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信用与信用工具
04762自考第三章信用与信用工具
第二章信用一、复习建议本章是本课程中的基础性章节,改版后的教材内容调整较大,主要是精简了一部分内容。
建议学员全面掌握,重点复习。
从题型来讲,本章题型主要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以及简答题。
二、本章重要知识点第一节信用的含义和作用一、信用的含义(一)道德范畴中的信用:诚信不欺,恪守诺言,忠实地践履自己的许诺或誓言。
(二)经济范畴中的信用:是指以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因此,偿还性与支付利息是信用活动的基本特征。
(三)两个信用范畴之间的关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二者的联系体现在道德范畴信用是经济范畴信用的支撑与基础。
如果没有基本的诚信概念,没有借贷双方当事人之间基本的信任,经济运行中就不会有任何借贷行为的发生。
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道德范畴信用的非强制性和经济范畴信用的强制性。
二、现代信用活动的基础(一)赤字、盈余与债权债务关系货币收入大于支出的单位是盈余单位,货币收入小于支出的单位是赤字单位,货币收入等于支出的单位是均衡单位。
盈余是债权债务相抵后的净债权;赤字是债权债务相抵后的净债务现代市场经济中,债权债务关系普遍存在于各类经济行为主体的现实经济生活中。
(二)五部门经济中的信用关系1 个人部门:主要是货币资金的盈余部门,是货币资金的主要贷出者。
2 非金融企业(企业部门):从整体视角看,企业部门对货币资金的需求通常大于其对货币资金的供给,是赤字部门,是货币资金的主要需求者。
3 政府:通常是货币资金的净需求者。
4 国际收支中的盈余与赤字:当一国出现国际收支顺差时,其盈余部分的外汇资金就成为国际间货币借贷的主要供给来源;反之,当一国出现国际收支逆差时,其赤字部分的外汇资金需要从其他国家借入。
5 金融机构:在信用关系中,金融机构的主要功能是充当信用媒介。
(三)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 ★★1.概念直接融资:如果货币资金供求双方通过一定的信用工具直接实现货币资金的互通有无,则这种融资形式被称为直接融资;间接融资:如果货币资金供求双方通过金融机构间接实现货币资金的相互融通,则这种融资形式被称为间接融资。
第三章信用与信用工具
西方国度消费信誉十分兴旺缘由
在90年代初,西方小轿车年消费量在600-800万辆倘假定没有消 费信誉,销售量至少要增加1/3。
1.市场存款需求增加,银行为了有效地运用资金,把存款由消费 范围扩展到消费范围。
合 开展消费和科研项目,待项目完成或完工投产后
, 出口国企业可将该项目以产品或以双方商定的其
他 方法归还出口国企业的投资。
第三节 信誉工具
•信誉工具的概念 •信誉工具的基本特征 •信誉工具的类型
概念
即金融工具,是资金供应者和需求者之间 停止资金融通时所签的、证明债务债务关系 的各种合法凭证。
商业 信用
银行 信用
国家 信用
消费 信用
租赁 信用
国际 信用
商业信誉 企业之间在停止商品买卖时,以延期
付款或许预 付货款所提供的信誉,是现代信誉制度基
础。
特点 1.商业信誉主体是厂商; 2.商业信誉客体是商品资本; 3.商业信誉和产业资本静态分歧;
商业信誉
局限性
1.商业信誉的规模遭到厂商资本数量 的限制;
为。
国际信用
国际商
业信用
国际 政府间 国际金融 银行信用 信用 机构信用
来料加工 补偿贸易 出口信贷 进口信贷
卖方信贷
买方信贷
来料加工——由出口国企业提供原资料、设备零 部件或局部设备,在出口国企业加工,成品归出口 国一切。出口国企业从原料和设备中拘留一局部作 为 加补工偿费贸。易——由出口国企业向出口国企业提供机 器设备、技术力气、专利、各种人员培训等,结
向第三 者开具的载有一定金额,在一活期限内契
信用与信用工具讲述
第三页,共74页。
• (二)信用的本质特征 • 从概念我们可以将信用的本质特征概括
为三点: • 第一(dìyī),信用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
的借贷行为; • 借贷行为,是指商品或货币所有者把商
品或货币,暂时转让给需要者使用,借 贷双方约定期限、到期由商品赊销者或 货币的借入者还本付息的经济现象。
• 六、证券信用 • 证券信用是指企业以发行股票和债券的形式筹集
资金的一种信用方式。因此证券信用包括股份信 用和债券信用两种形式。 • 股份信用是对现代股份制度的概括,具体表现为 以入股方式筹集资本(zīběn)、创办股份公司。 • 股票融资为什么是信用的范畴?
第二十七页,共74页。
• (四)国家信用与银行信用的关系 • 联系是两者筹集的资金是同源的,都是社会闲置资
金,所以,两者动员的资金具有(jùyǒu)此消彼长的 关系 。 • 两者的区别: • 一是国家信用可以特殊的手段,动员银行信用难以 动员的资金; • 二是国家信用筹集的资金稳定性比银行信用高。
信用与信用工具(gōngjù) 讲述
2021/11/5
第一页,共74页。
重点理解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的地位:商业信用 是现代(xiàndài)信用的基础,银行信用是现代 (xiàndài)信用的主要形式。
3、信用工具包括:介绍主要的信用工具的构成 要素,以及不同信用工具的特点,了解商业票据 与银行票据的区别,以及基础性信用工具与衍生 金融工具的区别。
第十三页,共74页。
从国家来看,由于受经济景气不景气,或 自然灾害战争等特殊原因都会产生收支不 平衡,有时会成为(chéngwéi)资金的供应 者,有时又会成为(chéngwéi)资金的需求 者。
信用与信用工具知识
第十六页,共29页。
第二节 信用(xìnyòng)工具
第十七页,共29页。
一、信用(xìnyòng)工具概述
信用工具的发展 早期的信用是利用口头承诺方式进行的。后来进一步发展为挂账
信用形式。最后,完善的书面信用工具出现了。 口头承诺 挂账信用 书面信用工具(书面凭证-票据)
票据:具有一定格式并可用以证明债权债务关系的书面凭证就叫票 据。按是否可以流通,票据可分为流通票据和非流通票据。 票据流通的条件是: 1、票据的转让流通必须经过背书。 背书:又称“里书”,是票据上所注明的收款人或持票人转让票据 时,在票据背面签署的行为(xíngwéi)。 2、付出一定代价而取得票据的人,就可以获得对票据的完整的所有 权。
抵押贷款。 信用贷款无需任何抵押品, 而抵押贷款通常需要由消费者以所购的商品或其他商品
第十五页,共29页。
七、国际(guójì)信用
国际信用是国际间的借贷行为。它包括以赊销商品形式提 供的国际商业银行、以银行贷款形式提供的国际银行信用以及 政府间相互提供的信用。 (一)国际商业信用 1、来料加工 2、补偿贸易 (二)国际银行信用 1、出口信贷--出口方银行提供 卖方信贷:出口方银行→出口商 买方信贷:出口方银行→进口商(或进口方银行) 2、进口信贷--进口方银行提供或担保 进口方银行提供→买方 进口方银行担保,外国(wàiguó)银行→买方 (三)政府间信用 政府间信用通常是指财政部出面借款的信用形式。
第三章信用与信用工具
银行信用的特点 : 1.银行信用的债权人是金融机构,
同时,银行在筹集资金时又作为债务 人承担经济责任 ,具有双重身份。
2.银行信用具有动员、分配资金 的广泛性。在规模、范围、期限和资 金使用方向上都具有优越性。
3.银行信用具有综合性。它可以 提供广泛服务,反映国民经济的情况, 并对国民经济进行反映、监督和管理。
(3)政府(government) 政府在信用 活动中一般是资金的需求者。
(4)金融机构(financial institution) 它一方面有自身的经营收入和日常支出, 其结果既可能盈余也可能赤字;另一方 面还有一种债权债务关系,即吸收资金 形成债务、贷出款项构成债权,这是金 融机构经营活动所独具的特征。
1.国家是以债务人的身份取得信用。 如果是对内负债,则债权人包括国内 居民、企业和团体;如果是对外负债, 则债权人包括国外居民、企业、团体、 政府和国际金融机构。
2.国家对内负债的形式主要有:发行 政府债券和向中央银行借款。国家对外 负债的形式主要有:发行国际债券和政 府借款。
3.国家信用的目的主要是弥补财政赤 字和调节经济运行。
(三)信用反映的是债权债务关系。 任何信用活动均涉及到两方面的当事人, 即贷者和借者。
专栏3-1
二、信用关系成立的条件
信用关系的成立必须具备两项要素:
1、信任要素。 它是指贷者对借者的 信赖。信用分析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的内 容,通常被称为“6C”,即品格、能力、 资本、担保、经济状况和连续性。
2、时间因素。它是指借贷双方货币 购买力或使用权的相对转移不在同一时 间,而是有先后之别,有一定的时间间 隔,否则,不能构成信用关系。
消费信用在一定情况下也会产生 消极作用。它的过度发展会增加经济 的不稳定,造成通货膨胀和债务危机。 首先,对于供给不足的国家,这种信 用容易引发需求拉上型的通货膨胀。 其次,即使在生产相对过剩的国家, 长此下去,会加深供求脱节的矛盾。
3.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
信用和信用体系
4、信用体系 信用体系是由相互协调的信用形式、信用工具及其流通 方式、信用机构和信用管理体制有机结合的统一体。 (1)自然经济条件下的简单信用体系 —最主要的信用形式是高利贷, —信用工具缺乏,信用机构以货币兑换商和原始的银行 为主体,不具有信用创造功能,全社会没有形成信用 管理的机制; —信用体系主要以个人信用为主要内容,信用范围狭窄、 借贷金额不大、实物抵押、信用风险较小。
公司信用及有价证券
普通股 —每一股份对公司财产拥有平等权益,即对股东享有的 权利不加以特别限制,并能随股份公司利润的大小而 分取相应股息的股票,风险最大的股票。 优先股 —股份公司发行的,在分配公司收益和剩余资产方面比 普通股票具有优先权利的股票。主要特征是:优先分 派股息和清偿剩余资产,股息率通常是事先约定好的, 表决权受到一定限制,股份可以由公ved ……………………………….. 此致 To……………………………………………..
DEPT.MANAGER
银行信用和银行票据
信用证流程
1.买卖合同 5.装船 7. 6. 4. 垫 交 通 付 单 知 3.信用证 8.单据 9.偿付 轮船公司 12.提单
出口商
进口商
公司信用及有价证券
4、股票 —是一种有价证券,是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的用于证 明投资者的股权身份和权益,并具以获得股息和红利 的证明; —一经发行,持有者即为发行股票公司的股东,有权参 与公司决策和收益分享,分担公司责任和经营风险; —一经认购不能要求退还股本,只能通过证券市场转让 和出售; —基本特征是:收益性,风险性,流通性,价格的波动 性,股份公司经营决策的参与性。
商业信用和商业票据
商业信用 1、商业信用的含义和形式 —商业信用是指工商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 式提供的信用,即企业间商品购销活动中,因为采用 赊销或预付款的方式而产生的信用; —商业信用包括包括买卖和借贷两种行为,借贷行为以 买卖行为为基础,发生商业信用的双方必须是有商品 购销关系的企业; —商业信用主要是由卖方向买方提供; —商业信用在商品买卖过程中发生,商业信用的规模随 商品销售状况而变化,与经济周期的变化关系密切。
第三节 信用与信用工具
2.举例说明现代信用形式的组成。
3.什么是信用工具?有何特点?
4.简述开放式基金与封闭式基金的区别?
课堂小结信用和货币一样,它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交换行为的普遍和发展,商品买卖和货币支付在时间上发生了不一致性,出现了赊销现象,商品买卖关系逐渐演变成债权债务关系,于是产生了信用。信用的产生和发展使现代商品经济进入到信用经济阶段。掌握信用的概念、特点、现代信用形式、信用工具的特征与种类。
1.国家发行的债券,包括国库券和公债
2.专门债券,这是一种指明用途的债券,包括专项债券和定向债券两项。
(四)消费信用
消费信用是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以满足其消费需求的信用。消费信用的主要形式有以下几种:1.商品赊销;2.分期付款;3.消费贷款。
(五)民间信用
民间信用是民间个人之间的借贷活动,其存在的经济基础是个体经济和多种经营方式的存在。借贷利率由双方议定,一般较高。
信用具有以下特点:
1.信用以相互信任为基础
2.以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为条件
3.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4.信用以收益最大化为目标
二、现代信用形式
(一)商业信用
商业信用是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相联系的信用活动。其具体形式有赊购赊销、分期付款、预付货款等。
1.商业信用的特点
2.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二)银行信用
银行信用是指以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向社会提供的信用。其主要形式是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银行信用具有以下特点:
1.银行信用具有广泛性
2.银行信用具有间接性
3.银行信用具有灵活性。
思考与讨论:举例说明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有何区别?
信用的产生发展与信用工具
信用工具构成要素
面值 到期日
期限 利率 利息支付方式
信用工具的基本特征
➢ 期限性 一般信用工具有规定的偿还期限;
➢ 流动性 信用工具在必要时迅速转变为现金而不致遭受损
失的能力; ➢ 收益性
持有信用工具能够带来一定收益; ➢ 风险性
购买信用工具本金、利息遭受损失的可能。
信用工具的分类
按发行者地位 直接信用工具;间接信用工具
➢作用 1.有利于解决国家财政困难,弥补财政赤字; 2.有利于集中资金保证重点建设,引导带动其他投
资主体投资; 3.国家信用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 。
补充:弥补财政赤字三种途径
途径一:增税
①公众反对;②立法程序。
途径二:向中央银行透支
引起财政赤字货币化——政府通过发行货币的方 式弥补财政赤字,导致货币投放过多,超过流通中实 际货币需要量,导致物价上涨、诱发通货膨胀。
银行信用的出现使商业信用进一步得到发展;
二者相辅相成,相互渗透,并不存在相互替代。
国家信用
国家或地方政府为债务人的一种信用形式,或者 说是国家为主体形成的借贷行为。目的是为了弥补 财政赤字。
国家信用
国内信用
国际信用
国债
地方债
外国政府 国际金融
债券
机构债券
国库券
公债
一般债券
专项债券
国家信用
➢特点 1.信用主体为国家; 2.债务凭证风险小,流动性高,收益稳定; 3.利息从国家税收中支出,由纳税人承担。
借记卡
贷记卡—— 信用卡
消费信用
➢ 作用 1.促进消费品生产与消费,扩大内需; 2.消费信用过度膨胀又为经济增加不稳定因素。
➢ 制约因素 1.总供给的能力与水平 2.居民的实际收入和生活水平 3.资金供求关系 4.消费观念和文化程度
第三节 信用工具
第三节信用工具一、信用工具的特性(一)概念:信用工具,也称为金融工具,是指借贷行为中证明债权债务关系的合法凭证。
(二)特征(1)偿还性(股票与永久性债券)。
(2)流动性。
期限与有无发达的二级市场相关(3)风险性。
主要是违约风险与市场风险(4)收益性。
与风险成正比,与流动性成反比信用工具的收益性是指信用工具定期或不定期给持有人带来收益的特性。
信用工具收益性的大小,是通过收益率来衡量的,其具体指标有名义收益率、当期收益率、实际收益率等。
名义收益率是信用工具票面收益票面面额之比。
如某债券面值100元,10年偿还期,年息8元,分期付息,则该债券的名义收益率为8%。
当期收益率是信用工具的票面收益与信用工具当时的市场价格之比。
若上面中的债券其市场价格为95元,则8当期收益率= ——×100%=8.45%95实际收益率是信用工具持有者获得的实际收益与购入证券的价格之比。
实际收益包括信用工具的票面收益与资本损益。
若上面中的债券持有者1年后买进并持有债券到期满,则8+(100—95)÷9实际收益率= ———————×100%=9%95实际收益率可以更准确反映投资者的收益情况,故是证券投资者考虑的基本参数。
二、信用工具的分类(1)以信用关系存续时间为标准划分分为短期、中期、不定期(2)以融资的性质为标准划分直接信用工具、间接信用工具(3)以流动性为标准划分完全流动性信用工具和有限流动性信用工具(4)以融资范围为标准划分国内信用工具和国际信用工具三、信用工具的类型(一)短期信用工具1、商业票据(1)商业本票是指由出票人(赊购单位)签发,承诺自己在见票时或指定日期无条件地支付一定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也称为期票。
当事人有两个:出票人即付款人和收款人即债权人。
为自付票据。
可分为见票即付、定日付款、出票后定期付款、见票后定期付款。
我国《票据法》只规定银行本票,未规定商业本票。
原因在于商业本票根据其产生的经济基础,可分交易性与融资性商业本票。
信用与信用工具
第一节 信用概述
• 信用是价值在不同时间的相向运动, 时间的间隔是信用关系得以确 立的第二要素。若无授受信用在时间上的适当配合, 则信用活动难 以正常进行。
• (3) 通过书面签约, 借助于信用工具。信用关系既可通过口头来 确立, 又可通过书面签约的形式来确立。在长期的经济实践中, 人 们发现, 口头确定的信用关系尽管有简便、灵活的特点, 但容易引 起争执, 难以维护债权人应有的权利。因此, 通过书面签约, 借助 于信用工具来建立和转移信用关系, 成为信用得以正常发展的第三 要素。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信用概述
• 1.信用的三层含义 • (1) 以信任为基础, 相信对方而敢于托付的行为。如果不信任,
也就不存在信用。 • (2) 以让渡商品或货币为内容。即自己有商品或货币, 才能借给
别人。如果没有, 也就没有信用内容。 • (3) 以条件为约束机制。这里的条件是“偿还和付息”, 两者缺
• 6.信用与债务、信贷的区别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 从经济的角度理解“信用”, 它实际上是指“借” 和“贷” 的关系。 信用实际上是指在一段限定的时间内获得一笔钱的预期。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信用概述
• 借到一笔钱、一批货物(赊销), 实际上就相当于得到了对方的一 个“有期限的信用额度”, 之所以能够得到对方的这个“有期限的 信用额度”, 是因为取得了对方的信任, 有时也可能是因为战略考 虑和其他的因素不得已而为之。历史上, 信用有两种具体形式: 一 是实物借贷, 即以实物作为借贷对象, 这种实物借贷实质上是以信 用方式进行的物物交换, 它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像物物交换时所遇到 的麻烦和困境,使信用关系难以广泛开展, 这种形式在自然经济占 主导地位的前资本主义社会比较盛行; 二是货币借贷, 以今天的货 币交换明天的货币。在现代, 货币借贷已成为信用的主要形式。
第三章--信用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信用行为的两个基本特征是 ( )和( )。 答 案:偿还;付息
2、从逻辑上推理, ()的出现是信用关系存在的前提条件。
答案:私有财产或私有制
3、信用有()和货币信用两种基本形式。 答
案:实物信用
4、货币运动与信用活动不可分解地连接在一起所形成的新范畴是
( )。
答案:金融
5、在前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生活中, ( )是占统治地位的信用 形式。
答案:高利贷
6、高利贷信用最明显的特征是 ( )。
答
案:极高的利率
7、典型的商业信用中包括两个同时发生的经济行为:
()和Βιβλιοθήκη ( ) 。答案:买卖行为;借贷行为
8、商业票据主要有 ()和汇票两种。
答
案:本票
答案:期限上;数量上;方向
12、在再生产过程中与公司企业的经营活动直接联系的信用形式有
案:国家债券
案:承兑
《信用与信用工具》PPT课件
信任指的是在正式的、诚实和合作行为的共同体 内,基于共享规范的期望。
精选课件ppt
3
社团的产生不是以明确的章程和法规为基础,而是以 每个社团成员内在的一套伦理习惯和相应的道德责 任为根基,规则和习俗为社团成员彼此信任打下了 基础。信任可以在一个行为规范、诚实而合作的群 体中产生,它依赖于人们共同遵循的规则和群体成 员的素质。
在WTO框架下“囚徒困境”的表现 透明性原则是建立信任的重要支持 《争端解决机制》
精选课件ppt
10
例子:基于制度的信任--解读WTO规则
WTO框架下的“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问题。 公平与公正问题。
“逆境”中的信誉建立
由“强制”信任到“自觉”信任
信用制度应该倡导文化理念
希望对“利益”的理解宽泛些,不仅仅限于政治经 济利益甚至眼前的政治经济利益,而应该包括人文、 道德价值,当对自身“信誉”的珍视成为人们追逐 的一种重要“利益”时,信任就容易建立,交易成 本必将大大降低,WTO制度才会得到持续、良好的 执行。
而有数据显示,在温州做实业的中小企业毛利润一般
在3%至5%,但民间借贷的年利率则高达180%。目 前商业银行指导利率水平是7%左右.
精选课件ppt
22
2、现代信用
现代信用关系是在产业资本循环与周转的 基础上产生的,并反过来服务于资本循环与周 转。
现代信用关系中资本的来源主要有两方面:
(1)产业资本循环过程中暂时闲置的货币 资本。其中主要有:固定资产的折旧基金、流 动资金中暂时闲置的部分和待转化的利润。
精选课件ppt
2
一、 信用的基本内涵与特征
《信用与信用工具》
编辑课件
4
二.资金金融方式:
在商品货币关系下,经济行为主体的经济活 动都时时伴随着货币的收收支支: 收大于支——盈余;收不抵支——赤字。
任一经济行为主体的货币收支盈余,都同时 意味着对应经济行为主体的负债;
任一经济行为主体的货币收支赤字, 都同时意味着对应经济行为主体的资产。
2
信用的定义:
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单方面价值让,表现 为商品买卖来自的延期支付以及货币的借贷 行为
它体现一种债权债务关系.借出叫授信,接受 叫受信,债务人依诺还债叫守信.
编辑课件
3
2.金融活动的四大经济主体:企业 家庭 政府 金融 机构
将具有相同经济活动性质的经济行为主体分别归类, 划为部门;一般划为 4 部门:
编辑课件
17
任何一项投资,投资者最为关心的就是收 益率,收益率越高获利越多,收益率越低 获利越少。投资者正是通过收益率的对比, 来选择最有利的投资方式的。
编辑课件
18
三.信用工具的市场价格 1.股票的市场价格与市盈率
2. 债券的市场价格
编辑课件
19
第四节 利息和利息率
一、利息:借贷关系中借入方支付给贷出方的 报酬
提供的信用,主要为民营经济服务,处于政府管理之外。 2.形式;3.作用; 七.国际金融: 1.概念:国与国之间相互提供的信用;2. 形式:国际商业信
用、国际银行信用、政府间提供的信用、国际金融机构提 供的信用
编辑课件
7
第三节 信用工具
一、信用工具的种类
一)商业票据(以商业信用进行交易时 所开出的一种证明债权债务关系的书面 凭证)具有一定格式、金额、日期
第三章 信用与信用形式
年初银行收紧贷款 民间借贷利率暴涨
目前,央行规定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为 5.31%,六个月为4.86%,一至三年则为5.4%,而 根据目前民间资金行情,按照借入100万元计 算,5%的月息,即每月还5万元,6个月还30万元, 民间6月期短期利率为30%,是基准利率的6倍。
金融机构
信用
还本付息
盈余单位: 企业 政府 个人
金融机构
债务
注:资金由盈余单位向赤字单位有偿调动
的方式有两种: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
间接融资
资金
金融机构
资金
资 金
盈余单位 资金 金融市场 资金 赤字单位
直接融资
资金流量分析
1. 从货币收支的盈余或赤字的角度建立分 部门的数量模型,并据以进行统计分析。
商业信用的合同化、票据化使分散的商 业信用统一起来。
第二章40
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①授信规模 限制
受企业资金规模的限制,大规模的生产建设项目资 金不可能通过商业信用解决;
②单向性
③信用范围 狭窄
单方向的债务债权关系,授信方提供的商品是受信 方的生产和经营要素,一般只能是上游企业向下游 企业提供信用,而不是相反。棉花厂 纺纱厂 织 布厂 服装厂
2. 模型依据的恒等式: Y = C + I + X-M
3. 资金流量模型:
资金流量分析
第三章 信 用、利息与信用形式
第四节 信用的内容与形式
信用的基本形式
商业信用 银行信用 国家信用 消费信用 国际信用
商品交易过程中企业之间直接提供的信用
会计学习题信用与信用工具
选择题
1、商业信用是企业之间由于()而相互提供的信用。
A、生产联系
B、产品调剂
C、物质交换
D、商品交易
2.信用的基本特征是()。
A、无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让渡
B、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价值转移
C、无偿的赠与或援助
D、平等的价值交换
3.以金融机构为媒介的信用是()。
A、银行信用
B、消费信用
C、商业信用
D、国家信用
4.国家信用的主要工具是()。
A、政府债券
B、银行贷款
C、银行透支
D、发行银行券
5.()在规模、范围以及期限灵活性上都大大超过了其他信用形式,在信用领域居于主导地位。
A、银行信用
B、商业信用
C、国家信用
D、消费信用
6.银行向消费者提供的住房贷款属于()。
A、商业信用
B、银行信用
C、国家信用
D、消费信用
7.以下信用风险最低的是()。
A、银行信用
B、消费信用
C、商业信用
D、国家信用
8.国家信用的债务人一定是()
A.国有企业
B.个人
C.国家
D.银行
9.从逻辑上推理,()是信用关系存在的前提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现代信用
现代信用关系是在产业资本循环与周转 的基础上产生的,并反过来服务于资本循环与 周转。 现代信用关系中资本的来源主要有两方面: (1)产业资本循环过程中暂时闲臵的货币 资本。其中主要有:固定资产的折旧基金、流 动资金中暂时闲臵的部分和待转化的利润。 (2)食利者阶层的货币资本和居民货币收 入的储蓄。
道德规范角度的信用
朱克(Zucker)把信任看作是经济交易中所有参与者共享 的一组社会预期(social expectation),他们对给定情景 下的诸如“公平”、“权利”等广泛的社会规则和关于 合法社会程序的概念有共同的理解。 彼得· 什托姆普卡,《信任:一种社会学理论》(中华书 局):道德共同体的三个基本构成元素为“信任”、 “忠诚”和“团结”;“信任什相信他人未来的可能行 动的赌博”,“信任总是保持一种有可能失去的赌博状 态”,“有些社会人们愿意给予信任,而在另一些社会 人们则是怀疑和不信任的”。信任的三个维度:理性的、 心理的、文化的。“信任文化是一个规则系统--规范 和价值--它们调节给予信任和达到、回报信任以及相 互信任的行为。”
–“信用是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基于各种财产的 当期或跨期交易并维护交易双方利益的制度规 则。” –“信用是基于交易理性体现契约精神的一种 关于各种财产跨期交易活动的制度规则。” “还本付息的信用”是经济活动中信用的重 要类型,但作为一般概念的信用,不宜以“付息” 为必要条件。
二、 信用的本质
信用是指以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为条件的 暂时让渡商品或货币的借贷行为。 信用的本质可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 (一)信用是以还本和付息为条件的借贷行 为。借贷行为分为两种:计息借贷和不计息借 贷。作为一种借贷行为,信用仅仅是指以偿还 本金和收取利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
第二节
信用形式
一、 信用的分类 二、几种主要信用形式 三、银行信用与其他信用形式的关系
一、信用的分类 (一)按信用的用途分类,可分为: 1.投资信用 2.商业信用 3.消费信用 4.政府信用 (二)按照信用期限的长短分类,可分为: 1.长期信用 2.中期信用 3.短期信用 4.活期信用 (三)按照授信对象分类,可分为: 1.私人信用 2.公共信用
信用关系的成立必须具备两项要素: 1、信任要素。 它是指贷者对借者的信赖。 信用分析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通常被称 为“6C”,即品格、能力、资本、担保、经济 状况和连续性。 2、时间因素。它是指借贷双方货币购买 力或使用权的相对转移不在同一时间,而是有 先后之别,有一定的时间间隔,否则,不能构 成信用关系。
经济活动中的信用:
借贷行为,即商品的赊欠买卖和货币借贷,以偿还为条 件的单方面价值让渡,不产生产权的转移。提供信用的 一方为“授信”,是债权人(creditor);接受信用的一方 为“受信”,是债务人(debtor)。
–周大中《现代金融学》: “信用的发生,乃为 债权人于某一时间交付某种有价值的物质,以换 取债务人将来偿付的承诺。” –饶余庆:“所谓信用,包含债权和债务关系,其 根据系授信者(债权人)对受信者(债务人)偿 还能力之信心。”
(4)金融机构(financial institution) 它 一方面有自身的经营收入和日常支出,其结果 既可能盈余也可能赤字;另一方面还有一种债 权债务关系,即吸收资金形成债务、贷出款项 构成债权,这是金融机构经营活动所独具的特 征。
五、信用的经济职能
(1)集中和积累社会资金职能 (2)分配和再分配社会资金职能 (3)加速资金周转职能 (4)调节经济运行职能
道德规范角度的信用
[德]尼克拉斯· 卢曼,《信任:一个社会复杂性的简化
机制》:
“信任指的是对没人期望的信心,它是社会生 活的基本事实” 。“在任何情况下,信任都是 一种社会关系,社会关系本身从属特殊的规则 系统” 。“信任的主题包含着与时间的有疑问 的关系” 。 围饶人类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太复杂,必须 找一些简化机制来对应。我们的生存需要很多 的简化系统,信任是这样一个简化系统。信任 是一个将包围着我们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变为 一个二元的可以相信还是不可以相信。 信任的基础:自信心 创立信任的方式多种多样,没有信任不可能构 成复杂的社会。
经济活动中的信用
Managing Credit Risk: the next great financial Challenge(中文 版:《演进着的信用风险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信 用“是在某一段限定时间内可获得一笔钱的预期。” 这里的“信用”内涵比较宽,股票成了一种信用工具。
道德规范角度的信用:来源
福山:当人们共享诚实和互惠标准而因此能够与他人合作的时 候,信任就产生了。它依赖于共同遵守的规则和群体成员的素 质。 马科斯· 韦伯:“信任感是经济生活中不可缺的一环,历来即由 宗教习惯衍生出来,与理性的计算没有关系。” 信任是基于人际关系的“集体品性”,其实质具有社会的和规 范的意义而不是个体的和可计算的,信任的产生需要先验存在 的社会关系 。 朱克(Zucker)认为,信任有三个来源: 基于过程(Process based)的信任:过去行为的可观测性;
道德规范角度的信用
马科斯· 韦伯认为,信任感是经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历来由宗教习惯衍生出来,和理性计算没有关系。 甘比塔(Gambetta)认为,“信任(或不信任)是一个行动者 评估另外一个或一群行动者将会进行某一特定行动的主观概 率水平,他的这种评估发生在他能监控此特定行动之前(或 者即使他能够监控此行动,也无法去监控),„„。当我们 说我们信任谁或者说谁值得信任时,我们的隐含意思就是, 他采取一种对我们有利或至少对我们无害的行动的概率很高, 足以使我们考虑与他们进行某种形式的合作。相应地,当我 们说谁不值得信任时,我们暗示着,对我们而言这种概率小 到足以使我们不与他合作。”
基本制度:《WTO协议》
例子:基于制度的信任--解读WTO规则
WTO框架下的“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问题。 公平与公正问题。 “逆境”中的信誉建立 由“强制”信任到“自觉”信任 信用制度应该倡导文化理念
希望对“利益”的理解宽泛些,不仅仅限于政治经
济利益甚至眼前的政治经济利益,而应该包括人文、 道德价值,当对自身“信誉”的珍视成为人们追逐 的一种重要“利益”时,信任就容易建立,交易成 本必将大大降低,WTO制度才会得到持续、良好的 执行。
基于个人(Person based)的信任:共同的文化背景和价 值观; 基于制度(Institution base誉与制度
信誉:
信誉是诚实守信的声誉,是表明你在某些方面值得信任的“品牌” 或“招牌”。 信誉是“个体”赢得的,是属于个体的,但却是在一个组织、群 体内的“集体”行动的结果或现象,是集体对个体的评价。 信任会提高信誉,信誉会加强信任。 信誉机制是正式制度顺利执行的“润滑油” 在给定的制度下,你不得不按照别人预期的那样做,因为如果你 不那样做的话,就会受到很大的惩罚。 超越制度的威慑力,互信的各方应该是因把制度作为“共享规范” 而建立信任,不应该主要归结于害怕制度惩罚。 检验信任的标准和参照系
一个国家的福利以及它参与竞争的能力取决于一个普遍 的文化特征,即社会本身的信任程度。 信任指的是在正式的、诚实和合作行为的共同体内,基 于共享规范的期望。
道德规范角度的信用
社团的产生不是以明确的章程和法规为基础,而是以每 个社团成员内在的一套伦理习惯和相应的道德责任为根 基,规则和习俗为社团成员彼此信任打下了基础。信任 可以在一个行为规范、诚实而合作的群体中产生,它依 赖于人们共同遵循的规则和群体成员的素质。 群体因为缺乏一个习惯,妨碍了人们利用本可以抓住的 商业机遇。社会学家科尔曼(James Coleman)认为,这 是由缺乏所谓“社会资本”造成的。社会资本指“在群 体和组织中,人们为了共同的目的在一起合作的能力。” 人们相互联系、合作的能力取决于共享规范和价值观的 程度的高低,以及社团能否将个人利益融进集体利益。 共享的价值使人产生信任,而信任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
高利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它的剥削促进了 资本主义社会前提条件的形成。另一方面,它赖以 存在的基础是自然经济,阻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 发展。 新兴的资产阶级反对高利贷斗争的焦点是要使利 息率降低到产业资本的利润率之下。资产阶级基本 上采取了两种斗争方式:一是立法斗争,即通过颁 布法令,限制利息率 。二是建立适合资本主义经济 发展所需要的资本主义信用制度。
四、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信用是商品货币经济的产物。在原始社会 解体过程中,随着商品交换关系的出现,开始 出现信用关系;随着商品货币关系的进一步发 展,信用关系也在不断发展。商品货币经济是 信用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信用的形式: 1、高利贷信用 高利贷(usury)是以榨取高额利息为 特征的借贷活动。它最初出现于原始公社末 期,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得到广泛的发展, 成为占统治地位的信用形式。
现代经济中参与信用活动的主体包括社会 经济的各个部门——企业单位、居民个人、政 府及其所属机构、金融机构。 (1)企业(enterprise) 如果把所有的企 业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企业在信用活动中通 常是资金的净需求者。 (2)居民个人(individual or family) 如 果把居民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他们是金融市 场上的资金净供给者。 (3)政府(government) 政府在信用活 动中一般是资金的需求者。
(四)按有无中介人分类,可分为: 1.直接信用 2.间接信用 (五)按有无抵押或担保分类,可分为: 1.担保信用 2.无担保信用 (六)按信用主要参与主体分类,可分 为: 1.商业信用 2.银行信用 3.国家信用 4.消费信用 5.国际信用 6.民间信用 7.证券信用等
二、几种主要信用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