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情乡思乡韵——浅谈乡土散文的答题技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坛·交流 课程教育研究 Course Education Ressearch 2015年1月 下旬刊
238
· ·[J].现代医院管理,2006(02): 28~30.
[2]赵霞.舒适护理在肌内注射中的应用[J].中国校医 , 2009,23(3):326~327.
[3]李祖强.医教模型的发展与趋势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
导刊 ,2010,(9): 40~42.
基金项目:2014年吉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指导教师(20140201038).
乡情乡思乡韵
——浅谈乡土散文的答题技巧
郭庆红
(山东省单县第一中学 山东 菏泽 274300 )
【摘要】社会转型期的农村正在变得复杂而且世俗。

其固有的朴实更容易引发现代人对城市浮躁生活的厌倦,对乡村生活的眷恋和怀念成为现代都市人生活中一个美好的寄托,乡村成为人们的精神净土。

这类散文的多义性和具有的现实意义,给命题者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命题空间,并且乡土散文以其自然朴实的文风给人以熏陶,以其深刻思考给人以启迪,内容贴近社会,便于考生理解,因此成为近些年高考的热点。

【关键词】乡土散文 自然朴实 主题 区间 关键词 组合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1-0238-02土地和家园是乡亲们灵魂的永久住所,村庄是人类生命的图腾,简陋却更具内涵和质感,原始却自然真实,贫瘠却纯粹安谧,承载和创造着农业文明史。

现代工业文明正在更新农耕文明和传统道德的栅栏,更替田园牧歌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

乡村正在逐渐随着时代的发展失去其固有的色彩,社会转型期的农村正在变得复杂而且世俗。

其固有的朴实更容易引发现代人对城市浮躁生活的厌倦。

于是对乡村生活的眷恋和怀念成为现代都市人生活中一个美好的寄托, 乡村成为人们的精神净土。

正是这类散文的多义性和具有的现实意义,给命题者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命题空间,并且乡土散文以其自然朴实的文风给人以熏陶,以其深刻思考给人以启迪,内容贴近社会,便于考生理解,因此成为近些年高考的热点。

如 2009 天津卷《老屋》、重庆卷《瓷器的意味》、江西卷《木车的激情》、山东卷《记住回家的路》,2010 天津卷《寒冷的高纬度———我的梦开始的地方》、湖北卷《烟花三月下扬州》、全国卷一《灯火》,2011 上海卷《又见鸳鸯》、四川卷《绣损了的铁铃铛》、全国卷《针挑土》,2012 年上海卷 《冬阳•童年•骆驼队伍 》、 天津卷《掐辫子》、四川卷《柴禾》,2013 北京卷《浙江的感兴》、浙江卷《牛铃叮当》、福建卷《瓦》。

这类散文一般通过对乡村的人、事、景、物、情、生活方式等的描绘,表现作者的故土情结、家园意识和生命思考。

他们在内容上是有一定共性的,答题方式上也是有一定规律的,下面我就简单的谈一下这类散文的写作思路、命题类型及答题方法。

例如:李亮的《布鞋,渐行渐远的温情之舟》、厉彦林的《村庄的灵光》、张清华的《暮雨乡愁》这三篇散文。

他们写作思路的共同特点是:开头引出写作对象→中间多角度多层次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结尾抒发情感、总结感悟 ,或作延伸化议论。

由实到虚,表达对传统生活方式的留恋,对故土的深深思念, 呼唤对细微生命的关注,引发读者对生命的严肃思考,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面对这类文本所设计的问题,我们首先要思考:这道题属于哪种题型?答这类题需要哪些知识?答题思路是什么?有哪些答题角度?例如《村庄的灵光》中第一题:文章开头两段语言有什么特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学生答案:①文章开头两段将多个富有乡村生活情调的词语,向读者展示了恬静优美而又热闹非凡的乡村生活图景,语言朴实、富含意蕴。

②引出下文作者对村庄的留恋之情的描写和议论。

参考答案:开头两段分别用一系列的词语,简洁生动地再现了农村的典型景物和农村生活的典型风俗,(2分)这两段给读者以熟悉而亲切的感觉,自然地引出下文作者对村庄的留恋之情。

(2分)对比之下可以看出,学生的答案比参考答案要充实、丰满,究其原因,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潜质禀赋和学习需求,文本阅读前要注意调动审美情绪,唤醒生命意识,不仅可以满足学生欣赏美的心理诉求,而且可以激发兴趣,激活思维,让学生入情入境,从而紧扣文本,丰富自己的理解。

这道题主要是学生扣文本扣的好,做到了紧扣文本作答。

《暮雨乡愁》中有这样一道题:请简要分析文章第一段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4分)参考答案:① 描写了寥落寒伧、苍凉凄楚、阴郁低沉的海德堡冬日景色,② 照应题目中的“暮雨”③为下文阐释乡愁的内涵作铺垫(引出作者的思乡之情)学生答案: ① 内容上,通过对涅卡河边的柳树、杨树、大雁、细雨等意象的描写,渲染了一种萧瑟凄凉的氛围,②结构上为后文写乡愁作铺垫。

学生遵循常规思路,从内容和思路两个方面组织答案,但是,只有第二点得分。

“散文的性能在于文学的审美性和文章的实用性相结合,又是抒情文学和智性文学的形式”[1],乡土散文的开头是写作的一个出发点,起到的是点题并引出下文的作用。

如果是写人记事散文他们的开头多是 “起到渲染氛围的作用”。

这是针对文章开头部分设计的题目,接下来看针对文章中间部分出的题目:综观全文,作者从农村生活的哪些方面展现了“村庄的灵光”?(4分)参考答案:①充实欢乐的童年生活;②温馨优美的自然风景;③忙碌喜悦的丰收季节;④执着沉重的古典生活;⑤安稳富足的平凡生活;⑥朴素真挚的乡情。

(每点1分,答出4点即可)
文学作品作为精神产品的一种,其创作的最终目的并不仅仅是塑造某个形象,而是将蕴含在形象之中的审美意蕴,巧接语言文字这一载体传达给读者,进而“使学习者感受到生理幸福、心理幸福和伦理幸福”[2]。

写文章和拍电影一样,一个思想或者一
个故事要有一个载体或者主线,才可以把所有的东西组合起来,因此,这些要点全部在文本的中间部分,针对这类题型答题要遵循以下思路:1. 锁定区域。

先确定题干中的语句在原文中哪个段落,从而划定选择答案的有效区域。

2. 明确方向。

认真审读题目,弄清所问,找准答题方向,再“瞻前顾后”结合上下文(包括上下段落)进行分析,找出最切
题的语句作答。

3、组织答案。

遵循“能摘不改,能改不概”的原则!下面看针对文章结尾部分所出的题目:
《村庄的灵光》中:你认为本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分)
学生答案:①我认为本文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留恋以及心头上的淡然乡愁。

(总) ②作者通过文中对乡村自然风光的描绘、农民淳朴的生活方式、童年的欢乐回忆,人们丰收的喜悦,
以及农民的质朴情怀, (分)写出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留恋以及对现代都市喧嚣生活的厌恶。

(总)参考答案:(1)对养育了自己的村庄的无限留恋之情;(2)对支撑着城市的浮华与欲望的村庄的感恩之情;(3)对宽厚和
仁慈的土地的崇敬与赞美之情。

(6分)答出其中一种,结合原文深入分析即可得满分。

针对这类题目要遵循“总——分——总”的答题结构模式。

《暮雨乡愁》中针对结尾处出了这样一道题: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故乡正离你越来越近,也越来越远”的理解。

(6分) 学生答案:(1)“故乡正离你越来越近”是因为旅人心中
课程教育研究 Course Education Ressearch 2015年1月 下旬刊 论坛·交流
239
· ·对故乡那执着又强烈的向往与追求;(2)“故乡正在离你越来越远”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因为童年那美好的时光已挥手远去,他已踏上被命运抛离的注定远游他乡的不归途; ②因为真正的故乡是没有人能够返回去的。

即便是置身于故地和亲人中间,也仍有一种命定的深深的孤独;(3)表达作者对故乡不能回去,而只有埋藏在记忆的心间的伤感无奈之情。

“散文的特征和诗的特征究竟在哪里? 散文却不一样,它不是概括的,它的对象是特殊的,感情也是特殊的。

是特殊感情和特殊对象的猝然遇合。

”我们嗅出这种情感的另类,我们体悟到散文“贵在有我”的特点,我们才能看透作者的心。

很明显,学生答案中的解析语句都是从文本中摘取的,这就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答案源于文本,不可凭空想象。

参考答案:①“故乡正离你越来越近”,是因为你对故乡的思念,对故乡执着又强烈的向往,这拉近了你与故乡的距离。

②“故乡也离你越来越远”,是因为真正的故乡是回不去的,你变了,故乡也变了。

③表达了作者那些美好的年华、那个美好的故乡是永远回不去、只能把回忆珍藏在心里的伤感无奈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人生应该珍惜眼前的时光,打造美好的当下,他乡即是故乡的情怀。

分析答案我们不难总结出如下答题思路:
1.先抓关键词解释本句话的含义;
2.再发掘作者的情感内涵。

以上三类题型是针对文章的行文思路,分别在开头、中间、结尾三部分设计的题目,这是从宏观入手赏析文本,下面看从细处落笔设计的题目如何作答。

《村庄的灵光》中有这样一道题:请赏析文中两个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

(4分)
(1)拥挤的山道在运输沉甸甸的丰收,整个村庄都在喜悦地抖动。

参考答案: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秋收季节乡村忙碌的场景和丰收的喜悦。

(2分)
(2)村庄是人生的坐标系,就像卷藏在记忆深处的一幅水墨长卷,一次次被季节摊开,甚至被无数次描摹。

参考答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出村庄在人的一生中的重要地位,她能不断引起人的回忆,让人反复品味咀嚼。

(2分)
赏析文章语言的题目是比较简单的,也是有一定的套路可以
遵循的,你在答题的时候要时刻牢记“问什么,答什么,要什么,有什么”。

答这类题目要遵循“手法+分析+表达效果(情感)”的答题步骤。

实际上题干中已经问的很明确了“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学生容易漏掉的是答完手法后的结合句子分析,因此,识记答题套路是很有必要的。

另外《暮雨乡愁》中的一道题目:作者在文中多处引用古典诗词,这样有什么好处?(4分)
参考答案:① 使文章的语言更加典雅,富有诗意。

② 表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③使作者抒发的感情更加含蓄深沉 ④更加烘托了文章“乡愁”的主题。

针对这类题目要遵循以下答题思路:
①丰富(充实)文章的内容。

②使文章的语言更加典雅,富有诗意,增加文学色彩。

③ 衬托文章内容,突出人物某一特征④深化主题或凸显作者的情感和态度。

总而言之,解答这类散文阅读题要坚守“125”策略:
1、一个原则:忠实于原文(答案源于文本,不可凭空想象)
2、两种观念:整体观念(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联系观念(联系全文,联系主题)
3、五个步骤:
(1)、通读全文,观其大略(2)、解读题目,透视角度(3)、锁定区间,分清层次(4)、准确筛选,合理转换(5)、整合分点,补充完善
牢记答案表述技巧——截、改、写 ,遵循“能摘不改,能改不概”的原则!
综上所述, 在指导学生进行日常的现代文阅读学习中, 老师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对一些散文类型加以归类总结, 对其主题的共通性部分加以提炼,突显这些主题与课本中重要课文的联系,逐渐培养提升学生对散文主旨的深层解读能力是提高学生现代文阅读综合水平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孙紹振.文学性讲录[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6).
[2]李震.理性追寻:语文“生命化课堂”之重建(下)[J].太原:语文教学通讯:A 刊,2012(6)
当前高中数学“导学案”编写误区及矫正策略
何 尧
(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第一中学 443600)
【摘要】
“导学案”是教师针对学生学习情况而精心设计的课堂学习方案,但由于部分教师对“导学案”认识不准确,在编制“导学案”常步入以下十种误区。

为此,笔者给出十种对应矫正策略,希望能给广大一线数学教师一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导学案 编写误区 矫正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1-0239-02“导学案”是教师针对学生平时学习情况而精心设计的有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学习内容、学习流程的课堂学习方案.导学案是课堂知识结构呈现表,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路线图,是学生课堂合作探究的支架,是师生交流的媒体。

但由于部分教师对导学案认识不准确,在编制导学案时出现以下误区。

误区一:把书本上概念编成填空题,把书上例题原样照搬到导学案上。

学生对照书本一抄即可,学生只起到搬运工的作用,这情景就像小学生在做语文摘抄。

矫正:把所学的知识点编成具有探索性的问题串,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质疑、释疑、激思、提炼、升华,参与整个知识点的发生、发展、演变、形成、拓展的全过程,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

从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误区二:导学案编制目标过大、过粗,针对性不强,操作性不强,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便于衡量目标是否达到。

矫正:导学案设计要为理解本节概念,掌握本节数学方法和领悟其相应数学思想而设计的一系列诊断性,形成性问题(除复习课导学案外)。

尽量避免综合性题目,要明白编制每一个问题特有指向,真正做到题不在难,有思想就行;题不在多,达成目
标就行。

误区三:导学案编制类似于教案.导学案设计着眼于教师“教什么”“如何教”,强调“教”的设计,从教师教的眼光来看本章本节的问题并设计问题。

矫正:导学案更要着眼于学生“学什么”和“如何学”,更要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

导学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设计问题,选择例题,编制训练题。

误区四:导学案类似于“练习册”。

有的导学案就是题目的堆砌,丧失了导学案的“导学、导思”的价值和功能。

矫正:这是对“习题”和“问题”两个概念认识不清而导致的.从内容上看,习题只是导学案的一个组成部分.应利用本章、本节中数学知识设计一个个能感受数学文化,提高观察分析。

归纳概括的好题,使学生能感受教材编写意图,理清本小节知识脉络,并分清重点难点。

误区五:导学案编制太难,无层次性。

现在有些老师经常抄一些高三第一轮复习题或者高考真题,总认为这些题是专家反复筛选的好题,值得一用。

矫正:因为导学案是指导学生开始自学的题。

导学案要有层次性,要有梯度。

能引导学生低起点、小台阶地认识教材,理解教材,能引领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深入。

可以先填空再选择再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