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体育与健康—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篮球: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3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性质与功能
篮球运动是由跑、跳、投等动作组成,是在快速、激烈、对抗的情况下通过传递、抛接、运拍,最终把球送入固定篮圈的一项综合性的体育运动,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是篮球运动中的重要技术手段。
是在具有一定的运球技术基础上完成的技术动作。
2、教材的技术结构及逻辑关系
技术结构:以右变左为例。
运球队员欲从左侧突破时,先用右手运球,吸引对手向右移动,这时运球队员突然用右手按排球的右侧上方向左侧变方向运球,同时右脚向左前方跨出,用肩、腿护球,接着迅速换左手按拍球的后上方,运球超越对手。
逻辑关系:在篮球比赛中,进攻持球队员在遇到一对一防守时候使用的技术动作。
达到持球突破防守的目的。
3、教材的知识点及重难点
变向运球时动作要快,运球高度降低。
蹬跨、转体探肩迅速,注意保护球。
重点:变向运球
难点:控制球稳定,降低重心,上下肢协调用力。
4、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体前变向换手运球
5、单元计划
篮球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单元教学计划课次 6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应有的学习基础(知识、技能、身体素质)
篮球运动是中国科学院附属实验学校一项传统体育项目,一直是学生们非常喜爱的运动,具有广泛的影响。
初二学生在初一上半学期已经学习过篮球单元。
已经对篮球规则和运动特点有了一定的认识。
同时在初一的学习过程中也掌握了行进间运球的基本技术。
篮球主要运动形式以跑跳为主,初二学生也已经具备了相应的身体素质。
2.学生实际的学习基础(前测)
在前一阶段学习篮球的基础上,对篮球运球技术已有了简单的了解,初步掌握了技术技能,通过抽查学生的行进间运球,发现部分学生的球性较差。
3.确定学生的学习起点
从原地、行进间运球开始恢复球性,通过恢复性练习使学生尽快掌握控制球的能力。
能做到运球时候不违例,不丢球,且流畅、协调的标准。
4.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学生心理、生理特点
在本班的教学中,有部分男生是校篮球社团的学生,所以基本技术较好,在运、传、投方面有一定基础,对篮球的认知能力较强,但部分学生存在虽然
个人能力较强但缺乏合作学习的意识,往往自己做好了之后就满足,对合作与交流缺乏认识。
而篮球运动因为其快节奏,竞技性强的特点很受学生尤其是男学生的喜欢。
5.学生学习新知识可能遇到的问题
篮球对于男同学来说在兴趣度上可能更高一点,所以要引导他们对篮球的认识,使他们更深层次的参与篮球运动,并提高的竞技以及团队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循序渐进,耐心讲解,鼓励支持他们多接触球,多练球,以培养球性和兴趣。
三、教案
要求:在运球时眼睛尽量不看球,可以“一心多
用”用手感应球。
要求:运球前进一步,运一次球后变向换手再运一次球,左→右、右→左反复两次。
完成后转
身再完整重复一次。
)两人一组练习行进间一次体前变向换手运球。
队形:
要求:1.运球同学变向幅度大,重心低,动作迅速。
防守同学双臂侧平举,做“限高门”。
以降
低持球人重心。
2.动作连贯运球同学迅速到达自己指定位置
后,双臂侧平举继续做防守人。
要求:分成四个小组,设置标志桶,在标志桶两旁摆放两根标志杆,在两根标志杆上方系皮筋,形
成一个“门”,“门”的目的是让学生降低重心,
并且侧身对准标志桶增加变向幅度,同时以
便处理好“我-球-防守人”之间的关系。
教法:1.听教师讲解练习规则。
2.看教师示范游戏流程。
3.放音乐,烘托训练气氛。
练习密度:±35% 平均心率:
130~140次
学生能熟练掌握原地体前变向运球,基本掌握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