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清市暴雨气候特征及防御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源与环境科学现代农业科技2014年第22期
月份
总日数∥d
年平均日数∥d
概率∥%4101530.15650.287180.5288270.842970.2111030.15
合计
64
1.9
表11981—2013年临清各月暴雨出现日数及概率
临清市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多雨。
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极端气候事件频繁发生,尤其是暴雨呈明显增加的趋势。
临清境内为平原地形,暴雨极易引起涝灾,给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和危害,造成农田受灾,房屋倒塌,城区内涝,交通受阻。
仅2013年2次暴雨过程,就给临清市农业造成近5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
针对暴雨的气候特征及灾害性进行分析,并提出防治对策,为暴雨天气预报和暴雨防御工作提供参考,对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1资料来源
根据中国气象局的规定,以20:00为日界,24h 降水量≥50mm 为暴雨,≥100mm 为大暴雨,≥250mm 为特大暴雨。
每出现1次日降雨量≥50mm 的为1个暴雨日,对临
清站1981—2013年的降雨资料统计分析
[1]。
2暴雨的时间变化特征分析
临清33年平均暴雨日为1.9d ,有4年(2003、2009、2010、
2012年)暴雨日数出现最多,均为5d ;有5年(1991、1992、
1995、1999、2011年)没有出现暴雨日。
暴雨日最早出现在4月17日(2003年),暴雨日最晚出现在10月17日(1983年)。
连续2d 出现暴雨日共有4次(1984年8月9—10日、
1993年8月4—5日、2003年10月10—11日、2010年8月9—10日),没有出现大于连续2d 暴雨日。
2.1暴雨日数的年际变化特征
临清市1981—2013年暴雨日数逐年变化见图1,可以看出,年暴雨日数总体上呈上升趋势。
33年共出现暴雨日
64d ,大暴雨日5d ,没有出现特大暴雨日;降雨量最大大暴雨日出现在1981年8月16日,降雨量为208.2mm 。
从年代
际变化来看,1980年代年年出现暴雨日,1990年代有4年没有出现暴雨日,2000年代后只有1年没有出现暴雨日;年最多暴雨日均出现在2000年后,且2009—2010年连续2年均出现5个暴雨日,2012年再次出现5个暴雨日。
2.2暴雨日数的季、月变化特征
由表1可见,临清市的暴雨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发生在夏季,33年中共出现50d ,占全年的78.1%;秋季次之,有10d ;春季只出现4d ,冬季无暴雨出现。
临清的暴雨日数各月分布很不均匀,暴雨出现在4—10月,其中8月出现暴
雨最多,出现27d ,占暴雨总日数的42%,其次是7月,出现18d ,占暴雨总日数的28%。
33年来单月暴雨日数出现最多
的3d (1984、1998、2012年),均出现在8月。
3暴雨的灾害性影响及防御对策
3.1暴雨的灾害性影响
暴雨是指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水量每日(以20:00为日界,北京时)达到和超过50mm 的降水,暴雨常伴有雷电、大风、冰雹等现象出现。
暴雨往往来得快,雨势猛,尤其是持续性暴雨,极易造成农田大面积积水和城市内涝,甚至造成交通堵塞,车辆被淹。
暴雨不仅影响工农业生产,而且可能危害人民的生命,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2013年,临清市遭受近年来最严重的暴雨灾害,仅7月22—23日、7月25—29日、8月13日3次降雨过程就给临清市造成了近6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
7—8月降水量达546.2mm ,比历年全年降水量还多25.8mm 。
特别是8月13日的大暴雨过程,临清站一日最大降水量148.8mm ,为33年来最大值,全市平均降水量110.1mm ,最大降水量出现在戴湾镇,为216.8mm 。
此次大暴雨过程造成临清市24625.0hm 2玉米遭受涝灾,绝收面积13833.0hm 2,受灾人口24.6万人,倒塌房屋465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3401.0万元。
摘要对1981—2013年临清市暴雨观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表明:临清市33年来暴雨日数呈现波动上升趋势;暴雨日年际变化明显,2000年以后,暴雨日明显增多,暴雨主要出现在4—10月,占全年总暴雨日数的78.1%;暴雨出现在4—10月,以8月为最多,占全年总暴雨日数的42%。
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暴雨对农业和人民生活的影响,提出灾害防御措施。
关键词暴雨;气候特征;灾害防御;山东临清中图分类号P46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14)22-0206-02
临清市暴雨气候特征及防御对策
孔祥良
(山东省临清市气象局,山东临清252600)
作者简介
孔祥良(1977-),男,山东临清人,工程师,从事气象业务管
理工作。
收稿日期2014-09-09
612345
年份
图11981—2013年临清暴雨日数逐年变化趋势206
. All Rights Reserved.
加单株分蘖,改善成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等产量构成要素。
综上所述,以供试的有机无机复混肥作基肥并配施适量的氮肥,能够促进小麦的生长发育,可满足小麦对于速效和缓效养分的需求,降低单一施用无机肥带来的环境污染,有效改善小麦品质。
在所有参试肥料中,以南京市金达特种肥料厂生产提供的含量为:N+P 2O 5+K 2O≥20%,有机质≥20%的20%有机无机复混肥料表现较为突出,增产效果明显,建议在以后的生产实践中扩大示范,加快推广应用。
4参考文献
[1]束维正.稳定性复合肥料在小麦上的应用效果[J].安徽农学通报,2014,20(11):65-66.
[2]曹群虎,慕芳,段长林,等.长武县小麦“3414”试验肥料效应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14,60(6):17-20.
[3]王力坚,吴宏亚,孙成明,等.肥料运筹对不同类型专用小麦品质的影响[J].广东农业科学,2014,41(8):78-81,91.
[4]张春敏,李洪亮.施用中微量元素肥料夺取小麦玉米双丰收[J].现代农村科技,2014(4):48.
[5]宋素梅.不同的施肥处理对小麦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31):12309-12310,12313.
[6]陈龙娟,钱益芳.生物有机肥料在小麦上的施用效果研究[J].上海农业科技,2013(6):119,146.
处理株高cm 穗数万穗/hm 2穗粒数粒千粒重g 理论产量kg/hm 2CK 170.1454.521.542.94192.5bB CK 272.3544.524.943.35875.5aA 172.8556.525.443.66159.0aA 272.7555.025.443.66139.5aA 373.1550.525.943.86243.0aA 472.5549.025.143.56000.0aA 573.2546.026.243.86265.5aA 673.1553.525.643.76199.5aA 772.5543.025.043.35899.5aA 8
72.3
540.0
24.7
43.3
5779.5aA 表1不同处理对小麦农艺性状和产量结构的影响
变异来源DF SS MS
F F 0.05F 0.01处理间
991.7810.197.36* 6.9418.00重复间20.240.120.087
6.94
18.00
误差1824.93 1.38
总变异
29
116.95
表2产量方差分析结果
(上接第200页)
(上接第201页)
壤中含铝的原生和次生矿物风化而释放大量铝离子,植物如果长期和过量吸收铝,会引起中毒和死亡。
四是酸性土壤中过多的氢离子会对植物吸收其他阳离子产生拮抗作用。
五是酸沉降会对农作物造成急性或慢性伤害,导致植物死亡或生长不良[1]。
4海阳市越冬蔬菜土壤酸化的主要原因4.1土壤自身原因
土壤内部有多种化学反应可以产生氢离子,且土壤中的植物根系及微生物的代谢作用也可以产生碳酸,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土壤的酸化。
4.2施肥原因
高浓度的氮磷钾三元复合肥施用量过大,但同时钙、镁等中微量元素投入相对不足,造成土壤养分失调,引起土壤酸化;长期过量单纯施用化肥也会导致土壤酸化,如长期施用硫酸铵,植物仅吸收其中的NH 4+,从而在离子交换过程中大量排除氢离子,导致土壤酸化[2]。
4.3栽培管理原因
大棚蔬菜栽培过程中,随着栽培年限的增加及大棚蔬菜产量及复种指数的提高,肥料用量大,耕层土壤酸根积累严重,导致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缓冲能力降低,土壤酸化
严重。
此外,大棚内温度较高,雨水淋溶作用小,也可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土壤酸化。
5土壤酸化的改良调控
5.1增施有机物料有机物料的施入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提高土壤对酸化的缓冲能力,提高pH 值;同时,有机物料的分解可以使土壤结构得到改善,土壤有益微生物的活性得到提高,从而抑制蔬菜病害的发生。
5.2改变施肥方式
1∶0.3∶1.03是蔬菜对氮、磷、钾的吸收比例,应提倡施用
氮、磷、钾含量适合的复合肥品种,同时要注意钾及中微量元素的投入。
为了实现养分的协调供应,应大力推广有机肥和无机复合肥的合理施用,尽量减少酸性肥料以及含氯化肥的施用。
5.3施入生石灰进行改良
为了中和酸性,可以将生石灰直接施入土壤,不仅可以直接改变土壤的酸化情况,也可为蔬菜补充大量的钙[3-4]。
6参考文献
[1]基础土壤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1.[2]土壤肥料[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海阳耕地[M].泰安:山东农业大学出版社,2010.
[4]曹立耘.石灰在酸性土壤上的合理施用[J].中国农资,2014(6):22.
3.2防御暴雨天气造成危害的对策
一是加强农田排水工程建设。
由于暴雨急而大,农田土壤空隙被水填满,造成农作物根系缺氧,使根系生理活动受到抑制,作物受害而减产,若长时间积水无法排除,则会使农作物死亡,甚至绝产。
二是改善城市排涝能力建设。
夏季暴雨具有突发性强、强度大、范围集中等特点,而当短时间内的降水量超过城市排水能力就易导致城市内涝,容易造成交通堵塞,汽车被淹,甚至造成人员伤亡。
三是加强防灾减灾工程建设。
提高天气预警系统的建设,不断提高灾害性天气预报能力,提前对暴雨做出预报;加强预警大喇叭和气象电子显示屏建设,及时发布灾害性预警信息,以便政府决策部门和农民能提前采取防御措施,最大限度地建设暴雨造成的损失。
四是要切实加强暴雨灾害发生时的舆论宣传,提高全社会科学认识和防御暴雨灾害能力[2-6]。
4参考文献
[1]王琪珍,卜庆雷,王承军.莱芜暴雨气候特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9﹚:121797-12798,12805.
[2]庄丽玲,卢邹辉,李景祥.南靖县汛期暴雨气候特征及其农业的危害性分析[J].亚热带农业研究,20084﹙3﹚:213-216.
[3]柴德美.定陶县暴雨气候特征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4﹚:206,220.
[4]唐洁,曹明会,周静.高要市暴雨天气气候特征分析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6-487.
[5]裴洪芹,庄玲玲,庄启华,等.临沂地区暴雨气候特征及洪涝灾害特点[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7﹚:245-249.
[6]夏兴生,宋芙蓉,李月臣.滨州市暴雨气候特征及洪涝灾害特点分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3,29﹙10﹚:1074-1078,1113.
孔祥良:临清市暴雨气候特征及防御对策
207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