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王国维三境界之感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王国维三境界之感悟
清代词人、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他的名著《人间词话》中提出了词的“三种境界”,王国维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界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欧阳永叔)”此第二境界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辛幼安)此第三境也。
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
取自晏殊的《蝶恋花》,原词如下: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幙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牋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西风凋碧树”,是一种烦躁的心情,诗人要观物,首先要摆脱现实的种种纷扰,破除一切我执,包括苦乐、毁誉、利害、得失,挣脱一切个人的私念,达到胸中洞然无物,才能达到观物之微。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这时,便入定,能去体会物之内在本质的美了。
简言之曰:上下求索,探明成功的规律,然后确立理想与目标。
第二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
取自柳永《凤栖梧》,原词如下:竚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憑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是对审美客体的审美把握,审美主体(作者)有一种择一的、固执的、终身无悔的精神,在探索着事物的美。
这种美必须将事物个别的、外在的、偶然的东西跨越过去,得出普遍性的、内在的、必然的一种理念,用审美的把握塑造出美的意象,诗人在此境界的心情是平静、纯净、自然的,寻求一种自然的乐趣。
一方面,这种寻求是艰辛的,使人憔悴和消瘦,同时,另一方面,这种寻求又是使作者的感情得到升华,达到完美的意境,虽然“衣带渐宽”,又是值得的,殉身无悔的。
此境界告诉人们,在确立了理想与目标之后,就要全力以
赴、义无反顾、勇猛进一,不达目标决不罢休,直至成大事业、大学问。
第三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取自辛弃疾的《青玉案》,原词如下: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经过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的苦苦寻求,作者能用最明快的语言,将事物玲珑剔透的表达出来,浑如天成。
这时作者的心情达到了无欲、无念、无喜、无忧的境界,获得了智慧。
“众里寻他千百度”,表达了“慧”的寻求的艰辛,“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表达了智慧的顿悟。
诗人在艰苦的寻求中,豁然开朗,灵感顿生,妙语连珠,境显现得光辉耀人,情表达得沁人心脾,这是极不容易获得的一种境界。
在第三种境界中,诗人也从自己创作的诗作中得到了精神上的慰藉,达到了精神上的愉悦。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通过坚持不懈的奋斗与努力,终于迎来了盼望已久的、多少人求之而不得的人生之梦想。
回首总结发现:只要大家都按照这个成功的规律去实行的话,不知多少人可以享受到大成功的喜悦与庆祝。
其实,王国维的形象比喻不只是针对学术研究或艺术创造的历程,实际上就是对人生奋斗的综述与总括。
在人生的征途中,要站得高看得远,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地方,排除干扰,不为暂时的烟雾所迷惑,确立志向。
同时也明确,在这个世界上干什么都没有平坦大道,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要执着追求,忘我奋斗。
路都是人走出来的,人生不会处处有绿灯。
只要持久坚持,必有所成,最终豁然开朗,求得“真"与“是”,从而将自己的发现汇入真理之长河,这是何等地令人欣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