才能使学
生进入习作佳境,教师有时可指定某一事件或人物,让学生自己命题,也是一种可取的命题方式。
三、命题要注意题目的有序性。
小学生从三年级开始习作,应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的原则,要有计划、有序地
进行,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目前小学生习作的随意性、盲目性相当普遍,也缺乏年级
间的协调和衔接,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由此造成学生习作水平低下,教学效率不高。
笔者认为,命题的有序性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学生观察、认识、分析事物的能力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一个首要环节。
小学生虽然也和成年人一样处在社会大家庭之中,接触到很多人和事,但由于他们阅历浅,对很多事物认识不足或肤浅,这样是无法写出好文章的。
如写春的蓬勃、秋的艳丽,即使每个人都身临其境,但由于每个人观察、认识、分析事物的能力的差异,同写此间的景物则大相径庭。
如果教师能够及时地引导学生观察具有春天特征性的景色,具有秋天代表性的现象,通过学生有选择地观察、认识,经过思维和组合筛选,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一定会收到立竿见影之效。
2.激发学生习作的欲望和兴趣。
学生面对作文题目,两眉紧锁、无所适从是普遍现象。
原因是学生有畏难情绪,缺乏创作欲,也无兴趣。
如果教师领着学生春游,身处大自然的画图中,近望小溪流水潺潺,远望天际山坡碧绿绵延中有小桥亭阁相映。
教师若在此时发问学生:这面前的景物是否象一幅山水画卷?你能否把它用文字描绘出来?此时此地,学生受大自然景色的陶醉,一定会兴趣盎然、情不自禁地迸发描绘大自然景色的创作欲望,产生一种吐之为快的感觉。
3.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拓宽学生视野,积累习作素材。
见多则识广,狭小的活动范围,不利于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
学生从家庭走向学校,再从学校走向社会,面对繁杂的社会人物和现象引导学生去认识它,感知它,领悟它。
比如让学生参与一些有益的社会活动,参观名胜古迹等,使学生积累大量的习作素材,启动习作灵感,开拓学生的习作思路。
之后,教师就可以某一活动命题,让学生即兴习作,各表己见,各抒情怀,教师乘此作一些形象生动地描述,巧妙地点评和诱发。
习作是小学生语文教学的一个系统工程,从小学到大学,以至走向社会,文学功夫造诣的高低,将体现一个人的素质,从语言表达到组字成文,是母语教学的重要任务,而小学生的习作课,则是完成这一任务的奠基工程。
满江巧,江苏省新沂市窑湾镇陆口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