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化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与中国传统文化
化学与传统文化的关联考查,主要涉及实验根底操作和化学物质的鉴别,备考时
不仅要理解古文表述的含义,还能从文言文中提取关键信息与具体操作步骤和
..............
物质性质
....对应。
角度1:元素及其化合物
【典例1】(2021·全国卷Ⅱ)“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著名诗句,以下关于该诗句中所涉及物质的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
A.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B.蚕丝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
C.“蜡炬成灰〞过程中发生了氧化反响
D.古代的蜡是高级脂肪酸酯,属于高分子聚合物
【解析】选D。
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蚕丝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A、B正确;蜡烛燃烧过程中有机物发生氧化反响,C正确;高级脂肪酸酯属于油脂,不是高分子聚合物,D错误。
角度2:根本实验操作
【典例2】(2021·全国卷Ⅰ)?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有如下表达:“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
〞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 )
A.蒸馏
B.升华
C.干馏
D.萃取
【审题流程】透过材料找关键字,联系旧知解新题
步骤Ⅰ:阅读材料找关键字:生砒、置火上、烟上飞、凝结。
步骤Ⅱ:联系旧知解新题:根据升华的定义得出正确答案。
【解析】选B。
“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之意是将原料置于火上灼烧,砒霜变为气体,然后冷凝,涉及的操作是升华,应选B。
1.以下与化学有关的文献,理解错误的选项是( )
A.?问刘十九?中写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新醅酒〞即新酿的酒,在酿酒过程中,葡萄糖发生了水解反响
B.?清波杂志?卷十二:“信州铅山胆水自山下注,势假设瀑布……古传一人至水滨,遗匙钥,翌日得之,已成铜矣。
〞这里的胆水是指CuSO4溶液
C.?天工开物?中有如下描述:“世间丝、麻、裘、褐皆具素质,而使殊颜异色得以尚焉……〞文中“裘〞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D.?傅鹑觚集·太子少傅箴?中记载:“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这里的“朱〞指的是朱砂,古代常用的一种红色颜料,其主要成分是HgS
【解析】选A。
葡萄糖是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响,故A错误;胆水是指CuSO4溶液,“遗匙钥,翌日得之,已成铜矣〞指的是铁与硫酸铜发生的置换反响,置换出了铜单质,故B正确;“裘〞指的是动物的皮毛,其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故C正确;朱砂,古代常用的一种红色颜料,其主要成分是HgS,故D正确。
2.我国宋代?开宝本草?中记载了中药材铁华粉的制作方法:“取钢煅
..作叶如笏或
团,平面磨错令光净,以盐水
..中阴处埋之一百日,铁上衣生,铁华
..成
..洒之,于醋瓮
矣。
〞中药材铁华粉是指( )
A.铁粉
B.醋酸亚铁
C.冰醋酸
D.食盐
【解析】选B。
考查铁在盐水中与醋酸反响,生成醋酸亚铁。
3.明代?本草纲目?记载了民间酿酒的工艺:“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以烧酒复烧二次,……,价值数倍也〞,这里用到的方法可用于别离( )
A.丙烯酸甲酯和甲醇
B.对硝基甲苯和含硝酸的水层
C.硝酸钾和氯化钠
D.氯化铵和碳酸铵
【解析】选A。
上述别离方法为蒸馏,利用物质间的沸点不同,类似的为A项中物质的别离。
【加固训练】
1.东汉著名的炼丹理论家魏伯阳所著的?周易参同契?提出:“胡粉投火中,色坏还为铅〞,胡粉主要成分是2PbCO3·Pb(OH)2。
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胡粉中的Pb显+4价
B.这里的“火〞中含有炭
C.此过程中可能发生了化合反响
D.在元素周期表中铅与碳都位于第ⅥA族
【解析】选B 。
利用热复原法,用炭将2PbCO3·Pb(OH)2复原为Pb。
2.(2021·石家庄模拟)明代著名哲学家、科学家方以智在其?物理小识?卷七?金石类?中指出:有硇水者,剪银塊投之,那么旋而为水。
其中的“硇水〞指( )
A.醋酸
B.盐酸
C.硝酸
D.硫酸
【解析】选C 。
能溶解银块的是硝酸。
3.(2021·新乡质检)东晋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记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与以下别离方法类似的是( )
A.苯甲酸的重结晶
B.从碘水中提取碘
C.别离乙醇和二甲醚
D.别离沙子和氯化钠溶液
【解析】选B。
上述别离方法为萃取,利用物质间溶解度的差异。
4.?天工开物?中记载:人贱者短褐、枲裳,冬以御寒,夏以蔽体,其质造物之所具也。
属草木者,为枲、麻、苘、葛,属禽兽与昆虫者为裘褐、丝绵。
各载其半,而裳服充焉矣。
文中的“枲、麻、苘、葛〞和“裘褐、丝绵〞分别属于( ) A.纤维素、油脂B.糖类、油脂
C.纤维素、蛋白质
D.糖类、蛋白质
【解析】选C。
草木类的纤维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动物纤维主要成分为蛋白质。
5.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奉献巨大,我国古代的人民在那时候就已经广泛应
用了,书中充分记载了古代化学研究成果。
以下关于古代化学的应用和记载,对其说明不合理的是( )
A.?本草纲目?中记载“(火药)乃焰硝(KNO3)、硫黄、杉木炭所合,以烽燧铳极。
〞这是利用了“KNO3的氧化性〞
B.?望庐山瀑布?中“日照香炉生紫烟〞描写的是“碘的升华〞
C.?周易参同契?中对汞的描述:“太阳流珠,常欲去人……得火那么飞,不见埃尘,将欲制之,黄芽为根。
〞说明可用硫黄与汞作用防止汞挥发
D.?七步诗?中“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文中“漉〞涉及的实验操作为过滤
【解析】选B。
火药由KNO3、S、C混合而成,爆炸时发生反响:S+2KNO3+3C K2S+3CO2↑+N2↑,KNO3中氮元素化合价降低,表现氧化性,A项正确;“日照香炉生紫烟〞是
在阳光照射下香炉峰上生起紫色的烟霞,与“碘的升华〞无关,B项错误;硫黄与汞作用发生反响Hg+S HgS,可防止汞挥发,C项正确;“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意思是煮熟豆子来做豆豉而使豆子渗出汁水。
所以“漉豉以为汁〞采用了过滤的方法把豆豉和豆汁分开,D项正确。